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分类号: TS93
页数: 15
页码: 404-4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内容包含了木雕产业,莆田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新时期莆田油画产业发展概况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新时期 工艺美术发展 莆田市

内容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荣获“木雕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国画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早在隋唐时期,莆田境内就有从事工艺美术的手工业者,出现了书法绘画、演艺服饰、金银首饰、雕刻篆刻、木雕泥塑、佛像祭器等多种工艺,形成了一支工艺精湛的手工业队伍。到了宋代,境内出现了众多的书法绘画人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行业。明、清时期,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石雕名匠、木雕大师和知名书画家,制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展览会上获奖。新中国成立后,莆田的工艺美术享有盛誉,名扬全国。改革开放之后,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工艺品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国画、油画、木雕、彩雕、铜雕、玉雕、石雕、草编、竹编、棕编、藤编、芒编、古典家具、红木家具、脱胎漆品、金银饰品等5000多个品种,涵盖收藏品、旅游产品、工艺礼品、宗教用品、家居陈设品,以及宾馆、园林、寺院建筑品等众多领域。本节着重就莆田的木雕、古典家具和油画等三大产业进行概述,让读者深入了解莆田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木雕产业
  莆田传统的艺雕工艺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漆器、编织、人造宝石等十大类,100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莆田木雕工艺,素有“精细圃雕”、“精微透雕”之美誉,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成为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传承
  莆田木雕工艺源于东晋时期。1600多年前,莆田境内建筑了第一座大寺庙——永和尼院,开始采用木雕工艺。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莆田境内建筑了闽中大型寺庙群——林泉院(南少林寺),采用重檐歇山式木质斗拱结构,融设计、木工、雕刻、石雕和泥塑为一体。南朝时期,莆田境内又建筑了“金仙庵”(现广化寺),寺中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等都有木雕工艺。
  进入唐代之后,中国境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莆仙两县先后建筑了三清殿、九座寺、石室寺、仙门寺、三会寺、玉涧寺等几十座庙宇,寺庙里的雕塑、经书、佛像、栋梁、屋檩、门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装饰品。如唐贞观二年(628年)建筑的三清殿,殿内木雕装饰工艺十分精湛,刀法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堪称一绝。还有唐代重建的莆田金仙庵(现广化寺),其中的佛像、楹联、屏风、屋檩等,都采用精湛的木雕工艺。
  两宋时期,莆田境内港口经济繁荣,妈祖文化广泛传播,妈祖木刻雕像十分流行,促进了莆田木雕工艺水平的提高。现存在莆田城区文峰宫内的宋代木雕妈祖圣像,圆雕彩绘,脸型端庄,衣褶秀润挺拔,木刻刀法洗练,线条分明,成为宋代莆田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南宋时期,莆田的平雕工艺十分成熟,以宋代著名绘画家马远所绘的关羽画像创作的关公木雕像,现保存在莆田城厢南门外的万寿庵内,是宋代莆田木雕艺品佳作。宋末,莆仙民间木雕艺人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林恢、林奕等艺人,留下的梅妃江采萍、侍御史陈文龙等木雕像,工艺精致,惟妙惟肖,被称为黄杨木木雕门派,盛名远扬。还有林氏雕刻的人物、花卉围屏、建筑栏杆等工艺品,构思精妙,线条流畅,别具一格,深受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宋代县内已有利用龙眼木、黄杨木、花榈木、檀香木为材料,生产家具和工艺品”。①进入明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更加精湛,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和精微透雕等技艺,现莆田境内、台湾岛内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的天后宫内,都存有明代莆田木雕艺人雕塑的木质妈祖雕像、匾额、围屏和祭器等文物。如莆田黄石镇江东浦口宫透雕护栏,十分精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荔城、城厢、涵江、黄石、吴埕和仙游的城关、度尾、榜头、赖店、枫亭等地,都保存有众多的明代木雕佛像、祭器、菩萨桥、人物、花鸟、家具装饰和山水画木雕作品等。
  据《莆田县志》记载:“明代,莆田木雕从建筑、书籍发展到摆设工艺欣赏品,还有雕刻家具、乐器、玩具等。现存台湾省云林县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背后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字样。县内民间尚存跌坐式刘海木雕像等”。②到了清代,莆田境内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师、名匠和知名作品,如雍正年间的著名木雕工匠游伯环,精于紫檀人物、花瓶底座的雕刻,工艺精湛、造形苍古严谨,深受好评。还有清中期的莆田木雕名匠廖明山,善于用寸木雕镂人物、花草虫鱼等。廖氏雕艺代代相传,到了孙子廖熙这一代后,出现了五兄弟均为雕刻名匠。特别是廖熙的木雕作品,构思独特,巧取天然材料,化朽为奇,仪真神传,擅长于人物和刻花,工精刀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加上廖熙善于书画,把绘画艺术融于艺雕之中,从而将木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1908年,廖熙创作的关公雕像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得金奖。他的木雕作品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英、美、法、日本等国的古董商竞相争购。
  现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廖氏木座和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木雕大师雕刻的贡品,如“贴金透雕花篮”、“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等。现莆田博物馆还存有数件廖氏木座和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清代“木雕馔盒”等工艺品。莆田乡下的古民居、府第的屋架、横梁、吊兰、云座等,都存有大量精美的松梅、菊竹、花鸟、走兽之类的浮雕,大多数出于清代莆田木雕大师之手。据《莆田县志》记载:“清代,莆田木雕享誉京都,现存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有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进贡的‘贴金透雕花篮’1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内廖熙、廖永兄弟合作的木雕关公像,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①虽然“民国时期,木雕工艺多由个人经营,发展缓慢”,但境内也出现了不少木雕艺人。②如朱榜首、陈仙阁等木雕名匠,将著名画匠刘荣麟和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艺术融入木雕工艺之中,形成了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圆雕人物风格,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观赏借鉴的木雕人物及建筑装饰的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人物艺术。
  (二)建国后莆田木雕产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了传统工艺的精华,创作了不少精品杰作。如“1951年6月,(莆田)县雕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砚照花鸟1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展出并获奖。1955年成立城厢木雕社(1970年更名莆田工艺一厂),1956年,雕刻工艺品开始出口。1959年,城厢木雕社的圆雕人物、木偶、乐器和浮雕围屏、桌屏、插屏等23件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展出,得到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建国后,县内雕刻的工艺品,获省、全国优秀作品奖的有:象牙雕刻‘喜讯传来’、‘大闹天宫’、‘惜春作画’、‘史湘云醉酒’,杨木雕‘夜诊’,龙眼木雕‘三英战吕布’、‘人民的好总理’、‘陈毅同志’,木根雕‘罗汉’、‘霸王别姬’,石雕‘志在春秋’等”。“至1965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1家,产值20.4万元。1966~1976年,木雕业呈波浪式发展,年产值在12.31万元至54.57万元之间徘徊”。③中国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地方传统木雕文化,大胆开拓创新,既植根于精微透雕的传统工艺之中,又放眼于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既善于迎合海内外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又勇于开发引导潮流的原创新品,使莆田木雕工艺更富有现代气息,并迅速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木雕精品,成为新时期莆田木雕工艺品的代表作。如朱榜首、黄丹桂创作的“三打祝家庄”、“立柱龙凤灯”等;佘文科创作的“渔港之春”;黄丹桂等人创作“十三朵金花”;闵国霖创作的天然木雕“达摩”、“寿星”等木雕系列作品,都是木雕界公认的一流杰作。特别是闵国霖创作的黄扬木雕“洛神”,荣获全国工艺品质量评比优秀奖。莆田木雕工艺技高一筹,令人称绝,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奖总数和金奖作品名列全国所有地市级和多数省级参展参评单位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开始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方文桃、佘国平等人抓住机遇,先后创办了木雕个体企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民间艺人重操旧业,纷纷走上创业之路,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莆田县志》记载:“1980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2家,生产木雕工艺品达4.17万件,创工业产值52.81万元。1986年,开发天然木根雕、工艺精美,多次获奖。莆田工艺一厂的木雕作品有妈祖神像、女娲娘娘、十二天宿以及五百罗汉等,雕像销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1990年,全县有木雕企业4家(其中乡镇办2家),年产品483.31万件,创工业产值61.95万元,比1980年增长17.3%”。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外商、台商陆续到莆田境内创办木雕企业,莆田成为台商投资创业最多也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一枝独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在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底蕴支撑下,莆田木雕焕发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力。莆田市政府为了开发地方传统木雕工艺,使之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就如何加快木雕产业发展、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为企业排忧解难等,提出了10条优惠政策。随后,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整合产业资源、加快人才引进、方便融资贷款、优先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对木雕企业和个体户予以政策性扶持,努力推动莆田木雕的产业化进程。同时,还把建设、发展木雕产业基地作为重头戏,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200多家木雕厂家,仙游县经贸局和文化部门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厂指导,工商部门深入基层引导厂家联合起来,以村委会的名义进行登记注册,统一进行管理,形成了一个主打品牌、四大特色(陈设欣赏木雕、家具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的规模生产格局,迅速发展成为木雕专业村。还有仙游度尾的中岳村、荔城区的黄石镇,也陆续发展成为莆田木雕生产基地。
  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木雕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仙游的榜头、城关、度尾和荔城的黄石等四大木雕生产基地。仙游县成为全国木雕工艺品的集散地,全国50多个大中型城市,以及京沪、苏杭、西安、浙江、大连、沈阳等地木雕批发商,长期驻扎在仙游境内,深入到榜头、度尾、赖店等木雕市场和厂家,精心选购木雕工艺品,整车整柜地运往全国各地销售。近几年来,中国木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迅速发展,原来一家一户的木雕小作坊迅速发展成为专业化生产厂家,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起上,并逐渐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莆田木雕经营商还积极拓展国内外木雕市场,如广州带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庙华宝街、北京潘家园古董街、西安书院门古玩艺术品文化一条街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工艺品商店,甚至全国各古玩市场、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码头和高速路服务区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商店,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也有不少莆商经营木雕工艺品商店和企业。
  从2005年起,莆田境内木雕产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不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礼品、工艺品、工艺家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莆田木雕行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和专门经营木雕生意的商人队伍。据2011年统计,莆田市共有木雕工艺厂3000多家,专业人员约8万人,年总产值达5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木雕企业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及其儿子方阳航创办的“莆田市阳航工艺品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创办的“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创办的“莆田兴化雕塑研究院”、百年雕刻世家李凤强创办的“莆田市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和木雕世家黄文寿创办的“丹桂传奇工艺有限公司”等。
  莆田木雕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0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美术学会授予莆田市“中国木雕之城”荣誉称号。莆田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产地和集散地。
  二、莆田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莆田境内木作家具历史悠久,约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东越国反叛朝廷,刘彻派大将军朱买臣率部入闽平叛,东越王余善兵败莆田,此后有部分汉人和闽越人滞留莆田境内,带来了家具加工工艺。以后历经两晋、南北朝的发展,特别是隋唐时期大规模的寺庙建筑,促进了莆田木作家具工艺水平的提高,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行业。
  (一)莆田木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唐之前,莆田境内就有木作工艺,但主要用于寺庙建筑和民房修造,如庙宇建筑、供桌、神龛、祭器和官府办公用具的打造,以及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具制作等。进入唐代之后,大批汉人南迁闽中,莆田境内家具行业开始发展,木雕家具开始从寺庙走进了普通百姓家,主要有眠床、八仙桌、衣柜、矮柜、长短凳和梳妆台等,但普通百姓的木作家具做工粗糙,结构简单,以实用为主,而寺庙家具却十分考究,工艺复杂、做工精细,成为莆田木作家具的代表作。
  到了宋代,兴化境内家具制作工艺日趋成熟。据《仙游县志》记载“宋代,境内城关、枫亭、榜头、龙华等地已有竹木器手工业,产品以生活用具为主,农具为副”。①从史料记载分析,宋代兴化木质家具有了较大改进。一方面,家具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无论是家具款式、还是家具功能,都有很大进步,实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家具逐渐普及,品种日益增多。宋代兴化境内木作家具的品种主要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等生活家具,仅桌子一项就有正方桌、长方桌、长条桌、圆桌、八仙桌等;凳子也有方凳、长凳、长条凳等款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太公椅等多种式样。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用家具和工艺家具,如盆架、屏风、镜台、凭几、琴桌、棋桌等。
  进入明代之后,兴化境内木作家具品种繁多,工艺复杂,主要有五大类:即椅凳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台架类等。明代兴化家具以素朴、简洁而著称,造型简练质朴,比例匀称,线条雄劲,以线为主,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并饰以精微雕镂,点缀在显眼之处,与大面积的素件形成强烈对比,使木作家具整体构造显得明快简洁。
  清代,兴化家具与明式家具在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独立风格。一方面,清代家具不象明代家具那么浑厚、凝重,在装饰上也没有明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考究、节约、简单,没有明代家具那么宽绰。另一方面,清代兴化清式家具出现了多种材料并用和多种工艺融合的特点。如清代兴化眠床,通常采用多种材料,楠木、红豆杉、山枣木等。同时,清代家具还采用多种工艺,如有雕、嵌、描、漆等新工艺,通体装饰,富丽堂皇。另外,清代兴化境内还流行生漆家具,将雕刻工艺和贴金艺术融于家具之中,用植物漆对家具进行盖面,不但可以防止木料腐蚀,而且使家具表面更加平整光滑、金碧辉煌。
  清代兴化境内最常用的家具有眠床、八仙桌、长短凳、衣柜、镜箱(梳妆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兴化眠床。中国眠床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广博物志》中曾有“神农氏发明床,少吴氏作篑,吕望作榻”的记载,但眠床的真正兴起始于唐代。宋元时期,兴化艺人对眠床进行了改良,进入明清之后,兴化眠床做工考究,融多种工艺为一体,是兴化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兴化眠床以架子床居多,一般有带门围子架子床和带脚踏子架子床两种。清朝后期,出现了融二种款式于一体的眠床,既有带门围子,又带脚踏子(即踏凳)。
  古代兴化眠床分为上中下三部,下部有踏凳、床架、床板等;中部有围屏、床架、柜子等;上部有衣挂、花格帐顶等。兴化眠床三面围屏,上面封顶,一面开放,两边对称,几乎是一个独立的装饰天地。从床底到床顶,从床裙到床间架、柜子、床垛等,几乎极尽装饰之美,融木工、漆工、艺雕、贴金、绘画等工艺为一体,围屏、床垛、床间架、前裙等处都有雕花工艺,油漆时又采用贴金、描画、平雕等工艺,床裙、围屏和花格多为实板绘以金、红漆纹饰,雕刻或描画着各种意蕴隽永的历史人物故事和花鸟图案等,给人们以墩实厚重而又兼具通透灵秀的感觉,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清后期,兴化眠床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鉴吸收了境外宗教文化,既古朴淳厚、对称严谨,又夸张矫饰、华丽活泼,融传统性、多元性、开放性为一体。清代兴化眠床是整个家具系列中最考究的一种,高档眠床,不但有复杂的透雕、平雕和精细木工等工艺,还要经过油漆工匠的填漆、打磨、上漆、贴金、描金等多道工序,富裕人家通常在眼床上镶嵌宝石、珐琅、贝壳、玉雕小件等装饰品,高档的眠床要耗时数年才能完工,如选料、脱水、木工、雕刻、油漆等,仅油漆就有补灰、打磨、描绘、镀金、填色、磨面、盖漆等工序,历时几个月。从一定程度上讲,眠床是主人地位、身份、审美旨趣的象征,读书人偏好在床上雕刻梅兰竹菊等象征品行高洁的图案,一般人家则喜爱雕刻一些金银元宝、梅兰竹菊、牡丹玫瑰、龙凤呈祥等代表富贵吉祥的寓意图案,官宦人家则喜欢雕刻刘备、关公和岳飞等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等。
  清末民初,莆田境内家具行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重要产业。据《仙游县志》记载:清代,仙游县“较大集镇计有81家木具店,修造、出售木农具和木家具”。但“民国以前,仙游木制家具均为零星加工制造。民国时期,出现了木制家具生产专业户”。①特别是莆田的陈桥家具,盛名远扬,销往闽中各县。涵江、城里、仙游的县城、榜头等地,也有众多家具专业户,家具成为莆仙境内一个重要行业。
  (二)建国后莆田古典家具行业的曲折发展
  建国初期,莆仙家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木雕油漆家具。即融木工、木雕和雕花贴金工艺为一体的艺雕家具,主要品种有眠床、衣柜、桌椅、八仙桌、茶几、镜箱等。另一类是现代新式家具。主要产品有新式床、高低床、高低橱、木沙发、学生课桌椅等30多个品种。据《仙游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生产发展迅速。1952年,全县从事木制家具行业的有204户,木匠334人,年产值24.89万元,主要生产床、桌、椅、橱等。1953年,成立仙游县木器社,职工13人,主要从事木制家具生产。1958年底,建立13个生产合作社(组),均生产木家具。70年代起,生产家具的主要厂家有仙游木器厂,榜头、游洋、钟山、石苍、龙华、大济、度尾、西苑等木器厂(社)”。②新中国成立后,莆仙两县家具产业在曲折中发展。建国初期,境内家具专业户众多,创办了不少的家具、农具等手工业联社。20世纪60—70年代期间,家具生产受到限制,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莆仙境内家具产业才开始恢复与发展。据《莆田县志》记载:“1958年,黄石、常太、笏石、华亭、灵川等19个农具厂内部都附设木器车间,生产床、橱、办公桌椅等地方传统的木制家具,年产量1.24万件,产值160多万元。1984年,江口镇与外商合资创办江桥家俬工业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外资36万元),建厂房3000多平方米,引进机械设备16部,职工70多人,生产铁木家俬、仿古家具,1985年产值48万元,部分产品出口新加坡。1986年8月,创办梧塘镇家具厂,职工40多人,生产款式新颖的现代家具、办公用品,次年,产值24.8万元,1990年,产值39.4万元。1987年,笏石镇创办家具厂,固定资产28万元,运用进口材料,生产新式家具。1988年,又创办笏石镇家具二厂。1990年,一厂有职工88人,年产值95万元。二厂有职工76人,年产值85万元。1990年,全县生产家具企业共24家,其中乡(镇)办13家,当年总产量9.48万件,总产值409.3万元”。①中国改革开放后,莆仙两县木作家具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的黄石、陈桥和仙游的坝下等地,已形成了木作家具专业村。陈桥家具以新式家具为主,农具为辅,坝下家具则以红豆杉、楠木、樟木、柯木、龙眼木、杨木为原料,主要生产旧式眠床、大衣柜等。同时,莆田的黄石和仙游的坝下逐渐发展成为家具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港澳台商人到国内收集古代宫廷家具,但由于数量有限,台商便在大陆寻找艺人,模仿生产古典家具。1988年,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木雕艺人蔡国爱、黄桂元两人获悉台商出高价雇人仿制古代宫廷龙椅,便前往福州参观。当时台商提供了一套清代宫廷九龙椅样品,九龙椅靠背上有龙凤呈祥和花鸟图案,扶手上有龙头狮身等木雕工艺,工序复杂,雕艺精湛。蔡国爱和黄桂元认真模拟了台商提供的九龙椅图案,回来后开始模仿制作清代宫廷龙椅。由于当时没有高档木料,便采用闽北地区出产的红豆杉为原料,并用生漆盖面,产品出售给台商。
  但九龙椅工艺复杂,生产一套九龙椅需半年多时间,一年只能生产2套九龙椅,企业规模小,产量有限,属于家庭小作坊。1991年春节,在广东打工的木雕艺人陈凤添、林福星两艺人返回仙游老家,同蔡国爱一道创办了“仙游榜头仿古家具厂”,仿制古代宫廷龙椅和宫廷家具,成为坝下村最早的古典家具生产厂家,但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加上资金短缺,工厂难以为继,榜头仿古家具厂于1993年解体。随后,蔡国爱另起炉灶,创办了“榜头国爱仿古家具厂”,继续生产九龙椅。1994年,蔡天新、陈凤添、林福星等3人共同筹资创办“三宝仿古家具厂”,利用原“仙游榜头坝下仿古家具厂”的机械设备和工人,聘请蔡金兰设计图纸,仿制宫廷龙椅和明清古典家具,产品销往台湾、香港等地。同时,还生产黄杨木、红豆杉等材质的木雕工艺品,并在坝下街创办了第一个工艺品展厅,兼营木雕、玉雕和寿山石雕等。但因销路不畅,客户长期拖欠货款,导致企业运转困难,“三宝仿古家具厂”仅维持了一年多就解体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台湾、香港和澳门家具市场的影响,人们对古典家具的爱好日渐浓厚,国内古典家具市场日趋活跃,加上国外高档优质名贵木材开始大量进口,不但为仙游古典家具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材质,而且使古典家具更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此后,仙游坝下村陆续创办了多家仿古家具厂,如蔡国爱“国爱仿古家具厂”、林福星与林福景合办的“福景仿古家具厂”、陈凤添与林福寿合资的“福寿仿古家具厂”、王洪斌创办的“永盛仿古家具厂”、王福华创办的“福华仿古家具厂”、黄福华创办的“三福仿古家具厂”......。各厂家产品从单一的宫廷龙椅,发展到龙床、衣柜、茶几、花架、太师椅、宫帽椅、罗汉床等,有明式的、也有清代的,还有明清结合的新款式,甚至还有古为今用的混式家具,品种日益增多,款式丰富多彩,坝下村由原来传统家具生产专业村,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制作古典家具的基地。与此同时,仙游县赖店镇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古玩的商人,并逐渐形成了古家具和古玩文物销售市场。另外,仙游度尾镇的中岳村,也逐渐发展成为木雕家具专业村。到了20世纪末,仙游境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古典家具、木雕、古玩等三大市场。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内古典家具市场和古玩市场日渐旺盛,为仙游木雕家具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到了2003年,坝下村古典家具厂已经发展到几十家,并逐渐形成了木雕和古典家具的专业市场。
  2004年,福建省将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列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扶持项目,促进了莆田木雕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人们开始将古典家具视为一种投资品,从而为莆田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仙游境内新创办了上百家古典家具生产厂家,推动了仙游县域经济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带动了当地商业、物流、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上百家高档名贵木材公司和黄铜手柄、银饰配件等产业配套企业,仙游县迅速形成为全国名贵木材集散地,并发展成为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到了2006年,仙游县已经形成了雕刻、编织、绘画、漆器、首饰、刺绣、仿古工艺等8大门类,4000多种产品。仅仙游县就拥有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销售收入15亿多元,主要分布在坝下、城关、度尾和赖店等地。如仙游榜头的坝下村,以生产古典家具为主,兼营木雕工艺品,约有300多家生产企业,是莆田境内最大的木雕家具生产基地。仙游度尾镇的中岳村也有近百家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以木雕工艺品生产为主。还有仙游赖店也发展成为全国古玩集散地,有200多家从事古家具收购与销售的经营户,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另外,在仙游的县城、荔城区的黄石和城厢区的华林等地,也有众多的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店,莆田市逐渐形成了木雕、古典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古典家具产业发展,莆田市实施“2006—2008年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计划”,客观上促进莆田古典家具行业的发展。2006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仙游县“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树立了以木雕家具为内容的“仙作”品牌,与“苏作”、“京作”、“广作”三大流派四分天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典家具产业。
  2007年,在一大批木材经销商的炒作之下,百亿“热钱”涌入仙游古典家具行业,一下子涌现出几百家古典家具企业和名贵木材销售店,各乡镇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工艺品生产专业村、专业街和众多的古典家具销售商场。一时间,进口名贵木料暴涨,古典家具价格飚升,经营古典家具的专业户财富大增,仙游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中国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和名贵木材的集散地。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仙作”古典家具创业产值30亿元,约占仙游县工业总产值的45%从2008年起,仙游县把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快建设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园,致力打造全国性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名贵木材交易中心、营销市场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推动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向鲤城、鲤南、赖店、盖尾、郊尾、枫亭等乡镇延伸,促进了当地的商业、交通、信息、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木材供应与加工、电脑雕花、上漆打蜡、电工机械、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兴起。与此同时,仙游境内逐渐形成了珍稀原料基地、名木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网络等,使各种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形成了一条龙产业链,涌现出一批著名企业和品牌,如黄福华的“三福工艺古典家具公司”,创建了“三福”品牌;李机能的“莆田市力天红木艺雕有限公司”,创建了“连天红”品牌;黄辉的“仙游福辉世家古典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建了“福辉”品牌;郑志明的“协立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协立”品牌;林元福的“福建仙游海凌古典家俬有限公司”,创建了“海凌”品牌;严星辉的“福建省龙禧艺苑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龙禧艺苑”;林福来的“福来工艺厂”,创建了“福来工艺”;许国山的“山中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山中”品牌;林庆财的“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大家之家”品牌等。
  2009年初,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名贵木材价格大迭,古典家具一度滞销,不少古典家具企业因资金困难而大量抛售产品,一些个体家具企业亏损倒闭。直至2010年底,莆田古典家具行业才逐渐复苏。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洗礼之后,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开始理性发展。为了促进古典家具产业的健康发展,仙游县着手筹建木雕、古典家具产业园区,规划了莆田境内最大的古典家具产业园区——仙游宝泉工艺产业园,占地面积3130亩,总投资20亿元,筹建全国性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研发中心、仓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引导规模工艺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一个立足莆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艺品市场和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中心。2010年,仙游县荣获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六部委授予的2010年度“品牌城市——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12年,仙游县又通过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复评,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产业地位。
  莆田古典家具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莆田艺人从模仿制作古典家具的家庭小作坊起步,发展到创办上规模的古典家具生产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之间就将古典家具行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奠定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地位,打造出名扬全国的“仙作”品牌,形成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仙游县古典家具商拥有资本超过200亿元、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产量、产值和销售额均居全国首位,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国。①据《莆田晚报》报道:“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去年(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为16个、17个、1个。......全县‘仙作’企业达3349家,规模以上企业146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拥有1个国家级大师、7个省级大师、16个市级大师、385个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②
  三、新时期莆田油画产业发展概况
  (一)莆田书法绘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莆田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书法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书法绘画人才济济。早在唐代时期,莆田境内就出现了林藻、黄滔、郑士良等著名书画家。宋代,“仙游人蔡襄、蔡京以精湛的书法、绘画艺术传名于世。蔡襄的‘八分、散隶、正楷、行草、大小草诸体皆精。’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此外,还有仙游的“余日华、蔡懋、陈谠,莆田的陈俊卿、陈宓、方信孺等书画家”,在宋代都享有盛誉,声名远扬。①进入明代之后,莆田境内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如“明代,莆人李在,以其宫廷画作而名扬海内外。他的山水画墨气淋漓,人物画笔意苍古,当时的日本画家多从他学画”。又如“莆人曾鲸,字波臣,旅居南京期间,从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洋肖像画技法,成为境内第一个采用西方绘画技术的画家,首创‘凹凸法’肖像画技术,从他学画的弟子很多,形成‘波臣画派’”。
  还有“仙游人杨津精山水花鸟画,陈文擅长人物画......莆人宋珏也工绘画书法”。可见,明代之前,兴化境内书画文化底蕴丰厚,出现了众多的书画人才,被誉为“文献名邦”。②清代,莆仙两县出现了不少著名工艺美术人才,多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尤其是莆田的国画技艺,独具一格。据《莆田市志》记载:“清代,莆田画家杨舟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作成就很高,尤精画鹿。莆田城郊畅林人姚云善仕女画,尤善写照,自成一家,被称为‘畅水姚氏法’。清代中期,莆人郭尚先以工书善画著称,所画兰石饶有逸气,为世所重。清末至民国初期,仙游名家林肇祺擅长山水花鸟,其作品以龙、虎、猴、鹿、鹰、竹等最为传神”。③民国时期,莆田境内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特别是仙游县的国画,画风淳朴,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仙游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霞、李耕、黄羲等,擅长人物画。李霞的《十八罗汉渡海图》和《函谷跨牛图》在国际画赛中获优等奖。莆田县画家苏师颖,擅长山水花鸟,而朱铎的花鸟画,被誉为“闽中翎毛,朱铎一人”。④还有莆田许英三的人物画和仕女画、涵江李可信的墨梅、城厢黄愧群的花鸟,都享有盛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期间,莆仙两县先后成立了文学艺术联合会,多次举办书画展,促进了中青年书画人才的茁壮成长。20世纪50~70年代期间,莆田县老画家陈鹤,画技独特,成就显著,堪称“诗、书、画”三绝,尤其擅长画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朱成淦的书画,气势奔放,其狂草画独具一格;周秀廷的人物画,被人民大会堂所选用。
  还有林工的山水画、苏田的漫画等,都颇具名气。特别是仙游现代画家,继承了仙游国画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出现了张英、陈薰、陈毓和、孙仁英、李文朴、蒋金读、张清岩等众多名家,均以人物画擅长而著名。由于莆仙两县书画人才济济,名家大师层出不穷,被誉为“绘画之乡”。
  (二)莆田油画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油画源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莆田。1981年,涵江画师刘国泰率先创办了境内第一个私人油画室,拉开了莆田油画产业发展的历史序幕。1983年,国家级画师王永声也将西方油画技术从香港传入仙游,创办了仙游境内第一家油画企业,成为莆田油画产业的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少莆田人以油画为业,相继创办了20多家油画工作室,出现了众多个体油画作坊。
  莆田的画师、画工和个体油画专业户,根据国际油画市场需求,保留和发扬了传统国画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作出众多的商品画,产品销往海外各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油画产业。
  莆田境内虽然有绘画工艺基础,但高级油画师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加上初期从事油画行业的学徒大多数为初高中学生,跨入油画行业纯粹是为了生计,大多数画工不是美术专业人员,也不是油画爱好者,缺乏油画基础知识,产品粗糙,附加值低,一张商品画只能卖十几元或几十元,几乎是出卖劳动力价格。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莆田的油画产业基本上处于粗放性经营状态,发展缓慢。
  20世纪90年初,随着莆田油画从业人员的日益增多,画师、画工的技艺也有所提高,莆田油画产业发展速度开始加速。一方面,油画从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促进了油画产品数量的剧增。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莆田市油画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鼎盛时期约有2.3万人从事油画产业。至20世纪末,莆田境内的油画工作室、个体户已经发展到400多个,年产值3亿多元人民币,并拉动了镜框加工、装裱、颜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上规模的油画企业。如刘国泰的油画社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业化、多元化、集团化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1998年,刘国泰又投资1800万元创办“莆田市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使集友集团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莆田境内规模最大的油画出口企业。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的画师、画工纷纷奔赴全国各地投资创业。由于莆田油画产业发展迅速,境内画师、画工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缺乏与全球化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机制,油画企业布局分散,各自为政,画技不能互相交流,市场信息难以有效传递,产品难以有效吻合世界市场需求,又没有形成油画产业集聚局面,导致莆田油画产品销路不畅,竞相杀价,恶性竞争,同一类油画产品在深圳、北京的价格要比莆田市场上高出2—15倍,而在欧美市场的油画价格甚至要高出莆田市场20—100倍。加上莆田境内没有油画展销平台,油画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只能依赖广州、深圳、厦门、义乌、上海、北京及港台的中间商转手出口,莆田的画师、画工实际上只是为外地经销商打工,赚点微薄的工钱。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莆田的画家、画师和油画商品经纪人纷纷前往厦门、福州、深圳、北京、上海、义乌等地创办油画工作室和油画品经销企业。据仙游县统计,全县共有2万多人画师、画工,有1.5万人在外地经营油画产品。在莆田、涵江一带约有2000人,在厦门约有3000人,在深圳大芬村约有1500人,在北京、深圳、义乌、厦门、福州等地,仙游商人共创办了400多个油画企业、画廊,形成了一支人员众多、实力雄厚的油画产业队伍。
  进入21世纪后,油画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促进了莆田油画产业的持续发展,莆田市逐渐成为亚洲油画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共有3万多名画师、画工,500多个画廊及工作室,其中大型油画工作室(30名以上)有50多家,有出口权的企业有20家,生产画框的企业有10多家。据2006年统计,莆田市油画产业链年生产总值已达6亿多元人民币,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0%,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外销率达90%2007年,为了提高莆田油画行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实力,推动莆田油画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莆田油画界同仁联合成立了“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由刘国泰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提出了“创建中国油画产业之都”、“缔造世界油画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筹划“莆田国际油画艺术产业园”的建设方案,组织大型“油画展”,还在广交会上开辟“莆田画廊”,组织莆田油画企业参加“厦门9.8投洽会”、“深圳文博会”、“世界油画产业论坛”、“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和“(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博览会”,以及“大芬国际油画节”和“中国美术产业高峰论坛”等大型油画会展和学术交流活动等,使莆田油画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至2011年,莆田境内油画产业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人民币(不含外地莆商经营的油画产值),拥有出口企业20多家,大型画室60多个,全国各大城市莆田人创办的画廊、工作室、油画企业达800多家,莆田人创作的油画产品约占欧美油画市场60%的份额。其中规模较大的油画企业有刘国泰的集友集团、林剑平的欧雅艺术有限公司、宋群杰的莆田市博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蔡加新的福建省点石工艺有限公司、郑秀琼的集成油画有限公司、吴志坚的仙游县名艺油画工艺有限公司、林良松的莆田恒丰工艺装饰有限公司、朱金柏的莆田柏友油画公司、罗龙锦的莆田贝思装饰有限公司、朱清忠的莆田路笛油画公司、陈平的合友艺术品有限公司、林国扬的飞杨画业有限公司和陈国华的工艺美术馆等。
  (三)莆田市各县区油画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莆田油画产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整个油画产业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以小作坊、个体户居多,规模小、效益低,主要靠以量取胜。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的油画产业迅速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并逐渐形成一个地方支柱产业,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莆田市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以促进油画产业的健康发展。
  1.仙游县油画产业发展概况。仙游县从事油画产业的人员最多,主要分布在仙游境内和全国各地。从21世纪初开始,仙游县政府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导油画产业发展,由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仙游油画专业村的形成。如在仙游的城南、城西等地,培育了一大批油画专业户。在仙游的书峰、榜头、枫亭等乡镇,培养了众多的画工、画师,造就了一批油画人才和油画企业。但由于资金、市场和销售渠道等原因,仙游油画产业基地迟迟不能形成,导致油画人才大量流失。2007年,仙游县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制定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战略,其中包括油画产业。
  2009年,仙游县在规划“宝泉工艺产业园”的同时,着手创办国际油画城。2009年6月,在仙游县成立了“仙游县油画行业协会”,组建了“福建省画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为仙游油画城建设和油画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2010年,又成立“福建省亿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仙游油画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2011年,仙游县开始筹建“国际画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由仙游县油画行业协会、投资商和宝泉工艺产业园开发商等联手开发,占地175亩,规划建设面积27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为生产、创作、交易三大中心,项目包括建造画家、画师工作室,规划建造百间大型商业展厅和美术馆,兴建油画艺术长廊、公共艺术超市,以及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等,打造一个集工艺美术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以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2012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工艺油画专业委员会筹委会在仙游油画城举行成立仪式,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油画专业机构,对莆田乃至全国油画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莆田晚报》报道:“仙游是全球三大油画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直接出口的工艺油画企业有100多家,大型油画工作室有200多个,在本地画师1.5万人,在全国各地的仙游人油画企业画廊有700多家,在外地仙游籍画师超万人,在全中国油画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知名油画企业,如蔡加新的“点石工艺”、吴志坚的“名艺油画”、陈元忠的“兰斐艺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林志坚的“仙游县华根工艺品有限公司”、严建峰的“华夏严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徐德立的“徐氏油画相框有限公司”、郭雅伟的“雅艺画社”、李永寿的“仙游县好色油画工作室”、黄剑锋的“三友框业”、蔡朝忠的“国风油画工作室”、颜良欣的“仙游县欣欣油画工作室”、蔡朝忠的“国风油画工作室”、薛金拥的“油画工作室”和仙游县鲤南欧美油画艺术公司等。其中“名艺”、“点石”、“兰斐”和“太平洋”等油画企业,年产值都超过了3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仙游县年油画总产值(含外地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产值)超过了20个亿人民币。
  2.涵江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涵江是莆田境内最早发展油画产业的地区,油画企业主要集中在涵江市区和林柄工业园区内。20世纪80年代初,涵江区率先发展油画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期间,涵江已经发展成为油画产品出口基地。全区共有几十家画室、画廊和油画产业链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油画企业有10多家,如刘国泰的“集友集团”、方清华的“方盛欧艺”、郭跃东的“梦彩画艺”、吴志东的“聚艺堂油画苑”、李少强的“迪拜少强油画公司”等。
  进入21世纪之后,涵江区将油画行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涵江油画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涵江区又紧锣密鼓地筹建“中国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助推涵江工艺美术产业的提速与升级。整个园区规划面积1500多亩,拟创建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创意谷”,并在园区内建设创意产品展示区和交易市场,发挥创意、创新产品展示、商贸交易等功能,加速创意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力争用5年时间让这一新兴创意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3.城厢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城厢区是莆田市油画企业较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华林工业园区、新南小区和城区一带,约有100多家油画工作室、画廊和油画产业链企业。比较著名的企业有林剑平的“欧雅艺术”、宋杰群的“博誉轻工”、郑秀琼的“集成油画”、朱金柏的“柏友油画”、陈平的“合友艺术”、林龙的“龙人龙画艺术品有限公司”、蔡启耕的“耕牛轩书画艺术中心”、姚荔生的“瑞莆艺术品中心”、李国华的“油画艺术馆”、蔡思源的“思情画艺”等。仅华林工业园区就有10多家规模以上油画企业,其中规模最大是林剑平创办的“莆田市欧雅艺术制品有限公司”,占地36亩,注册资金5000多万元,是一家以生产油画、画框、镜框和欧式家具、树脂工艺品以及陶瓷油画等系列产品为主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次是宋群杰的“莆田市博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木制线条、画框、相框、镜框、绘画制品等,年产值达1200万美元以上。
  近几年来,城厢区大力促进油画产业集群集聚,努力打造中国油画产业之乡。2012年初,城厢区在广化寺周边的新南小区创建“莆田(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出台了油画产业发展3年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租金补助、纳税返还、免收费用、设立基金、优先服务等内容,现有百家油画企业和油画工作室入驻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力争用5年时间,吸引、聚集上千个知名油画企业、画师入驻,打造一个以油画原料集散、创作、销售、展览为主,兼顾旅游、娱乐、文化传播等服务的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建成年产值20亿元的油画专业市场。
  4.荔城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荔城区油画资源相对薄弱,但荔城区政府始终注重打造油画产业品牌和油画发展战略。2007年,荔城区以创建“中国油画之乡”为起点,提出建设一个集生产、销售、交流、展示、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目标,以黄石工艺美术城为基地,建立一个可集聚千名画家和油画企业的“莆田油画村艺术广场”,面积近5000平方米。目前已创建书画艺术中心,内设办公室、创作室、学术部、展览部和数个多功能展厅,拥有600多平方米的书画长廊,是一个集人文、产业、艺术为一体的油画艺术平台,形成了以油画原料、创作、展览、批发、旅游、娱乐、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油画产业链。2008年,荔城区又着手筹建“莆田油画村”,规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拟分三期进行。2008年7月,荔城区邀请了北京、深圳、义乌、厦门、福州等城市及莆田本地的油画界著名商人400多人,进行莆田油画村项目推介,举行莆田油画村筹建处的揭牌仪式。
  总之,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市各县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争先创办油画广场、油画城、油画村、国际油画艺术中心等项目,对于莆田油画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国际油画市场需求增长有限,加上莆田油画人才大量流失,各县区又没有具体的油画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短缺问题直接影响了莆田油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荔城区的莆田油画村,雷声大、雨点小,至今启动不起来。同时,仙游、城厢、涵江、荔城等县区,都在积极创建油画产业基地,竞相争夺油画人才资源,势必引发莆田油画市场的恶性竞争,对莆田油画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全国各地油画市场的莆商经营概况
  莆田油画产业经历了3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油画和画框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莆田境内油画产业及其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已达3万多人,年产值20多亿元,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集友集团、方盛欧艺、博誉轻工、点石工艺、集成油画、名艺油画、先行公司等众多著名油画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在全国各地的油画村、油画街、油画城和文化市场,也有众多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深圳“大芬油画村”和北京“宋庄画家村”,以及义乌油画街和上海、广州、大连、苏州等文化产品市场。
  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是莆田画师、画工最多的一个油画市场。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有近200家油画店,约有画师、画工5000多人,其中莆田人开办的画室、画廊和画店有100多家,约占整个油画村的三分之二,“在厦莆仙籍从事油画产业的有6000多人(含产业链员工),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出口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产值达数亿元”。①2009年,厦门莆田商会成立了油画产业分会,以促进在厦莆商油画产业的发展。目前厦门比较著名的莆商油画企业有庄智传的“太平洋油画艺术有限公司”、刘杰的“厦门市龙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康明义的“厦门鸣艺进出口有限公司”、郑义芳的“厦门山大艺术品有限公司”、肖智勇的“厦门市智勇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张金耀的“厦门市艺源古典油画有限公司”、高国清的“厦门清心油画工作室”等。
  享有“中国油画第一村”荣誉称号的深圳大芬油画村,也有近2000名莆田籍画师、画工及油画产业经纪人和油画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莆商创办的画室、画廊和画品商店有100多家,约占整个油画村份额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广东的广州、珠海、东莞等地,也有不少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如方清华经营的“东莞香港方盛欧艺有限公司”、黄志宇经营的“深圳估特美工艺有限公司”、郑俊青经营的“广州宏峰油画框业有限公司”、陈福德经营的“珠海红日画廊”、谢赛芳经营的“深圳赛芳画坊”等,都是上规模的油画企业。
  在北京的“宋庄画家村”、潘家园十里河、北京七八九艺术中心和东营、左家村、霍家村等文化市场里,约有300多家莆田人创办的画廊和油画品商店,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较著名的油画企业有李云龙的北京天建聚德商贸有限公司、严建峰的华夏严氏艺术品有限公司、庄严的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黄文清的北京东方盛美艺术创意有限公司、黄国强的伙伴(北京)文化艺术传媒的有限公司、刘春建的北京市春建油画工作室、游成云的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郑美明的北京德艺美名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
  浙江义乌的赵宅油画专业街,既是国内著名的油画市场,也是莆田油画产业外销的一个重要销售窗口。目前在义乌油画市场经营油画产品的莆商有1500多人,有100多家莆田画师、画工和经纪人经营的画廊、油画工作室和字画商店,约占义乌油画市场份额的60—70%。其中规模较大的莆商油画企业有魏金椿经营的青于蓝工艺品有限公司、卢建裕经营的宏峰油画框业、王开明经营的创鸿油画、卢建生经营的宏鑫油画有限公司、黄德祥经营的德祥油画公司、游寿东经营的东歌油画艺术、陈鲤经营的默契画业有限公司和姚文杰经营的福建颖新画业等。
  除了上述油画市场之外,全国各地还有数以万计的莆商从事油画艺术品和油画产业链产品的经营。如上海的城隍庙、徐家汇等文化市场,有100多家莆田人创办的画廊、油画工作室,从事油画产业的莆商达1000多人。还有大连油画村、郑州油画村、哈尔滨油画村、苏州周庄等,都有大批莆田人经营油画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创办的画室、画廊和油画企业约800多家,莆田籍的画师、画家、经纪人、经销商、以及经营油画、复制画、工艺画框等油画产业链的莆商超过2万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品种类众多、品种齐全,包括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油画框业、工艺编织、铜雕、漆器等十大门类1000多个品种。2003年以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五个‘国字号’品牌,是国内拥有工艺美术区域品牌称号最多的设区市”。“形成一大批由老、中、青结合的工艺美术技术骨干人员,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9名,省工艺美术名人82名,省竹编专家1名,工艺美术师职称以上人员200多名,还有4000多名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据2011年底统计:“全市现有工艺美术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总产值达4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4家,实现总产值183.0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81.37亿元,出口交货22.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8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3.15亿元,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同业前列,是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产业特色区域,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代表城市之一”。“截至2011年底,莆田市共组织工艺企业2000多次组团参加了全国大型展览会上百次,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1090件、银奖940件,居全国历次展会获奖总数榜首”。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享有盛誉,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打造出众多的品牌,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附注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307页。 ②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307页。 ①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页。 ②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页。 ③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 页。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 年版, 第307 页。 ①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页。 ①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页。 ②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 页。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285页。 ① 程香:《福建仙游古典家具制造风云录》《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2011年10 月。 ② 《莆田晚报》2012年2月26 日, 第1版。 ①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第2267 页。 ②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页。 ③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 页。 ④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 页。 ① 《仙游工艺油画将新增一个全国性专业机构》, 《莆田晚报》2012年7 月2 日, 第1版。 ① 《厦门莆商》珍藏纪念册, 第40 页。 ① 《福建日报》2012 年4 月28 日, 第6 版。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