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蒸笼小生意到贩卖竹木的大买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200
颗粒名称: 二、从蒸笼小生意到贩卖竹木的大买卖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
页码: 383-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莆田“木材帮”凭着宝贵经验建立了由忠门人主导的木材市场销售网络,并在全国木材交易额中稳居主导地位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新时期 木业发展 莆田市

内容

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所有忠门人都有柳国荣那么幸运,其实蒸笼生意收入很微薄,只不过当时大家都很穷,稍微先富一点自然引人注目。但难能可贵的是在走南闯北过程中,忠门人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市场信息和闯荡商海的宝贵经验。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蒸笼材料奇缺,忠门人只能从土产公司购买少量的木竹材料,价格贵、质量差,且经常缺货,为了多赚些钱,忠门人便合伙到闽北山区购买木竹原料。
  开始只是几个同乡合伙到山区购买一车毛竹、木料和山藤,然后运到各蒸笼加工点平分,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蒸笼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利润,更重要的是这条发财之道彻底改变了莆田忠门人的命运。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大投资、大建设的热潮,各大中城市像一个个偌大的工地,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木竹材料暴涨,头脑敏锐的忠门人便倒卖起毛竹来。当时山区尚未开发,竹木原料非常便宜,差价很大,一汽车毛竹可赢利四、五千元,两车毛竹的利润在莆田忠门沿海就可建造一幢小楼房,可谓是“一本万利”。此后,长期与竹木打交道的忠门人杀出一条新的“血路”,经营起建筑工地的毛竹材料生意,不少人完成了资本积累。
  倒卖毛竹获得暴利的消息在莆田忠门沿海传开之后,大批忠门农民奔赴福建北部和江西、湖南等地,用汽车将毛竹源源不断地运到广州、上海、杭州、武汉等南方各大中城市倒卖。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忠门人发挥做蒸笼的手艺,将毛竹加工成竹胶板,然后贩卖给建筑工地搭建脚手架,进一步拓展了毛竹的产业链。
  商人追求利润的欲望永无止境,忠门商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并没有停留在贩卖毛竹和加工竹胶板的生意上,而是不断寻找新的商机,不断向新的行业发展。在贩卖毛竹过程中,忠门人发现建筑工地的木材消耗量比毛竹更大。于是,又涉足建筑木材生意,由于他们长期同建筑商打交通,近水楼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倒卖毛竹发展到贩卖木材,水到渠成。不过当时国家对木材资源控制很严格,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标,聪明的忠门人花钱“购买”单位介绍信,并以各机关单位名义向林业部门争取木材指标。起初,只是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山区购买木竹,用汽车长途贩运到周边城市。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忠门人便通过铁路输送,整车、整列地将木材拉往全国各地贩卖,并在广州、上海、杭州、南京、济南、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起木材销售市场。
  从20世纪80年中期起,由于全国各地大规模投资建设,南方竹木资源日渐短缺,价格上升,利润下降。于是,忠门人又将目光转移到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大小兴安岭。他们以塔河的加格达奇火车站为据点,三三两两,结伴同行,坐上林区的小火车,跑遍了大小兴安岭每个县的林业局。东到牡丹江,西到满洲里,北到漠河,到处都可以听到发声独特的莆田口音,大兴安岭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忠门人的足迹。当时大兴安岭的桦木、落叶松、杉木等原木价格非常便宜,每立方米约300元,一个车皮能装50—70立方米,约2万人民币,一般木材商每月可发3~5个车皮,大木材商每月可发10来个车皮,一年可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忠门人着实发了财。
  大兴安岭大门被忠门人敲开之后,莆田“湾仔”大举向中国中部和北方各省拓展木材市场,从福建发展到南方各省,又从上海辐射到长江流域和中国中部地区,再从北京拓展到整个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忠门人的经商版图越来越大,各大中城市的木材销售网络逐步建立了起来。
  历史往往是偶然与巧合的堆积,机遇历来留给有准备的人。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中国境内林区过火面积达1800万英亩,前苏联境内也有1200万英亩的林区被波及,约有104万公顷森林资源遭受了破坏,焚毁木材85万立方米。大兴安岭火灾过后,有大量的过火林木需要处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来就在大小兴安岭做木材生意的莆田忠门人,捷足先登,纷纷涌入大兴安岭各林区,承包了大量火烧林砍伐指标,源源不断地将过火木材运往全国各地,迅速占领了津、京、沪等各大中城市的木材市场。同时,又通过专列将大兴安岭木材运往郑州、西安、武汉、广州等省市,甚至原本是木材产地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都成为大兴安岭火烧木的输入地。由于大兴安岭过火木材数量巨大,各地木材市场急剧扩张,大批忠门农民加入了经营木材的行列,从业人员迅速增多,超过了10万人,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莆田“木材帮”。
  大兴安岭火灾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而对莆田忠门人来说却是一次发财的机遇。当时“火烧木”每立方米只需几十元,甚至比运费还便宜,忠门人将过火木料进行表皮处理之后,仍然卖出好价钱,利润十分丰厚,难怪没什么文化的忠门人做成了木材大生意,可以说大兴安岭火灾成就了忠门人的发家之路。到20世纪90年代初,莆田“木材帮”基本上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在全国木材行业声名鹊起,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张家港、广州、济南、沈阳、大连、南京、郑州、石家庄、西安、太原、武汉、重庆、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由忠门人主导的木材市场销售网络,并在全国木材交易额中稳居主导地位。
  莆田人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犹太人”,除了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敢打敢拼、敢为人先。当10多万莆田木材商忙于搬运大兴安岭火烧林时,一些精明的莆田忠门人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林源,不但有普通的松木、铁杉、冷铁杉、枫木、桦木等,还有水冬瓜、金丝柚、黑黄沉香、檀木等名贵木料。如果说莆田人到东北是把那里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来倒卖,那么莆田人跨入中国西南地区,则是把当地的名贵木材作为艺术木料来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木材帮”开始将中国西南地区的杉木、枫木、松木和桦木等硬质木料,大量贩运到全国各地销售,用于制作木质家具。莆田境内木雕和古典家具产业之所以迅速发展,声名远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木材帮”将大批名贵木材运到老家,为家乡的工艺大师创作木雕和古典家具提供了珍贵原料,这也是“一业兴百业旺”之道理。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国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