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倭祸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23
颗粒名称: 莆阳倭祸记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4
页码: 39-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阳永乐之世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春遭到倭寇祸乱的记事。
关键词: 明代 莆阳 倭寇 祸乱

内容

日本号称倭人,见于东汉书,三国孙吴时,颇与中国交通。至刘宋元嘉时,始受中国册封。唐高宗时,以朝鲜事与刘仁轨战,败于白江口,自是以后,遣使通好,派留学生入中国,彼中文化,始斐然可观。元挟席卷欧亚之余威,讨之而不克,迄乎有明,肆扰东陲,祸始于永乐之世,而甚于嘉靖之间(1522-1566),江浙闽粤山东诸省皆受其扰,而莆田为尤甚。历阅《莆田县志》、《仙游县志》、《戚少保年谱》、《林龙江先生年谱》、《本行实录》诸书,及当时名公鉅卿往来书札,彰彰可证。永乐八年(1410)庚寅十月二十六日,倭贼二千余人,船二十三艘,侵略平海,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击退之。嘉靖二十二年(1543)癸卯冬,倭贼掠平海、南日等处,分巡道姚凤翔檄指挥丁桐,及兴化卫中所千户白仁、后所副千户叶巨卿夹击之,追至连盘四澳,捕十四人,贼遁。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倭贼夜袭平海,巨卿率部死战,身中十余枪死,贼亦退去。嘉靖二十四年(1545)乙巳,倭贼由福清海口登陆,参将尹凤檄白仁率部防堵江口,十一月望,仁与贼决战,重伤死,援兵至,贼遁去。仁赠秩立庙,今南关内会生宫是,然此只扰沿海一带尚未波及莆城也。
  自乙卯至癸亥(1555-1563)八年之间,贼迫城者计有八次。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十二月,倭贼焚掠沿岸,平海卫千户邱珍抗之,贼不得上岸,大怒,焚舟改从白湖港入,珍侦知之,遣人缒城大呼寇至,知府陆美中拒之。贼迫城时,严冬又多夜雨,守者不堪,布衣林龙江先生恒令人携酒粥钱米以给之,为有力者倡,贼既败退,珍率轻骑追之,贼殊死战,珍坠马死,赠秩立庙,照白仁例。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午四月初十日,倭贼千余人,入三江住新桥头,焚掠涵江镇前、洋尾诸大村。十四日,进迫郡城,时湖湘麻阳兵千人过莆,龙江先生谋诸缙绅,约湘兵追贼,则酬千金立字为券。于是缒城而出,渡河喊击,斩真倭二级,贼遁。湘兵遂来索银,一时措置未备,先生先予百金,湘兵鼓噪街衢,执先生于演武场,榜而击之,追领诸爽约缙绅家索谢,先生神色不变曰:“昔与若约,为此城也,今肆遍掠,是乱之也,乌乎可,宁死不忍为也。”缙绅闻之感激,集议就县署先借官银,即日分给乃去。
  嘉靖三十八年(1559)巳未六月,倭贼复来寇,掠平海,官军击之于峰头,贼退,又追败之于野马外洋。嘉靖四十年(1561)辛酉,自夏徂冬,贼三来寇,时芦浦联乡团以固守,其他若涵江各乡皆残破,到城避难,昼间行乞,夜则踞地而寝,又加饥饿,多至致病。龙江先生每具钱米及草荐以施之,贫病咸德之焉。是年侯熙以参将至,熙漳州人,部卒半以里儿隶,为贼行间,又都司白震为广西人,所率猺兵与士兵相仇杀,烧毁南关,烟焰两日,侯、白束手无策,贼乘势合围芦浦。芦浦距城仅四五里,告急不应,遂被屠,海水为赤,熙立北城谯楼上,弗能救也。其时倭贼迫城,疫疠并臻,死者相枕,棺难遍施,龙江先生作收尸歌曰:“与汝形骸一气分,数声木铎不堪闻。风旙挥泪缘何事,与汝形骸一气分。”命门人黄仕钦、林兆居、吴三乐等七十余人直日佣工于城之内外舁尸,别男女而礼瘗于太平山者二千二十余身。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正月,先生币请北京僧无闻、漳州僧静圜、平海僧净圆等十余人,在莆城内外收尸,火而瘗之,约有五千余身。五月,因尸骸暴于南北洋者尚多,又命僧云章、道士何州等十余人收瘗约有四千余身,又另遣僧云章等四出收尸,凡八易月,约收尸万有余身。
  六月四日贼复来寇,屯聚蔡宅、杭头等村,寨城壕上流民以舟为生者,泊濠隍千数,无所得水,请郡愿奋身决一死战,许之,则一鼓而前,歼贼百余级,侯熙兵阴遮道翼贼,舟人伤退。郡守又募花亭虎匠数百人入杭头,以毒矢中贼,贼大溃,移白杜,虎匠潜往伺之。熙兵密报贼,贼伏林莾中,虎匠被伤百余人而遁。至九月十三日,参将戚继光率兵来援,贼屯宁海林墩,戚公入城之午夜传餐,衔枚驱卒,斩获九百七十余级,拂晓捷至,士民称庆。十月朔,戚公班师回浙,参将侯熙勘免,以毕高代。
  是年中秋夜,龙江先生偕门人黄州、刘献策等在东山露坐,时长天无云,月光如画,先生愀然叹曰:“此地景甚好,曾奈不久何。”州等问其故,先生曰:“城必破矣,民糜烂矣,将如之何?”州等闻之,无不凄然。先生尝著有《防倭管见》,胜划甚多,惜当时缙绅不从其议。至十一月,果有新倭四千余人来薄围,九日四更天微明,贼悉精锐六千人从西北城入,城陷,先是贼侦知戚公回浙,私庆曰:“戚虎已去,吾人何惧哉。”大为集兵,于月之初旬直迫郡城,知府陈瑞龙令绅士齐民力能胜兵者悉入籍,且令严为防堵,分更传箭,日坐篮舆或徒跣以巡城,夜令卒提灯微行。时瑞龙母卒于官,抚按留其任,墨绖从戎,以积劳卒。同知奚世亮署府事,分守翁时器巽懦无谋,城中食尽,兼之大疫,士民日夜翘望援至。适巡抚游震德遣总兵刘显来援,显以兵微屯江口不敢进。贼诈称为良民求援,显以兵寡之故示之,谓须再募兵始可。贼遂深知官军虚实,时器移文促之,乃遣包把总领二百人,背缀天兵二字,入城助守。贼伏要害扼之,比至仅六十人,包遁去。
  廿八日,显又遣天兵八人,赍文于翁,亦被贼擒杀,于是贼令十人衣天兵衣甲,持牒请登陴,同知奚世亮、通判李邦光疑其诈,请锢之,时器不听,即令十贼守北门,自是贼借以传递消息,城中情形毕露。十贼诡言天兵夜约砍营,宜急刁斗静俟之,守者误信为真,遂解严。四更,贼自西北角四铺岭靠梯上垛,寻发铳,众方喜援兵至,环顾则沿垛皆贼,乘风放火,庐舍尽焦。翁时器、毕高、李邦光皆弃城遁,奚世亮及训导卢尧佐死之,城陷,被屠杀者进士十七人,举人数十人,庠生三百五十六人,节妇烈女义不从贼而死者无数,民赀库藏搜刮无遗。古有谚云:莆城如舟,壶山如舵,人满市衢,其城必破。至是因林墩、芦浦之难,乡人争避入城,虽寺观僻巷无咫尺空隙,以故死者枕藉,为空前之劫运焉。
  莆城既陷,是日夜分,龙江先生从城北门出,主镇前畲立榕家,寻入广业凤冲。倭贼入城,有慕先生之名而愿见之者,而先生已为先入之贼义而出之矣,不得见者,遂托人引进至先生堂瞻拜其像,又有诣先生庐,树旗于其门令无火焉。盖贼来莆已经多次,能习莆语,稔知先生之高,是以有慕而愿见者,有护以出城者,有拜其像保其庐者,时掳戮无数,而先生家免难。随处皆煨,而先生之庐无恙,其感人深也。
  嘉靖四十二年(1563)癸亥正月廿九日,倭贼弃城去,盖因城中尸骸遍地,腥秽不堪,金银货贿俱已掠尽。自上年十一月廿九日陷城,至是年正月廿九日弃城去,共六十一日,贼从容退出,至二月初二日始尽,而城中之先时逃遁及临时侥免者,并有亲戚关系者,相率于初二日入城探视。贼已远飏,惊惶稍定,遂于初五日补行做岁。后来先民以自十一月廿九日起至正月廿九日六十一日中,皆可作为屠城纪念,故以正月初二日为探亡,忌不探问,而于正月初五日举行做大岁仪式,照元旦施行。(此段采关佛心先生《倭祸记》。)贼退时,龙江先生谓诸门人曰:“城果陷矣,尔等能不忘一体夙心而掩其遗骼乎”?于是鬻田得金,命刘献策、僧法从等十八人,在莆城内外收尸,积薪火化,瘗于南北河尾二山,约有四千余身,又瘗余骨百有余担,作寇退收尸歌曰:“与汝形骸一气分,满城鬼哭不堪闻,风旙挥泪缘何事,与汝形骸一气分。”
  贼既退,经崎头堡,陷之,又陷平海卫城,总兵刘显、俞大猷移屯五侯山,巡按御史李邦珍上疏,乃罢游震德巡抚职,回籍听勘,逮翁时器、毕高、李邦光等谪戍,特命戚继光为闽省总兵,督婺兵援兴化。戚公因兵少未克胜贼,如义乌募兵,三月初二日率师万人入闽,龙江先生复以鬻田之金,命朱瑀、雍文命等九人往崎头收尸,积薪火化,瘗于城外之山者八百余身,而拾余骨者无论矣。
  至四月初八日戚公抵福州,十三日抵福清,贼闻戚公至,强半下舟,赂水师许朝光求纵归路,留黠倭三千人移巢渚林迤南许家村,据险结巢,又分札赤崎为掎角,十七日大兵趋烽头,十八日过黄石,十九日抵东停,廿二日昧爽,进迫贼巢,我兵环山放炮,拥队熛铅,贼短刃接战逾时,愕然曰:“戚虎果来耶”。大败披靡,跪乞免死。追至许厝大巢,四面合围,因风放火,须臾尽扫,擒斩共二千四百五十一级,夺军器三千九百六十一件,印信十五颗,释放被俘男妇三千余人,名门妇女加隶护送,所获财物尽赏士卒。廿三日,命中军总哨胡守仁分剿残孽,斩获一百七十一级。廿四日,班师入城,扫除腥秽,招抚流移,莆田秩序于是复定。
  是年十一月初七日,倭贼万五千人复寇仙游,十二月廿六日全部为戚公所歼。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春,龙江先生命许梦莑、吴梦龙、僧明珪等十人,往仙游收尸,约有八百余身。自是之后,倭贼虽出没于沿岸者屡,尚无甚大害。有清之季,恃彼之强,县我琉球,割我台澎,灭我朝鲜,无有戚公其人以防拒之者。去年以来,浪子野心,欲夺我境土,幸有十九路军、东北义勇军先后抗之,使之破胆,是即戚公矣,苟四万万同胞,悉具此热忱,不唯东北可复,并且一出而可收回前清失地,再出而无难犁其庭扫其穴矣。
  (摘自《莆阳掌故丛书》张比吉撰《莆阳倭祸记》)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