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来西亚境内主要华侨社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22
颗粒名称: 一、马来西亚境内主要华侨社团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3
页码: 436-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马来西亚境内主要华侨社团,内容包含了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马来西亚太平兴安会馆,马来西亚古晋兴安会馆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侨社团 莆田市

内容

马来西亚是莆仙移民最早的国家之一,境内莆籍华人华侨众多,华侨社团活动历史悠久。马来西亚境内最早的华侨社团是“福莆仙会馆”,创办于清朝末期,其次是“兴安会馆总会”。从民国中后期起,马来西亚境内陆续成立了20多个兴安会馆,现马来西亚境内共有33个兴安分会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太平兴安会馆、麻坡兴安会馆、巴生滨海兴安会馆、登加楼福莆仙会馆、山打根兴安会馆、柔南兴安会馆、淡乌鲁兴安会馆、吡叻兴安会馆、关丹兴安会馆、古晋兴安会馆、槟城兴安会馆、雪隆兴安会馆、马六甲兴安会馆、霹雳兴安会馆、吉兰丹兴安会馆、关丹兴安会馆、森美兰兴安会馆、金马兴安会馆、天定兴化会馆、美里兴安会馆、亚庇兴安会馆、丁加奴兴安会馆、雪兰莪兴安会馆、淡属兴安会馆、乌鲁冷岳兴安会馆等。同时,马来西亚境内还创办了众多的莆仙同乡会,如吉隆坡福莆仙同乡会、诗巫兴化同乡会、株巴连福莆仙同乡会和吉玻福莆仙同乡会等。另外,海外莆商还以行业为纽带建立了一些行业公会,如马来西亚诗巫兴化莆仙公会、昔属福莆仙公会、沙捞越兴安公会、瓜拉庇捞福莆仙工会、苍林已辖福莆仙公会、吉坡福莆仙公会、居銮福莆仙公会和乌鲁冷岳兴化公会等,这些公会既具有商人会馆的性质,又具有行业公会的功能。由于马来西亚境内华侨社团众多,不能一一叙述,本节着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华侨社团进行介绍。
  (一)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
  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是一个全国性的莆籍侨民社团,成立于1970年,下属33个分会,历任会长有林金树、童玉锦、陈仁华、陈兰、郑天祥等,名誉会长(顾问)有童玉锦、陈仁华、陈兰、郑天祥等人。现任会长卢金峰,理事会总会长关启宗,副总会长杨炳珊、黄瑞豹、余朝铭、王金发、郑瑞金等。
  兴安会馆总会每年举行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3次常务理事会,以检讨和策划总会当年度工作。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由各地分会轮流承办,旨在增进兴化侨民友谊、促进乡亲团结、推动莆商企业发展和商议侨民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等。
  兴安会馆总会非常重视侨居地华人子女教育问题,始终把发展侨民教育事业作为会馆宗旨之一。1973年,在原会长林金树、总务徐福隆和财务童玉锦等侨商的大力支持下,众理事慷慨解囊,发起筹募大专贷学基金活动,第一期筹集大专贷学基金100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弟入学深造。随后3年,众侨商积极捐助,基金总额增加到600万马币,有600多华侨子弟受惠。同时,会馆还创办了多所夜校,帮助老一代侨民脱盲,提高侨民的文化水平。
  兴安会馆总会注重华侨社团组织的接班人培养工作。1982年,总会成立了兴安总会青年团组织,领导各分属会的青年团,积极策划开展有益于侨民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成为推动侨民社团组织发展的生力军。1989年,兴安总会又成立了妇女总委员会(简称妇总),在马来西亚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妇女素质的活动,促进总会与各分属会之间的联系。兴安总会的妇女委员会和青年团组织,成为推动兴安总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得力助手。
  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成立后,一直借用马六甲兴安会馆和雪隆兴安会馆的办公地点,解决会所问题成为各届侨领的重要任务。1999年,会馆理事会发起募捐会址建设基金的活动,拿督郑天祥、卢金峰走遍了马来西亚各地33个分会馆,发动在马莆商慷慨解囊、鼎力相助,集资在吉隆坡怡保路购买了一座四层楼房,解决了兴安总会的会所问题。同时,兴安总会为了发扬莆田人守望相助的传统,各下属分会有较大建设项目都会互相帮助,如各分会修建房屋、创办学校或购买新会址等,总会都会拨款赞助,并致函各分会给予支持,促进各地华侨社团事业的共同发展。
  兴安总会除了本身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外,还与大马福州总会、大马永联会、大马南联会、大马安溪总会、大马晋联会、大马惠安联会及大马龙岩联会进行联谊,每年轮流主办“福建乡亲新春大团拜”,以促进福建同乡的团结与友谊,扩大莆仙侨民的联谊范围。
  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成立30多年来,虽然社团领导几番更新,但历任侨领都能主动担负起敦睦乡谊、促进侨民文化、教育和工商业发展,以及谋求社会福利的重任。历届理事会积极发动各地乡长和侨民,群策群力、任劳任怨、苦心经营、精心策划、造福乡亲,为侨民公益事业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马来西亚太平兴安会馆
  马来西亚太平兴安会馆原为福莆仙会馆,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是海外莆仙华侨最早成立的社团组织。19世纪中叶,大批莆仙百姓因生活所迫前往马来西亚太平地区当矿工,人数近5000人,且大多为单身男子,遇到生病住院,没有家属照顾,其情形非常可怜。如遇工伤事故或不幸死亡,没人掩埋,抛尸野外,极其凄惨。“同时,同乡人数众多,没有会馆,同乡之间的团结,联络感情、互相帮助等方面也无所谈起,鉴于此,先辈郑美、颜绍、黄峰、李立、陈厝等5位乡贤,发起组织同乡会”。①召集福州、莆田、仙游三地同乡,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立了“福莆仙会馆”,并集资创建崇圣宫,奉祀观音、妈祖和“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的塑像。
  福莆仙会馆以莆仙同乡为主体,吸收了福州华侨参加,故取名“福莆仙会馆”。“馆内设有善后部,备有棺材,为不幸丧生他乡的同乡料理后事,并设有医疗部和互助部,为同乡延医施药和开展其它互助项目”。②1941年底,日军入侵东南亚各国,福莆仙会馆被迫停顿,馆内所有文件、物品等荡然无存。
  1947年5月,马来西亚光复后,莆仙侨民复办会馆,改名为太平兴安会馆,并在侨民联谊活动、解决纠纷、协调事务、帮扶难侨、促进莆商企业发展和支援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同时,太平会馆还筹集了一笔教育基金,每年向优秀华侨子女颁发奖学金,鼓励华侨后裔努力学习,多出人才。
  1979年,太平会馆筹资建设了新会所,推举黄安世、黄国安为会馆建委会主席,由叶焕武、徐德辽、阮荣丰等人进行策划,获得了马来西亚兴安总会会长林金树、马来西亚各分会馆和全马工商界同乡的鼎力相助。1984年11月,太平会馆新会址竣工落成,并举行第十五届马来西亚兴安总会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全马30多个会馆侨领前来祝贺。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开采,太平地区的锡矿资源已经枯竭,莆仙矿工和矿主大多数移居别处,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莆籍侨商陆续迁往外地,太平地区的莆仙侨民人数大减,换届时只剩下150多名会员,太平会馆失去了原来大社团的地位。
  (三)马来西亚古晋兴安会馆
  马来西亚古晋地处沿海,移居该地区的老一辈莆籍华侨以涵江区江口镇港下村和后墩村的农民居多,主要从事捕捞业和商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古晋地区渔业发达,莆籍鱼船达300多艘,但经常出现同业纠纷。于是,莆仙同乡便成立了渔业公所,推选郭天和为主席,何顺良、方亚坤、李永华、林立夫为副主席。渔业公所职责是协调侨民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侨民之间的矛盾,兼顾办理家乡赴沙劳越人员的入境手续等。同时,渔业公所还集资创办了民强学校,解决了莆田同乡子弟的读书问题。
  二战结束后,古晋地区的莆籍华侨逐渐增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侨民们开始酝酿创建兴安会馆。1945年底,莆籍华侨酝酿成立了“古晋兴安会馆”筹备会,由涂耐冰起草章程,推举德高望重的老华侨牵头联络,动员莆仙同乡入会。1946年春,500多名莆仙同乡欢聚一堂,宣告成立古晋兴安会馆,章程规定:凡操兴化方言者均可入会。由于会员众多,加上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侨领牵头,古晋兴安会馆很快成为马来西亚境内颇有影响力的华侨社团。
  古晋兴安会馆成立后,坚持兴学育才,推行慈善,历届执委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不辞劳苦,为同乡排难解纷,谋求利益,建树颇多,厥功殊伟,深受莆仙同乡好评。

附注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7页。 ②《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7页。 ①蔡玉兰主编:《风雨沧桑故园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②蔡玉兰主编:《风雨沧桑故园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