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与梅峰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409
颗粒名称: 李在与梅峰书院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2
摘要: 梅峰书院坐落于梅峰寺内,位于莆田市区胜利路中段。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隋唐时,梅峰仅有座观音亭。梅峰寺所在地物产原为涵江白塘李泮所有,李在则是李泮、李富父子创办梅峰书院的受益者,也是梅峰书院创办二百多年后培养出来的一位中国杰出的大画家,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关键词: 梅峰书院 李在 福建

内容

宋徽宗御赐匾 “梅林佛国”
  梅峰书院坐落于梅峰寺内,位于莆田市区胜利路中段。梅峰,古代又称梅子冈,因此山遍植梅树而得名。隋唐时,梅峰仅有座观音亭。梅峰寺所在地物产原为涵江白塘李泮所有,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李泮因中年喜得贵子(李富),便舍出梅峰百亩之地将亭扩建为寺,以谢神庇佑,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宋徽宗御书赐匾“梅林佛国”。翌年,又赐额“崇宁禅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敕改为“天宁万寿寺”,即后来的梅峰光孝寺,也称梅峰寺。1983年梅峰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李泮在梅峰寺西边筑 “卧云轩”作为居所,又在寺院后面修了讲经书院,供附近士子学习。
  李泮长子李富,自幼居在卧云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聪慧敏智,用心研习古籍经典。书院还经常邀请到如刑部员外郎徐确等一批莆田显达名贤前来讲授书经和为文之道。李富因聪慧又虚心好学,故颇受徐确等老师的喜爱和栽培,青年时很快成为书院的讲师。
  李富是一位理学家,在书院边讲学,边著书立说,著有《春秋集注》《澹轩集》等。状元黄公度曾写《梅峰书院碑记》一文,称赞他为 “一代元良,百世师表”。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南侵,宋高宗下诏讨伐。李富积极响应,广散家财,亲自征招三千兴化义兵北上抗金,归韩世忠领导,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简称“制干”。故莆田人世称这位抗金英雄为“李制干”。李富三个儿子廷辉、廷耀、廷麟皆随军出征,后均受封官职。李富因不满秦桧卖国,愤而辞官回乡。
  李富回乡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家乡的慈善事业,他捐家财在县内修海堤,又捐建大小桥梁三十四座。同时,李富亦捐巨款修建兴化郡学,他重归卧云轩,重整梅峰书院,聚众讲学。李富体恤士子,贫家子弟学习书本及食宿全部免费,培养出黄公度(状元)、刘孔修、龚遂良、黄庚、林观等一批名士。
  李在系李富(1085—1162年)三子廷麟后裔,是李富第15世裔孙。李在12岁时,自江口郑坂韶音书院转到莆田,寄住在莆田城关金桥巷李家所置房屋,到先祖李富创办的梅峰书院学习。
  李在则是李泮、李富父子创办梅峰书院的受益者,也是梅峰书院创办二百多年后培养出来的一位中国杰出的大画家,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李富乐善好施,热心于公益事业,莆田人世世代代认为“乐善之士”必推李富第一人。其母寿九十八终,后人认为是李富多做善事福报也。
  明成化年间,兴化府太守岳正(1420—1474年)在府域特建五贤祠,崇祀兴化历代名贤,将李富奉祀祠内,其创办梅峰书院业绩亦名垂青史。
  另,笔者考证族谱过程中,除考证出明宫廷画家李在是李元祥第33世孙(是元祥18世孙李富的第15代裔孙),还考证出亚洲首富李嘉诚是李元祥第46世孙(是元祥18世孙李富的第27代裔孙)。

知识出处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闽中画派藝術研究》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阐述“闽中画派”的渊源、开派、传承;概述闽中画坛、大师云集;明代莆籍三大师李在、吴彬、曾鲸生卒年考略;阐述大师、宗师、大家的定义概念。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宗建
责任者
李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