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根雕的制作工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韵天成·根雕艺术之美》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9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根雕的制作工序
分类号: J322
页数: 14
摘要: 本文介绍根雕的雕刻技法与创作工序,根雕创作的辅助工具和根雕艺术品的保养。
关键词: 根雕 作品 制作工序

内容

第一节 根雕的雕刻技法与创作工序
  根雕的雕刻技法
  根艺是一门独立且颇具自然形态的艺术,它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杰作,加之人工的顺势雕琢加工,是天然之美与人工的雕艺美相结合的、散发着质朴的自然气息和富有艺术内涵的造型艺术。就如作品《虚空》中所用的根材部分本如直立的人体,笔者将其顶部雕刻成达摩的头像,一个佝偻着背、歪着头若有所思的达摩形象便呈现在观者面前,充分发散着自然的纯朴味道。
  根或枝只是一种材料,从最原始的根料到艺术作品,往往是借助剪裁、雕刻或拼接这三种方法来进行加工,能够直接用来充当完整作品的天然树根是极少的。
  根艺就是创作者按照根木原有的形态进行艺术的构思以及对其进行加工,取其精华,在保留其原有的、本真的基础上,恰当地进行一些雕刻,让根木的原始形态美更完美地保留下来。好的根雕作品源于两个要素,一是根木本身具备的自然形态;二是人工的构思和处理,这点是关键,而最佳手段则是雕刻。雕刻的内容包括雕刻工具的技艺加工,也包括艺术思维的解放。因此,掌握和运用雕刻的技法,对于根艺的创作和生产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不仅能提高根艺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且对发展根艺事业和提高经济效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就有关根雕技法的几方面要点,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选料构思根雕艺术创作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先有形式、后有内容,也就是先有根料然后有构思。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地方,雕塑、木雕等往往是先构思,设计成泥稿,然后再根据泥稿和题材去寻找适合的材料,还可以复制出一样的东西来。但根雕却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有它的自然形态,因质地、色泽等不同而被赋予不一样的艺术效果。所以,选材对于根艺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根材是优秀作品的一半。根没有固定的形状,这让创作者感觉能使用的材料很少。而且根料上有着疙瘩、团块、孔洞、纹理等等缺陷,具有一定经验的根雕艺术家,才能充分地将根材的缺陷美,用自己的艺术才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但是,也就是这些具有天然缺陷的根材,才能够充分发挥创作者的灵感思维,是最能与创作者碰撞出火花的。化腐朽为神奇,赋予根木以活力,才是根艺家们体现出作品含义,彰显个性的关键所在。
  对根雕来说,反复推敲、反复斟酌是很重要的。每一块根材都有自己的独特所在,有的根材形状简单,一眼就可以看出它所属的位置;但大量的根木的结构都是复杂的,盘根错节,光怪陆离,需要更多时间去全方位地观察、揣摩,直至发现其最好的形象。如果根材长得特别“怪”,一时半会看不出来应该做什么好,那就可以先放置起来,等待灵感一现,找到最佳角度,再开始下手,量材而行。笔者在创作《静》之前,对着木材斟酌了许久,虽然所用的根木造型没有很夸张,却有颜色层次。有一天,笔者突然觉得它的造型像一个裹着白袍、闭目养神的达摩。等到笔者将其稍加雕琢之后,作品的整体便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二、制作打坯材料与构思确定之后,开始制作打坯。首先把树根的多余部分处理掉,底部也锯平,使根能立起来,能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或打坯凳上。然后确定要雕部分的位置、方向,用钢笔、粉笔或毛笔在根料上面画好。用定位分面法进行打坯。先找出作品中雕刻部分的最高点,将这些点用线联结起来,组成一块块平面。处于平面以下的次高点、低点暂且不管,然后用打坯刀把处于平面以外多余的木块削掉,一次进行完毕,再找准次高点进行第二次块面切削,逐层进行,越分割越细,作品大体雏形就出来了。
  打粗坯时,尤其是较大的作品,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雕刻,不必胆小不敢进刀,漂亮的毛坯在树根上留下的都是劲利的刀痕,很有“刀味”。雕凿时,可使用一些较大的雕刻平刀、圆刀或反口刀,以握拳式执刀法,牢牢控制刀把工作。
  打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雕刻刀不要直入木头,以免刀子入木过深吃在木头里拔不出来,极易使树根爆裂,损坏作品。
  因此用刀时宜偏斜一些,顺着木丝缕或横对木丝缕一刀刀切削。初刻者用平凿打坯,宜钢火面朝上,多用圆中钢与反口刀,这样可以削木少些。同时打坯刀要磨得厚些,刀柄粗些短些,这样操作时灵活,并能承受得住重量和压力,不致破损。
  2. 粗坯要体现“粗”字,着眼于大效果,不能大体未打好就深入到细部,把鼻子、眼睛都打出来,结果一比较,又因位置不对或比例不准,要推翻重来,事倍功半。所以要求从外到里,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3.惜木如金。根雕打坯主要是抓重点部位,如头脸、手或脚,有些人物仅雕一对眼睛或半个鼻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能雕过了头,失掉了天然形态的本。打坯,减法容易加上难,因此要善于留下一些余木以作调整修改时的余地。凡是根块与疤节特别多的材料,打坯时,脸部能刻出一块好料是令人高兴的事,若无余地,脸部遇上疤节就没退路了。作品《诚》取意诚心。在作品中,大家可以看到一大部分的树皮被保留了下来,这是笔者根据其具有规则的形状,依势雕刻成达摩直垂的衣袖,既可以保留根木古香古色的气息,又不会显得突兀。也避免了对根木的浪费。
  4市场上常见一些根雕,仅雕个头,像一支支“蜡烛”,其弊病是缺乏整体感与立体感。应该把未雕的部分都要计算考虑进去,人体的基本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四”和人体基本结构都要掌握,打起坯来才会心中有数。
  进入细坯阶段,先要仔细检查一下粗坯各部分的比例、位置是否正确,然后把粗坯留有余地的部分刻实,五官刻出。雕刻时,用握拳式执刀法,灵活地刻画各个部位,根据对象,可调动各种刀子一起工作,以求得丰富的表现效果。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用有力多变的刀触反复雕凿,以达到作品形神兼备。
  三、细心修光打坯后修光,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修光时,用刀宜洒脱酣畅,不要拘谨,即使精微处,也只是下刀小心谨慎而已,并非不敢下刀。手臂要有劲,凿脚要清爽,认出倒顺缕。凿刀要磨锋利,特别是一些木质较松软的树根、松树瘤等,刀子不锋利就无法修光洁。操刀的动作要多种多样,有平推直前,有横向雕镂,有回环逐旋等,以表现挺括与流畅等各种效果,达到顺应自然、肌理相应、协调一致、自然过渡的目的。
  修光的过程,亦是整体调整、形象刻画、体现神韵的最后阶段。颜面五官结构修光时,人物的表情要求特别严格,需细心谨慎。因为这些部位,如嘴角和眼神稍有误差,神情就会大变,“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刻画形象时,思想要集中,情绪要饱满,使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四、磨光修细根雕造型定型之后,以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力决定需要不需要局部或全部磨光打砂。
  磨光打砂的工序是先粗后细。即先用1号粗砂,把凿痕砂光,随后用零号或双零号砂纸反复擦磨,使作品光洁美观,纹理明显,更加惹人喜爱。
  磨光后着手修细,修细主要是刻眼睛(有的作者修光时已刻好) 、拉须发、刻花纹与指甲、配道具以及最后调整等。镶配道具要注意材质、纹理、色泽的一致,以镶拼连接部位不留痕迹为目的,达到天衣无缝、令人难以觉察的程度。
  五、上漆配座根艺作品有人主张不上漆,日本一些佛像清刀也要求不上漆,除非客户提出特殊要求。对大部分根雕来说,还是上漆为宜,其好处有二:其一,上漆后,作品纹理更清晰,增添了自然美;其二,上漆后对作品起到了保护作用,它能防潮、防蛀、防裂以及防脏。因为漆层的隔离作用,即便灰尘污垢浸沾后,一经摩擦便又重现光泽。
  根艺作品上漆有多种方法和材料,有选用传统生漆、石蜡、松节油,也有使用油画油,但我们普遍使用的是硝基清漆(亦称蜡克) 。硝基清漆浅薄时呈透明状,涂饰后能将作品上的木纹以及颜色都显现出来。刷漆时硝基清漆和香蕉水要把握好,涂刷要均匀,最忌又脏又亮。
  其次,有时由于材质及特殊需要,先上水色,做成仿古色。水色用水溶性酸性染料黄纳粉、黑纳粉调剂,另加少量黑墨水来加深颜色。其深浅可根据做成淡柚木色或深红木色的要求进行配制,待晾干后上清漆。
  根雕的底座要视主体作品的需要而定,它能起到美化作品、深化主题的作用。配座时要注意主体和底座大小比例得当;构图要均衡,力求和谐;主从关系明确,不可喧宾夺主;同时还得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例如笔者的作品《诚》,配的底座是一块心形的木头,不仅颜色上与作品相得益彰,大小恰到好处,也突出了“诚心”的主题。
  六、取题落款根雕制成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取题命名,刻字落款。有些作品无题胜有题,还有些题目过于直露,反显浅薄,不耐咀嚼,所以起名要含蓄贴切,弦外有音。
  刻字落款如中国画上题行款,书法与位置很讲究。要虚实匀称,端正文雅,协调统一,赏心悦目。取题落款之后作品才全部完成。
  创作者除了学习和掌握根雕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有关绘画技巧、人体解剖与雕塑造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欣赏和创作水平。“功在雕内,更在雕外”,只有这样,才能使根艺创作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所谓技法,就是根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味,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
  因此,在根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地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一般来讲,搞根雕的人,除执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长的刀法,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这里强调一下执刀姿势的重要性,其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雕刻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阶段,我们主要是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工作,执刀姿势呈握拳状,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可作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木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
  如刀具刻入过深,切勿摇动刀柄急以抽出,否则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应使用另一刀具轻微削去过深刀具周围的木料,直至其可摇动为止。在雕刻进行到细坯和修光阶段,我们主要运用刀具从事刻削工作,一种是双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紧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杆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进。另一种是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圆雕时,握住作品的左手应放在右手的后下方,作品一端可顶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时,为了按住木板,左手应远离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后方。对付木质细软的,可用右手掌心轻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下面介绍几种用刀法。
  平刀块面法:主要是在凿坯时用平刀大块面地切削出作品的轮廓和结构部分,使其产生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运刀必须稳、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气不腻,要使每一刀都说明问题并达到作品的最后效果。平刀块面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简单抽象的几何形体概括各种复杂形体的造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将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骨骼与肌肉减化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概括自然形体的能力。平刀块面法可以结合一些圆刀贯穿于雕刻的全部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只运用在雕刻的初级阶段作大形处理,然后再用其他刀法做由方到圆的更丰富细腻的刻画。
  圆刀雕琢法与排列法:由于圆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体轮廓比较含糊,产生的凹凸感又比较清晰,所以很适合探索表现各种物体的质感和肌理效果,作为浮雕的底面处理,俗称“麻底子”,也是一种极好的起衬托作用的表现手法。
  圆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体积,并在表面造成自然、浑厚、拙朴的美感。倘若与平刀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光滑细腻,如人的皮肤,一方面是粗糙毛涩,如人的发鬓、衣饰等,那么两者会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使作品产生丰富有趣的表现力。圆刀排列法与雕琢法的意义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识地排列刀法,使其产生一定的装饰性和肌理效果。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每一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都各不相同,每一件都有自身吸引人的所在。作品《遁》中,笔者利用根木的奇特造型与天然的颜色层次,塑造了一个看似修长的达摩形象,给人高大的感觉。刀法自然,细节突出,才能展现造型美。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根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根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根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根雕的创作工序:第一步是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而是要下一番功夫去采集。山崖、山林、河畔、采石场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具有一定天然造型的根材的栖息处,初春或冬季采集最好。
  第二步是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前一种方法可用于刚采集到的鲜根材,具体做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放在露天地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即可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千枯根料,其方法为: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小心仔细地清除根材上的纤维及孔隙内的泥沙,不要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第三步是构思造型。有了根材并不要着急动手雕刻,而应很好地构思一下加工成何种造型。根据经验,有的根材一眼就能看出造型,有的则需要琢磨数日数月甚至一两年才能构思出最佳造型。作品《达摩》中,根材中的白色部分恰似衣服的褶皱,纹理清晰,而其余部分,按笔者思路雕刻成达摩的头像,力求做到根料的“奇”与刀工的“巧”的完美结合。
  第四步是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烧,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雕刻时不要刻意追求形貌逼真的形象,把握以天然为主,以抽象、夸张、变形、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增加其欣赏价值。有些根料残缺不全,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第五步是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磨擦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第六步是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三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如花盆架、电视架等,可上调合漆,使其古香古色,增强典雅的艺术效果。上色可使根雕工艺品保持自然色泽,并能防止虫蛀和腐烂,延长其寿命。
  最后一道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工艺品要配上好的名字。起名时可根据其造型特征及意境等全面考虑,一个好的名字可让根雕工艺品增加价值,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名妙在含蓄贴切,不能勉强。有些根雕作品无名胜有名,就如同无标题的音乐,美在曲子本身的旋律,标题过于具体,反而肤浅。根雕品表现的题材广泛,因而根艺品命名较为灵活。根雕作品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命名方法:1.根形命名:依据根艺创作形象直呼其名,尤其是动物造型。这种命名法的优点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2. 依势命名:即依据人物瞬间神态动势为根艺作品起名。颇为生动,并能引起观赏者一些联想。
  3.依意命名:按根艺品的意境命名之。有的用动物意境,有的则用山水意境等。
  4.取诗句命名:因某些根艺品富有诗意,故用诗人名句来点题。依诗命名嚼之有味,高雅动听。
  5. 依人命名:对人物造型作品的命名,求其神似,适当夸张。如笔者的作品《持杖寿星》,就是以民间传说人物寿星命名的。作品中的寿星眉须髯飘飘,手持木杖,喜笑颜开,正是人们心中和蔼可亲的寿星形象。
  6.依文命名:以中外文学故事、神话传记、成语典故、风土人情、地方文化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命名之。这样的命名含义深邃,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根雕创作中的审美技巧创作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回归自然,但绝不能单纯描绘天然,更不能照葫芦画瓢,而应当充分利用自然根材奇美的特征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体现不是直截了当的,而是采取一种曲折的。耐人寻味的方法表达出来。
  1从诗情画意中获得情趣:在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中,除了明确主题、因材施艺之外,还要追求一种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这就是中国画论中常说的“画外之意”或“意境”。所谓讲究意趣,是说作品有要隽永深邃的“诗情画意”,委婉含蓄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力求摆脱过于刻露的一般化描写。根艺作者要深刻地识别根材的表现形态,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根材的形态认识深度有关。
  2.从表现美中获得意趣:人们常把不好的东西称之为粗俗,但在艺术上,粗和俗却不能画上等号。粗制滥造的东西固然不好,但在艺术上粗犷的东西却是极妙的。古今中外不少根艺作品就具有一种粗犷的美,采取稍加雕琢的方法,大刀阔斧地取舍,不加修饰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另一些作品表现了精细的美,这种细腻的处理方法,可给人一种精细的美感。挖掘平凡生活中的诗意美,给人以朴实、和谐的艺术美的享受,这种现实生活中如画而又逼真的意趣,会使人感到一种幽静。
  3.从识别根材中获得意趣:“意趣具于笔先,则画成神足”,“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要获得意趣则须抓住神似美。在形态多变的各种根材前面,意趣既不能抄袭和模仿,又不能率意触情,草草便得。清代画家石涛认为: “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焉能使用笔墨之下,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 “意”是根艺家的气质、感情、理想等精神世界的因素在创作中的体现: “趣”是面对根材的客观形象的反映。只有在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对根的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才能赋予根的艺术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抒发与时代脉搏和人民群众的感情相联系的艺术情趣,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来。
  根雕创作中的巧借天然寻找合适的根材是根艺美术创作的重要基础,而巧借天然则是根艺美术创作成功的开端。
  1.巧用根的最佳形象巧借天然,作为一个根艺家必须掌握这个艺术创作规律,这是根雕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到之处。巧借天然,即要求作者用审美的眼光去识别各种根的自然美的特征,进而能动用它。
  2.巧用根的节疤和色泽树根的形体变化较大,千姿百态,有的虬曲臃肿疙瘩斑斑,有的四出槎芽,既有突出的鸡眼,又有空穴,还有结瘤和细裂的纹路及各样的节疤——这多变的树根,展现出人工所不能刻画的特点。对于形态复杂的根材,创作者要巧作心计,反复推敲琢磨,有所集中,有所概括,有所取舍,有所强调,一切取决于主题思想的要求,一切为了突出地表现主题思想,一切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笔者的作品《禅》中所选用的根材密密麻麻地遍布着纹路,笔者巧借其特点,刻画了达摩上半身造型,塑造了一个看似在打禅静坐的达摩形象,便是做到巧用根材自然特性的体现。
  3.巧施技艺根艺创作必须注意艺术性,要有能够充分表达艺术效果的技艺,要求艺术和技术的统一。由于根艺作品受到材料形态的限制,不能像木雕那样自由地动用材料和刀法,只能借助于根的节、疤、痕、瘤、须、皮、色和有韵律的体态以及多变的线条等自然特征,加之丰富想象来进行雕琢,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
  再有,根艺创作,一般不是先立意后找根,而是先找根后立意。从选到的自然美的根材到精雕细琢出生动的形象,匠心独运地扬其长、补其短。
  寻奇觅美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它所使用的材料。根艺美术家必须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搜集各种形态奇特的废根,从而诱发创作的契机,确立作品的主题。
  根艺作者只有寻找到了形态奇特的根材后,才能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想象力和独创性创造出完美的根艺作品来。这种寻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要创作出既有根的艺术特点,又有思想内容的根艺作品,关键在于设想。这个设想是建筑在自然存在的、有表现力的根上,而不是在一摊泥巴或随意雕琢的木头上。
  为此,首先就要去找根,到大自然中去,在那些被遗弃的废根木里寻奇觅美。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的根,它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表现力的根所存在的美是各种各样的,能否发现这种美是和那双观察它的眼睛有关的。
  根艺创作者最好的老师便是大自然,人们应当将全部感情倾注于它,全身心地去热爱它,大自然将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作为一个艺术家,无论他从事哪种艺术,都应该善于观察,当然根艺美术家也不例外。成千上万的人对于身边出现的某个根的形象是淡漠的,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被一位目光敏锐的根艺作者发现,就会引起他的注意,促使他专心地观察、思考和选择,并牢牢地记住这使他感动的形象,从而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于是,曾经千百次从这现象旁边袖手而过的那些人,将会惊奇和感动,并且百思不解,他们以前怎么一点也觉察不到这根材的美。
  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树根、竹根、藤根及各种坚硬的植物根材,不管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单纯的还是奇特的,也不管它本身像个什么,终究是一个僵死的东西。其所具有的自然美,蕴藏着内在的生命感,要通过根艺美术加点形象思维,才会有表现的可能。根艺作家的寻奇觅美,实际上就是在根艺创作的设想中,认识和利用根的自然美的开端。
  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现实生活。具体来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
  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线、窟窿等天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艺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在作品《刀魂》中,笔者塑造的是关公舞刀的形象,关公神情严肃,长须飘飘,手持偃月刀,气势昂扬。
  还没下刀之前,笔者认为这块木头颇有动力感,因此得以创作灵感。
  根雕最大的乐趣在于每个原材料都不相同,需要雕刻者的悟性赋予它神韵。作为一名从事根雕的人,不能刻板地去讲究“形”,而应亦庄亦谑地捕捉“神”。一件好的作品,只有神形兼备,方可称之为创作,否则艺术大师和工匠就没有优劣之分。应善于从根的“形”里找出它的神韵,找出它的奇、特、怪、妙之处,从废弃的树根中发现美的意境,化腐朽为神奇,把树根那藏而不露的天性与人情结合起来,使这些不起眼的树根富有灵气,“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
  论形与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相关的美学标准了。“形”,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解析是属于一种物质状态,而“神”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前者是客观意义的存在,后者则是一种非客观的存在,这两者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但事实上又是一种统一的辩证。所以根雕创作上“形”离不开“神”,“神”亦离不开“形”,故古语有云:有形无神则为欺世,有神无形则为媚俗。只有使根雕艺术品呈现神形兼备的状态,其创作精神与理念才能得以实现。
  创作者应具备敏锐的目光和灵巧的双手,才能充分利用树根木质坚韧、耐燥耐温、枝干坚、皮包紧的特点,因材施艺,对千奇百怪的树根进行取舍、雕琢、磨制,使树根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将一兜兜树根,一个个树桩,雕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作品。
  第二节 根雕创作的辅助工具
  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剪刀(剪枝用)、刀子、毛刷、砂纸(布)、粗细布、棉纱、绳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时,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时还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备。用以根雕制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还有些辅助材料,如胶(水胶、乳胶)、石蜡、漆(清漆、生漆、漆片) 等。需要着色时,还要准备所需的颜料。
  根艺制作中还必须有以下各种材料:粘合剂、颜料、核桃油、鞋油、蜡(上光蜡和地板蜡) 清漆等,此外,根艺作者可根据需要选用。具体工具如下:
  1.锯主要用来截断根料。目前仍以手工为主,很少使用机器,可视根料大小而选用各种型号的锯。根雕制作工艺用的锯子一般采用木工锯。常用的木工锯有中齿锯、弯锯、平板手锯。
  2.枝剪主要用于截剪那些较细的根料。
  3. 斧主要用于砍断较粗大的根条。有双刃斧和单刃斧,是根材雕刻的砍削工具。
  4钢刷主要用于除去根皮外的泥土和污物。锤子有木锤、羊角锤、鸭嘴锤。木锤主要是用于打击铲凿雕刀;羊角锤和鸭嘴锤主要用于钉钉子,打击根材的泥土,敲击铲凿等。
  5.锉刀:有木锉和钢锉。木锉用于锉磨根雕的平整面和圆滑的曲面。钢锉有平板锉、三角锉。平板锉用于锉磨木锉锉磨留下的不平整地方或直接用于锉磨光滑的根雕产品。三角锉一般用于锉锯或锉磨根雕,分粗细两种,锉去斧、锯痕迹,能使其圆滑,过渡自然,以便于更好地抛光。
  6.砂纸或砂布主要用于细微的打磨。
  7.雕刀的型号有很多,分为圆口、平口、大平口、斜口、力口、反口等等,主要用于局部的雕琢。雕刻铲刀一般有去皮刀、三棱削刀、平铲、圆铲、斜铲等多种形式。
  8. 凿子有各种规格,如2分凿、3分凿、4分凿等,主要用于各种根材的雕琢。
  9.开刀主要用于根材调色和调涂料。
  10.手工刨可选择木工刨中的中刨和小刨,根雕常用的是铁柄刨。中刨用于加工一般的刨削平面,如底座、根块的平面。小刨用于净光中刨刨出的戗茬以及不光滑的地方,起修正光洁作用。铁柄刨用于去除树皮或根雕整形。铁柄刨因刨身短,能合理地顺其根的弯曲形式进行刨细或刨光。小铁刨主要用于根材的去皮。
  11.根艺万能机利用牙科手术器械改造成,此机具有除污、打眼、雕琢、抛光等多种功能,由接头、开光、电机、调节杆、钻头等几部分组成。钻头有多种型号、规格,能完成各种加工,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简便,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器械。
  12. 卡具是根雕个别部位有裂缝和需要拼接时使用的工具。
  13喷砂机和滚砂机主要用于根材去皮和抛光。
  14.吹风机可使蜡融化并且均匀地浸入木质,即理发常用的吹风机,用于上蜡,能起到很好的装饰和保护效果。

知识出处

神韵天成·根雕艺术之美

《神韵天成·根雕艺术之美》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根雕发展、根雕艺术与生活、根雕作品的审美价值、根雕的制作工序、木雕根雕的发展、根雕精品鉴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颜育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