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曾鲸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474
颗粒名称: 董其昌像
分类号: J222.248
页数: 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曾鲸所作的董其昌画像。
关键词: 董其昌 画像 明代

内容

董其昌与莆籍艺术家
  款识:蔗菴曾鲸写照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 “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董其昌与闽中莆田艺术家交往密切 ,礼尚往来,情有独钟。笔者查考有关史料,董其昌在《记游》中述“余游闽中”,至少与莆籍吴彬、曾鲸和彭汝楠三人过往甚密。
  董其昌有绘画“南北宗论”,褒文人画,故职业画家鲜被其嘉赏肯定。但其对“莆中四绝”之吴彬和曾鲸绘画艺术和绘画成就刮目相看,董其昌与陈继儒两位都佳赏曾鲸所绘写真肖像,故也邀请曾鲸为自己造像。1620年曾鲸应董其昌之约为其绘肖像,收录在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扉页。欣喜佳赏!
  董其昌分别于1603年、1611年和1621年三次为吴彬画作《栖霞五百阿罗汉画记》《十面灵璧石》《二十五圆通佛像》册页题跋(见笔者《吴彬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彭汝楠与《岸圃大观》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柳桥春晓”位于城南不过2华里。临近顶墩村古称“柳塘”三面临河,河岸遍植柳树,间栽荔树。河上,有桥,曰“柳桥”,系宋代制干李富所建,桥侧的石碣则为明代侍郎彭汝楠所题。邑人彭汝楠号让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他初任会稽知县,因政绩突出晋京为官,却与当事的大臣意见不合,便向皇上请求辞官归里。彭汝楠以少司马回到故里后,在柳桥村临河处修建园林,其中有“烟鬟阁”“情依楼”“蕉声馆”“剩水居”“浮山舫”“云来榭”“见山亭”“隐花阁”“寸草庵”“棹声阁”“摇碧斋”“且止台”“玉照台”“涌香廊”及“桔园 ”“荔径” “壶天” “越庵”等诸景,成为十六世纪江南著名的园林。
  著名画家董其昌曾为此园林画了《岸圃大观》图。此图分为若干幅,每一图都附有彭氏亲笔题跋一幅,且印成拓本,书画及刻工均精美。画家柯士璜也为此岸圃花卉着色写生,称作《岸圃花志》。莆阳学者宋湖民在《莆田掌故见知录》里曾谈到,他在北门街王大猷家见到《岸圃大观》图残本数幅,又在吴稚云家见到所珍藏的完整无缺装订成册的《岸圃大观》图,另在莆田收藏家游介园家里也有存本。

知识出处

曾鲸画集

《曾鲸画集》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曾鲸画集》首次完整记述曾鲸有文献记载的作品计144幅,首次刊发曾鲸《历代名贤真像》《罗汉图》和曾鲸诗词等珍贵实物史料,以及“莆中四绝”“明人肖像”“波臣画派”部分弟子作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宗建
责任者
董其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