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自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耕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61
颗粒名称: 挥洒自如
其他题名: 略谈李耕的人物画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1
摘要: 本文内容记述了李耕的人物画的作品以及技巧。不仅在用笔用墨上气势雄健,挥洒自如,而且在造型的技法上以写实中善变化,平易中见技巧,也有显著的新创造。这正是正确发挥了国画所讲的“取舍”“向背”的优良传统,给予那些对国画无明暗之说一个有力的答复。
关键词: 李耕 人物画 传记

内容

近观福建三位著名画家的展品,感到他们各有其独到之处,能给人们以很大的吸引力。这三位画家,除陈子奋、李硕卿较为首都观众所熟悉者外,李耕老画家的作品在北方尚少得见,今观其所尤以人物画有高超的造型技巧和创新风格。虽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历史内容和民间的故事传说,但给观众的感受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如展品中《倒骑驴》《米颠拜石》以及《通耳》《通鼻》《哈欠》等作,不仅技法超妙、笔墨淋漓,而且画中题句很令人警喻和深思,实在是诸品中的杰作。我们知道以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形神状态,不是易于奏效的,只有具有坚强的造型基础和观察生活的精辟能力者,才能在笔墨上发挥微妙的变化以表达人物的精神和内心的活动。这一点在李先生的画上是看见了的。例如《通耳》(见70页) 和《哈欠》(见71页)这两幅画的表情,不仅刻画得惟妙惟肖,还真能使观者同画中人那种舒畅愉快有所共感。这是由于他表现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并通过准确的笔墨写出常态中的动作。打哈欠有在将睡之前和醒来之后的不同状态,而《哈欠》画中这个肥大汉子挺胸张嘴,两臂上伸,正是刚醒犹倦之时需要一展筋骨。同样在《通耳》这一画的表现上更是做到尽精刻微的妙处。耳中的神经是联系着整个五官肌肉的,恰好把握了内在心情在一刹那间于外在形体上的表现。所以画家要能传神,就看你是否抓住与神态相关的主要结构。至于笔墨运用得当与否,也取决于画家是否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还必须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
  李先生七岁学画,深得家传,勤奋自勉,并不断钻研历代名家的笔法和继承许多民间的技巧,融会贯通而形成自己明朗朴实、豪放不拘的风格,诚如徐悲鸿先生当年评赞先生时所说“挥毫恣肆,可追踪瘿瓢”。我认为李先生不仅在用笔用墨上气势雄健,挥洒自如,而且在造型的技法上以写实中善变化,平易中见技巧,也有显著的新创造。如在某些形体的结构中非线条足以表现者,则适当施以淡墨渲染衬托,表面上看来类如西画中之“明暗分明”,但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受自然光影所拘,而视形神表现的需要灵活运用,如必需丘壑突兀方显出形象特征之处等等。这正是正确发挥了国画所讲的“取舍”“向背”的优良传统,给予那些对国画无明暗之说一个有力的答复。

知识出处

李耕画集

《李耕画集》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李耕画集》作者俞宗建编著,其中包括李耕简介、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名家题词、陈传席评大家李耕、春夜宴桃李园、唐明皇游华清池、工笔人物山水、五百罗汉图、十八罗汉图、洛下耆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蒋兆和
责任者
李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