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倭寇猖獗的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27
颗粒名称: 嘉靖年间倭寇猖獗的原因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3
页码: 58-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嘉靖年间倭寇猖獗的原因,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举侵扰东南沿海,迄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入闽前夕,倭寇在福建等地活动已达十年,福建沿海的几大城市都受到围攻,如福州、莆田、泉州,被攻克的县城有:宁德、福安、永福、福清、永春、安溪、南安、南靖等县,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
关键词: 明代 倭寇 猖獗原因

内容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举侵扰东南沿海,迄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入闽前夕,倭寇在福建等地活动已达十年,福建沿海的几大城市都受到围攻,如福州、莆田、泉州,被攻克的县城有:宁德、福安、永福、福清、永春、安溪、南安、南靖等县,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为什么倭寇的活动如此猖獗?这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倭寇的战斗力及其弱点。明代的倭寇以其凶悍闻名,“倭贼勇而戆,不甚别生死,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舞而前,无能捍者”。王世贞的这段话影响很大,被许多著作所引用。若是如此,倭寇的战斗力主要来自勇气。其实,倭寇的装备也相当好,林希元曾指出:倭寇的长技有三:铳、箭、刀。铳,即最早的火绳枪,由葡萄牙人输入日本,因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各个大名都很重视武器的引进,火绳枪很快装备了日本的武士。而在明朝,对铳的控制很严,最初与倭寇作战的部队大多没有火铳,所以,倭寇在火力上压倒福建的卫所部队。其次,日本的弓箭制作有其特点,射程要比中国的弓箭更远,在双方交战时,倭寇以火绳枪与弓箭射乱卫所军,而后挥舞着倭刀冲锋,福建的民兵很难抵挡。日本的倭刀是一种兼有中国剑与刀二者特点的武器,它的宽度与剑差不多,但比剑要长,其使用方法类似中国的刀,但其刀身比中国刀窄,使用时比中国的刀更为灵动。武术家认为,这是一种冷兵器格斗时代最好的武器。武器上的优势,加上傻里傻气的日本人不怕死,所以,由他们组成的倭寇使中国的民兵很难抵挡。“三四倭奴,挺刃而至,官兵数百相顾披靡。”不过,倭寇能在中国横行也与他们没有遇到有战斗力的部队有关,若是朱元璋时代的明军,不是倭寇所能抵挡的。即使是戚继光的部队,也只是将一批农民训练几个月,便打得倭寇无还手之力。问题在于,戚继光入闽之前,福建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倭寇主要的弱点在于水上。当时日本的造船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倭寇所乘的船只,多以海草塞缝,船员在船上,要不停地舀水,否则,船只就会因为进水太多而下沉。因此,明朝水师遇到倭船,并不与其直接交战,而是将大船朝倭船冲去,便可将其击沉。明人说:“御倭之船当高大,高大则我能冲压彼,彼舟小不能当我也。”这在明代是军事常识。所以,当时人比较中日军队各自的特点,都认为明军的水师胜于日本,而日本的陆军胜于明军。林希元论平倭:“其扑灭之处,皆得之于水。盖彼舟小于我,自来捕贼者,皆捕于海,则无不粉碎。故倭贼所至,则焚舟登陆,而不待舟。杀掠既饱,然后寻舟以去。既登陆,则无如之何。故将兵者皆伺之于海。以大船冲之,则无不破碎。……安海之倭,仅二百四十,参将黎鹏举领兵四百,顿四十里之外,不敢助泉兵而击。……今乃能擒倭于福宁州,则不能得于陆而得之于海,可见也。戊午十月真假倭仅八十,参将合巡海漳浦、福宁三千之兵,四路把截,竟不能得,使从容由南靖以去,则不能得贼于陆,又可见也。”不过,由于当时福建水师的船太少,而且海疆辽阔,处处可以透越,所以倭寇入侵,多不愿与明朝水师作战,而是想办法登陆,只要他们一登上陆地,明军便很难消灭他们了。
  第二,明代卫所军的腐朽。在抗倭期间,明代的卫所军最让人失望,除了在海战中,明朝水师靠自己的大船多次重挫倭寇外,在陆地上的战斗几乎是屡战屡败。例如,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进攻宁德,宁德县北有卫所军4000人。可是,他们听到倭寇要来进攻,参将王梦麟便带其部下退到宁德城中,另一参将冯镇干脆带2000卫所军退回福州。结果,要隘之地,轻易地被倭寇占领。倭寇开始攻城后,福州卫所军有一半人乘机爬城逃走。剩下的民兵挡不住倭寇的进攻,宁德城被倭寇攻占,百姓被倭寇屠杀。
  由于沿海卫所军不可靠,每逢战事,官府情愿临时募兵,但限于经费与官吏从中贪污,募来的军兵多不能打战。林希元亲见:“前年浙江募兵漳泉,每兵与银三两,器械在内,听其自备。斩木为竿,末置尺铁。青红白布裹首,行装不办,盔甲俱无。此如执朝茵以御萧艾,有不碎乎?”即使是这么低的募兵费亦不能保证,官吏从中贪污越来越多,“迩者浙江募兵五澳,每兵与安家银三两,募兵官及捕盗扣克,每兵只得银二两,或一两八钱”。由此看来,明代沿海的募兵制极为腐败,官员从中贪污,士兵既没有粮饷保证,也没有最基本的装备,几乎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乞丐。要靠他们打胜仗,简直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用说抗击倭寇,就连国内的强盗,他们也无法对付。“嘉靖二年(1523),流寇九十三人流劫兴、泉、漳三郡,莆田乡士夫子女多被掳掠。”官府调集三府官兵围剿,竟无可奈何。明代前期闽北的“矿贼”,一股不过数十人,或上百人纵横福建,竟无人抗衡。所以,在抗倭战争中,往往出现几百名倭寇集群便能横行福建,其实是不奇怪的。一旦倭寇人数达到数千人,在福建就可以任意进攻城市,官军根本无力阻挡。
  朝廷为了剿平福建的倭寇,也从外省调来了一些军队,被称为“客兵”,但是,这些客军骄悍跋扈,一如卫所军。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逼近兴化府,城中恰有从湖广省调来的麻阳兵千人,“莆布衣林兆恩倡议约湖广兵追贼,酬金二千两,立字为券”,于是,麻阳兵缒城出战。可是,
  麻阳兵仅杀死两名倭寇,便退回城中,纠众向林兆恩要钱,将林兆恩绑在树上殴打。莆田乡绅怕士兵进一步闹事,只好借官银2000两分给他们,这些士兵的表现使人无法容忍,然而,和其他军队相比,他们又算是好的。胡宗宪派总兵张四维的兵防守闽浙边界,四维的兵公然抢劫福宁州南镇,“惨毒甚于倭”。比他们更胜一筹的是粤兵,一位福建官员说:“父老辄为余泣曰:吾民之苦客兵,甚于盗也。夫当事者走千里,召外兵击贼,岂不至急民哉!及其至,乃不肯发一矢,徒攫金而归也。岁费帑金数万,即道涂牛酒,又半之矣。卒乃使其民忧嗟怨叹,若觌贼焉”。嘉靖三十九年(1560)八月,驻在福州的广东兵300人公开叛乱,他们流劫尤溪、大田、沙县、归化、将乐、泰宁、建阳,进入江西境内,杀死军民不可计数。总的来说,抗倭十年,福建没有一支可以依靠的正规军,个别抗倭战役的胜利,靠的是民兵,但民兵缺乏训练,他们凭城作战尚可,野战便不是倭寇的对手,所以,福建境内的倭寇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第三,倭寇骚扰得到了福建境内许多反政府武装的配合。福建与江西,广东交界处,历来是反政府武装的潜伏之地,“是时闽中苦倭,山寇亦乘势而起,上杭之三堡,连城之郎村,武平之岩前、象洞,皆盗窟也。四出剽掠,官吏莫能制”。建宁知县吴金说:“访得各贼系程乡林朝曦、梁统,上杭肖刘二姓等为之首,而潮汀二府乱民群起为从。”嘉靖四十年(1561)二月,福建永定县,连城县地饥民攻克;三月,永春民吕尚四叛乱,拥众万人,攻陷永春;十二月,龙岩贼苏阿普等进犯顺昌、将乐诸县,杀死延平卫千户王堂,这些“山寇”的活动,直接配合了沿海的倭寇,使明朝的官军无法全力对付倭寇。在这一背景下,一向是朝廷统治基石的福建沿海区域,也出现了割据,如漳州月港的张维“二十四将”海盗,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造反后,在漳州沿海一带割据。《漳州府志》记载:“(海盗)张维据九都城,吴川据八都草坂城,隆据港口城,旬月之间,附近效尤各立营垒,九都有草尾城、征头寨,八都有谢仓城,六七都有槐九寨,四、五都有方田、溪头,浮宫、霞郭四寨,互相掎角,各有头目,号二十八宿,三十六猛,官府为倭扰乱,故屡召之,竟不服。”嘉靖四十年(1561)十一月,巡按福建御史李廷龙奏:“七月至九月,广东之程乡贼、三饶贼、塘下南安之倭贼,及各路之流贼出没,诸郡无日不报警。其福、兴、泉三府则苦海贼,汀漳二府则苦山贼与流贼迭出为患。而内地奸民佐之。今崇安、南靖二城相继告陷矣。延宁二府近亦苦兵矣。”
  (摘自徐晓望主编《福建通史》明清第二章第二节)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