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港澳台地区著名莆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3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港澳台地区著名莆商
分类号: K828.8
页数: 14
页码: 476-489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海外港澳台地区著名莆商,内容包含了爱国爱乡的航运商程文铸,兴教典范、爱乡楷模——张承璜,“西装大王”吴良好,“电子豹”黄赛峰,白手起家的林平基,著名古玩商关荣丰,惠泽桑梓的郑庆模,后起之秀许奇峰,商海“巾帼”黄赛琴,优秀青年企业家翁国亮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港澳台 著名莆商 莆田市

内容

港澳台地区莆籍商人众多,事业有成,既有老一辈华侨莆商,也有新生代著名莆籍企业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港澳台地区的莆籍同乡约有10多万人。老一代莆商保持了莆田人勤劳俭朴、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事业成功之后积极回报社会。如香港建兴隆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文铸,热心公益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还有民国末年前往台湾经商的张承璜,晚年将全部精力放在家乡公益事业方面,临终之前还惦记扶贫帮困的未了心愿,事迹十分感人。年青一代的港澳台莆商,有知识、有能力,经营理念超前,管理方式科学,许多上市公司都是新生代莆商经营的企业。如许奇峰的侨雄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吴良好的金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林平基的德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黄琼静的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都是香港著名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黄志祥经营的香港信和集团,旗下拥有的3家上市公司都进入了华人500强企业。此外,港澳台地区还有众多的著名莆商,如方润华、陈松青、陈玉书、黄肖青、黄赛峰、翁国亮、许国雄、许国华、关永贤、郭祖基、黄志贤、李国坤、李文藻、刘金枝、杨奕章、朱展东、李承光、王文荣、郭文雨、黄志祥、关荣丰、宋元熙、蔡晨阳、林文祥、关珍富、黄春水、蔡金清等。在此选择几个著名商人,从侧面反映港澳台地区的莆商风采。
  一、爱国爱乡的航运商程文铸
  程文铸(1907—1992),涵江区梧塘镇溪游村人,幼年家贫,仅读了一年半私塾就辍学了,加入了谋生的行列。
  民国十七年(1928)秋,程文铸开始在涵江宫口经营小生意。民国十九年(1930年),他赴新加坡谋生,开始了海外商海生涯。20世纪30至40年代期间,程文铸先后在东南亚五国和香港、台湾等地经商,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一名专门经营航运业的著名侨商。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程文铸毅然将蓬勃发展的航运公司从新加坡迁往香港,先后创办了“三兴船务公司”、“侨利船务公司”和“友联修船厂”等企业。由于当时正值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国内对外贸易受阻,程文铸便租用外籍轮船,冲破封锁,来往于香港、福州、厦门和上海各港口,把福建的土特产、竹木资源运往海外销售,又从国外进口国家紧缺的建材和军用物资,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期间,为了支援祖国经济建设,程文铸创建了香港建兴隆企业有限公司,亲自担任董事长,组建了一支拥有100多万吨位的船队,从事航运业业务。当时海峡两岸长期军事对峙,福建沿海航线受阻,商船经常遭到袭扰,程文铸历尽艰险,做了大量工作,打通了香港与福建厦门的航线,并组织大量的进口物资,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期间,程文铸为了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和经济交流,不顾年老体迈,奔走于闽港之间,促成了厦门与香港客运航线的开通。
  程文铸同许多海外华侨一样,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之心。早在20世纪40年代期间,程文铸就开始捐资创办家乡的蒲江小学,招收适龄儿童免费入学。1952—1953年,他先后捐建了涵中“和平楼”、“民主楼”。随后,他又出资创办了蒲江中学和涵中“高级商业职业班”,设立了“兴安助学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抗美援朝中,程文铸慷慨捐款,支援祖国,保卫家乡”。①中国改革开放后,程铸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经常慷慨解囊,无私援助,深受家乡百姓好评。
  程文铸待人诚挚,谦逊坦率,曾任福建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常委。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了表彰程文铸捐资兴学的功绩,授予“金质奖章”。
  二、兴教典范、爱乡楷模——张承璜
  张承璜(1924—2008),字继文,仙游县钟山乡顶岳后村人。其父张试,字宗植,靠佃田耕作为生。张家兄弟五人,张承璜排行老三,11岁时进入仙游钟山何关小学(即今湖亭小学)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读了二年多书就辍学了。
  张承璜少年时就开始耕作,农闲之余跟随父亲做些贩卖猪牛的小生意,赚取薄利,以补贴家用。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从小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抗战时期,张承璜激于爱国热忱,加盟闽中新报社,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3年,仙游县创办国立海疆学校,派张兆焕任校长,因缺少人手,报社社长林筹推荐张承璜担任海疆学校庶务。
  1945年底,台湾光复后,张兆焕调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书记长,张承璜追随赴台,担任台湾省党部机关庶务。内战爆发后,张承璜离开了省党部,走上了经商之路。他先在台北创办了一家小印刷厂,由于有报社和学校工作的经验,小印刷厂很快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张承璜亲自排字、印刷、送货和招揽生意,老板、工人一肩挑,工作十分辛苦。
  1949年秋天,张承璜与印刷厂会计杨雪吟女士结婚。此后,夫唱妇随,襄紫擘划,印刷厂业务蒸蒸日上,生意风生水起。于是,张承璜又创办了出版社,发行教科书和国民小学参考书,一度行销全台。后教科书归政府部门发行,张承璜关闭了出版社,创办了典当铺,并采取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即以低息招揽客户。然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不但没有减少收入,反而生意日渐兴隆。积累了一定资本之后,张承璜又转行搞建筑公司。战后台湾正值建筑高潮,建筑业蒸蒸日上,张承璜收益颇丰。
  事业发展之后,张承璜投资入股了台湾立祥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69年,座落在台湾省彰化县美镇,占地八千多坪,当时有员工300多人,主要生产尼龙丝、特多龙和纱布等,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厂。1973年,张承璜投资2200万元,拥有了立祥公司的控股权,亲自担任董事长。随后,他将精力放在台湾立祥公司的发展方面,先后投资了一亿多元台币,建设了大量新厂房,进口了多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织设备,将台湾立祥公司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纺织厂,规模与产量名列台湾前茅,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南美洲等地。
  20世纪70年代期间,台湾建筑业进入了低潮,张承璜在台北金山南路开发了大片房产,却因经济萧条而卖不出去,便利用空闲房子创办了“侬来大饭店”、“之江文化事业公司”和“崇宝实业公司”等企业,经营业务涉及建筑、装饰、酒店、商场和文化产业等,迅速发展成为台湾莆仙同乡的商界翘楚。
  张承璜不但企业经营的好,而且非常重视员工福利,每年除发给红利外,还安排特别假期,如率领员工环岛旅行,籍以调节身心,增进生活乐趣。张承璜因经营得法,绩效卓著,多次被台湾当局经济部和地方政府的表彰。由于张承璜对台湾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贡献突出,1980年入选《中华民国现代名人录》。
  张承璜不仅是杰出的企业家,而且对海外华侨社团工作也非常热心。1946年,张承璜入台之初,就积极参与筹建台北莆仙同乡会工作,历任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同乡会的大小活动,他都热心参与,捐款献物,不遗余力。1988年,他受聘为《莆仙会刊社》社长,以会刊为载体,报导乡讯、传递乡情,加强同乡联谊,付出了很多精力。
  晚年的张承璜非常怀念家乡,惦记父老乡亲,关心故土家园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乡探望乡亲父老,积极穿针引线,先后引来了10多个台商项目,为仙游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张承璜同许多华侨一样,怀有一颗爱国爱乡的桑梓之心。自1984年起,他经常回乡探亲,每次回来都慷慨解囊,先后捐建了母校湖亭小学“承璜教育楼”、钟山中学校门、钟山卫生院“承璜门诊楼”和“承璜老人楼”、“雪吟幼儿园”、“兴泰承璜诗社”等,并设立了“福利基金会”和“承璜教与学基金会”,受救助的孤寡老人和被奖励的师生达4000多人次。家乡的村道、电灯、自来水、避雨亭、风景区建设和寺庙修缮等,张承璜都伸出了援手。据不完全统计,张承璜共捐建家乡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93个项目,捐资2000多万元,深受家乡百姓的好评。但他却谦逊地说,我与陈嘉庚先生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张承璜的长女张慧玲曾经动情地说:“像父亲这样小富之家,台湾不计其数,但他为了家乡公益事业,自己连每月薪水都舍不得花!”2008年初,垂暮之年的张承璜,人在医院,心系故里,不停地从台北打电话给仙游县台办领导,一再叮嘱:一定要在春节前代他上门慰问谢来顺等4位贫困乡亲,并将承璜扶贫基金发放到位,让钟山西林、湖亭等村150个贫困户过上祥和欢乐的春节。正如他所说:“吾身一水隔西东,爱国情深与众同。故里山川披锦绣,乡心一片寄归鸿”。从中可以看出海外赤子的一片桑梓之心。
  张承璜兴学爱乡的感人事迹有口皆碑,深受各级政府和百姓的赞扬,国家民政部授予“德高义重”铜匾,省、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张承璜夫妇“荣誉市民”称号和“乐育英才”金匾及金质奖章等,被福建省政府树为“兴教典范,爱乡楷模”。
  三、“西装大王”吴良好
  吴良好(1951—),仙游县大济镇东井村人。吴良好从小对服装制作颇感兴趣,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学习服装裁缝技术,出师后在莆田、惠安、永泰、福州、厦门等地创办服装培训班,自己编写服装裁剪手册——《良好服装裁剪法》,作为教材传授新学徒。20世纪70年代后期,吴良好赴福州开店,一边做裁缝,一边教学徒,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
  1981年,吴良好只身前往香港,开始只是在酒楼做杂工,早上去酒楼上班,下午五时半后到工厂上镙丝,一个人打了两份工,一个月赚1700元港币。后来经朋友介绍,吴良好进入观塘时装厂,重操旧业,如鱼得水,勤恳依旧日,早出晚归,深得老板赏识,在三年之内连升三级,从普通职员升为领班,再到总管、厂长等。吴良好的服装天赋和经营才干得到合作厂商的青睐,合作商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合作办厂。
  1985年起,吴良好担任源美集团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开始自主创业。1988年,吴良好将自家房子抵押了25万,创办了“金威服装贸易有限公司”,从事服装生产与经营。1991年,吴良好又创办了“金威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此后,生意蒸蒸日上,业务不断扩大。1993年,吴良好组建了“金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1998年,金威集团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世界金融大财团“苏黎世金融集团”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先后入股,迅速壮大了金威集团的经济实力。
  中国改革开放后,各地经济蓬勃发展,吴良好瞄准大陆的广阔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初回乡投资创办了“金威服饰(福建)有限公司”,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微电脑服装生产流水线,采用电脑自动调控立体真空整烫设备和先进技术,还从美国引进CAT电脑设计排版系统,制作男女西装、西裤、衬衣、茄克、大衣等系列产品,创立了“金威世家”品牌。
  吴良好在经营中推行资源整合战术,将香港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和人才等优势与国内劳动力资源及市场优势整合起来,迅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拓展了海内外服装市场。同时,金威集团还与世界顶级服装名牌厂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意大利“华伦天奴”、法国“嘟嘭”、“卓丹尼”等国际品牌的定点生产基地。在吴良好大刀阔斧的改革中,金威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承接了世界顶级品牌服装制作企业的设计和加工订单,承担了众多国际顶级品牌的业务,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指定为制服定点生产企业。
  吴良好在生意场上屡出奇招,出奇制胜。2003年,他推出了休闲服装系列,进入市场后大受消费者欢迎,销售业绩全线飘红。2004年,休闲装在全国遍地开花,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吴良好当机立断,立即停止生产休闲服,推出了“新概念便装”,再次夺得市场份额,成为享誉商界的“西装大王”。
  金威集团诚信经营,质量可靠,先后受到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的表彰,荣获“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福建省明星侨资金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诚信纳税大户”、“AAA信用等级企业”等荣誉。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服装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炽化,加上原料、工资成本等大幅上升,服装业毛利迅速下降,金威公司盈利率开始下降,股票下跌。在此情况下,吴良好于2002年起进军IT行业,先后投资控股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下属的“九州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和福州软件园的“科软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从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各种互联网应用的研究、设计和系统集成开发,承担了6项国家863科研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发的软件“压宝”,取得了国际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
  进入21世纪之后,吴良好又投资控股了中国科学院技术工程中心,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的纳米科技成果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在纺织、建筑等新材料领域,研制开发出新一代纳米产品,并与服装材料结合起来,推出了高科技的新材料服装,为金威集团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吴良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香港地区知名的企业家。2008年,吴良好在新财富500名富人榜中名列第483位,资产达14.9亿。
  吴良好事业成功之后,热心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他先后捐资建设了“金威小学”,设立了“金威教育基金会”,创办了“体育训练馆”等。特别是在抗洪救灾、架桥铺路,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活动中,吴良好都能积极捐款赞助,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电子豹”黄赛峰
  黄赛峰(1952—1998),乳名“阿豹”,出生于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黄赛峰少年时期家境一般,中学毕业后承担起家庭重担,从事养蜂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远近闻名的“蜜蜂司令”。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黄赛峰一家人相继移居香港,开始只是在香港一家电子厂打工,从事电子配件组装,但精明的黄赛峰为了多赚些钱,便向工厂老板提出建议,要求一次性领取一批电子元件回家,装配后交回工厂。这样既可以节省上下班时间和交通费,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多干些活,这一想法得到老板认同。于是,黄赛峰便批量地领取电子元件回家,不但一家人随时装配电子产品,而且还聘用他人共同装配,创办起家庭小作坊。由于黄赛峰从小就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魄力,没几年功夫就在香港打下了一片天地,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小作坊也变成了电子厂,黄赛峰在香港创办了新光电子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子产业正处黄金发展时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赚得是辛苦钱,收入微薄。具有商业头脑的黄赛峰开始盘算,国内有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如果将电子元件拿到国内去装配,仅工资一项就会节省许多。于是,他于1984年回乡创业,投资3000元,创办了涵江地区第一家电子产品来料加工厂。黄赛峰回乡投资创业一举成功,获得了高额利润。此后,他不断拓展大陆的业务,事业蒸蒸日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黄赛峰着手拓展海外市场,以香港为基地,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建立了一个国际电子产品销售网络。1989年,黄赛峰成立了“新威集团”,创立了“SUNWAY”品牌,并先后在涵江区江口镇和仙游县榜头、赖店和度尾等乡镇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电子厂利润开始下降,精打细算的黄赛峰又将目光投向内地,先后在大田、将乐等地创办了多家电子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的劳动力红利开始逐渐丧失,新威集团的经营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电子行业更新换代速度快,几个月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新威集团洞察世界电子市场变化,广收入才,积极搜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资讯,不断开拓新的科技电子,并与享有盛誉的台湾大同电子公司合作,创办了“台湾通信(福建)有限公司”,生产高科技通讯终端产品,产品涉及多个电子领域,年产值达10多亿元,公司员工发展到18000多人。
  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于1999年在新加坡、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联合上市。黄赛峰个人也因经营电子产品而出名,被人尊称为“电子豹”。
  黄赛峰事业有成之后,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在家乡的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扶贫帮困等方面,多次慷慨解囊,深得好评。同时,还积极参与响应国家“东西合作、扶贫帮对”政策,安排了宁夏贫困地区数千名富余劳动力。黄赛峰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敬之处不在于他是一个拥有数十亿财产的富翁,而是他朴实无华的人格。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作为一个亿万富翁,肯定是衣冠楚楚,一副富气十足的派头。但黄赛峰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没有一点亿万富翁的架子,在待人接物上处处体现出谦逊与坦诚,不管是接待客户,或是接触社会各界人士,都能耐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使人感到与他交往尤如一股和煦的春风,沁人心扉。
  然而,正当新威集团蓬勃发展之际,黄赛峰却在一次火灾中不幸遇难,英年早逝,年仅46岁。
  五、白手起家的林平基
  林平基(1953—),祖籍涵江区江口镇五星村,出生于印尼,1960年印尼发起排华运动时返回祖国,现任香港德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兼任香港莆仙同乡会名誉会长、莆田市政协委员等职。
  20世纪80年代初期,林平基移居香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意并不顺利,奋斗了好几年,却没有多大积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许多香港商人纷纷回国投资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林平基决定返回家乡投资创业,谋取更大的发展。
  1992年,林平基怀揣着十年的积蓄,回乡寻找发展机会。创业的道路十分艰辛,当时林平基手中仅有几十万元钱,只能创办一个小厂。于是,他选择回家乡投资创业,在莆田江口创办了“德基电子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小型计算器,小本生意,利润不大,但林平基在新产品和质量上下功夫。他设计的计算器款式新颖,质量可靠,投放市场后倍受青睐,订单不断增加,产量迅速扩大。此后,林平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产量年年翻番,很快发展成为一个上规模的计算器生产厂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林平基敏锐地感受到科技时代的发展脉搏,始终将企业发展定位在科技强企战略上,不断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斥巨资引进了AMS全自动帮定机、数控电脑钻床、电脑注塑机、全自动丝印机、移印机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和生产技术,开发了由福建省科技厅立项的科研项目——柔性印刷电路。随后,他又研发了掌上电脑、电子辞典、聋哑专用手写电话和手提式电脑监控器等新产品,由单一计算器产品发展到电子钟、万年历、游戏机、验钞机等电子系列产品,日产量达20多万台,产品销售亚洲、非洲、西欧、中东及南美洲、北美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我国电子行业的骨干企业。
  1998年,林平基投资6888万港币创建了“德信电子有限公司”,开发了液晶显示器(TN型)项目,月产量达5万组,年产值2亿多元。2004年,他又成立了“德荣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4800万美元,生产STN型液晶显示器和电子产品及配件,开发了大屏幕、点阵型、宽视角、宽温型液晶显示器。林平基的电子企业发展迅速,业务不断扩大,成为香港知名人士。2001年,林平基的“德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林平基非常重视产品质量,旗下的企业和产品获得诸多荣誉,先后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诚信企业”、“消费者推荐产品”、“质量合格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驰名商标”等。
  六、著名古玩商关荣丰
  关荣丰(1955—),涵江区江口镇后村人。其父关龙苍,于1945年赴印尼雅加达定居,主要经营石油和进出口贸易。
  1974年,关荣丰高中毕业后,在母校锦江中学代课。1979年,中国与葡萄牙正式建交,关荣丰加入了赴澳的移民行列。初到澳门,人生地不熟,又不会讲广东话,关荣丰连一天10元钱的工作都找不到,窘迫的生活几乎把他逼向了绝境。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挺起胸膛,迈开了奋斗的步伐。他先去针织厂当机工,后又去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挑砖的活,起早摸黑,日晒雨淋,喝开水、啃面包,艰难度日。
  自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荣丰,对中国工艺品有着特殊的爱好,而正是这一爱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此开拓出一片新天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艺品市场开始活跃,关荣丰用攒下来的几千元钱,远赴北京、上海等地进货。但隔行如隔山,由于不识货,几度被骗。于是,他重新拾起了书本,不停地搜集、查考了大量的史书,久而久之,逐渐摸出了门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9年,他返回家乡投资创业,生产工艺陶瓷、竹雕、玉器等工艺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国。
  1991年,关荣丰在澳门创办了艺丰贸易公司,把莆田生产的工艺品销售到澳门、香港和东南亚各国。随后,他又与同乡合作在澳门创办了“大得盛集团有限公司”,亲自担任董事长,经营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和家用电器等。随后,关荣丰又先后在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创办了“龙宝斋古艺品公司”和“中国古玩城”,专门经营中国工艺品。同时,他还在家乡莆田创办了“三德水产养殖公司”,亲任董事长,事业蒸蒸日上。
  关荣丰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回馈社会、回报乡亲。1994年,他发动澳门乡亲捐款数万元给华东灾区。1998年,他发动澳门同乡向长江灾区捐款。2000年,莆田市遭受百年一遇洪灾,关荣丰发动澳门同乡筹集善款20多万元,为家乡灾民减灾赈灾。还有涵江上后小学、后头小学、锦江中学、江口镇政府新楼、莆田学院基金、莆田市见义勇为基金、莆田市侨联基金、莆田市政协大楼装修、莆田市海外投资联谊会、省政协大楼装修、福建省海外联谊会、闽东畲族贫困区小学基金、闽北福总希望小学工程,以及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基金和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等,关荣丰都积极发动在澳莆商,捐资赞助,深受社会各界好评。2008年5月,四川发生大地震时,他发动澳门同乡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累计捐款达600多万元人民币。
  关荣丰热心华侨社团工作,在担任澳门莆仙同乡会会长期间,经常筹集善款,帮助澳门困难同乡,并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鼓励莆商后代努力学习。他先后担任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福建省政协委员;第三届、第四届莆田市政协常委;莆田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莆田市公安局见义勇为基金会荣誉副会长;莆田锦江中学名誉董事长;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委员;澳门福建省体育会会长;澳门福建同乡会副会长和澳门莆仙同乡会会长。2000年5月,他荣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优秀主人翁奖;2004年,关荣丰荣担任澳门第二届特区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委员。
  七、惠泽桑梓的郑庆模
  郑庆模(1954—)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人,现任香港南湖贸易公司、香港金辉洋参制品有限公司、香港宝胜投资发展公司、福建莆田宝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兼任香港莆仙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香港莆田商会副会长、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福建省侨商联合会理事、福建省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房地产业协会开发委员会副会长、莆田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莆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莆田国际商会副会长;莆田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莆田市侨联常务理事、莆田市荔城区政协常委、莆田市荔城区侨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郑庆模接到一封香港来信,原来表哥为他办好了旅港手续。三天后,这位刚刚27岁的年轻人告别了父母妻儿,踏上了南下谋求发展的商旅征程。灯红酒绿的香港大都市十分诱人,但这颗东方明珠对远方的客人既热情,又冷漠,人生地不熟,一切只能靠自己。
  于是,郑庆模从食品厂打杂工做起,努力拼搏,勤劳致富。两年后,郑庆模稍有积累,便成立了南湖贸易公司,开始自主创业。白天,他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四处推销鞋服、电器、茶叶等,小本生意,积少成多。晚上,他又为别的公司做账,挣点外快,积累资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惨淡经营,缓慢发展。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郑庆模已经从农民蜕变为商人,并带上了耀眼的侨胞光环。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郑庆模敏锐地捕捉商机,带着自己从香港淘来的第一桶金,在珠海特区投资当时尚属冷门的液化气生意。随后,他的经商足迹遍及福建沿海各主要城市,生意逐渐发展起来。五年之后,郑庆模成立了香港南湖工业有限公司,生意蒸蒸日上,风生水起。
  1991年,中国掀起大改革、大开放的浪潮,郑庆模再次将目光瞄准国内市场。这一次,他选择了自己的家乡莆田,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工厂的筹建,刷新了外商创办企业的最高效率。
  短短的几年之间,郑庆模的瓷砖生意遍及全国各地,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随后,郑庆模又创办了制药厂,开展多业经营,并取得了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郑庆模又将目光投向房地产业。他在家乡拱辰街道征地400多亩,准备在房地产业中大显身手。但人算不如天算,东南亚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萧条。但他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2000年,房地产的春天终于来了,50多万平米的宝胜小区在荔城区傲然崛起,且一炮打响,获得了丰厚利润。于是,他又相继开发了宝胜豪庭、宝胜购物中心、宝胜富贵苑、宝胜三紫花园、宝兴楼、宝旺楼等多个房地产项目,一个综合性房地产建筑公司日渐成长、成熟,郑庆模成为了亿万富翁。
  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多,但郑庆模认为最关键的是社会责任感。郑庆模事业有成之后,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己任,铺桥、修路、办学、赈灾、修缮烈士陵园、资助SOS儿童村、扶持民间文化发展......只要有人来向他求助,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人物,只要他觉得是有意义的公益事业,都会慷慨解囊,给予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郑庆模累计捐款已达6500多万元,目前正计划捐资200多万,筹建“郑樵希望小学”。
  郑庆模的慈善义举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荣获了众多荣誉。1998年,他的公司被莆田市政府授予98年支援长江灾区抗洪救灾捐赠先进集体;先后被省政府侨办、外经贸厅授予2003—2005.2006—2008年度“全省百家明星侨资企业”;2007年,莆田市慈善总会授予“慈善之家”;2008年,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授予“人道、博爱、奉献奖”;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授予“侨爱工程,惠泽桑梓”牌匾。
  八、后起之秀许奇峰
  许奇峰(1960年一),莆田市秀屿区人。许奇峰于20世纪70年代初同父亲许国雄和叔叔许国华一道移居香港。初到香港,人生地疏,举目无亲,步履维艰。但许氏一家发扬莆田人勤劳朴实的传统,赤手空拳闯荡香港,从打杂工起家,以出卖体力为生,省吃俭用,不断积累资本。
  1976年,许家倾尽家资在香港收购了一家亏损的塑料装饰品厂,并以此为起点,精心策划、苦心经营,扭亏为盈。稍有积累之后,许家又创办了“香港侨虹工业有限公司”,开始向塑料玩具行业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国雄率先回乡投资,于1982年创办了莆田县境内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莆田县侨雄工艺厂。虽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全厂只有14名员工,且租用莆田县侨联会议室作为厂房,产量小,产值不高,但毕竟为莆田县引进外资开了个好头。
  1984年,在加拿大留学归来的许奇峰,就任侨红工业有限公司董事经理。许奇峰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经营理念超前,侨红工业公司业务在他手上不断拓展。1989年,许国雄病逝后,年仅27岁的许奇峰担任了侨红集团董事长。此后,他大展宏图,拓展市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先后开辟了礼品、贸易、化工等行业,成为颇具规模的跨国公司。
  1993年,许奇峰加大对家乡的投资力度,对早期投资的侨雄工艺厂进行了改造,增资1亿多元人民币,在莆田征地200多亩,先后创办了侨雄中心、侨雄工业城和奇嘉化工区等,成为一个上规模的外资企业,为家乡百姓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20世纪90年期间,侨红工业公司蒸蒸日上,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上规模的跨国集团。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正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许奇峰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眼光和洞察力,迅速在福州市黄金地段建起了“侨雄商业中心”,包括写字楼、商场、金融、娱乐、服务业等。随后,又在风景秀丽的福州荔园度假村内兴建规模宏大的“富豪山庄”(豪华别墅群),成为当时福州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之一。
  2006年,侨雄国际集团通过配股募集资金,控股了北京铭润峰集团公司,涉足了建材、电器等业务,进一步拓展了侨雄集团的业务范围。2006年6月,侨雄国际集团在内蒙古勘查一个煤矿点,煤矿储量约1.11亿吨,估值1.66亿元,为侨雄集团向采矿业进军奠定了基础。
  侨红集团从一个只有10多名工人的小厂,发展成为以香港为总部,涉及礼品、玩具、化工、贸易、房地产、采矿业和金融业等多领域的跨国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侨雄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总资产逾10亿元人民币。
  侨雄集团还在国内投资了多家企业,坚持诚信经营,照章纳税,多次被中国海关、福州海关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信得过企业”和“诚信企业”,被中国银行评为“AAA”信誉企业,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荣誉。
  许氏家族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回报社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早在1985年,许国雄兄弟就捐资120万元人民币设立“莆田市许阿琼奖学金”,每年一度奖励成绩优秀的莆籍学生,这是改革开放后莆田境内第一个以个人名誉捐助的基金会,20多年来先后有近2000名优秀学子得到资助。还有家乡的村道修建、学校建设等,许国雄兄弟都给予援助。
  许国雄去世后,许奇峰继承和发扬父亲的遗愿,于1993年捐资200万元建设莆田学院雄馨管理学院。1995年,许家四兄妹共同捐资300万元,用于扩建莆田学院图书馆。1998年,还捐资96万元设立“许理胜教育基金会”等,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乐育英才”金质奖章。
  许奇峰不但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而且对各地公益事业都很热心。他先后在福建省内创办了四所雄馨希望小学,还担任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主席,不遗余力地支援希望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许氏家族为祖国和家乡的公益事业捐资逾2000万元。
  许奇峰既是商人,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先后兼任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上市公司商会常务理事、香港青年工业协会执行委员、香港福建省希望工程基金会第二届主席及荣誉会长、福建省社团联合会执行委员、香港莆仙同乡联合会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同乡联合会副监事长、中国国际志愿者特邀委员、闽港经济合作促进会委员、福建省海外投资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青年节联合会副主席、福建省工商联合会特邀顾问、莆田学院校董会副董事长、客座教授及雄馨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并被福建省政府授予“乐育英才”金质奖章。
  九、商海“巾帼”黄赛琴
  黄赛琴(1963—),乳名“阿妹”,女,出生于莆田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现任福建安特集团董事长,兼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和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香港莆仙同乡联谊会、澳门莆仙同乡会和香港、上海、深圳等莆田商会名誉会长。同时,还兼任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女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妇女代表大会第十届执行委员、第五届莆田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1978年,黄赛琴一家人相继移居香港,她是四兄妹中唯一女孩子,排行老三。初到香港,年轻的黄赛琴开始只在一家电子厂打工,从事电子表组装工作。为了多赚些钱,她向工厂老板请求按批次领取电子元件回家,装配完成后再交回工厂,这样既可以节省上下班时间和交通费,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多干些活,不但一家人随时可装配电子产品,而且还可以聘用他入一起装配,从而办起了家庭小作坊。
  1982年,香港电子行业正处黄金发展时期,她与胞兄黄赛峰在香港创办了第一个企业——新光电子公司,担任总经理,主要承接电子表的来料加工业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光电子公司的业务量不断扩大,在香港打下了一片天地。事业发展之后,黄赛琴开始拓展其他电子产品,如计算器、电子钟、电子表及其配件等。
  黄赛琴从小就有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魄力。她敏锐地觉察到国内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是电子行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如果将电子元件拿到国内装配,仅工资差价就会节省许多。1984年,黄赛琴家族从香港举资返乡,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中外合作电子企业——莆田星光电子有限公司(新威集团前身),在莆田老家创建了福建乃至国内有名的电子来料加工企业,带动了莆田电子热潮的掀起。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星光电子公司的来料加工业务迅速增长,约占香港份额市场的70%,为莆田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黄赛琴巩固了大陆生产基地之后,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她以香港为基地,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逐渐建立起一个国际电子产品销售网络,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黄赛琴密切洞察世界电子市场的行情变化,相继成立了“新威集团”、“香港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在新加坡、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联合上市,黄赛琴出任新威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但黄赛琴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更不满足于单纯的来料加工模式,而是积极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开拓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半导体集成电子芯片。
  2002年,黄赛琴联手俄罗斯远东电子集团,在莆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征地面积230亩,投资8000万美元,创办了福建省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晶体管、肖特基、TVS、MEMS传感器等工艺技术,许多产品填补了中国空白。
  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黄赛琴在香港、深圳等地开设办事处,在上海建立了设计公司,并与厦门大学、中科院固体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电子产品研发基地,先后成功地开发了1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芯片,产品畅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市场。
  高科技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且需要不断更新,只有连续不断地投资,才能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一个民营企业而言,很难坚守。但黄赛琴认为福建电子产业基础好,具备了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决定投巨资在莆田老家创建全国知名的电子芯片制造厂。在黄赛琴的不懈努力下,新威国际控股集团研发了4英寸集成电子芯片生产线,并于2003年11月正式投产,年产量达24万片。
  4英寸集成电子芯片投产之后,黄赛琴又于2009年投资研发了5英寸晶体管芯片生产线,年产量达到36万片。2012年,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制的6英寸晶体管芯片生产线,在莆成功投产。但黄赛琴并不满足于现状,又着手建设福建省最大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一期年产量达30万片,第二期年产量将达到60万片。该项目投产之后,将成为福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也会极大地提升了福建电子信息和IT产业的科技水平。
  黄赛琴不但在电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也颇有建树。从2007年起,她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注资1000万美元,创办福建省安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仙游一中附近拍下了一块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开发商业高层住宅和别墅,打造安特·豪景园和安特·御景园,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2008年,黄赛琴又投资创办了福建省安特华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莆田市荔城区拍下了一块10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块,打造高端商住楼——安特·紫荆城,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2011年,黄赛琴又投资创办福建安特集团有限公司,在莆田荔城区拍下了3.5万平方米的商业地块,开发建设安特总部大厦,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2012年,黄赛琴还创办了福建安特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大型城市中心休闲综合体项目——安特·欧洲城,该项目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省级重大合作项目。
  在黄赛琴的带领下,福建安特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被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密集型企业和海关AA类管理企业,荣获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福建省引进国(境)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等称号。黄赛琴本人也先后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国杰出创业女性”。2007年3月,她在俄罗斯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黄赛琴是位乐善好施的商人,始终秉承“兼济天下,关怀社会”的理念,事业发展之后,不忘回报社会。在捐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扶贫帮困、慈善机构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中,她慷慨解囊,无私援助。如乡村道路建设、扶贫支教和见义勇为基金会及创建老人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都给予无私援助,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黄赛琴虽然是个商人,但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2003年起,她兼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始终牢记“为民代言”的神圣职责,把当好委员看作是回报社会的又一机缘。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再忙,一有机会就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履行职责,为广大人民群众说话办事。她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现象,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与监督,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确保普通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几年来,黄赛琴真实反映民情,及时传达民意,充分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作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十、优秀青年企业家翁国亮
  翁国亮(1964—),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人。现任万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夏医疗集团董事局主席、惠好(香港)医药集团董事长、国金矿业(香港)集团董事长、万好置业(福建)有限公司董事长等法人职务,兼任全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新疆侨联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委员、莆田市政协委员、香港莆田商会会长、莆田学院第二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等社会职务。
  1986年,翁国亮踏上了经商之路,打工过,出卖过体力,睡过澡堂,当过推销员,加工过废旧轮胎,还经营过餐具生意,涉及十几个行业,尝到尽千辛万苦,终于挖掘了自己创业人生的第一桶金。
  翁国亮的事业发展是从医药零售业起步。20世纪90年代期间,莆田东庄人大举投资民营医院,出现了一大批医商,不少人发了财,引起了翁国亮的极大兴趣。1998年,翁国亮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之后,决定进军民营医院行业。1999年,他筹资收购了江西省定南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经营医药的商人。但在经营医院过程中,翁国亮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商机,即药品批发价格与零售价之间差价很大,利润十分丰厚。于是,翁国亮萌发了做药品零售生意的想法。从2001年起,翁国亮先后考察各地的医药市场和药品生产厂家,向一些药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学习取经。一年后,翁国亮带着一批管理人员回到了福建,着手筹备自己的药品零售店。2002年11月,翁国亮在福州长乐路创办了第一家药品零售店,取名惠好药店,经营面积达1000多平米,创下了当时福州药店经营面积最大的记录。更难能可贵的是翁国亮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药品零售价格比国家最高限价低45%,这无疑是将中国药品行业的暴利公诸于众,剌痛了众多药品经销商的软肋。一石激起千层浪,惠好药店的低价促销在福州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长期虚高不下的药品价格被惠好药店打破了,各药店纷纷降价,降价率高达30%以上。惠好药店的做法让老百姓受惠了,翁国亮在医药界声名鹊起,逐渐发展成为颇具名气的药品经销商。
  2004年,翁国亮开始扩大经营规模。他先组建了惠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着手在全省各地创建医药零售连锁店,并对各地连锁店的药品购进、储存、养护、质量验收、整体供应链及客户等进行统一管理,迅速拓展了福建药品零售市场。至2006年,翁国亮已在全省各地创建了100多个医药连销店,建立了一个药品销售网络。
  2006年,翁国亮利用惠好药店终端销售网络优势,大举进军福建药品批发行业。他先在福州市闽侯上街征地100亩,创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医药工业园,按照国家GSP建设要求,建设36200平方米的药品仓库,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福建省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性药品存储中心。同时,翁国亮将现代物流手段融入医药配送的全过程,建立了福建省药品配送网络,并与福建省立医院、解放军九三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全省100多家公立医院建立了药品配送关系,还托管了多家莆田医商经营的民营医院药房。至2008年底,惠好集团同已与全国数千家上游医药生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药品批发、配送、销售网络。2009年11月,惠好集团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药品供应商联谊会,有一千多家医药经销企业参加,轰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界。
  巩固了福建药品市场销售业务之后,翁国亮又积极拓展闽、粤、赣、浙、桂等周边省份的药品销售市场。一方面,继续扩大连锁药店,使药品物流配送区域迅速扩大,辐射半径扩大到300千米以内,医药供应品种达数万个,日出库药品达3万件,日销售金额达2000万元,年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翁国亮还大力发展网购业务,于2008年投资创建了网上药店,成为福建省第一家具有网上药店经营资格的医药企业,迅速拓展了网上药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了惠好集团的影响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惠好医药集团在福建省内拥有200多家门店,成为福建境内规模最大、门店最多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全国医药连锁百强企业排名第35位。
  翁国亮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医商,不但在药品连锁经营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民营医院融资、投资、管理等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功。其中最大的举措是2005年,他投巨资收购了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泓迪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华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把经营方向转移到医疗投资管理业务方面。从2007年起,华夏医疗集团大举进军国内医疗市场,先投资1.5亿人民币并购了重庆爱德华医院,随即又投资8000万人民币并购浙江嘉兴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接着,翁国亮又投资1.9亿人民币,先后创建了广东佛山启德医院、江西上饶协和医院及安徽蚌埠澳美佳医院。2011年,华夏医疗集团又投资1亿港币,创建了珠海九龙医院。在短短的4年之间,翁国亮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融资了近3亿港币,采取并购、合作、新建、托管等多种方式,大举进军中国民营业医疗市场,引起众多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医疗市场的广泛兴趣,在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国际化运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07年以来,翁国亮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他先后投资数亿元人民币,重组了新疆伊吾县闽兴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举进军中国西部的采矿业。3年之间,翁国亮先后依法取得了伊吾县淖毛湖北山金矿、苇子峡地区大金沟金矿、小金沟金矿和梭梭泉金矿等4个矿区的采矿权,以及北山金矿外围金矿普查、伊吾县琼河坝天南铜多金属普查探矿权和伊吾县绿石沟铜矿预查等3个矿区的探矿权,矿区总面积超过了110平方千米。从2012年起,翁国亮继续加大对新疆矿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将伊吾县闽兴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其7个矿区进行重组整合,着手筹建国金矿业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0亿元投资,使国金矿业集团成为上市公司。
  近几年来,翁国亮还大举进军房地产业。2009年,他投资成立了万好国际集团,在厦门“9.8”投洽会上与莆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ECO城投资项目,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设150万平米的综合性新型城市,创建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引擎,以绿色、健康、生态为主题,以健康产品交易和中医药文化为核心,最具特色的亚太健康生态城。但该项目投资规模过大,在建设过程又遇到资短缺问题,对翁国亮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翁国亮是个成功的商人,旗下企业众多,事务繁忙,但他非常热心商人社团工作。他先后兼任全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新疆侨联副主席、香港莆田商会会长等多个商人社团职务,积极为莆商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做好在外莆商的各项协调工作,促进莆商事业的共同发展,获得广大莆商的好评。特别是他担任香港莆田商会会长之后,以身作则,出钱出力,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不遗余力地向旅居香港和海外莆商介绍国内发展情况,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商务经贸交流,鼓励莆商回乡投资建设,受到国内各级政府的好评翁国亮虽然是个精明的商人,但始终怀有一颗爱国爱乡的桑梓之心。他秉着“财富来源于社会,理应回馈于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慈善事业建设。如2011年,他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100万元,用于设立“万好中医药人才创业基金”,支持、资助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2012年,在“大爱妈祖”首届“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活动中,他又一次性捐款20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特别是2012年莆田学院举办“百年办学,十年本科”校庆活动,翁国亮慷慨解囊,捐资500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诸如家乡的村道建设、华夏希望小学、三明永安井垄镇卫生服务站建设,以及非典、东南亚海啸、“龙王”台风水灾和“5.12汶川大地震”等赈灾活动,翁国亮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翁国亮累计捐资已达1000万元。
  翁国亮是个成功的商人,从一个小医院做起,从一家小药店起步,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上市公司,跨越了医药、物流、采矿、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先后获得“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福建省(2005年度)经济年度杰出人物年度公益奖”等众多荣誉,成为莆商队伍中的佼佼者。

附注

① 载蔡玉兰主编:《风雨沧桑故园情》,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第349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