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评吴彬摘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436
颗粒名称: 历代名家评吴彬摘录
分类号: I269.7
页数: 5
摘要: 本文是历代名家评吴彬的摘录。
关键词: 明代 吴彬 摘录

内容

1.焦竑(1540—1620年)为吴彬绘施《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述吴彬为颇具文翰的画家:“居士吴彬,字文仲者,少产莆田,长游建业。真文下烛,悬少微之一星;俊气孤骞,发大云之五色。即娴词翰,兼综绘素,团扇持而为牸,屏风点而成蝇,高步一时,无惭三绝。”(见《金陵全书 ·栖霞新志》卷,461页。)
  2.于若瀛(1552—1610年),《弗告堂集》·卷六录《枝隐庵歌》载:
  吴文中才情既富,点染更工,结庵秦淮之涘,曰“枝隐庵”,取鹪鷯一枝意也。丙申(1596年)秋,(吴文中)得告还里,曾索余诗时,病未能也。
  比再,尚符玺入(吴彬)留京,已为壬寅(1602年)春。过庵中与语,非复昔日文仲,顿悟空华,栖心白业,手图阿罗汉五十轴,施楼霞寺,不拘奇形怪状,怵心夺目而笔端工巧精入毫芒,此足不朽矣,遂赋长歌赠之: “武夷有奇士,清狂文仲子。昂藏骨欲飞,吞吐舌如绮,眼前之人胡足齿”。“与君携手秦淮湾,秦淮湾,长千里,无人不知文仲子。众口争传枝隐词,一时价贵长安纸”。
  3.董其昌(1555—1636年)于万历癸卯(1603年)秋偕吴文仲(吴彬)居士游摄山,礼诸尊者,遂书此记(即《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于乳泉亭..蒲口吴彬居士者,婆娑艺圃,泛滥珠林,翰墨余閒,纵情绘事..有贯休之古而黜其怪、有公麟之致而削其烦,可以传矣!
  米万钟曾行三千里找到董其昌,特请董其昌为自己所珍藏奇石(聘大画家吴彬绘制而成的手卷)题跋,董其昌题其名曰《洞天灵焰图》:“盖文仲以孙知微画火法,为此石传写神照。而其蜿蜒垂垂者当做水观,剑锋斩截者当做金观,孤起林立者当做木观,坡陀平夷者当做土观。宋邵氏以石与金木水火土而六,谓石具五行之秀也。仲诏所藏有之矣。”董其昌认为此石蕴有五行之秀,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天启辛酉(1621年),董其昌在西湖的舟上,即兴为容静道丈珍藏吴彬《楞严二十五圆通佛像》册页题跋佳赞:“容静道丈出此册见示,乃吴文中所画二十五圆通也。昔有学人问师曰:‘耳根圆通从何得入?’师曰:‘闻偃溪水声么?’答曰:‘闻!’师曰:‘从这里入。’今日在西湖舟中,正是此境,余因举三十年前葛藤为容静相激扬,容静首肯,已入大寂光中,无论诸菩萨观矣。辛西三月,董其昌题。”(见笔者著《吴彬画集》)
  。4.陈继儒(1558—1639年),上海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评《楞严二十五圆通佛像》: “卢楞伽画华严变相图,余曾见真迹,未有写《楞严二十五圆通》者,盖自吴文仲始,有吴兴潘朗士亲为经营指授,故胡貌梵相,意态毫发,皆向笔端出现。此大尉迟、小尉迟地位中人也。是画所在,当如塔庙,应有吉祥云覆之。”(见《吴彬画集》)
  5.何乔远(1558—1631年),《镜山全集》 ·卷十五录《枝隐歌追次王元美为中书吴彬赋》载:“吴君人奇画亦奇,更复能诗人未知。那须玉堂老学士,那须骢马名御史。床头一剑酒一巵,侠气往往凌要离。乐府题为五杂俎,蜀道貌出噫吁嚱。”
  何乔远另作《王元美先生复苏子瞻‘辘轳歌’体为吴彬赋壶山别墅,聊复次之,以博一笑》。何氏歌赞“吴彬所隐园,乃傍壶山之仙子..山林姿态凤池贵,片纸展作小便面,豆人寸马画中见。长披大笔五岳形,戴进吴伟不敢声。山无声兮水有色,华堂高挂人人悦..。
  吴生胸中开八窗,腕中复有千株树。
  千株树色壶山长,如今移种宫未央。
  昔年落笔中书堂,貂璫观者如墙墙。
  匼匝屏風十丈上,飞白填金郁相向。
  神宗好书无不有,爱看君书开御牖。
  方朔金门大隐仙,君亦仍旧壶山禅。
  壶山有禅还有仙,双修饱吃金门烟。
  6.叶向高(1559—1627年),在其《苍霞草集》录《枝隐庵诗集序》,此文系为吴彬诗集写的序言。从叶向高评述中获悉,吴彬不但是文人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在家修行居士:“吾乡吴文中,侨寓白门,名其所居曰‘枝隐庵’。日匡坐其中,诵经礼佛、吟诗作画,虽环堵萧然,而丰神朗畅,意趣安恬,大有逍遥之致。”(见《苍霞草全集》北京出版社2000集部第124册,卷八,204页)
  7.顾起元(1565—1628年)为吴彬《绘施五百罗汉梦端记》载:“文仲吴君,八闽之高士也,夙世词客、前身画师。飞文则万象缩于笔端,布景百千峰峙于颖上。乃复经营八部,磅礴五天,尼连河畔模八十一相好之客,洛伽山写二十五圆通之相。(见《金陵全书 ·栖霞新志》卷四,466—467页)
  8.谢肇淛(1567—1624年)于书画作品持论甚高,轻易不嘉许人,但其在《五杂俎》卷七中数次提及吴彬,称誉备至:“近日名家如云间董玄宰(董其昌),金陵吴文中(吴彬),其得意之笔,前无古人。董好摹唐、宋名笔,其用意处在位置、设色,自谓得昔人三昧。吴运思造奇,下笔玄妙,人物、佛像,远即不敢望道子(吴道子),近亦足力敌松雪(赵孟頫),传之后代,价当重连城矣,吴名彬,莆人,寓金陵 ”。
  9.姚旅(1572—),《露书》卷之十二《技篇》云:“唐、宋、元山水无一体,体体擅长惟吴文中,既花鸟、佛像亦无不精工”。姚旅又云:“吴彬(文中)的花鸟、山水、佛像,曾鲸(波臣)小像、洪宽(仲韦)小楷、黄升(允修)篆石,堪称 ‘吾乡四绝’
  10.郑之玄(1590—1633年),《克薪堂文集》序·卷四录《枝隐庵集序》载:
  文中初以起家,试殿中第一。
  所为应制诸作,蒙褒答者万寿(9月4日)诗、歌、赋各一。上(万历皇帝):
  于诗:谓其声响绝尘;
  于词:谓其古雅堪择入乐府;
  于歌:谓其爽朗令人仙仙霞举;
  于赋:谓其句炼意弘。
  得作者之法淋漓,宝墨辉煌赐赉藏之。后世侈于冠绅,书生之遇斯以荣矣。
  另《克薪堂诗集》马上草·卷六录(《枝隐庵诗赠吴中翰文中》)载:
  宝墨降上方,光怪不敢聣。
  意欲双钩出,榻之用垂世。
  君才信如神,下笔无不诣。
  当其拨浓墨,山水以意系。
  烟云翳业木,微茫森有气。
  即使右丞为,辋川失妙丽。
  夜梦五百僧,古怪神智慧。
  稽首乞图形,一揽窮合离。
  始知笔墨工,可以通冥契。
  咄咄长安中,浑无自娱计。
  获君一两笔,摩娑目淫殢。
  11.朱谋垔成书于1631年的《画史会要》载: “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1573年—1620年)时官中书舍人,善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皆对真景描写..能大士像,亦能人物。
  12.周亮工(1612—1672年)在《书影择录》称:“画家工佛像者,近当以丁南羽、吴文中为第一,两君像一触目便觉悲悯之意,欲来接人,折算,衣纹、停分、形貌犹其次也。
  13.徐沁(1626—1683年)成书于1677年的《明画录》中载:“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间,官中书舍人。长于佛像,人物亦秀洁。至写山水,绝不摹古,皆即景挥洒。人谓其小幅擅奇,余曾见盈丈之障,亦殊工丽也。”14.姜绍书成书于1679年《无声诗史》云: “文中虽以艺雄画苑,然颇负气节,天启(1621—1627年)间,阅邸报于都门,见魏珰擅权之旨,则批评而訾议之,被逻者所侦逮絷削夺,亦清流也。”15.乾隆皇帝(1711—1799年)御览明代莆田籍宫廷大画家吴彬佳构《十八应真图》后恭楷亲题的引首:“游艺神通”。并赋七言古风长诗一首于画卷之上,乾隆古风诗跋:“贯休十八应真图,文中斯别开生面。形状奇怪夙所称,耳熟闻之目所见。苍鳞若龙若非龙,擎爪来闻法以现..莆田愚者不羁士,传神何碍后前舛。长歌笑我尚拘墟,山阴讶似镜中按。”
  16.潘正炜(1791—1850年),广东番禺人。为吴彬《桃源图》题尾跋:“《桃源记》千古桃源图也。桃源是仙境,亦是幻境。绘此图者,舍《桃源记》,无从构思,亦无从落笔。吴文中此卷佳处在与所丝丝相绾,节节相符,故极绘影绘声之妙。晴窗把玩,何异重访武陵,置身于良田美池桑竹,与村中人问讯耶。道光己酉(1849年)五月。潘正炜跋于清华池馆。”
  17.黄宾虹(1865-1955年),谈焦墨:“唐吴道子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盖焦墨法作画,晋魏已有之。明画院如萧尺木、陈章侯、吴文中(吴彬)皆用焦墨。当时得见古迹尚多也。庚辰之夏。黄宾虹。”
  18.张琴(1876—1952年),福建省莆田人。张琴著民国《莆田县志》卷三十三的明代画史部分记载:“吴彬,字文中。万历间流寓金陵,以能画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精山水,神宗极称赏之。彬奏言:‘臣所见皆南中丘壑,限于方域,愿得至西蜀,观剑门、岷峨之胜,下笔或别有会心。’上许其乘传往。比还,画益奇崛。有布景缛密,传彩炳丽,虽棘猴玉楮,不足喻其工也。曾绘《月令》十二幅,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九之类,每月各设一景。结构精微,细入丝发,若移造化风候八节,四时于楮素间,可谓极其能事。”
  1939年,张琴为吴彬《峰峦承秀图》题边跋:吴文中,莆田人,万历间以中书供奉内廷,诏许乘传入蜀,观栈道剑门之胜,下笔遂有奇趣。余曾游故宫见所作《白描罗汉》形状奇怪,各具意态,又于曲阜公府观《圣像图》,四配侍坐屏,后杏花一株,枝杆槎枒生意盎然。
  先生(吴彬)在都门见魏珰擅权之旨,当批评訾议,为逻者所侦,逮削籍归,海内清流争相引重。此幅为壶雅楼主人(林节)所藏,系先生入蜀后作,突兀峥嵘,气象严肃,有匹夫不夺之概。
  画关人品,信然。
  19.叶恭绰(1881—1968年)为吴彬1621年《洗象图》题边跋:“明代绘佛像,文中与丁南羽齐名,而文中之沈古,似过于丁盖丛,金石造像融冶而出,已开老莲、寿门之先矣,此轴乃曾刚甫旧藏,昔以贻予者,刚甫身后藏物星散,余属欲为保存未尽,念之怅然。遐翁绰展观因志。”
  20.吴湖帆(1894—1968年)评吴彬《武夷九曲图》,据《丑簃日记》1938年1月7日载,吴湖帆当日在家为刘海粟(1896—1994年)所藏的一幅名画题跋:“午后为刘海粟题吴文中《武夷九曲》卷。此卷殊精绝,为文中画中仅见者,原为汪向叔物,今归海粟矣。”21.徐邦达(1911—2012年)评吴彬《秋闺夜思》:“吴舍人之画,典雅颇合于诗。十九首之诗真挚,悉宜于画,以舍人笔写十九首句,宛若天孙云锦,不见针缕,浑然巧合也。嗟夫,人违万里,天各一方,少妇闺中残腊,伴寒螀之泣;征夫陇上羽帐,递孤雁之声,兼之落叶纷纷,砧杵历历,离思逾远,秋夜倍长,此景此情,能毋忧心如捣,衣带日缓者乎?至舍人之訾议阉珰,逮絷貔貅,其骨鲠内含,故画格能存高华奇崛耳。舍人名字世所共晓,遗迹流传,人间难觏,以秘府之庋藏,绝私家之珍赏矣。卷首隶古及画末诗篇,皆一时俊彦手笔,异日当详考行状历疏後,方以资鉴赏一助云。戊寅(1938年)徐邦达识。”
  22.饶(1917—)评《秋闺夜思》:“此卷莆田吴文中为倪柯古作。文中工白描,明神宗时入为供奉。首有宋比玉隶古,珏亦莆田人也,善分书,以翰墨为娱戏。卷后题句胥一时名彦,而闽人为多。曹学佺能始、陈仲秦惟秦,俱籍侯官;陈秀才衍,字磐生,与徐熥、徐■兄弟相切劘。徐惟起,能文擅草隶,万历间与曹能始狎主闽中诗盟,牧斋谓后进皆称典公诗派者也。诸人事迹《列朝诗集》《明诗记事》并详之。碧寒宗颐,道兄出示此图,属为考证,因记所知如上。壬寅(1962年)春暮,饶宗颐。”
  23.高居翰教授(1926—2014年)在其专著《风格与观念》第二部分第八节《吴彬及其山水画》开篇述:“作为晚明的一位山水、人物画家,吴彬从来都不是中国批评家心目中的大艺术家,后世的画家也不认为其作品对他们有何风格的影响。与此状况相类,在更大层面上而言,晚明时以吴彬为核心的,北宋雄壮山水样式的复兴运动,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吴彬确是一个境界高深的画家,远远超出任何学者(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高居翰语)对他的现有评价。”24.陈传席教授(1950—)在其专著《中国山水画史》第七章《明末的画派和画家》第六节 “高古变异—派代表 ——吴彬”篇章中给予吴彬极高的评价:“吴彬的山水画是前无古人的”“吴彬在明末画史上应该有突出而光辉的地位” “吴彬的变异观念在明末正统派势力极为强大的形势下,虽然不能形成主流,但却有力地冲击了正统派的一统天下,给当时和后世以重大的影响。”

知识出处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阐述“闽中画派”的渊源、开派、传承;概述闽中画坛、大师云集;明代莆籍三大师李在、吴彬、曾鲸生卒年考略;阐述大师、宗师、大家的定义概念。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宗建
责任者
吴彬
相关人物
焦竑
相关人物
董其昌
相关人物
于若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