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事——深切怀念朱成淦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成淦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48
颗粒名称: 记忆中的事——深切怀念朱成淦先生
分类号: K825.72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本文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翁振新发表于2006年8月15日《湄洲日报》怀念朱成淦先生的文章。
关键词: 著名画家 朱成淦 翁振新

内容

我从小家道贫寒,小学一至四年级在莆田涵江保尾小学就读,在林文煌老师的启蒙教育下,我对美术由兴趣转入自觉,小学五、六年级在涵江实验小学学习,又得到刘鸿荣老师的指导,对美术的热爱日趋浓烈,可谓如饥似渴。听我哥哥(他当时在莆田二中念书)说莆田二中有个美术教师叫朱成淦,画技超群,被打成右派,在城里开个画店,挂着许多好画,说得我心里痒痒的。终于有一天,我哥哥带着我步行几十华里到莆田城关,得以看到了那个画店,只记得那一幅幅国画,特别是水墨人物画写生,很是生动,让我仰慕至极,站在画前揣摩了一番,可惜那天没有看到朱成淦先生,但是那个情景从此深深地嵌在我的脑海之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朱成淦先生还没平反(或正在平反之中),我那时正在杭州浙江美院学习,有次回老家涵江,朱先生突然跑到我家里,和我谈画上的事,他身体硬朗,目光炯炯有神,说话充满激情,看得出学问很渊博。后来我假期回老家小住,他都会到我家里叙叙。大概已经平反了,他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那种我可以理解的艺术冲动促使他二话没说,奋然提起毛笔,在墙上展开宣纸,激情澎湃地挥写。他经常是连同笔根狠狠地压下去,又忽地提起来,仿佛笔笔生风,使我愕然,心里还在嘀咕,这么一压,一把毛笔可能报废了。我深知,他心中有如火山爆发,涌现出不可抗拒的能量,他想尽情地抒写,释放自己的思想。我从他那花白的头发和饱经风霜的脸庞,读懂了他人生的坎坎坷坷,也从他笔走龙蛇的画作中感受到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到见解。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很达观,有时近乎天真;他也很好学,在我家里看到吴昌硕等大师的画册,就仔细翻阅,还拿出本子把一些构图、题识记下来。从几次交谈中,我觉得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看得很重,他会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莆田历代文化名人,脸上焕发出自豪的光彩。
  朱成淦先生是我自小就心仪的长者,他对年青一代充满厚爱,总是竭力举荐提携,我是深有感受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莆田文化活动还是很红火的,每逢重大活动,朱先生都想法叫我参加,让我在众目睽睽下当场作画。他则在旁边又是介绍,又是“吹捧”,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可先生已仙逝。想到此,心里不免酸楚。
  后来,我回老家少了,与他见面少了,偶尔还收到他的信..前几年他逝世了,有心人为他举办了画展,我都因故没有回去,甚憾。他不是一位平常的人,他的意义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他不明不白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失去了二十多年宝贵年华,然而他很少提起,一旦获得新生,他就积极地投到光明的事业中去,不知疲倦,不惜辛劳,他永远是充满激情的人。我看了一些关于朱先生的资料,很受感动。我手头有本《读者》(2000年21期)刊载介绍黄永玉先生的文章《人在故事中行走》,其中也提到朱先生。特记录如下:“那是在福建仙游县,离开家乡凤凰踏上漂泊路没有几年,我还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我在一位油画老师朱成淦先生的鼓励下,和几个同学报名,参加了野夫组织的东南木刻协会...很快,我的一幅木刻被朱先生推荐到沙县的《大众木刻》上发表了..”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本文发表于2006年8月15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朱成淦画集

《朱成淦画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朱成淦画集》,是一部比较全面完整的代表朱成淦先生艺术水平及创作风格的画册,为此我深表祝贺!我国着名画家朱鸣冈、娄师白分别为其题签,中国美协副主席、朱成淦弟子黄永玉作序,国民党元老王金平等题辞,画集洋洋洒洒收入作品140多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阅读

相关人物

翁振新
责任者
朱成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