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赴国难,舍我其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39
颗粒名称: 同赴国难,舍我其谁
其他题名: 基于戚继光援闽剿倭及与林龙江散财纾难的比较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10
页码: 121-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福建历史上,戚继光与林龙江都是具有重要贡献的人物,一个是两次援闽剿倭,痛斩数万倭寇,拯救福建,一个是为平倭患毁家纾难,积极善后,两人因为剿倭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同赴国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后代树立了以国为家、伟大人格的典范。
关键词: 戚继光 林龙江 剿倭

内容

戚继光,伟大的民族英雄、军事家、诗人,在平定浙江倭患之后,挥师福建,两次痛剿猖獗的倭寇,保卫了福建;林龙江,著名学者、三一教创始人、慈善家。两人因为平倭在福州结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将针对倭寇祸害福建、戚继光疾驰赴闽剿倭、林龙江积极参与平倭、主动开展善后保一方平安、两人的交往与比较四个方面做简单的梳理与回顾,提示两人救民于水火的事业相通,都对福建具有再造之功,树立了勇于担当、泽被后世的高标。
  一、福建的倭患
  自从嘉靖一朝,福建倭患严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第一次遭受倭患是明永乐八年(1410),被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击溃后,直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一百三十三年间,福建都很平静。但是从嘉靖二十二年起,倭寇开始了频繁的入侵、凶残的烧杀抢掠,福建遭受严重的灾祸,其中莆田则是重灾区,其标志就是嘉靖41年兴化府城的沦陷。
  倭寇对福建大规模侵害自从嘉靖二十二年开始,直到嘉靖四十三年结束。倭寇先是到处侵扰,还有就是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所不为。特别是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攻陷福清,三十九年(1560)攻福宁(今霞浦)陷福安,四十年破宁德,而在四十一年又攻破了永宁,此时,整个福建,“北自福建福宁沿海,南至漳,泉,千里萧条,尽为贼窟”。其中有这么几次侵犯:
  嘉靖三十二年,有倭舟失风,飘至兴化府南日旧寨,登岸流劫。杀千户叶巨卿,把总指挥张栋督舟师击,倭走掳山。知府董士弘纠民兵,猎户,与栋等合势围贼,歼之。是时,海洋并岸诸岛多栖寇,舟有真倭阻风汛不获归者,有沿海奸民抢江南族候来岁。倭至者未几,南日寨复有三舟登岸,栋、士弘击之,引去,擒贼数人,皆真倭。比泉州舟兵巡海攻贼于石圳澳深泥湾等处,凡舟战擒贼四十余人,则皆临海、漳浦,揭阳等县人,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嘉靖三十七年,倭攻福清,破之。执知县叶宗文,劫库狱,杀虏男妇千余,纵火焚官兵廨舍。举人陈见率家童御贼,不克,与训导邬中涵同被执,骂贼而死。
  嘉靖三十八年,福建新倭大至,且多赍攻,具先攻福宁、连江、罗源等处,流劫各乡,遂攻福州府城,经旬不克。乃移攻福安,破之。参将黎鹏举,以舟师击倭于海中七星山、屏风屿,斩首六十七级,生擒六十八人。时沿海若长乐,福清等境,悉有倭舟。广东流倭往来诏安、漳浦间。浙江前岁舟山倭移舟南来者,尚屯浯屿,加之新寇遍福、漳、泉,无地非倭矣。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倭陷福建永宁卫,大掠数日而去。三月复攻永宁城,陷之,大杀城中军民,焚毁房屋几尽。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倭犯福建,其自浙之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登岸海贼,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县,自广之南屿来者,合福清,长乐登岸海贼,攻陷玄钟,所蔓延及于龙岩,松溪,大田,古田之境,无非贼者。
  十一月,兴化府城陷落,城中死难者1万多人。
  另据《莆田县志》《明代倭寇祸莆》记录,倭寇来犯,主要是抢掠、烧杀,莆田所经蹂躏地区,基本上被抢掠一空,房屋与各类建筑被焚毁,百姓被杀死伤惨重。统计二十年中,倭寇十八次烧杀抢掠莆田地区,无辜死者超过三万人。至于兴化府城破之后,唐宋以来的珍宝文物,都被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就付之一炬。倭寇在兴化府城盘踞两个多月才撤走,仅仅抢掠的财物就运了十六只大船,通过在平海卫贿赂把总许朝光(一时归降明朝的山贼)而回日本。由于大批财物被运回,巨大财富的抢掠得手极大刺激了倭寇的胃口,于是再次大规模来犯。这就给戚继光福建剿倭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最终平定倭患的历史契机。
  二、戚继光福建痛剿倭寇
  戚继光是在福建倭患严重、受到浙直总督胡宗宪军令驰援福建剿灭倭寇的。此前,浙江倭患最为严重,当胡宗宪设计诱降并且除掉了徐海、王直等一伙海盗之后,倭寇又大举入侵,被以戚继光、俞大猷为代表的杰出将领接连痛击剿灭之后,漏网的倭寇逃到了福建,造成福建倭患格外严峻的局势。一批是从浙江台州、温州流窜到了福宁、宁德一带,与盘踞横屿岛的倭寇合伙,四处抢掠;另一群从广东潮州入侵的倭寇,流窜漳州,泉州,盘踞于福清牛田,兴化的林墩一带。他们遥相呼应,到处烧杀,福建千里多为贼窟,百姓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
  戚继光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之后,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月又受命奔赴江西剿除山寇,任务完成之际接到援闽军令,就率领6000多戚家军从温州出发,八月赶到了宁德的张湾,出其不意,利用稻草铺地,跋涉淤泥,一举攻破倭寇盘踞三年多的横屿,斩杀倭寇1000多,解救百姓近千人;接着又乘胜追击,连破牛田、林墩等处巨寇老巢,斩杀倭寇3000多人,烧死、溺死无算。
  随后戚继光在莆田地区进行了三场大战役,这就是林墩之战、平海卫大捷,仙游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九月十二日,戚家军取得牛田大捷之后,离开福清,乘胜前进,日夜兼程,入莆剿倭。在峰头、江口两个战役,又剿灭了1600余名倭寇;而后分兵两路,直捣黄石林墩倭贼巢穴。一路军兵驻在桥兜宁海桥,以便从东北面进攻林墩;戚继光亲率主力部队,于十三日清晨经囊山进入兴化府城,当晚举行宴会,并且故意喝醉,透露“军机”说,戚家军远道而来,十分疲乏,暂且休息几天,但就在当晚悄悄取道洋埕、青浦、西洪,天亮时赶到林墩,同桥兜驻军两面夹攻,包围了贼巢林墩。倭贼被包围之后负隅顽抗。戚家军奋力冲杀,沿着黄石大道勇追残敌,在十五里外的窑兜,杀死大批倭寇,取得“林墩大捷”,此役一共斩杀倭寇2600多,救出被掳民众2100多人。戚家军受到百姓的爱戴,他们以酒食表达感激之情:“士民迎贺,曰:数年盘结之寇一朝尽扫,微将军,几无闽,何啻白骨而重肉之?”
  嘉靖四十二年的平海卫大捷则是戚继光二次入闽,会同俞大猷、刘显,以戚家军为主力取得的。戚继光因为八月以来士兵连续作战,伤病较多,需要回浙江修整和补充兵员,而且在面临倭寇数量远远超过自己兵力、难有取胜把握的情况下,不得不回浙江再行募兵。倭寇通过奸细打听到戚继光班师回浙,就纠集了数千人疯狂进攻兴化府城。由于刘显的失误,导致城内混人奸细,里应外合,十一月府城陷落,倭寇开始了疯狂的大屠杀,死亡1万多人;直到二月,城内腥秽不堪,倭寇才运送财物撤走。俞大猷与刘显尾追不放,但不敢贸然进攻,只等戚继光带兵到来。戚继光得信立即在义乌招募了一批新兵,边行军边训练,来到了莆田。一五六三年四月十八日,戚继光到达黄石,第二天就亲往北高东亭侦察敌情。此间戚继光会同俞大猷、刘显、福建巡抚谭纶共同商讨作战事宜。二十日,谭纶主持召开会议,决定以戚继光部队为中哨主力,俞大猷,刘显所部为左右哨,配合作战,次日向倭寇发起正面攻击。三路军兵趁夜急行军,天亮时逼近敌巢。倭寇发觉时惊慌万状,一仗被戚家军杀死2000多人,紧接着戚家军穷追猛打,又消灭倭贼骑兵100多人;随即迅速包围了许厝贼巢。戚继光亲临指挥,火攻贼寇,一时贼巢就化为灰烬,倭寇死伤累累。第二天,戚继光挥师乘胜追击,直奔平海卫,一举斩敌300余名,收复了平海,救出被捕百姓3000多人。
  仙游之战则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谭纶和戚继光根据福建的地理形势,在平海卫大捷之后,部署了五处水寨,以防止倭寇入侵,但是到了8月下旬,又有一万多倭寇进犯。此时,戚继光的士兵由于伤病轮休,有一半回了浙江,手下还有6400多人,大多数分布于福建的南路、中路和北路8个营,每营800人。但是,自从10月份以来,先后有倭寇侵犯福宁、晋江、长乐、兴化平海卫、万安、漳浦等地,在谭纶指挥、戚继光打击下,“水战六捷,陆战六捷,剿倭万余”。兴化、福宁倭寇南窜,围困仙游城,真倭达到了万余人,而戚继光兵力只有其一半。为了获得浙江援军,并拖住倭寇保住仙游城,戚继光采取了以下几个计策,一是派兵占据仙游的北山,牵制倭寇,二是派出500名勇士,不时偷袭敌营,使其不能专意攻城,三是进驻仙游东的沙园,摆出随时进攻的姿态,四是派出100多人进城,轮流运送火药、火箭等物资,协助守城,五是假意与倭寇和谈,拖延时间,六是选精兵600,进驻距离倭巢较近的石马,四面设置疑兵,防止其外出劫掠,七是制造了一批后膛很薄的火炮,运送途中,遇倭寇故意丢弃,倭寇使用后,后膛炸开,死伤数百人。就这样,倭寇被拖住近两个月,最后在气急败坏中加紧攻城,恰好戚家军援兵赶到,戚继光安排依次攻打四个贼巢,先打南巢,再攻打东西二巢,最后是北巢。结果事态按照戚继光的部署方向发展,先是焚毁南巢,接着是东西二巢,战败的倭寇逃进北巢,又被打败。此役,杀死倭寇1000多,解救百姓3000余人。此后,戚继光帅兵继续追击残倭,在同安王仓平、漳浦蔡丕岭斩杀了2000多倭寇,漏网的纷纷逃到了广东,福建倭患彻底平定。综合《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的戚继光两次援闽斩杀倭寇记录,粗略整理表格如下:
  第一次援闽剿倭(1562.8—1562.10):
  第二次援闽剿倭(1563.2—1565.4):
  经过多次艰苦的战斗,戚继光荡平了为害福建多年的倭患,对福建具有再造之功。而经过戚继光的连续痛击,倭寇不敢再犯福建,“自后倭寇脱归者,始知犯华之不利状,于是乎倭寇不敢复窥八闽矣”。而在戚继光赴闽剿灭倭寇前后,莆田出现了一位毁家纾难、仗义疏财的英雄,这就是林龙江,三一教的创始人、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慈善家。
  三、林龙江毁家纾难
  林龙江家境富裕,少小聪明异常,努力于功名,但是18岁到30岁一连多次科举不得志,郁郁寡欢。然而随着见识增长视野开阔,对于儒释道三家有了浓厚兴趣,林龙江就绝意科举,走著书立说、行医治病和开馆授徒之路。但是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在他对穷苦,受难百姓慷慨解囊、仗义疏财之际,倭患发作,自从嘉靖二十二年(1543)起,倭寇不断地侵入莆田地区,当地百姓饱受荼毒。基于义愤,林龙江拿出家产帮助官兵消灭倭寇,积极出谋划策。最典型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进攻兴化府城,而城中兵少形势危急,适逢广东兵路过,林龙江恳求他们协助,并且与乡绅一起承诺击退倭寇付费1000两银子。等到击退倭寇之后,那些乡绅却不愿意拿钱了,林龙江自己拿出100多两,此时广东兵看到林龙江只是拿出100多两银子,就殴打他,开始抢掠,并且举刀射箭欲杀人,但是林龙江不为所动,斥责他们犯上作乱。当他被押着去乡绅家里要钱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林龙江不为恐吓所屈服,就在愧疚之下凑够了银子,林龙江才被释放。
  遭此一番凌辱,林龙江则不以为意,继续他的仗义疏财,赈民救灾。当兴化府城被倭寇攻破之后,他则不顾威胁,毁家纾难,救助地方百姓。倭寇在兴化城中大肆烧杀抢掠,到了2月份倭寇装着抢掠财物撤走之后,整个兴化府城因为到处尸骸堆积,腥秽不堪,却无人负责。林龙江挺身而出,安排门徒、僧人收尸、装殓、洒扫、埋葬。
  嘉清四十年(1561)冬,疫气大行,加以避寇之人饿死,积尸无数,先生命黄士钦、林兆居,吴三乐等七十余人值日督诸人在莆城内外舁尸,别男女而礼葬于太平山者,五千又五十四身。
  嘉靖41年,林龙江币请漳州僧净环,北京僧无闻,及平海僧净圆等十余人在莆城内外收尸,积薪焚化,文以奠之。而瘗于南北河尾二山者,约有50身。僧云章等亦办真心,凡八易月,火而瘗之,概有万余身。
  五月,先生命僧云章,道士何佐等十余人在南北诸洋收尸,积薪焚化,便宜分瘗于附近之山者,约有四千身。
  嘉靖四十三年,先是倭薄仙游县,戚公剿灭之。积尸漫山弥野,是年春,先生命许梦笔、吴梦龙、僧明珪等十人往收瘗,概八百余身。既而,复为莆仙等处荐拔游鬼,洒清街道,以故,生者不病于疫,死者得安其灵,而大军之后,转为太平者二十余载。
  郡守易公道谭(谈)新除,闻积尸盈城野,遂停车福清县,弗敢莅任。及闻先生收尸洒道,倾心悦服。入城,遂造门领教。后,复奖先生以“清修”匾。
  仙游之战后,林龙江又一次出资,组织60多人收尸和掩埋,前后收集尸体近2万具,花费了大量心血。
  和莆田数十万百姓与八闽大地民众感激于戚继光再造福建之功一样,林龙江号召当地人在戚继光平定倭患之后,为之建立生祠,可是又一次面临着一些有钱人家的缩手缩脚。还是他率先捐出30亩田地,作为首笔建祠堂的费用,得到积极响应。
  在倭患造成严重危机之际,林龙江积极出手,救苦救难。请看下边一段文字记述:
  诸乡村贫病者率散处各衙门及寺观,而饿殍累然载道。先生或散之钱与金;或惠之米与粥;据地而寝者,或与之草荐;死而不能敛者,或与之棺木,殆无虚日。所费之资,先生三之,其弟懋协一之。诸凡建义田与收尸赈给,咸与有力焉。于时,人咸自庆得生,然多声言欲群叩诸有力者,先生因遍历语之曰:“吾往者不腆,殊不足以少延旦夕,特庶几以倡高义者耳。愿更俟之”。众咸曰:“诺!敢不如命!”幸翼日而倭亦暂退,城中积谷之家复高其价,众咸喁喁失望。及先生减值与之,而规利者遏籴益甚,意以俟先生之谷之穷也,方出籴之,以博厚利,于是,众始哗然,群起,强必籴之。郡守陈公不能禁,不得已,遂下批籴之令。
  不仅敢于组织主动担当,而且林龙江还很富有谋略,尝著《防倭管见》令随分出金以协助官司,共守城池,保此身家,大要谓:“不宜清野,不,宜闭城,不宜遏籴,不宜惜财,各乡须各自练兵,各自防御,或贼至一乡,则号头一吹而旁乡响应。至滨海以全城邑,无不设兵备御。如此则无地非城池,无地非官兵矣!此其大较也”。其中,胜划尚多,特以缙绅弗从其议,故是书弗传于世。后,莆人每以倭人虽甚猖獗。府城未闻有先亡者,徒糜我等之财无益也。先生曰:“此府城之所以必先亡也,古人儆戒无虞,今人肆毒至此,犹不知惧,而爱财甚于爱命,可慨也夫!”是时,人咸谓先生为迂阔。此城亡后,始服其先见云。可见,林龙江对于如何消除倭患是很有一套明智的谋略的。
  四、两人的交往及其比较
  戚继光与林龙江有过彼此倾心的交往。“秋,先生在榕城,参将戚南塘公慕先生道德,折节下之,早夜谈心,足称知己,先生亦再称南塘有古名将风,感念终身不忘。”“总戎戚公继光力疾拜谒教主。一闻指示,豁然解颐,叹曰:‘吾炙先生,不觉病之去体矣。’于是,戎事稍暇,辄来访道,必竟日而去。”
  时势造英雄。由于国难当头,倭患加剧,两人都为平息倭患、拯救百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观两个人的事业,出身和经历有所不同,也有共同之处。
  首先看不同之处,基于出身和选择的道路不同,两人所从事的平倭事业具有差异。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承袭祖父辈的武职,而且自小就在老父亲戚景通的严格教导下,学文习武,立下报国之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时时为剿灭倭寇做准备,在山东积极备战数年;一五五五年,在倭寇肆虐时候走上了战争前线,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特别是勇于负责,开动脑筋,勤苦练兵,得以大展手脚,报效祖国。以经过严格训练的戚家军痛打来犯之敌,在浙江、福建对倭寇展开了一连串的围剿战争,成为一位所向无敌、百战百胜的战神,斩杀倭寇近10万,最终在福建彻底平定了危害多年的倭患,使得福建百姓得以安身立命。
  林龙江,则是出身诗书之家,家境富裕,继承父辈的事业,走科举之路,在十几年不能成功之后,才愤然转向,走另外一条学者、医生、教主相结合的既出世、又入世的人生道路。本来他以岐黄治病救人,同时吸收门徒,推广三一教,劝人积极向善,积善行德,有益于社会,是拯救世道人心的良方,也是从现实与心灵两方面的治病救人,应该说是具有极大的学术超越性的。但是肆虐的倭患,打破了他的正常生活与传道授业道路,他不得不做那些更加实际的入世事业。由于他和戚继光作为武将直接通过围剿消灭倭寇的军事手段不同,林龙江作为文人、学者,则是以自己的努力,多方面拯教百姓,挽救莆田社会。在早年三十岁(1546)之前他执着于科举,科举制路不通,他毅然转向,开始悟道进而传教,三一教由他而传播开来。但是,倭寇的频繁入侵打断了他的正常学术道路,他在治病传教的同时,也为平倭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实实在在为普通百姓安危努力。在平倭之后,林龙江就安心授徒传道,并且行医,利用自己一技之长造福莆田百姓,作为受到阳明心学深刻影响的三一教教主,他对时人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从生理到心理这两方面来疗救世人,远远超越了一般学者的贡献。这样看来,比较两人的贡献,应该是各有千秋。戚继光主要是从军事上剿灭祸害福建的倭寇,特别是把莆田百姓从生命不保中拯救出来,具有再造之功,然后就北上守卫京师,继续一个将领的军事职责;而林龙江作为一介文人,毁家纾难,竭尽全力去帮助官府平倭,千方百计救助百姓,且主动开展社会治理,恢复地方正常生活;又在此基础上传教医人度人,著书立说,可谓多方面的贡献。
  其次看共同点。最重要的是两人都深明大义,以国事为家事,勇于担当。戚继光为了剿灭倭寇而体现出古往今来独一无二军事家的价值,少年时期就以身许国,刻苦训练和积极备战,走上浙江剿倭前线就投身复杂险恶的对敌斗争中。但是他超越于一般的军事将领的地方在于,一是勇于任事,很多人只是把倭寇赶走完事,他则是坚持“非大创尽歼,不能杜其再至”。所以,他就做到了每一战都尽最大努力把倭寇斩尽杀绝;二是多谋善断,积极想办法想计策,他打的是“算定战”,要么不打,要么打胜,充分考虑到战争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一点是当时将领难以做到的;三是心系苍生,淡泊名利。戚继光在福建的每一场战斗,都区分了倭寇与胁从百姓,做到了保护裹挟的百姓安全,而坚决杀死无恶不作的倭寇。这样心存善念解救百姓的做法贯彻始终,而在别的将领那里倒是很少看到记录;还有,对于士兵是恩威并施,关心多于苛责。每一战之后,必然要抚恤伤亡,特别是亲自祭奠哭悼战死者,让士兵非常感动,这又是很多将领没有做到的;他宁愿自己不要封赏名号,也要为士兵和立功将士讨要报酬如赏银;即使到了蓟镇守边,他还继续关心戚家军的普通士兵,为他们的抚恤落实而请求呼吁。很多努力表明他真心保护百姓,爱护部下,对自己的名利看得很淡。
  林龙江有一颗赤子之心。乐善好施是他最大的特点,少年时期就早早醒悟,随时帮助穷人,连他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不让他随意救济别人,结果被他反过来教育了一番,明白了散财求义的道理。大财主乐善好施一般很少,而且都是到了老年,可是林龙江少年时期就极其大方慷慨,在家人亲戚看来是败家子,可是对于急需救助的人他是雪中送炭。不仅如此,他面临倭寇残暴抢掠的现实,又主动参与平倭事务,协助官府打击敌寇;甚至在兴化府城危急时刻主动站出来,邀请路过的广东兵打击倭寇,之后击退倭寇又因为一些乡绅爽约遭受殴打甚至要丢命,虽然遭此劫难和委屈,但是他没有熄灭救苦救难的热情,兴化府城被倭寇杀害多人,他主动组织门徒清理掩埋;仙游之战后又有2万多具尸骸,还是他出面清理安葬。连官员听说都不敢前来就任的地方,经过他的组织善后,消除了大瘟疫,恢复了地方生活秩序,这是官府都没有做到的,林龙江做到了。为戚继光建生祠,以表达莆田人民的感激之情,还是他率先捐出30亩田,带动乡绅共同做好了生祠建立之事。至于以后的行医、传道等,也是很多学者做不到的。这样看来,林龙江一人做了多方面的贡献,这主要源于他的赤子之心,爱国爱民,终其一生,奉献太多。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人各自对后世影响深远。戚继光不仅在当时被称为“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思想传之久远。《练兵实纪》《纪效新书》这两部兵书影响后世几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戚继光也是对日本人威慑最大的民族英雄;林龙江的影响除了当时救助无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医治百姓的痛苦,教育开导了众多弟子之外,其“三一教”则在阳明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吸收,其学说逐渐走出莆田和福建,辐射到全国,造福于后世,这确实是林龙江的一大贡献。
  当然,两人有过短暂的交集,英雄所见,惺惺相惜。戚继光剿灭倭寇,挽救了福建,恢复了兴化府城,百姓过上安定生活,这是一个杰出的将领的职责,也是他竭尽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是疾病却是他不能打败的,恰有林龙江嘱以“艮背法”,很快让戚继光病体痊愈,使得他极为敬佩林龙江的妙手回春与高深道学,此后多次拜访求教,而林龙江也看到了戚继光一身的英风豪气,慨叹说戚继光有“古名将之风”。这样看来,两人都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都是在以身许国,敢于任事中获得一种默契。
  结语:论文回顾了福建倭患、戚继光剿倭、林龙江毁家纾难,以及两人的简单比较总结。可以看出,作为时代激发的结果,也即时势造英雄,戚继光和林龙江都是扶助江山、保国爱民之杰出英雄。戚继光的高度非常人可以达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古往今来绝无仅有,而林龙江以一介儒生,却从实际入手,救助穷人,乐善好施,积极参与平倭,组织善后,是一些人可以做到的,但需要主动担当,勇于任事,善始善终。两人都能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多方面的历史贡献留下了值得继续挖掘和吸收的宝贵文化财富。
  (作者简介:贾广惠,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学博士。)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戚继光
相关人物
林龙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