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马来西亚境内著名莆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马来西亚境内著名莆商
分类号: K828.8
页数: 6
页码: 461-4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海外马来西亚境内著名莆商,内容包含了“中马友谊使者”童玉锦,多举善事的陈兰,热心慈善事业的郑天祥,重教兴学的卓亚律,后起之秀郑金炎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马来西亚 著名莆商 莆田市

内容

马来西亚是莆仙两县移民时间最早、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莆籍侨民的主要侨居国。据《莆田县志》统计,1987年,在马来西亚境内莆田县侨民有9万多人。仙游籍华侨人数不亚于莆田县,早在清朝末期,马来西亚太平地区就有仙游籍华侨矿工4000多人,特别是在马来西亚霹雳洲的金宝和安顺地区,有大量仙游籍华侨。马来西亚境内的莆籍华侨经过上百年的努力奋斗,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出现了许多著名侨商,如马籍华人陈兰,事业有成之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侨团工作上。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童玉锦,持之以恒地推动华侨事业发展,为中马友谊作出重大贡献。华联集团董事主席郑金炎,荣获“海外杰出华裔企业家”称号。东马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天祥,在马来西亚交通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马来西亚境内著名侨商众多,如叶焕武、张德麟、张德明、张德来、张德龙、卢金峰、庄玉霖、陈春德、黄清仪、李旭同、童国模、许元连、卓亚律、林金树、吴建中、方德源、郑志雄、郑正金、李达、刘文华、陈元珍、李其粦、陈国贤、李天宇、许金宝、林生、姚文贵、郑金象、黄国泰、陈仁华、郑金梓、李亚明、陈金榜、张各色、张金钗、王嘉良、李光第、卢文华、杨标秀、黄玉田、龚成烈、陈明宗、黄祚潘、柯文登、高文云、刘永龙、黄异福、黄清仪、徐成来、黄丰羽、刘永美、陈金发、徐德辽、黄贤泉、姚玉池、黄亚盾、林德明、林锦瑞、李文祥、杨兆、王元勋、卢绍、王堂镕、杨锦福、李宗林、郑正金、郭有光、郭德霖、陈宝珍、陈明聪、陈玉华、陈玉盛、林孙龙、胡仁忠、李金顺、林文好、黄仁华、刘元珍、郑宗钦、何文洪、李旭、陈佬珍、刘文贤、方金水、郑志铭、关亚喜、方成和、李宗贵、林天顺、曾杰明、郑国民、张文光、郑文富、郑文华、黄国容、林学洲、郑锦华、方玉霖、陈金发、彭亚利、郑金山、李光木等,都是事业有成的莆籍侨商,在此选择几个莆商代表呈现给读者(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序)。
  一、“中马友谊使者”童玉锦童玉锦(1924—),祖籍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原系马来西亚机保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雪兰莪巴士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兼任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会长、兴安总会会长、顾问、名誉会长等职。
  童玉锦早年就读于吉隆坡文良港中华中学,因家庭经济拮据,少年时期就步入社会,为生计而奔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马来亚,给当地人民带来莫大的苦难。由于其父亲和长兄相继去世,经济陷入困境,正在念初中的童玉锦被迫辍学,毅然担当起养家湖口的重担,成为一名三轮车夫。
  20世纪50年代底,童玉锦凭着父亲遗留的股票,加入了位于吉隆坡十五碑的机合巴士有限公司。他从基层工作做起,由查票员到站长,再升任经理和董事经理,最后担任了巴生雪兰莪巴士有限公司董事主席,成为马来西亚交通业界的翘楚。
  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童玉锦与堂弟童国模联手投资房地产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童玉锦担任董事主席的阳光发展公司,先后在首都吉隆坡开发了孟沙、华联、满家乐等多个高级公寓,成为马来西亚首都著名的高品质公寓。
  童玉锦白手起家,在生意场上一点一滴做起,勤劳致富,诚信经营,凭着莆田人精明干练和吃苦耐劳精神,经过多年的拼搏,逐渐发展成为一名颇有建树的实业家。
  童玉锦还是马来西亚兴安总会的创始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童玉锦、林金树、徐福隆等3人就发起成立“马来西亚兴安总会”,团结华人,共谋福利,促进华人事业发展,被马来西亚华人誉为“兴总三剑客”。
  童玉锦父子与雪隆兴安会馆有着长达70年的历史渊源。其父童敏曾是该会创始人之一。1970年至1975年,童玉锦连任三届雪隆兴安会馆主席。1990年,连任马来西亚兴安总会17年财政的童玉锦出任了第10届兴安总会总会长,为华侨社团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马来西亚境内共有170多个福建华侨社团,由于童玉锦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2001年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换届时,童玉锦众望所归,出任会长。同时,他还被推选为包括福建社团联合会在内的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负责人。在担任福建社团联合会会长期间,童玉锦不遗余力地推进华人华侨事业发展,曾联合马来西亚广东联合会、海南会馆联合会和客家联合会等七大华人社团,数度拜会前首相孰马哈迪和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就华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与马来西亚政府进行协商,请求政府允许华人学校保留数理科的教育内容,得到马来西亚当局的同意。商务之余,童玉锦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服务社会方面,凡社会公益事业,皆当仁不让,深受华人华侨的好评。
  童玉锦在马来西亚侨界和上流社会享有很高的声望,由他出面组织的华侨社团活动总是宾朋满座,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地方政要,都会亲临捧场,堪称商界和政界的活跃入物。由于童玉锦热心华侨社团工作,努力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深受侨居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赏。1972年,他荣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AMN勋衔,1976年被雪兰莪苏丹封为太平局绅,1996年又被雪兰莪苏丹封赐DSSA拿督勋衔。
  童玉锦对华人教育事业情有独钟,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主要集中在华小与独中两地,这些以华语为主的私立学校,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童玉锦时刻关注侨居国的华人教育事业发展,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解决,哪里有矛盾就有童玉锦的身影。从学校领导层的调配到教师队伍的充实,从奖学金、助学金的募捐,到学校文化活动经费的筹措,无不倾注着他的一腔热血。他多次呼吁海外乡贤,发扬炎黄子孙热心教育的优良传统,既要慷慨解囊,更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华教事业,共同促进华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使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童玉锦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他多次强调:“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不可缺一,现代世界各国所推行的五育:德、智、体、美、群,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海外华教应该促进儿童身心、智能的健全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生,建议多举办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使社会充满祥和与温馨,让孩子们在和平环境中快乐成长”。为了让更多华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童玉锦带头捐资成立大学贷学基金会。他经常奔波马来西亚各个角落,呼吁同乡捐款资助。经过童玉锦等人的努力,兴安总会筹集了上千元大学贷学基金,使一大批家境清贫、品德兼优的莘莘学子得到资助,圆了大学之梦。
  童玉锦虽然出生海外,但对祖国和家乡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孩提时就经常听母亲讲家乡的故事,莆田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时期,他又接受了华文教育,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国、福建、莆田、故乡”这些遥远而亲切的词汇,从小就在他脑海中萦绕。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开了国门之后,童玉锦终于踏上了故土,面对前来欢迎的父老乡亲,他无限感慨地说:“故乡,我日夜思念的故乡,海外游子回来了!”正是这浓浓的故乡情结,使童玉锦不但身体力行地捐资支持家乡公益事业,而且还以个人影响力激励海外乡亲出钱出力,为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多做贡献。凡家乡有重大公益活动,童玉锦都会抽空回来参加,先后多次率团参加了“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兴安同乡恳亲会”和各种经贸交易会。同时,他还受聘担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常务理事。他经常说:“能为华社服务,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是一种荣幸,我无怨无悔”。
  童玉锦既是著名的商人,又是个出色的民间外交家,经常为促进中马友谊而奔波。童玉锦是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的常客,使馆每次举行盛大宴会,都有他的身影。他每年接待多批来自国内的代表团、考察团,既要安排好各团体的商务和访问活动,又穿针引线让中国代表团顺利与侨居国政府官员会晤,被誉为“中马友谊使者”。
  二、多举善事的陈兰陈兰(1921—),出生于仙游县榜头镇上坤村,少年时因家庭贫困,于1937年秋随乡亲赴到马来西亚谋生,后定居马来西亚吡叻州,现系马籍华人。
  陈兰少年时期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喂猪放羊、开荒耕田,做过杂工、当过苦力,还干过泥匠、矿工、修车工、铺路工等。艰苦奋斗了好几年,终于购置了小机械,创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加工自行车皮垫零部件。由于手工制作,虽然产量低,却质量好,惨淡经营,逐渐积累资本。
  陈兰依靠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的品德,白手起家,脚踏实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事业不断发展,最终被英国莱里厂(RALEIGH)指定为著名品牌莱里自行车的配套厂。此后,陈兰苦心经营,不断发展,从小作坊的手工制作逐渐发展成为机械化的规模生产,不断推出新产品,不但生产自行车、摩托车配件,而且还给大厂家提供整车组装零配件。到了20世纪70年代期间,陈兰已经发展为马来西亚境内著名的企业家,并在马来西亚怡宝、金保工业等地先后创办了“陈兰脚车机件厂有限公司”、“金宝工业有限公司”、“怡宝企业有限公司”和“保海丰桡包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陈兰为人豪爽、讲义气、重友谊、肯帮人,疏财仗义,多举善事,交际广泛,人缘极好。事业发展之后,他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推动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医疗事务和公益事业,颇得当地侨民好评。同时,陈兰还十分热心华人华侨社团工作,先后担任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会长、名誉会长和任吡叻州兴安会馆会长、金保福建公会会长、吡叻华人妇产科医院主席等职。
  陈兰虽然商务繁忙,但对华人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担任马来西亚吡叻金保国民中学董事长、金保培元独立中学董事长20多年,从学校经费筹集到教师招聘,从学校建设发展到教育奖励基金的筹措设立,他都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为华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不少的财力和精力。陈兰的善举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肯定,被授予PPT勋衔。
  陈兰虽然少年离乡,远涉重洋,但始终心系祖国,爱国爱乡。建国后,他多次回乡探亲考察,创办实业,捐资办学,体现了一个海外华人的一片赤子之心。20世纪50年代初,陈兰先后捐资40多万元,扩建了家乡的上昆小学和溪东小学教学楼。1991年回乡省亲时,他又捐资20万元人民币,建设“陈全义教学楼”。2007年,87岁高龄的陈兰回乡省亲时又捐资20万元,用于成立“昆头陈兰教育基金会”,帮助品学兼优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陈兰不顾年事已高,每年坚持回国探亲,积极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修乡路、建水库、修复古迹、赈灾建房,累计捐资赠物近200万元。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和仙游县人民政府分别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三、热心慈善事业的郑天祥郑天祥(1930—),祖籍涵江区江口镇后墩村。郑天祥少年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上学时恰逢日寇入侵,因生活所迫,只念了三年书就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挑海蛎出卖。13岁时,郑天祥开始下海捞虾讨小杂海,以补贴家用。17岁时,郑天祥随父亲飘洋过海,客居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地区。
  初到海外,郑天祥和父亲一道受雇于人,从事捕捞业,每个月只赚30元马币,勉强维持生活。
  第二年,郑天祥母亲来到砂拉越,一家人刚刚团聚,父亲却得了食道癌,与世长辞,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还欠下了600多元债务。
  父亲病逝后,年仅18岁的郑天祥挑起了家庭重担,继续下海捕鱼,以维持家庭生活,饿时花一角钱买三个果干填肚,连菜汤都舍不得买,克勤克俭过日子,三年没添置一件新衣服。经过几年的努力,郑天祥终于还清了债务,且捕捞技术越来越好,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拥有了一定的股份。
  郑天祥天性聪颖,目光远大,不甘久居人下。成家后,他借钱购买了一条小帆船,并装配了机械马达,自己出海捕捞作业。由于郑天祥捕捞技术好,加上机械动力船速度快,每次下海捕鱼都比别人收获多。随后,他开始兼做海鲜买卖生意,积累一些钱后又购买了第二条渔船。就这样,郑天祥靠捕鱼和贩鱼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
  但海上捕捞是个传统行业,赚的是辛苦钱,且发展很慢,不甘示弱的郑天祥决定转行,以图更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期,郑天祥改行从事汽车销售,开始经营十分艰难,但郑天祥的诚信经营理念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了。20世纪80年代期间,郑天祥的事业进入了黄金时期,汽车销售业务稳步上升。于是,他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先后涉足房地产、运输业、酒店业等多个行业。
  郑天祥经营得法,交游甚广,信誉良好,很快发展成为马来西亚古晋地区商界的知名人士,先后创办了“东马贸易私人有限公司”、“东马实业有限公司”和“东马运输有限公司”,亲自担任几个公司的董事长,在马来西亚交通行业享有盛誉。
  郑天祥不但在商海中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华侨社团工作和公益事业方面也颇有建树。1979年,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乡亲们推举他担任古晋兴安会馆会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策划兴建了古晋兴安会馆大厦,不但自己带头捐资,而且四处奔走,号召同乡支持,使古晋兴安会馆大厦顺利建成。
  20世纪末,郑天祥兼任马来西亚兴安总会会长。他带头捐资,并发动海外侨商捐款购置了价值百万元的兴总大厦,使全马莆籍华人华侨有一个自己的“家”。同时,郑天祥还担任古晋福建公会的署理主席暨130周年的筹委主席和古晋福建公会主席,先后兼任各种社团、学校董事等社会职务28个,为华人华侨和侨居国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郑天祥一生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深受百姓赞赏。早在1982年,他就加入砂拉越州民办慈善机构——“沙拉越云南善堂”,并长期担任主席一职,有不少贫民得到他的帮助。在任期间,他带头捐资修建善堂,全力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慈善事业,深受社会各界好评。1988年,沙劳越州政府授予郑天祥ABS荣誉称号;1998年,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授予KMK荣誉称号。2001年,他又荣获马来西亚彭亨苏丹阿末莎71岁华诞封赐拿督DIMP勋衔。
  郑天祥晚年淡出商海,落叶归根,大多数时间住在莆田老家,千方百计为家乡建设尽力。由于江口没有好酒店,许多华侨回乡探亲不能在江口下榻。为了留住江口侨胞,吸引更多的二、三代华侨回江口旅游观光,郑天祥于1996年在江口镇锦华路购买了16间店房,创办了“东风酒店有限公司”,以解决海外华人华侨回乡探亲的食宿问题。
  四、重教兴学的卓亚律卓亚律(1932一),莆田市城厢区华亭柳园村人。卓亚律小时家境贫寒,为图生计,11岁时跟随乡亲背井离乡,漂泊异国。海外漫漫的风雨人生,磨练了卓亚律坚强的意志;茫茫商海的坎坷历程,增强了他精明能干的本领。卓亚律凭着自己的勤劳与诚信,在海外努力拼搏,艰苦创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终于事业有成,家资巨富,成为莆籍著名侨商。
  坎坷的商旅生涯和迢迢的辗转入生,使卓亚律深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义,心领祖国“科教兴邦”的英明决策。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年事已高的卓亚律,老骥伏枥,壮心不移,思恩图报,乡情愈浓。他热心于慈善事业,每每寻根拜祖,不忘报效故乡的养育之恩,多次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公益事业。
  1997年9月,卓亚律再度返回故里,顶着烈日,风尘仆仆,亲临华亭一中视察,发现师生们在一座破旧的教学楼里上课,当即决定捐资73万元,为华亭一中建设教学楼。还有“张金钗大桥”、华亭华侨医院等公益事业建设,都凝聚了卓亚律的拳拳爱心。由于卓亚律热心办学,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乐育英才”金匾,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五、后起之秀郑金炎郑金炎,祖籍仙游县枫亭镇人,现系马来西亚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海南宏发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业、博彩业、种植业、制造业、休闲服务业、销售业和高尔夫球会等。
  郑金炎幼年随父母南渡马来西亚,居住在吉隆坡,上学之余经常协助父母打理自行车行,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经商之道,培养了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
  郑金炎在商海生涯中独具慧眼,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洞悉先机,看到了马来西亚娱乐业和休闲业的商机与前景,并积极筹划投资项目。1987年,郑金炎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同新加坡商人傅宝联合作成立了华联集团。由于经营有方,华联集团突飞猛进,业务蒸蒸日上。于是,郑金炎开始扩大华联集团的经营范围,先后拓展了房地产、种植、文娱、休闲、服务销售、博彩等多个行业。不但在马来西亚各州有华联集团的投资企业,而且在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香港、澳门、柬埔寨、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投资项目。如中国海南文昌高尔夫球场,总投资4100多万元,球会面积近3千亩,是一个集高尔夫球运动、餐饮、客房、休闲、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球场,也是海南第一家大型高尔夫球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郑金炎“赤子楷样”荣誉称号。还有澳大利亚的柏橄榄油园,也是华联集团在海外投资的一个重大项目。
  郑金炎虽然是个精明的商人,但始终坚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人生哲学,热心公益,慷慨解囊,显示出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优良品德。在国内,他曾经捐赠300万人民币以夫人林彩瑛的名誉捐建了广东梅县妇幼保健院诊大楼。2012年,郑金炎夫妇又慷慨解囊,捐资500万元,支持广东梅县蕉岭的教育事业。在侨居国,郑金炎创立了“华联基金会”,为家境贫困的华人学生提供助学金,帮助莘莘学子完成学业。在吉隆坡文良港,他建立了一个非盈利性的洗肾中心,免费为肾脏病者提供洗肾服务。在社团工作方面,郑金炎兼任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马来西亚兴安总会及雪隆兴安会馆名誉会长等,对华侨社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由于郑金炎长期支持侨居地的公益事业,受到侨居国民众的好评,1998年受到彭亨州苏丹殿下封赐拿督勋衔;1999年,他被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陛下封赐拿督勋衔;2006年,马华公会中央委员会授予郑金炎“马来西亚海外杰出华裔企业家”荣衔。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