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画派宗师李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在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496
颗粒名称: 闽中画派宗师李在
分类号: J222.24
页数: 8
页码: 6-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闽中画派宗师李在的绘画艺术,内容包含了开派的划分,闽中画家的渊源和绘画传承的历史纪要。
关键词: 画派宗师 李在 莆田市

内容

一、开派
  李在惟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1(这是鲁迅考证《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引用吴承恩题画诗的头四句。)吴承恩喜书爱画,家藏颇丰,其在创作《西游记》之前,欣喜发现明代宫廷大画家李在据元人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创作的《二郎搜山图》作品。幸观李在所绘的二郎图画形象惟妙惟肖,触景赋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吴承恩为李在画作题诗,开头这四句便是对李画技佳评,称许李在山水、人物画艺骇人,笔气灵动,神彩如生。中国古今二位大文豪吴承恩和鲁迅在述及李在绘画艺术时,皆对李在赞叹不已。
  明代画史专家朱谋垔于崇祯四年(1631)出版的《画史绘要》载:“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
  宣德中钦取来京入画院,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圭、马远。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 ‘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己’。有《夏禹开山治水图》传世。”2李在佳作《圯上授书》获嘉庆皇帝赋诗御题:“进履礼贤才智全,敬聆治世宝书传。一时能忍大谋定,炎汉基开四百年。甲戌孟夏月御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二则表明李在深得中国古代二位才艺出众皇帝的佳肯:其一是李在喜获宣德皇帝(即明宣宗朱瞻基,其本人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 “钦取”晋京入画院;其二说明李在易学精深,艺高意远,其据《史记·留候世家》载张良不辱智学事迹所作《圯上授书》颇受嘉庆皇帝青睐佳赏,赋诗御题,诗画同辉,名垂画史!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陈传席教授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谓:“李在的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3“李在的山水画在当时很有成就,也确有他自己的特点。
  明代宫廷和浙派后期一些山水画家,凡属厚重工整一路的画风,大抵都像这个样子。”4美国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高居翰(1926-2014)教授在其专著《江岸送别》一书中佳赞:“李在和戴进是宣德时期画院两位为首的山水画家。”5李在画艺名扬四海,其欣获当代中外公认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史论专家陈传席教授和高居翰教授的高度肯定和佳评。李在还是日本“画圣”雪舟的老师。
  2002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每日新闻社》联合举办《日本画家雪舟逝世500周年艺术展览》时,向中国政府申请提供雪舟的老师莆田李在的作品参展。
  观众在参观日本“画圣”作品的同时,又能欣赏到其恩师李在人物、山水、花卉佳作。
  1982年4月在江苏省北部清江城城南的淮安附近发现了王镇(1424-1495)夫妇合葬墓,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两卷书画共二十四幅画和一幅书法,其中有二幅是李在所作:《米氏云山图》和《萱花图》。
  李在能诗,在《萱花图》上自题七绝一首,拓展了学界之前画史视野,弥补画史阙佚,须重拾李在的定位:李在不但山水画成绩卓著,人物画笔致苍古,八面生动;花卉绘画作品亦堪称一流。李在依陶渊明诗绘《归去来辞图》卷卷佳作;据神话、故事绘《琴高乘鲤图》、《圯上授书》篇篇精品;拟郭熙笔法《山庄高逸图》、《阔渚晴峰图》轴轴精神、古意盎然;用“自家意思”写《萱花图》笔笔精妙,语惊世人。
  李在可谓是明代宫廷画家中名作传世较多的一位画家。史籍载李在画名可与戴进(1388-1462)比肩。
  “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6“山水宗李唐、郭熙。又云宗夏圭、马远。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有《夏禹开山活水图》传世。”7“山水细则宗郭熙,豪放者夏圭、马远。其人物,评者谓八面生动,故四方重之。”8“宣庙喜绘事,一时与戴文进,谢廷循,石锐、周文靖同待诏仁智殿。”9“宣德时与戴进、谢廷循、石锐、周文靖同待诏直仁智殿。”10“精绘山水,墨气淋漓,得烟云罨霭之趣,峯峦八面可观,吴浙间多珍之者。”11“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圭、马远;其人物评者谓八面生动。故四方重之。”12“工画山水,细润宗郭熙,豪放宗夏圭、马远。写人物尤妙,评者谓其八面生动,未易才也。仕云南行取入都”13“古人远矣,论画者当以耳目可考者为准,言山水则李成、郭熙、石濬、夏圭、戴进、李在。”14“后来的论者认为明代早期的宫廷画家中,李在的人物画成就不在声名显赫的浙派大家戴进之下,但影响次于戴”。《画史会要》评价他:“人物八面生动,评者云自戴进之下,一人而已。”15《闽画史稿》作者梁桂元先生评论李在云:“其人物笔致苍古,八面生动,开‘闽派’之先。”16古代绘画史籍中被正式命名的第一个画派是明代“浙派”。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称:“国朝名士仅戴文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17画派,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创始人,且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要有传承人,形成传承有序的画家群体;二,要有相同或相近的画学思想或创作原则;三,要有相近的笔墨形式和艺术风格。
  若从更宽泛的角度去判断并审视画派,可不拘泥于画家的直接师承关系或代代相衔接。但中国画史专家、学者,在谈论中国画史、画派时,有的仍以画家作品风格及师承关系而称为某派。
  如:“浙派”和“院派”。这样划分,有人就把莆田李在,与画家周文靖、王谔一起归到浙派(戴进是创始人)。对于“院派”的观点说法很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祖述赵伯驹等人的画法,包括李唐、刘松年的一路,如周臣与仇英等;另一种说法是指祖述南宋画院马远、夏圭的画风,把浙派画家李在、倪端都划在院派之中,甚至把院派和浙派联系起来归纳。(见《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画派”,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著)。李在是闽中莆田人,学者、专家从风格及师承关系分类画派,既可以把李在视为浙派,也可看成院派人士。那么李在是否还可能另属他派?或自立成派?派系的名称,更多的学者是按地名而定,如“吴门”、“华亭”派。从中国版图上看:南有“岭南画派”、往北过福建省份有“浙派”、“海派”、“金陵画派”、“京派”等。中国绘画史之前只述福建有‘闽习’、‘闽派’,但无呈现画派实绩内容在中国画坛。
  其实,被专家学者举为开“闽派”之先的李在,李在乃闽中莆田人士。自明代起,李在是闽中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丹青大师。李在因其设色和破墨风格独特,故笔者认为李在既是“闽派”的开宗鼻祖,也是《闽中画派》的第一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军人物。2012年12月,笔者历时三年所著《闽中画派》一书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承蒙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鉴阅后奖掖笔者,破例题赠墨宝。
  来信曰:册页一幅,又纸一张。陈教授题赠墨宝内容:“闽中画派、源远流长、帜树东南、卓尔不群。俞宗建先生专心于地方画史之研究,精纯翔实,所著《闽中画派》一书,凡有一艺者率皆录之,补苴罅漏,张皇幽眇,诚闽中古今画家之幸,亦学林之盛事也。
  癸巳春,陈传席读《闽中画派》一书后书。”在此特别感谢陈传席教授对《闽中画派》及本人的爱护、关心和支持!《闽中画派》有创始人——李在,其绘画设色和破墨风格独特,是中国绘画史上绘画艺术成就卓著,标榜史册的开派宗师。中国著名国画大家,中国美术学院黄羲(闽中画家,“仙游三杰”之一,)教授深悟乡贤前辈李在国画设色古雅、温和、淡逸。其所作十八米长卷《九洲禹迹图》的构图、立意、笔墨、设色,颇具《闽中画派》开山鼻祖李在作品《夏禹开山治水图》和《琴高乘鲤图》的特色遗意,彰显闽派神韵。李在之后,闽中画坛又涌现出周文靖、周鼎(周文靖之子) 、吴彬、方昌龄、林时詹、许伯明七位宫廷画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先生在《明代宫廷何以闽浙籍画家居多》这篇文中,例举闽籍有二十一位( 《美术观察》1997年04期)。笔者发现闽中莆田就占三分之一,足见莆田绘画群体实力和影响。其后,闽中画家又有标新立异、引领晚明变形主义画风的绘画大师吴彬,还有独领中国画坛肖像画近三百年的“波臣派”创始人曾鲸。翻开中国画史,清代张庚的《国朝画征录》说:“写真有二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赋彩,以取气色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中矣。此闽中曾波臣之学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赋法。
  而曾氏善也(笔者注:这是画史首次提及‘闽中’及画派说)”。所以曾鲸也是“闽中画派”的先驱者。后来,闽中又有被鉴赏家周亮工誉为“莆田派”的篆刻创始人宋珏,还有代表仙游画家群体成就的,以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霞、李耕为代表的“仙游画派”等等。这些画派创始人,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们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所以,从地域上来论画派,“闽中画派”是中国人物画大师云集的地方,闽中画坛大师云集名符其实。闽中画派,源远流长,文脉相承,述起源由,皆出有因。
  明李在《临清流而赋诗图》
  明李在琴高乘鲤图(局部)
  二、渊源
  闽乃福建简称,福建古称八闽。福建莆田、仙游简称莆仙、莆阳、兴化、兴安,因其地处闽中部,故亦有“闽中”(广义闽中涵盖多地)之称。它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邻近厦门。
  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莆田先后涌现出2375名进士,14名状元,14名宰相。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户六进士”、“一门五学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六部尚书占五部”、“兄弟两宰相”、“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美丽佳话。
  所以闽中莆田享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
  悠悠木兰溪是它的母亲河,哺育了聪慧的莆仙儿女:如宋代杰出的史学家郑樵,著名诗人刘克庄,著名书法家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被史并称为宋四大书法家)。还有闻名海内外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明代三教合一的创始人——林兆恩,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布道家——宋尚节博士皆诞生于闽中莆田。所以,闽中莆田还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艺术开宗立派的发源地、诞生地和祖籍地之一。
  尤为明代,闽中莆田画坛更是名家辈出,先后涌现出李在、吴彬、曾鲸、宋珏四位大画家。他们开宗立派,绽放着璀璨的光辉,闪耀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影响海内外,惠及今人,意义深远。
  李在(1400-1487),字以政,讳春谷,号龙波居士,是唐高祖李渊的后裔。明初闽中画家,福建莆田江口人。李在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农历三月初九,宣德中钦取入京,与戴进、周文靖等同值仁智殿,任宫廷画院待召,88岁(1487)仙逝于京。
  《画史会要》称赞:“李在‘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人物八面生动”。《闽画记》中谓李在“笔气生动,四方贵其尺缣。”18其传世作品《琴高乘鲤图》原作藏于上海博物馆,图片被收入《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著)等权威史书文献,作为重要珍贵名画赏析。19《临清流而赋诗图》为《归去来兮图卷》中的一幅,藏辽宁博物馆,《溪山云阁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连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赋古风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一首题赞李在画技。可见李在的画名在当时就已被推崇备至,名闻遐迩,是位丹青大师,影响遍及海内外。
  曾鲸(1564-1647)字波臣,明末清初画家,福建莆田人,中国肖像画大师。《中国绘画史》誉其肖像画,在明代近三百年“首屈一指”。曾鲸毕生从事专业性的肖像画创作,其艺术活动主要在宁波,杭州,乌镇,南京一带。曾鲸晚年客居金陵(南京)鹫峰寺,目不能视,清顺治四年,为牛首僧画八十一代祖师像后逝世,享年84岁。
  曾鲸画像虽以传统画法为之,但不用唐宋以来的传统粉彩渲染法,而是注重墨骨用笔,有机结合了西画技巧,以淡墨按面部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达到富有立体感的效果,后人称之“凹凸法”。曾鲸用这种独创的画法使其笔下的人物肖像,神情逼真,微妙微肖,史称“波臣法”。《无声诗史》记载:曾鲸画像艺术有“风神修整,仪貌伟然。”姜绍书泽其“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吴修则赞曾鲸画肖像“犹有宋人浑穆之意,落笔最得神”。
  曾鲸为中国肖像画开辟了新途径,丰富了中国肖像画的笔墨表现力。其画法风靡海内外,影响了日本黄檗宗僧人肖像画的风格,世代相传。日本人大村西崖在《中国美术史》中说:“传神写照之名人曾鲸出而轰动一时。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能写耶稣圣母像。曾鲸波臣乃折中其法而作肖像,所谓江南派之写照也”。
  曾鲸“波臣法”影响巨大而形成流派,并以其名字命名,故称“波臣派”。其弟子甚多,我国当代的不少著名画家徐悲鸿、何家英等人的中国人物画,也都有“波臣派”画法的特色遗韵。
  曾鲸代表作有《王时敏像》、《葛一龙像》、《黄道周像》等,为中国绘画教科书和中国绘画史必选和重点介绍的绘画杰作。在中国人物肖像画方面,曾鲸的艺术成就和贡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物画大师,影响中国绘画历史至今已近500年。
  曾波臣先生像
  释文:曾波臣先生像
  乾隆己丑(1769年)春二月,莘季张摹于檇李春波桥殳氏之留怡堂。原本在项子京曾孙处,丁己春二月石渠临。
  波臣曾先生为前明啟祯时传神妙手,晕色添豪,无不逼肖,衣纹位置有古法,尝游于平江湖水间。三吴士大夫家影像,出先生手者为多,是图乃先生自写小像。莘君季张有摹本,石翁西谷再临之,虽非本来面目,然神采奕奕,足令人数百年后如见其凝思握管时也。季张名开,号芹圃,与先君子同游沈芥舟先生之门,为口父执云。道光廿八年(1848)戊申长至前一日,西吴后学费丹旭谨识。
  吴彬(1550-1643?)20字文中、文仲,号质先、枝隐生,又号枝隐头陀、枝庵发僧、织履生等,自称“金粟如来后身”,福建莆田画家。明代宰相叶向高题吴文仲枝隐庵:“吴生本是闽中彦,壶山兰水奇堪擅。
  少时来作秣陵游,秣陵江山图画偏……”21吴彬早年学画于莆田,后流寓金陵,善画人物,擅长佛像,白描人物尤佳。观其白描佛像,没有人间烟火之气,干净纯淡,让观者心静通灵,一触目便觉悲悯之意欲来接人。因其绘画小幅固胜,盈丈大轴亦工丽,故神宗朱翊钧赏之召见,授以中书舍人,官工部主事。
  吴彬《罗汉图》(局部)
  吴彬被史学称为“明代画坛怪杰”,明代变形主义绘画大师。明末著名的博物学家谢肇淛(1567-1624)于书画作品持论甚高,轻易不许人;但在其《五杂俎》卷七中却数次提及吴彬,称誉备至:“近日名家如云间董玄宰(董其昌)、金陵吴文中(吴彬),其得意之笔前无古人……吴运思造奇,下笔玄妙,旁及人物、佛像,远即不敢望道子,近亦足力敌松雪(赵孟頫),传之后代,价当重连城矣。”将吴彬与董玄宰并称,且可以力敌赵松雪;同卷又说:“迨近日吴文中……百年坛坫,当属此生矣!”以吴彬为接续仇英后一人,都称许奇高。而其“传之后代,价当重连城”的预言,至2009年11月23日在中国保利拍卖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作品,以1.69亿元成交,得到应证,也创当时中国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及其个人纪录。但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绘画史专家、学者之前几乎把吴彬淡化或边缘化,吴彬是明代一位天才的绘画大师,是位被遗忘的大师。直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教授对吴彬给予推崇,这位颇具绘画天赋的大师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又引起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闽中莆田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中国人物画画家自明代李在起,即开“闽派”。其后,莆田又出现了中国画大师吴彬、曾鲸及中国著名国画家李霞、李耕、黄羲、周秀廷等。其中李耕作品《达摩》2001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为国宝级文物,百年来,闽籍画家作品仅李耕一人而已。由此可见,闽中画坛以人物画见长。
  放眼中国画坛人物画,闽中画坛可谓:一是诞生中国人物画大师的摇篮(李在、吴彬、曾鲸等均是国画大师) ;二是培育中国人物画教育家的“黄埔学堂”(黄羲、翁开恩、翁振新等均是著名美术教育家) ;三闽中画坛还是蕴藏中国人物画大家的集萃园,闽中画坛藏龙卧虎。
  闽中绘画有如此浑厚文化底蕴,文脉代代传承,可惜至今中国绘画史,未能见到可以全面科学,并完整地展现自明清至今,涵盖闽中优秀画家群体杰出成就的闽中绘画流派。吾乡闽中有识之士偶尔提之——“闽中画派”(如国画大师李耕生前自述是“闽中画派”;作家林懋义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黄羲画集》中提及“闽中画派”;诗人朱金明先生在《纪念周秀廷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集》中也述“闽中画派”,但就是未见中国绘画史专家、教授或学者详述之,何也?探究其因,大约如下:福建自古称“闽”、“门”里一条“虫”是闽,“虫”出了“门”就会成为一条龙。
  明代的李在、吴彬、曾鲸、宋珏无不是成名在他乡。(清代的黄慎如果没有去扬州,那么“八怪”中也可能会少了一怪)。“仙游黄君羲善绘事,所作人物尤能袭芬瘿瓢,独具家法,诚闽中画士之杰出者。”(吴昌硕大师1924年代订《黄羲画例》评闽中画家黄羲先生)。闽中杰出画家成名成就,在外地蔚为大观。
  闽中画坛自明代起文脉一直相承,至今从未间断,成绩斐然,值得中国画家、学者、史学家以史为据从画家作品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的高度,出于爱护画家、保护地方画派优秀文化的角度,对“闽中画派”给予更多的空间机会,给予支持和肯定。
  容许“闽中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席之地,把“闽中画派”李在、吴彬、曾鲸、李霞、李耕、黄羲、周秀廷、翁开恩、翁振新等这批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师、大家,由他们所创立形成的绘画艺术、绘画流派给予总结确认,并发扬光大,这必将惠及今人,造福子孙后代。
  基此,为便于记忆,我们把闽中画坛较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闽中籍人物画名家归纳如下:闽中“三大师”(李在、吴彬、曾鲸) ,仙游“三杰”(李霞、李耕、黄羲) ,莆阳“三老”(许英三、朱成淦、陈鹤) ,李耕“三高足”(陈薰、张英、周秀廷) ,师大“三教授”(翁开恩、翁振新、朱宇南),莆田“三画杰”(吴克强、方金河、罗中凡) ,兴化“三俊才”(张兆年、林志强、张向阳)。
  组成《闽中画派》中国人物画(莆籍),开篇问世(2012年12月已出版)。因画家照片、作品、资料等各种因素有的欠全,故首卷可能无法把所有闽中籍名家及作品一一涵编盖全收录,唯盼各方宽恕为幸。
  我们相信后续还可能会看到更多卷、编选有更多位闽中艺术家。或以画家群体,或以山水系列,或以花鸟卷等形式,呈现在中国画坛,弘扬“闽中画派”。
  三、传承
  明代“闽中画坛三大师”(大师乃开宗立派,作品要有鲜明个人风格、有嫡系弟子传承、并能影响绘画历史至少百年以上者,方为大师)。曾鲸独创的“波臣法”和其所形成的独特绘画风格“波臣派”,弟子甚多,其影响绘画历史已近500年,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定论的绘画大师。
  而李在的画风影响海内外:“林广,广陵人,山水、人物宗李在,现存《春山图》可证。”22日本于2006年在纪念“画圣”雪舟逝世500周年时,特别隆重展出“画圣”的老师,福建莆田李在的作品。
  明代上百位宫廷画家恐无此殊荣。李在的画风、艺术影响力,从其延续五百年后的“身后名”可知,非同凡响,堪称大师;吴彬是位被史学称为“画坛怪杰”:是位孤行的探路者,是位变形主义绘画大师,是明代一位经常被遗忘的大师,所以明代“闽中画坛三大师”。
  近现代“仙游三杰一宗师”(宗师乃开宗立派,作品要有鲜明个人风格、有弟子传承,并能影响绘画历史百年者)。1908年,吴昌硕大师曾称李霞为“人物第一家”。著名书画评论家陈传席教授评李霞的画:“李霞在台湾、福建一带有巨大影响。在任伯年之后,徐悲鸿、蒋兆和之前,他应算当时杰出一家,比李霞稍晚的福建画家有李耕”(见《国画家》2009年第三期陈传席评现代国画名家、大家李霞、李耕)。2001年10月,以李耕名字命名的“李耕画派”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和中国文艺界名家文怀沙、欧阳中石、杨立舟、孙克、刘曦林、刘龙庭和李树声等出席,大家一致肯定:李耕先生以前被忽略,今观“李耕画派”画展有缘识泰山,李耕乃画坛一代宗师也。仙游“三杰”:李霞、李耕、黄羲。
  “莆阳三老一诗仙”(许英三、朱成淦、陈鹤为莆阳三老,三名家)。惊喜的是三老中年龄最小的陈鹤先生是位诗、书、画三绝的爱国诗人画家,陈鹤晚年有诗词三册油印出版,乃莆阳画坛一诗仙,名闻遐迩。
  近现代“李耕高足一大家”(京城出名家,大家在民间。大家者:其作品要有鲜明个人风格、有名作、有代表作,并能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至少三十年以上者)。陈薰、张英、周秀廷三位都是李耕高足,生前均生活在闽中,并以人物画著称。李耕先生在陈薰《面壁九年》作品上题赞:作家用笔工过生拙,腕下有神默默生色。张英生前是福州画院画家,成绩卓著。
  而周秀廷是唯一获李耕先生生前署名赠画和题诗赞誉的高足:李耕先生生前亲笔所画的《屈原》上题词“秀廷徒属”。1990年10月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笔者策划、组织周秀廷画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到会剪彩,著名诗人艾青、书画名家尹瘦石、廖静文和刘大为等出席画展开幕式,与会名家赞曰:周秀廷是位难得的国画大家!“师大三教授一主席”(翁开恩、翁振新、朱宇南都是福建师大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画家。翁振新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莆田两院长一教授”(方金河为莆田市画院院长,罗中凡为莆田画院院长。原莆田市辖莆田县、仙游县等,于是就有了莆田市画院和莆田画院,因此莆田两院长,吴克强为莆田学院副教授。)“一林二张三俊才”(一林:林志强教授,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二张:《福建日报》社张兆年主任编辑和莆田学院张向阳副教授,三位画家在各自领域展现自己的绘画成就,三位画家三俊才。)因“闽中画派”自明代以来,不断涌现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立派的绘画大师,“明代三大师”、“仙游三杰”等即是史证。中国历代以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画派”,至今只有两位,且都在闽中莆田,那就是被潘天寿先生盛赞的肖像画大师曾鲸(“波臣画派”)和被徐悲鸿先生佳评的国画家李耕(“李耕画派”)。“李耕画派”接棒“波臣画派”。李在不但是中国绘画流派“浙派”、“院体”举足轻重的开拓者、先驱者;也是“闽派”和“闽中画派”名符其实的开山鼻祖和第一创始人。李在开“闽派”、“闽中画派”之先,黄羲能传李在衣钵。其所作《九洲禹迹图》追绪先贤李在《夏禹开山治水图》遗韵,从作品构图、设色、技法考究黄羲与李在的画学思想一脉相承。李在“浙派”(黄羲“新浙派”)、李在“院体”(黄羲“院派”)。李在、黄羲两位也均为“闽派”、“闽中画派”杰出者,二位均固守在专业画院(学院)专心耕耘五十多载。故笔者编著《李在画集》与《黄羲画集》时,把两位艺术家画集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同步出版。当代闽中艺术家还有人民大会堂《松鸽颂》作者周秀廷,绘古典工笔重彩人物画巨作《群仙祝寿图》传承明代宫廷画家吴彬杰作《涅槃图》(参见笔者拙著《闽中画派》) ,吴彬绘“佛祖圆寂”,秀廷作“群仙祝寿”绘画技法传其衣钵,一脉相承。
  闽中画家,注重传统,敬畏古典,传承经典,文脉相承,渊远流长。所以我们希望今后中国绘画史专家谈到画派,不再忽略“闽中画派”。中国绘画史若绕过“闽中画派”及这些杰出的绘画大师、大家,可谓不完整,是一种明显的缺陷,也是一种无言的痛(明代吴彬就是经常被绘画史忽视的绘画大师,现在逐渐被人们了解认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确是中国绘画史的一种遗憾。
  “闽中画坛”,现当代实力派画家,既能注意师古人,又能在继承后勇于独自探索,颇具创新理念,并取得可喜的成绩。闽中画家群和这些教授们还注重教育相长,教学传承,并以弘扬“闽中画派”这些先辈大师们的开拓精神和宝贵技法为已任,不为外界红尘精彩所迷惑,正朝着前辈们寓意的方向不断努力求索进取,值得肯定和佳许。所以,我们相信闽中画坛后继有人,“闽中画派”前程锦绣……
  明李在《圯上授书》周秀廷 《牧者图》(局部)
  作者简介:俞宗建,男,1966.1一,福建莆田人。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已编著出版《闽中画派》、《黄羲画集》和《妈祖》等闽中艺术家书画专集。
  2014年5月1日

附注

1、《小说旧闻钞·西游记》(鲁迅校录)中[ 《山阳志遗》四]之《二郎搜山图歌》, 1926年8月北京书局出版。 2、《明代画论》之《画史会要》,朱谋垔,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页388。 3、《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9月,页331。 4、《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9月,页332。 5、《江岸送别》高居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年3月,页21。 6、清·徐沁《明画录》二/ 读画斋丛书本。 7、《画史绘要》卷四记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图绘宝鉴·续编》续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9、《闽书》卷一三五卷载。 10、《福建通志》卷二二四载。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福建通志》卷六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图绘宝鉴·续编》续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3、《绘事备考》卷八。清·王毓贤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4、《南宋院画录》卷六录余永麟《北窗琐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5、《名画传奇》李福顺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年9月第1版,页180。 16、《闽画史稿》梁桂元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页67。 17、明代“院体”单国强、单国霖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页1。 18、《闽画记》林汾贻、林家溱编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 19、《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页9。 20、《闽中画派》俞宗建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页102—103。 21、《苍霞草全集》(九) “题吴文仲枝隐庵”,明·福清,叶向高撰,福建业书第一辑之二,福建省 文史研究馆编。 22、清·徐沁《明画录》二/ 读画斋丛书本。

知识出处

李在画集

《李在画集》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莆田市明代李在画家作品集的绘画精品,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特征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宗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