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雕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09
颗粒名称: 一、木雕产业
分类号: TS93
页数: 5
页码: 404-4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莆田传统的木雕产业,内容包含了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传承,建国后莆田木雕产业发展概况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新时期 木雕产业 莆田市

内容

莆田传统的艺雕工艺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漆器、编织、人造宝石等十大类,100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莆田木雕工艺,素有“精细圃雕”、“精微透雕”之美誉,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成为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传承
  莆田木雕工艺源于东晋时期。1600多年前,莆田境内建筑了第一座大寺庙——永和尼院,开始采用木雕工艺。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莆田境内建筑了闽中大型寺庙群——林泉院(南少林寺),采用重檐歇山式木质斗拱结构,融设计、木工、雕刻、石雕和泥塑为一体。南朝时期,莆田境内又建筑了“金仙庵”(现广化寺),寺中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等都有木雕工艺。
  进入唐代之后,中国境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莆仙两县先后建筑了三清殿、九座寺、石室寺、仙门寺、三会寺、玉涧寺等几十座庙宇,寺庙里的雕塑、经书、佛像、栋梁、屋檩、门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装饰品。如唐贞观二年(628年)建筑的三清殿,殿内木雕装饰工艺十分精湛,刀法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堪称一绝。还有唐代重建的莆田金仙庵(现广化寺),其中的佛像、楹联、屏风、屋檩等,都采用精湛的木雕工艺。
  两宋时期,莆田境内港口经济繁荣,妈祖文化广泛传播,妈祖木刻雕像十分流行,促进了莆田木雕工艺水平的提高。现存在莆田城区文峰宫内的宋代木雕妈祖圣像,圆雕彩绘,脸型端庄,衣褶秀润挺拔,木刻刀法洗练,线条分明,成为宋代莆田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南宋时期,莆田的平雕工艺十分成熟,以宋代著名绘画家马远所绘的关羽画像创作的关公木雕像,现保存在莆田城厢南门外的万寿庵内,是宋代莆田木雕艺品佳作。宋末,莆仙民间木雕艺人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林恢、林奕等艺人,留下的梅妃江采萍、侍御史陈文龙等木雕像,工艺精致,惟妙惟肖,被称为黄杨木木雕门派,盛名远扬。还有林氏雕刻的人物、花卉围屏、建筑栏杆等工艺品,构思精妙,线条流畅,别具一格,深受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宋代县内已有利用龙眼木、黄杨木、花榈木、檀香木为材料,生产家具和工艺品”。①进入明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更加精湛,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和精微透雕等技艺,现莆田境内、台湾岛内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的天后宫内,都存有明代莆田木雕艺人雕塑的木质妈祖雕像、匾额、围屏和祭器等文物。如莆田黄石镇江东浦口宫透雕护栏,十分精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荔城、城厢、涵江、黄石、吴埕和仙游的城关、度尾、榜头、赖店、枫亭等地,都保存有众多的明代木雕佛像、祭器、菩萨桥、人物、花鸟、家具装饰和山水画木雕作品等。
  据《莆田县志》记载:“明代,莆田木雕从建筑、书籍发展到摆设工艺欣赏品,还有雕刻家具、乐器、玩具等。现存台湾省云林县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背后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字样。县内民间尚存跌坐式刘海木雕像等”。②到了清代,莆田境内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师、名匠和知名作品,如雍正年间的著名木雕工匠游伯环,精于紫檀人物、花瓶底座的雕刻,工艺精湛、造形苍古严谨,深受好评。还有清中期的莆田木雕名匠廖明山,善于用寸木雕镂人物、花草虫鱼等。廖氏雕艺代代相传,到了孙子廖熙这一代后,出现了五兄弟均为雕刻名匠。特别是廖熙的木雕作品,构思独特,巧取天然材料,化朽为奇,仪真神传,擅长于人物和刻花,工精刀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加上廖熙善于书画,把绘画艺术融于艺雕之中,从而将木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1908年,廖熙创作的关公雕像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得金奖。他的木雕作品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英、美、法、日本等国的古董商竞相争购。
  现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廖氏木座和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木雕大师雕刻的贡品,如“贴金透雕花篮”、“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等。现莆田博物馆还存有数件廖氏木座和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清代“木雕馔盒”等工艺品。莆田乡下的古民居、府第的屋架、横梁、吊兰、云座等,都存有大量精美的松梅、菊竹、花鸟、走兽之类的浮雕,大多数出于清代莆田木雕大师之手。据《莆田县志》记载:“清代,莆田木雕享誉京都,现存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有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进贡的‘贴金透雕花篮’1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内廖熙、廖永兄弟合作的木雕关公像,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①虽然“民国时期,木雕工艺多由个人经营,发展缓慢”,但境内也出现了不少木雕艺人。②如朱榜首、陈仙阁等木雕名匠,将著名画匠刘荣麟和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艺术融入木雕工艺之中,形成了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圆雕人物风格,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观赏借鉴的木雕人物及建筑装饰的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人物艺术。
  (二)建国后莆田木雕产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了传统工艺的精华,创作了不少精品杰作。如“1951年6月,(莆田)县雕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砚照花鸟1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展出并获奖。1955年成立城厢木雕社(1970年更名莆田工艺一厂),1956年,雕刻工艺品开始出口。1959年,城厢木雕社的圆雕人物、木偶、乐器和浮雕围屏、桌屏、插屏等23件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展出,得到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建国后,县内雕刻的工艺品,获省、全国优秀作品奖的有:象牙雕刻‘喜讯传来’、‘大闹天宫’、‘惜春作画’、‘史湘云醉酒’,杨木雕‘夜诊’,龙眼木雕‘三英战吕布’、‘人民的好总理’、‘陈毅同志’,木根雕‘罗汉’、‘霸王别姬’,石雕‘志在春秋’等”。“至1965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1家,产值20.4万元。1966~1976年,木雕业呈波浪式发展,年产值在12.31万元至54.57万元之间徘徊”。③中国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地方传统木雕文化,大胆开拓创新,既植根于精微透雕的传统工艺之中,又放眼于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既善于迎合海内外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又勇于开发引导潮流的原创新品,使莆田木雕工艺更富有现代气息,并迅速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木雕精品,成为新时期莆田木雕工艺品的代表作。如朱榜首、黄丹桂创作的“三打祝家庄”、“立柱龙凤灯”等;佘文科创作的“渔港之春”;黄丹桂等人创作“十三朵金花”;闵国霖创作的天然木雕“达摩”、“寿星”等木雕系列作品,都是木雕界公认的一流杰作。特别是闵国霖创作的黄扬木雕“洛神”,荣获全国工艺品质量评比优秀奖。莆田木雕工艺技高一筹,令人称绝,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奖总数和金奖作品名列全国所有地市级和多数省级参展参评单位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开始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方文桃、佘国平等人抓住机遇,先后创办了木雕个体企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民间艺人重操旧业,纷纷走上创业之路,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莆田县志》记载:“1980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2家,生产木雕工艺品达4.17万件,创工业产值52.81万元。1986年,开发天然木根雕、工艺精美,多次获奖。莆田工艺一厂的木雕作品有妈祖神像、女娲娘娘、十二天宿以及五百罗汉等,雕像销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1990年,全县有木雕企业4家(其中乡镇办2家),年产品483.31万件,创工业产值61.95万元,比1980年增长17.3%”。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外商、台商陆续到莆田境内创办木雕企业,莆田成为台商投资创业最多也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一枝独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在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底蕴支撑下,莆田木雕焕发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力。莆田市政府为了开发地方传统木雕工艺,使之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就如何加快木雕产业发展、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为企业排忧解难等,提出了10条优惠政策。随后,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整合产业资源、加快人才引进、方便融资贷款、优先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对木雕企业和个体户予以政策性扶持,努力推动莆田木雕的产业化进程。同时,还把建设、发展木雕产业基地作为重头戏,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200多家木雕厂家,仙游县经贸局和文化部门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厂指导,工商部门深入基层引导厂家联合起来,以村委会的名义进行登记注册,统一进行管理,形成了一个主打品牌、四大特色(陈设欣赏木雕、家具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的规模生产格局,迅速发展成为木雕专业村。还有仙游度尾的中岳村、荔城区的黄石镇,也陆续发展成为莆田木雕生产基地。
  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木雕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仙游的榜头、城关、度尾和荔城的黄石等四大木雕生产基地。仙游县成为全国木雕工艺品的集散地,全国50多个大中型城市,以及京沪、苏杭、西安、浙江、大连、沈阳等地木雕批发商,长期驻扎在仙游境内,深入到榜头、度尾、赖店等木雕市场和厂家,精心选购木雕工艺品,整车整柜地运往全国各地销售。近几年来,中国木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迅速发展,原来一家一户的木雕小作坊迅速发展成为专业化生产厂家,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起上,并逐渐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莆田木雕经营商还积极拓展国内外木雕市场,如广州带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庙华宝街、北京潘家园古董街、西安书院门古玩艺术品文化一条街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工艺品商店,甚至全国各古玩市场、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码头和高速路服务区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商店,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也有不少莆商经营木雕工艺品商店和企业。
  从2005年起,莆田境内木雕产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不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礼品、工艺品、工艺家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莆田木雕行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和专门经营木雕生意的商人队伍。据2011年统计,莆田市共有木雕工艺厂3000多家,专业人员约8万人,年总产值达5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木雕企业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及其儿子方阳航创办的“莆田市阳航工艺品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创办的“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创办的“莆田兴化雕塑研究院”、百年雕刻世家李凤强创办的“莆田市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和木雕世家黄文寿创办的“丹桂传奇工艺有限公司”等。
  莆田木雕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0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美术学会授予莆田市“中国木雕之城”荣誉称号。莆田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产地和集散地。

附注

①《莆田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07页。 ②《莆田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07页。 ①《莆田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②《莆田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③《莆田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①《莆田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07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榜首
相关人物
黄丹桂
相关人物
佘文科
相关人物
闵国霖
相关人物
廖明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