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外莆商对家乡其它公益事业的无私援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20
颗粒名称: 三、海外莆商对家乡其它公益事业的无私援助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3
页码: 434-4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新中国成立后海外莆商对家乡其它公益事业的无私援助为家乡做出来重大贡献。
关键词: 海外莆商 公益事业 莆田市

内容

莆田旅外侨胞虽然长期身处异国他乡,但始终心怀桑梓、爱国爱乡,对祖国和家乡怀有一种
  难以割舍的情愫。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海外莆籍华侨除了捐资办学和支援医疗事业外,对其它
  各项公益事业建设也给予大力支持,如铺路筑桥、扶贫帮困、水电工程、修建祠堂寺庙和侨联大
  厦等,都能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
  据史书记载:莆田境内华侨捐建公益事业的活动,始于明、清,发展于民国时期,鼎盛于建
  国之后。清末民初,中国局势动荡不安,许多百姓飘洋过海,在外谋生。他们在海外努力赚钱,
  省吃俭用,将大部分钱寄回家乡接济亲人。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社会稳定,莆籍
  华侨企业蓬勃发展,海外侨商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捐赠逐渐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外汇积累,实行外汇奖励政策,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创业和建设公益
  事业。如“1956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取得海外侨胞支持,在涵江塘北征地120亩,投资1400多万
  元人民币,建设华侨新村住房42幢,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①既体现了政府对广大侨属的关
  心,又增加了国家外汇收入。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国内物资紧缺,海外侨商积极捐钱捐物,帮助家乡百姓渡过难关。如
  “1959~1961年,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华侨陈耀如、郑金钊、蔡文焕、陈琴棋等,在南洋带头
  并发动华侨运寄化肥回国,为家乡缓解农业用肥困难。马来西亚华侨林荣汇款资助家乡修建水利
  电灌站,增加农田灌溉面积。70年代,华侨黄文峰、黄文赞、黄德来、黄锦宗等还捐资兴办水磨
  石地板砖厂,建成后即把厂房与设备全部捐献给家乡使用”。②
  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侨胞支援家乡公益事业更加踊跃。如“1980年,侨胞蔡文焕、郑金钊
  倡议并经李文正、陈子兴、郑嘉忠、黄锦祥等50多人附议,集资100多万元港币,兴建涵江侨联
  大厦”。③“1984年,侨僧释圆禅捐款150万元修建莆田古刹广化寺;侨僧寂晃法师集资800余万
  元,重建梅峰寺、囊山寺、云门寺。许先生捐资60万元修建家乡萩芦溪大桥”。“1985年,侨胞李
  庆传和香港信嘉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涵华开发有限公司,在涵江铺尾征地37亩,投资人民币1400
  多万元,建成华侨住宅房18幢,分为新加坡式、印度尼西亚式和香港式3种,造型独特,大方美
  观,成为涵江第二华侨新村”。④据《莆田市志》记载:“1985~1990年,江口镇由侨胞、归侨、侨
  眷和群众集资修建村路33条,全长56.25公里,造价717.95万元。还有捐建影剧院、文化宫、少
  年宫、敬老院、体育馆、水电灌溉站;有的捐赠汽车、旅行车、救护车、救火车、拖拉机、发电
  机、抽水机、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电脑、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⑤
  从20世纪90年代起,海外侨商对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捐资数额不断增大,捐赠项目日益增
  多。如“1991年底,马来西亚侨胞与涵江区侨胞姚先生和杨先生等先后捐资200多万元,为家乡
  修桥铺路。印度尼西亚侨胞陈先生等新加坡侨胞捐资100多万元,为家乡修桥铺路。印度尼西亚侨
  胞、新加坡侨胞捐资100多万元,建设涵江区文化馆、区青少年宫、区妇幼中心、区老年人活动中
  心及国欢寺、鲤江庙等文物建筑”。①江口镇“西刘村侨胞集资200多万元,为家乡建1座小学,
  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又捐款建村水泥路1条,自来水塔1座,戏台1个”。②还有“地处湄
  洲湾畔的梯吴村,侨胞在家乡不建私房,却集资数百万元兴建面积达20多亩的侨办学校1座,为
  家乡修古塔、建公墓各1座,还设立学校奖学金。梧塘镇是莆田著名侨乡,该镇沁后村广大侨胞为
  家乡建1所初级中学,捐款修3条水泥路,2个卫生厕所,1所全县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另外,
  “地处福厦路两旁的涵江区是莆田市有名侨乡,广大侨胞捐出巨款,添置涵江医院设备,建老年中
  心、华侨新村、侨联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旅游景点等,涵江已成为商业繁荣的侨乡。城厢区
  侨胞虽然不多,但仍以各种方式支持家乡建设。莆仙两县的广大侨胞多次捐款创办兴化大学、华
  侨师范学校、市医院,还捐建凤凰山公园,扩建荔城卫生院,为家乡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③
  甚至出嫁他乡的莆籍华侨也关心家乡公益事业,如“东阳村旅居海外的陈女士,虽已出嫁福清40
  余年,不忘故乡情,1990年捐人民币50万元,为家乡修1条长达2公里村道。1990年,七步村1
  位华侨捐款1万元,为家乡修1条2公里村道”。④
  仙游侨商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十分热心。据《莆田市志》记载:1979~1991年,“仙游县爱
  国华侨捐资90.35万元人民币、77万元港币,为家乡大坂、锦田、坂头、帽山、玉塔、下楼、建
  华、土山、罗峰等村庄兴修农田水利,安装自来水和电灯等”。仙游“赖店镇罗峰村爱国侨胞傅庆
  荣先生,年近古稀。但他身居海外,心系桑梓。傅先生捐款29万元,为本村建一座自来水厂,解
  决全村4000余人村民用水难的问题。1990年老人节,他向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慰问款
  50元,并向邻村孤寡老人,每人敬送慰问款100元。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⑤特别是仙游
  侨胞傅金珠女士,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十分感人。傅金珠于1956年旅居马来西亚,1963年在
  马来西亚槟城开设医务所,悬壶济世,行医成名之后热心慈善事业,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
  台湾等地兴办敬老院和福利院等,累计捐资500多万元。从1979年开始,她先后捐资支持家乡的
  自来水、村道、学校等10多个公益事业项目,累计捐资人民币700万元。同时,她还经常利用返
  乡省亲的机会,免费为乡亲们送医送药,赢得了家乡百姓的好评。2010年,傅金珠女士变卖了自
  己在厦门的房产,将卖房款全部用于家乡慈善事业建设,两次为仙游德安医院230名精神病患者送
  去爱心食品,并捐献20万元支持新德安医院病房大楼建设。2011年,她又发起募捐创办仙游县首
  家民办非盈利性福利型养老院——仙游县爱心养老院。当她听说仙游大济镇溪口村养老院有100多
  位老人生活困难时,先后三次赶往养老院探望,捐赠了40只价值5000元的床头柜和20万元现金,
  帮助养老院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
  莆仙两县的老一辈华人华侨大多数因生活所逼而漂泊海外,他们历尽坎坷,艰苦拼搏,累奠
  基业,虽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国家园,魂牵梦绕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荣辱兴衰,
  始终怀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故乡情愫,这也是海外华人华侨无私捐赠家乡公益事业的深层次动机。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海外侨商向莆田市各县区捐资公益事业的款项累计逾10亿元人民
  币,为家乡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附注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7页。 ②《涵江区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691页。 ③《涵江区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691页。 ④《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7页。 ⑤《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7页。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7页。 ②《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7页。 ③《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1页。 ④《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4页。 ⑤《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48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耀如
相关人物
郑金钊
相关人物
蔡文焕
相关人物
陈琴棋
相关人物
黄文峰
相关人物
黄文赞
相关人物
黄德来
相关人物
黄锦宗
相关人物
蔡文焕
相关人物
郑金钊
相关人物
李文正
相关人物
陈子兴
相关人物
郑嘉忠
相关人物
黄锦祥
相关人物
释圆禅
相关人物
寂晃法师
相关人物
傅金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水磨石地板砖厂
相关机构
古刹广化寺
相关机构
涵江侨联大厦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