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外莆商对侨居国经济社会的主要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16
颗粒名称: 三、海外莆商对侨居国经济社会的主要贡献
分类号: F752.857
页数: 3
页码: 424-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海外莆籍华人华侨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始终保持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为侨居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海外;莆商;经济 莆田市

内容

民国时期,莆仙两县有不少人历尽艰险,远途跋涉,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经商。从20世纪中叶起,海外莆商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大多数侨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创办大中型企业,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海外兴化商帮,并对侨居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国的莆田江口华侨姚为祺,在吉隆坡创办了“福隆兴”自行车修理铺,先后带领众多家乡亲友前往海外共同创业,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形成了著名的“兴化车帮”。至20世纪80年代,“兴化车帮”已经垄断东南亚各国的汽车市场,为侨居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还有“民国初期,莆仙侨胞卢锦枝等带领200多人先后到沙捞越、诗巫、古晋等地垦荒种植。随后,开发天然资源与矿藏,把不毛之地建成富庶之区。他们还在那里办学校、建工厂、办医院,工、农、商、学齐兴,形成繁荣的‘兴化帮’。20世纪初、中叶,莆田沿海渔民方阿满、方振荣父子先后到沙巴洲和山打根从事捕鱼,经过艰辛劳作,后来设立鱼寮,开办鱼行,为发展当地渔业作出贡献”。据《莆田市志》记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居住海外的莆仙人,广泛从事交通运输业、工业、矿业、建筑业、纺织业、养殖业、农林业以及金融、汇兑、保险、地产、股票等各种行业,其中有的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企业家,如仙游县枫亭镇枕头山人黄元享,在菲律宾开发房地产业,为当地城乡建筑事业作出贡献。70年代末,莆田人黄文华在雅加达、棉兰等地设厂,引进日本生产线,用日本零件组装家用电器,职工总数达3000人。李文正与内弟李文光、李文明兄弟于1972年创办泛印印度尼西亚银行,是印度尼西亚最早参加国际金融市场的华资银行,与世界十大银行建立业务关系,主持该行业务的总经理李文正,被香港《亚洲金融》杂志社选为1983年度最杰出的银行家。黄廷芳在新加坡经营远东地产置业有限公司、远东工程投资有限公司、远东发展工程有限公司、远东金融机构等,80年代初,在香港设立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为新加坡的工程、地产、金融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慈善家李文涛创办快捷银行,任董事长,还在雅加达经营旅馆业,为当地居民创造方便。企业家张清泉创办纸厂(印度尼西亚四大厂之一)和海藻加工厂,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经营皇冠系列旅馆,独树一帜。周颖南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新加坡创办‘湘园酒家’,以中国特色的名菜享誉五洲四海。还有在泰国的林文龙兄弟、马来西亚的张德麟、印度尼西亚的陈财基等,都为侨居地的金融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①海外莆商保持莆田人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积累财富,为侨居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海外莆籍华人华侨继承并发扬莆田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华侨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办华语学校,集资办学成为各国华人华侨的重要公益事业。如民国20年(1931年),旅居印度尼西亚的仙游籍华侨集资创办了仙侨学校,随后东南亚各国的同乡会和海外莆商慷慨解囊,捐资办学,掀起高潮。从民国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莆籍华侨先后捐资创办了10多所华文学校,基本上解决了海外莆籍华人华侨的子女教育问题。据《莆田市志》记载:“民国36年,印度尼西亚侨胞创办侨光中小学校。1957年,扩建校舍,建成一座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全中小学校,校内设备齐全,师生保持在4000人左右。并创办中华医院,为当地华人和百姓服务。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诗巫的华侨、华人,与当地人民共同努力,先后兴办2所中学、5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诊疗所、5所礼拜堂。1955年,仙游枫亭华侨蔡贵和侨领陈嘉庚合资在马来西亚创办南洋大学,并任该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为发展侨居地高等教育作出卓越的贡献。1969年,马来西亚的培元中小学发展至有高、初中计37个班,学生1500多人,校内设有科学馆、图书馆和天文台等,成为一所设备先进的新兴中学。在马来西亚的莆仙侨胞,不忘‘家贫子读书’的古训,继承‘文献名邦’的遗风,各地兴安会馆发动华侨、华人捐募资金,实行奖学金基金制度和发放贷学金和大学单项无偿奖助学金等办法,扶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就读,促进侨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②这些海外华文学校的创建经费和日常开支,主要依靠海外莆商捐资支持,广大华人华侨捐钱捐物,持之以恒,支持侨居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华人华侨公益事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海外莆商虽然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但始终保持了莆田人的传统习俗,努力把莆田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下来。据《莆田市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华人经常组织‘莆仙戏’剧团,在侨居地演出《木兰从军》、《三娘教子》、《张协状元》、《阿忽布田》、《赌博误》等剧目,进行传统的文化思想教育。旅居东南亚的仙游华侨、华人常举办中国画展览,展出画家李霞、李耕、黄羲和陈熏等人的作品,有的还将家乡名人、名画在日本及东南亚各地印制成挂历,广为发行,深受侨居地人民的欢迎”。①这些莆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对海外华侨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构成了海外莆商文化的重要内容。

附注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0页。 ②《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6页。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6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