李在生卒年考索(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在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08
颗粒名称: 李在生卒年考索(一)
分类号: J03
页数: 1
页码: 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明代画家李在生卒年考索及墓碑的发现。
关键词: 李在 莆田市

内容

中国宫廷画院的繁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又十分辉煌的艺术现象。处在中世纪黑暗的欧洲人正忙着“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大宋王朝出现了一个精于书画但治国昏庸的皇帝赵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宫廷画院一派繁荣,英才辈出。元代画坛沉寂了近百年。到了明代画院又恢复生机,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
  在明代宫廷画家群中,李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巨擘。
  崇祯四年(1631)出版的《画史会要》中写道: “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中钦取来京入画院,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珪、马远。其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有《夏禹开山治水图》传世。”明莆田人方良节(1490年与兄方良永同榜进士)藏有李在《春居图》,并赋诗赞:“烟霏压翠万峰低,树树阴浓路转迷。何处人家春不复,落花流水小桥西”。李在对福建绘画史也影响巨大,《闽画史稿》作者梁桂元先生评论云:“其人物笔致苍古,八面生动,开‘闽派’之先。”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画家生卒时间却多年悬而未决。俞剑华的《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写道:“出生? 去世1431年”。1988年出版的《莆田历代书画选集》只能更为笼统地写“十五世纪”。
  俞氏的说法明显有误,因为李在于宣德间入京为画院待诏,与谢廷循、周文靖等共事,1468年日本画家雪舟还在北京向李在学习绘画。
  故作为李在的同乡,笔者感到更有责任来澄清这一事实。通过挚友陈祯辉我们结识了李在第12代的裔孙李文耀先生。他带笔者去观看李氏宗祠、李在墓并提供族谱。李文耀据李氏宗祠中原李在神位牌(见77页右上图,神主牌文革期间被毁,77页右中图,记录李氏列宗名字木板为民国前所立,现仅剩一块留传下来)文字记载,书写提供下列材料:李在生于明建文2年(即洪武33年,公元1400)农历3月初9,字以政,号龙波居士,族谱中称春谷公。卒年时间是1487年,享年88年。其遗骸后由长子君洋(号启东)从北京迁回莆田江口镇郑坂村,安葬于大宅里,后再迁至今草堂山。
  1958年,李在墓被破坏,在迁墓的过程中,李在的墓碑被运石的村民视为普通石头作为公厕的踏脚石。后被稍有文史知识的文耀发现,搬到旧屋,放在堆杂物的破屋内。2013年4月26日,宗建特请文耀带领到江口草堂山李在墓地探幽寻踪,问及为何有墓无碑之事,文耀才忆起那块废石。几经周折才找到,后经仔细辨认,方知正是李在和其子启东的墓碑。内容是:“高要尉春谷偕子启东李公墓,万历巳亥冬孙男光肇华泣血立”(见下图:第一时间所拍原状)。
  另“李氏宗祠”左右墙柱上有自李在开始的家族排行顺序的“表德”,右为辈份名,左为读书名:右:谷(李在族谱中讳春“谷”)君万应元,圣贤宗孔孟,忠孝绍伊周。
  左:政(李在字以“政”)士佳章起,哲启兆贞祥,必有可观荣。
  李在去世至今已有527年,之所以传到李文耀才12代,原因有二:一是李在原配卓氏未育,续娶黄氏,60岁时才生长子启东;二是李在第6代孙端贤(墓碑见P79)64岁时才得子。李文耀年近九旬,与他同龄的另一支李在的后裔已传到16代。
  至于李在的出生地在莆田毫无争议。具体地点却有分歧。墓碑的发现已确认在郑坂村。
  宗建从族谱中详细列出自李渊的第二十个太子李元祥到李在33代以及自李在到李文耀12代的名单(见P80-81页)发表在《莆田侨乡时报》上,说明传承有序,证据确凿。
  ●据江口李氏世系通考春谷(李在)三十三世
  ●李在墓碑(高要尉春谷与族谱春谷吻合)

知识出处

李在画集

《李在画集》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莆田市明代李在画家作品集的绘画精品,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特征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剑华
相关人物
雪舟
相关人物
李文耀
相关人物
谢廷循
相关人物
周文靖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