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根雕作品的审美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韵天成·根雕艺术之美》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9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根雕作品的审美价值
分类号:
J322
页数:
4
摘要:
本文介绍根雕作品的审美价值,富有自然美是根雕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根雕的创作及审美与其他艺术一样, 也有诸多准则。
关键词:
根雕
作品
审美价值
内容
根雕材料具有天然的抽象性,使得这门艺术充满了神秘感,同时也让审美主体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其实,根雕的创作及审美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诸多准则,掌握了这些规律,也就找到了入行的敲门砖。
自然是形式美法则的至高境界,富有自然美是根雕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树根造型属真正的“天作之合”,任何的人为因素都要在自然美的统领之下,变雕凿为天意,化人工于无形。所谓的“画龙点睛”要慎之又慎,因为局部的“工笔特写”因突兀生硬,非但难以栩栩如生,反而极易成为整个作品的败笔。朴素自然,含而不露,才是高境界。一件作品给人的总体感受,也就是整体布局和材料构造所表露的节律、风骨和韵致。通常情况下,作品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每个局部是否精美,而在于组合构成的整体效应是否具有音乐般的和谐,是否具有一种步调一致的大效果。当然,局部构成整体,局部从属于大局,整体同时也离不开局部。说要轻局部,完全是为了强调整体感的重要性。
审美中的变化就是求异,就是突破常态,通过营造艺术的自然美来强化材料固有的审美价值。根雕作品生动、流畅的效果看似天生,实际上许多都离不开人为变化和精心处理。变化的方式要因根制宜,有破有立,只要不影响回归“自然”,尽可以大刀阔斧地处置。对有些材料,还可以通过调整虚实疏密或改变重心来化解阻滞呆板,以便增强作品的灵动感。
根雕美在幻象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其精华或亮点无疑集中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交汇之处。实用或具象雕刻的作品,价值主要体现在外在的质感和“装饰”意味上。而观赏类的艺术造型除却形式美,还兼具感人的内在美和生命意象。两者相较,自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在合理利用材料的前提下,应该更多地运用美学原理以求提升作品的艺术含量。
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讲究气韵、性灵、自然和谐、浑朴天真,与老庄哲学息息相关。根雕创作应该属于一种心灵的游戏,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寄托情感,娱人悦己。虽然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技巧,并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定,但是人的主观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比如相同的材料,往往因人而异,最终形成的作品效果可以大相径庭;同一个作者,在艺术道路的不同阶段对材料的处置也会有很大反差。因此说,这种游戏虽然不像绘画那样的可以无中生有,但是主观调动客观, 内因支配外因, 大体上仍属于自由设定的艺术表达。
“美产生于缺陷”是一种关于美的哲学思考,也是唯物辩证法在美学上的诠释。根材的缺陷与美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正如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缺陷就无所谓美,就没有人类发现美、创造美的原动力。根的缺陷通过想象和修饰利用,许多都可以转化为美。不过太完美了,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缺陷。根雕只有做到艺随心走,处理好缺陷与美的关系,才能创作出体现心智活动、纯净有趣的根的奇形佳构。总之,在根雕艺术家眼里没有绝对的美丑,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加工模式,除非应付顾主定制。
“天人合一”属于世界观的学问,在艺术上也指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天”指的是根材的天然形态,“人”指的是匠心技艺和文化状态。人不愿上天专美于前而企求再造一个自然,但毕竟是二度创作,不能脱离前面的“脚本”。追求天人合一,要求作者隐去小我,做无名英雄,让人工巧藏于天工,让人为美消融于自然美之中。由此而来,尽管创作过程中的雕凿磨制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最终的效果却不会让观众注意到劳作的艰辛和技巧上的难度,只有体会到一种自然的亲近和手到拈来的快意。
艺术的存在原本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创作的过程及内容尽管也有苦涩沉重的时候,但表现形式却是无一例外的悦人耳目。另外,根雕的写意和表现应当以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为前提,但是大自然对根体的创造却从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又每每留下各种遗憾让你伤透脑筋。写意不等于如意,根雕的创作除了受制于自然,还得忍受寂寞、搬运、磨制、飞尘的煎熬,小心翼翼地采取削减或微调来实现创意。只是在大自然的亲和力以及新奇感的抚慰下,制作过程中的任何苦累伤神都会因“诗性劳作”而变得微不足道。根的艺术形态纯粹又透明,创作者无须承载严肃而沉重的社会道德和历史责任,也不存在“应时文章”和阶级立场,大可全身心投入情感理念,恣意地倾注和表达个人的生命感受,与世无争地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真正置身于喧嚣的尘世之外。
正因为有了浓厚的写意性,根雕作者的艺术人生和创作品位理应是淡泊而洒脱。在艺术语言上,以轻松、简朴和空灵飘逸为基本特征;在艺术形象上,不论是禽兽、人体、景物还是抽象形式的组合,总是赋予诗情画意,寻求优雅的节奏韵律;在创作态度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其自然,享受过程,以赤子之心对待根材,以天然之爱传递真善美的信息。
自然本来无所谓美与不美,它就以它的方式存在着,只有人(艺术家)去审视它时,才会产生美与不美的问题。从根雕艺术创作的选材开始,人们并不是将所有的根材都取回,而是挑来拣去,反复审视,因人而异地各取所需。这就说明了不是所有的自然根材都是创作根雕艺术的载体,不是所有的自然根都是“自然美的”。
另一方面,根雕艺术,必须正本清源,遵循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规律,把原本丧失生命的植物根系作为创造对象,而绝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以根雕的名义,滥挖滥伐、“化神奇为腐朽”,变成破坏自然生态的罪魁。眼下,这种趋势正在出现,值得高度警觉。如果出现这种根雕,那么,它就像猎杀大熊猫后制作的标本一样,是罪恶象征,而不是审美对象。
在此保护自然生态基础上的根雕,我们应充分肯定其独有的传统审美特征。与其他园林艺术一样,根雕在人化自然过程中师法自然,保持自然生态的固有灵性和生命特征。这与西方园林在人化自然过程中征服自然的审美特征迥然不同。遗憾的是,当代的某些根雕作品,动辄标榜像龙、似凤,甚至刻意雕琢、人工切割,唯恐造型不逼真、不形似,似乎越惟肖惟妙越有审美价值。此乃大错谬矣! 中国传统艺术,精髓在传神,精妙在线条。因此,根雕之上品,应是空间的书法、立体的绘画、灵动的线条艺术,其妙在似与不似不间,让观赏者体悟其精神、丰富其内涵、感慨造化自然之无穷魅力。当然,这样的极品可遇不可求,唯有大家慧眼独到、妙手偶得而已。
知识出处
《神韵天成·根雕艺术之美》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根雕发展、根雕艺术与生活、根雕作品的审美价值、根雕的制作工序、木雕根雕的发展、根雕精品鉴赏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颜育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