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时期莆商对中国四大民营产业的重大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194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新时期莆商对中国四大民营产业的重大贡献
分类号: F712.9
页数: 53
页码: 366-418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市新时期莆商对中国四大民营产业的重大贡献,内容包含了莆田医药投资商对中国民营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莆田“木材帮”对中国木业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莆田珠宝商对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新时期 四大民营产业 莆田市

内容

莆田境内自古人多地少,资源有限,百姓生活艰难。自宋代起,兴化军三县(莆田、仙游、兴化)就有不少百姓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逐渐养成了“走四方”的经商习俗。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商路畅通,莆田百姓纷纷外出经商创业,莆商队伍迅速壮大,知名度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30多万莆商,足迹遍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仅国内各大中城市就有70多万莆商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与徽商、晋商、浙商等著名商帮一样,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莆田商帮,赢得了“中国犹太人”的美誉。特别是在民营医院、木业木材、珠宝首饰、工艺美术、加油站、餐饮小吃、鞋革等行业,莆田商人独树一帜,颇有建树,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民间曾经流传着:莆田东庄人办医院、忠门人贩木材、北高人开金店、东峤人做珠宝、华亭人卖京果、笏石人销售模具和钢材;仙游郊尾人建加油站、钟山人承包食堂、龙华人开扁食(馄饨)店、度尾人做木雕、赖店人搞古玩、榜头人做古典家具。除此之外,还有木雕、油画、禽苗、蒸笼、客运、货运等行业,莆商在国内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据有关部门统计:莆商曾经控制了全国90%的木材市场、80%的民营医院,70%的油画商品、50%的民营加油站、40%的金银珠宝,仅这几大行业的莆商,每年创造的GDP就达5000多亿元人民币,产值超过8000亿。本节着重介绍莆田民营医院、金银饰品、木材木业和工艺美术等四大行业的发展概况,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新时期莆商的经营概况。
  第一节 莆田医药投资商对中国民营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莆田民营医药行业历史悠久,从业人员众多。早在唐代时期,莆田境内就有中草药铺。北宋时期,仙游境内有名医林义,“一生行医施药,悬壶济世,不取报酬,救人无数,民皆感德”。①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仙游城东创办了“惠民药局”,莆田县城也有“安济坊”、“安养院”等药馆。元、明时期,兴化境内医药行业开始发展,凡人口密集的村落和集镇都有药局、药坊和诊所。
  清光绪之前,境内儒医大多在家里设立医寓,悬壶济世,兼售中草药,县城或集镇的大药铺,都有延医坐堂诊病。仙游县城关和枫亭三妈宫设有“保安堂”、“卫生堂”、“翰敦生”、“回生堂”等药局(诊所),集医、药经营为一体。所以,古代医生兼有商人性质,“一般单独行医,同仁之间少有联系,单方验方,传子不传女,守规自缚......”主要靠卖药和祖传偏方为生。①清朝末期,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兴化境内私人医馆、诊所、药房逐渐增多,并出现了外资医院和私人医院,如莆田圣路伽医院、仙游协和医院、仙游女医馆和涵江医疗诊所,还有江口、涵江、梧塘、笏石、埭头、华亭、西天尾等地,都有私人产科、骨科、牙科等诊所,逐渐形成了一个医药行业。
  民国时期,传统中医药铺逐渐发展成为中西结合的医药馆。据《莆田市志》记载:“20世纪20年代,中西药店遍及莆田县城关、涵江及仙游县城关、枫亭等主要集镇。境内有‘自西来’、‘资生来’、‘寿山岩’、‘得春’、‘泰安’、‘双福寿’、‘广杏林’、‘全福堂’、‘寿益’、‘源兴’、‘发兴’等医药店90多家。40年代有私营药房150多家”。②同时,私人诊所迅速发展,遍布城乡,“至民国37年(1948年),莆田县城厢、涵江、江口、梧塘等集镇有私人医院(诊所)19家,牙科、眼科、痔疮科医院4家;笏石、埭头、忠门、北高等集镇有私人医院(诊所)2家;南坛、广宫有行医兼设药房各1家。仙游县共有私人诊所22家,私人助产室5家”,医药行业已成为莆田境内一个重要行业。③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作为国家非赢利性事业,民营医药行业一度销声匿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渐放松政策,莆田东庄人成为中国民营医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从走街串巷的江湖游医开始,发展到创办个体小诊所,又从承包国有医院科室起步,拓展到投资创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最后走上了投资经营大型医院和创办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发展道路,出现了众多的大型医疗投资集团,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莆田民营医药产业。
  一、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莆田民营医疗产业发展经过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过程,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莆田医药投资商一直倍受非议。只有认真了解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才能对莆田医药投资商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新时期的莆田医疗产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江湖游医”到创办个体小诊所。这是莆田民营医疗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承包国有医院科室,这是莆田江湖游医“蜕变”为医疗投资商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莆田医疗投资商积累资本和医院管理经验的关键时期。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托管、承包国有医院,这是莆田民营医疗产业迅速崛起的时期。尽管莆田医疗投资商良莠不齐、大浪淘沙,一部分商人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倒闭,甚至倾家荡产,但更多的莆田医疗投资商成功了,赚取了丰厚利润,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第四个阶段是大规模投资民营医院和医药企业的二次创业阶段,这也是莆田民营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成为莆田民营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期间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由莆商投资创办的医药企业,并迅速占据了中国医药产业的主导地位。
  (一)从“江湖游医”到遍布全国的个体小诊所
  莆田民营医药产业源于传统的“江湖游医”。莆田境内“游医”历史十分悠久,唐代时期境内就有走街闯巷的江湖郎中,专门为百姓治疗伤痛小病。进入宋代之后,兴化境内出现了专门兜售跌打损伤等狗皮膏药的“拳师”,俗称“走江湖”。明清时期,莆田境内商贸发达,不少江湖游医借助寺庙治疗铁打损伤秘方和民间灭鼠药方,行走江湖,以游医为生。抗日战争期间,莆田涵江商业繁荣,被誉为“小上海”,商贾云集,人来客往,十分繁华,民间秘方通过商路广泛传播出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医疗体制,游医因失去了市场而消失。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务院于1980年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有限制地放开医疗市场,一度销声匿迹的个人诊所和“江湖游医”开始复苏。
  新时期的莆田“游医”鼻祖当数陈德良。陈德良,男,1950年12月出生,原莆田县东庄人(现秀屿区东庄镇人)。“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德良曾经是一名“赤脚医生”。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放松医疗市场的政策限制,陈良德走出了东庄这个海滨小镇,到全国各地闯荡。1983年,他到广东拜师学艺时得到了师父一张专治疗皮肤病(疥疮)的祖传秘方,因而成为口口相传的“名医”。陈德良成名之后,许多人前来拜师学艺,先后收了8个徒弟,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而8个徒弟各自又收了多个徒弟,徒弟又招收了众多的徒子徒孙,东庄游医队伍因而壮大了,民间秘方也迅速传开了。但谁都未曾料到正是这一张民间偏方彻底改变了莆田东庄人的命运,造就了一个影响全国的莆田民营医药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农民缺乏卫生知识,得皮肤过敏和疥疮等皮肤病的人较多,东庄人靠着陈德良的偏方,奔赴全国各地治疗皮肤病,挣了不少钱。于是,头脑灵活的东庄农民纷纷加入游医队伍,一些精明的东庄人为了扩大生意,还增添了跌打损伤、关节炎和烧伤灼伤等治疗科目。此后,莆田东庄人开始天南海北,走街串巷,成为名符其实的“江湖游医”。当时莆田驻军九五医院炼制了一种专治皮肤过敏和烧伤灼伤的药膏,价格便宜,效果很好,东庄人利用这几种特效药治好了一些常见皮肤病,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一批出去“闯荡江湖”的东庄人发财了,衣锦还乡,盖起了小楼房,招来众多羡慕的目光。于是,尚未解决温饱的东庄人纷纷效仿,陆续加入了游医行列,“江湖游医”成了这个偏远小镇发家致富的共同职业。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的若干规定的报告》(国发62号),允许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鼓励医疗市场多元化发展,从而开启了私人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大门。于是,莆田东庄人便在皮肤病高发地创办了众多的个体小诊所,以治疗皮肤病为主业,兼营“特效药”销售。为了节省成本,小诊所大多租在偏僻小巷之中,或小旅馆里,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集商人与医生为一体。但小诊所毕竟比江湖游医名声好多了,业务相对稳定,收益也不错。随后,一批又一批的莆田东庄人加入创办了个体小诊所的行列,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个体私人诊所监管不力,出现了一小部分“江湖游医”滥竿充数,泥沙俱下,还有一些游医无证行医,漫天要价,乱收费,乱宰客,个体小诊所越办越多,而信誉却日渐危机。
  正当小诊所“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外商和国外不良风气影响,各地卖淫恶习死灰复燃,不少人得了性病,而当时国有医院资源有限,性病专科医院很少,得性病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到哪里治疗。
  于是,莆田东庄人趁虚而入,兼营治性病的业务。由于性病带有隐私特点,大多数病人不愿也不敢到国有公立医院就诊,而是到小诊所任其痛宰,东庄人因而获得了暴利,赚了大钱。
  治疗性病获取暴利的秘密在莆田东庄传开之后,当地约有1万多农民奔赴全国各地创办性病小诊所,大多数为无证经营,有的农民租用一间简陋房子,穿上白大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治疗性病的“大夫”;有的“江湖游医”在小旅社里租间房子,治病、住宿、办公等均在其中;还有的农民聘请了农村“赤脚医生”充当“名医”,冠冕堂皇地坐诊治病......同时,为了招揽生意,莆田东庄游医还大打广告战,“包治性病”、“专治皮肤病”和“回乡老军医”等小广告,铺天盖地,电线杆、墙壁上、车厢外、厕所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莆田东庄游医张贴的牛皮癣广告,在商品意识还不浓厚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有不少人被小广告引进了小诊所,被“游医”痛宰一刀。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莆田东庄人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全国各地,约创办了万余个小诊所,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他们立足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重庆、成都、太原等大中城市,将治疗性病的小诊所开遍全国各个角落。太原《都市生活》周刊曾经派出大批记者,在太原省城小诊所较集中的10条街道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共发现大小诊所214家,仅火车站附近就有28家,太原服装城附近的双塔北路,一条不足300米的小巷共有9家小诊所。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太原市共有400多家治疗性病的小诊所,其数量超过了米铺。“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象当时全国各地的小诊所数量之多,经营之泛滥。
  在小诊所泛滥成灾之际,确有不少江湖骗子趁虚而入,采用莆田东庄人的广告方式与营销手段,坑蒙拐骗,兜售假药,小病大治,无病瞎治,将小病说成大病,把皮肤病说成性病,将一个疗程的病治成多个疗程,把10多元一瓶的药卖到了几百元,甚至不择手段获得暴利,影响很坏。
  由于经营小诊所的东庄人居多,这笔账自然全记在了莆田人身上。小诊所的不法经营被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卫生部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小诊所的监管。于是,各级政府开始取缔无证经营的小诊所,严格审查行医资格,并增加了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供给,不断普及性病知识,频频曝光小诊所的非法经营。在大规模的医疗秩序整顿中,小诊所业务日渐萎缩,面临着生存危机,莆田东庄人又在苦苦寻找新的出路。
  (二)从小诊所“大夫”演变为承包公立医院科室的商人
  正当小诊所遍地开花之际,一些头脑灵活的莆田东庄商人开始探索“小诊所”的发展新道路,即削尖脑袋挤进了正规医院的“殿堂”,利用公立医院的招牌和医疗资源,把正规医院的个别科室变成了私营“小诊所”,专治性病、皮肤病、传染病、妇科病等。应该说,承包公立医院科室是莆田东庄人投资民营医院产业的早期尝试,也是莆田民营医疗产业发展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在承包医院科室过程中,莆田东庄人詹国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8年,他承包了吉林长春某部队医院的皮肤科,成为正规医院的“院中院”,并取得了成功。随后,东庄人纷纷效仿,先后承包了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二院等众多的部队医院科室。还有不少东庄人在全国各地承包公立医院的科室,赚了不少钱。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莆田东庄人又纷纷奔赴全国各地承包公立医院、部队医院和企业医院的科室。承包方式花样繁多,但经营模式却大同小异,被承包的科室一般独立收费、独立营销、独立运作,每月向医院缴纳一定的承包费,通常是事前约定好的固定收益,再加上一定比例的提成,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要从承包利润中抽出一部分,定期送给医院负责人,有时还要让出部分股份给医院领导或主管部门的领导,使其成为股东之一,结成利益共同体。但从承包医院科室的经营方式上看,莆田东庄人已经脱离了江湖游医的原始方式,开始演变为投资民营医院的商人,俗称“医商”,许多媒体把这一转变过程称为莆田游医的第一次“蜕变”,也不无道理。
  尽管当时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莆田商人承包国有医院科室的做法褒贬不一,非议不断,但作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未必不可,任何一种改革与创新都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尽善尽美,莆田东庄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做法,自然成为“枪打出头鸟”。其实当时承包医院科室并没有违反国家政策,早在1989年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探索不同模式的改革措施,可以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经营管理方式,还鼓励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医疗机构向社会开放,支持个体户开业行医和开设私立诊所,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各种配套措施不完善,加上国家监管不力,让一些不法商人钻了空子,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民营医疗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如同资本主义小作坊一样,最终还是艰难地发展起来。
  在承包医院科室过程中,莆田东庄人开始只是承包业务较为熟悉的科室,如皮肤病科、性病科或生殖科等。这些科室投资小,见效快,医疗业务与小诊所基本相同,轻车熟路,效益很好,从投资的角度说,可算是“短、平、快”的项目。不过在经营模式上已有了较大的改进,莆田东庄人不再采取路边小广告的营销方式,也不单靠宰客来赚钱,而是带有市场营销的竞争性质,如通过报纸、医疗网站、电视、广告和新闻报道等宣传手段,扩大承包医院的影响力。同时,承包者还积极改善医疗条件,聘请名医坐诊,扩大医院业务,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探索与国有医院不同的经营模式。如添置现代医疗设备、进口特效药、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等,与传统国有医院相比,莆商经营医院的方式更加灵活,更注重服务态度,医院管理成本更低,对于新时期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泥沙俱下在所难免,小病大治、高价售药、任意增加检查项目,甚至不择手段、非法经营和谋取暴利等现象也时有出现,但毕竟是少数现象,并不代表中国民营医疗产业的主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大多数性病患者选择了公立医院和正规医院就医,小诊所逐渐失去了市场。于是,那些经营小诊所的莆田东庄商人,通过各种手段敲开了公立医院的大门,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承包了数以千计的公立医院科室,甚至有不少部队医院科室被莆田东庄商人所承包。如北京海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上海武警总院肝病科、武警陕西医院、吉林总队医院和解放军411、422、534医院等众多军队医院的科室,都有莆田东庄商人的身影。同时,莆田医商的经营范围也不断拓展,从皮肤科、性病等业务比较简单的科室开始,发展到牙科、骨科、妇科、眼科和不育不孕症病等业务相对复杂的科室。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莆田东庄商人又转向投资CT、核磁共振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通常由莆田东庄商人出资购买医疗设备,由医院提供设备安装场所,并鼓励医生动员患者掏钱医检,收益双方按比例分红,几年之后设备赠送给医院。由于当时国内医疗设备较落后,投资医疗设备最为赚钱,不少莆田东庄商人发了财。当然,也有不少医院和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以职业之便,诱骗患者进行不必要的项目检查,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莆田医疗投资商突破了传统医院的经营方式,更着重于长远发展考虑,不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先进医疗设备,聘请高职称的医师,甚至花巨资打广告战,扩大医院知名度,以吸引患者眼球,提高医院经营利润。应该说,在承包公立医院科室过程中,大部分莆田东庄人取得了成功,完成了近百亿元的资本积累,为以后莆田民营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从承包科室发展到托管公立医院
  医院托管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医院组织委托同样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机构实施本企业内部管理过程的经营方法,实际上也是医院承包经营。托管医院通常要求托管方在托管期内保证原有医院服务对象需求,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向医院或主管部门每年上交5%一10%的利润,剩余利润归托管者所有。
  中国公立医院承包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改革的迅速兴起,医疗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承包热潮,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医院和地方一级医院开始尝试承包改革。这些医院一般只有几十名员工,床位不多,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但又承担着当地居民或企业职工最基础的医疗保障任务。由于这些医院投入少,设备陈旧,医务人员收入低,大多数医院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累赘,通过托管或承包经营,既可以使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可以甩掉财政包袱,甚至还可以增加政绩,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因而给莆田东庄商人提供了时机和条件。
  莆田东庄商人承包医院之后,出于经营效益考虑,通常会重点发展性病、皮肤病、不孕不育、男科、妇科等低风险、高利润的科室,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莆田东庄商人还会采取低价营销策略,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收费通常要比公立医院略低,甚至还会减免部分价差费用,或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等,使大多数病人感受到医院承包后的医疗水平提高和服务态度变好,以此来吸引患者。同时,为了吸引患者,承包者还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营销,千方百计扩大医院影响力,增加医院业务量。一般情况下,莆田东庄商人托管承包医院后会迅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投巨资进行装修,使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并努力扭亏增盈,提高了医院经营利润。但由于承包者更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客观上也可能影响外科、骨科和肿瘤科等技术要求高、医疗风险大、利润空间小等科室的同步发展。但从总体上讲,莆田东庄商人在托管承包医院过程中,所采取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值得借鉴,既降低了医院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医院经营利润,更难能可贵的是积累了医院投资、资本运作、医疗资源配置、医院营运管理和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的经验,为以后莆商大举进军中国医药产业作了资本准备和经验积累。
  (四)从托管公立医院发展到投资创办民营医院
  莆田民营医疗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是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1998年起中国医疗市场开始了新一轮国退民进的改革,国家对民营医院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鼓励私营医院发展。莆田商人抓住机遇,着手创办各类民营医院。2000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和管理模式,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此后,社会资本纷纷进入中国医药市场,民营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莆田商人在中国民营医药市场中大显身手,投资创建了一大批民营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医药大型企业,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莆田民营医药产业。
  一是大规模投资创办民营专科医院。专科医院的业务相对简单,实际上是医院科室的延伸,加上专科医院投资可大可小,经营管理方便,自然成为莆田医疗投资商的首选投资项目。一方面,专科医院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专科医院与科室承包业务大同小异,只不过规模扩大了一些,这对承包过医院科室的莆田医疗投资商来说,轻车熟路,风险较少。另一方面,专科医院收益比较好。
  由于专科医院在设备投资、医疗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具专业性,容易树立品牌,广告投入性价比较好,收入相对稳定,在资本不够雄厚的情况下,投资专科医院是最佳的选择。特别是眼科医院、生殖医院、妇科医院、美容医院、皮肤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女子医院等,都能够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所以,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医疗投资商大举投资创办专科医院,全国各地由莆田人创办的民营医院迅速增多,几年之间发展了1000多家。
  二是集资创办“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由于每一种疾病都涉及多个科室,需要各个科室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一个患者的综合治疗,而专科医院一般缺乏病理检测科室,很难完成一个病人的全部检测项目。以临床科室中的妇科为例,实际上是包括治疗、临床、手术和护理在内的大妇科。
  同时,为了配合妇科治疗,不但需要开设内科、外科、耳科、麻醉科和中医科等,而且必须有放射科、检验科和影像科等医技科室的配合。所以,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莆田医疗投资商在巩固专科医院的基础上,通常会逐渐发展相关的科室,形成一个“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这种医院既能突出专科特色,又具备了医院的基本功能,能够完成一般病人的全面检查与治疗,且投资规模不大,管理简单,收益颇丰。据国家卫生部统计,在中国民营医院产业中,“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的数量最多,如2006年全国各级民营医院共有2271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3%。但绝大部分民营医院是以“大专科小综合”为主,只有极少数的综合性医院。其中资产在100万~500万元之间的民营医院占多数,3000万元以上资产的民营医院只占7%左右。据2010年统计,全国约有2000多家“大专科小综合”医院,其中80%为莆商投资创办的医院,遍布全国各地。
  三是逐渐形成了莆商垄断某个地区民营医院投资的局面。莆田民营医疗产业具有区域性发展和地区性垄断等特点。以福州市为例:全市共有各类医院123家,其中民营医院占41家。民营医院中二级综合性医院有5家,专科医院有8家,其余28家为一级综合性医院。民营医院投资总额达33766万元,资产总值31588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均为莆田人投资或托管,约占福州民营医院90%,如福州台江医院、华美整形美容医院、海峡整形医院、福兴女子医院、福州福兴医院、福州东方男子医院、福州鼓楼医院、东南女子医院、福州和平医院、福州泌尿专科医院、福州左海医院、福州中山医院、福州九山医院、福州白湖亭医院、福州地质医院、福州福利医院、华仁整形美容医院、博美整形美容医院、新世纪整形美容医院、东方整形美容医院等,均为莆商经营的医院。全国类似情况很多,2005年莆田市秀屿区政协曾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秀屿区在外医药企业有10000家(其中东庄镇占据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总额3050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其中医生18.9万人),现需求人数12.62万人(其中医生3.78万人,护士5.04万人,后勤人员3.78万人);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50亿元,员工总数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0.5万人、工人3.5万人,后勤人员1万人),现总需求人数1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0.1万人、工人0.7万人、后勤人员0.2万人。①特别是近几年来,莆田民营医药产业出现蓬勃发展态势,医院和医药企业数量剧增,莆田医药投资商的队伍迅速扩大,许多大中城市的民营医院行业,莆商都居垄断地位。
  (五)莆田民营医疗产业发展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人民营医药产业,客观上加速了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的发展。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改组。支持民营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定点服务”。中国民营医药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医院总数为20918家,其中公立医院13850家,民营医院7068家,约占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一。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放松,医疗产业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于是,莆田医药投资商开始探索医疗产业发展的新道路,逐渐向高端化、连锁医院和大型综合性医院方向发展。
  一是医疗服务对象转向高端人群。从21世纪初起,当大多数莆田医疗投资商还在低端医疗市场厮杀之际,一些精明的莆商已经开始悄悄转变投资方向,投巨资建设豪华高端医院,如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的北京华美妇儿医院,就是专门服务高端人群的豪华医院。还有重庆现代女子医院、成都玛利亚女子医院、成都安琪儿妇儿医院、广州博爱医院、上海博爱医院等,都是装修豪华、设备先进、收费昂贵的高端医院。特别是博爱集团投资的深圳远东妇儿医院,整个医院建设历时5年,总投资4亿多元人民币,门诊楼高达30层,是深圳首家大型高端妇儿医院。这些高端民营医院,建筑风格现代化、自然环境园林化、楼宇管理智能化、服务理念人性化、就诊流程简洁化、服务对象高端化,提供酒店式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应该说,走高端医院发展道路,既是外国民营医疗产业发展的经验,也是今后莆田民营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大力发展连锁医药企业。连锁医院是借用商业连锁店的方式经营医院。连锁医院通常以一个投资集团为主,重点发展某一个专科或以某一特色专科医院为主,并在全国各地创办连锁医院。如华美整容医院,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连锁医院,其医院设备、经营模式和服务对象大同小异。又如深圳博爱集团旗下的连锁医院,分布在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湖北、陕西、福建、浙江等20几个省市。还有深圳阳光集团,旗下有深圳阳光医院、南京阳光肿瘤医院、上海阳光中医院等40多家连锁医院。特别是香港莆田商会会长翁国亮创办的华夏医疗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医院以和200多家“惠好药店”连锁店。另外,诸如五洲女子系、新东方女子系、安琪儿系、玛利亚女子系等,都是莆商创办的连锁医院,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连锁医院和链锁医药企业有利于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医疗企业的管理成本,成为莆田民营医院发展的新方向。
  三是创办大型综合性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投资巨大,科室齐全,准入门坎高,竞争对象相对较少。近几年来,莆田医疗投资商开始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如詹国团的中屿医疗集团投资的“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林志忠的博爱医疗集团投资的“深圳博爱医院”、苏其远的香港苏氏国际医院管理集团投资的“东莞港湾医院”、林宗金的华世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翁国亮的华夏医疗集团投资的“重庆爱德华医院”、黄德峰的北京五洲集团投资的“北京国际医疗中心”、林玉盛的福建誉盛投资集团投资的“莆田盛兴医院”、林志程的天枝集团投资的“广州现代医院”......都是大型综合性高端医院。其中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有苏庆灿创办的厦门新开元医院,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还有林宗金创办的江苏宿迁妇幼保健院,总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特别是“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原计划投资达6亿元人民币,后增资了10多亿元人民币,是目前莆田医疗行业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投资亿元以上的民营医院成为莆商投资的主体,约有200多家,经营效益良好。投资创办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既是莆田各医疗投资集团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莆田民营医院和医药企业的品牌竞争,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民营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
  四是积极拓展医疗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近几年来,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药行业,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敢为人先的莆田商人捷足先登,开始向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材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莆商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几十家大型医药企业和上百家医疗器械企业。如陈国兴的上海美迪亚医院集团,先后创办了美国美迪亚医学技术公司、美国美迪西生物医药公司、中美合资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集医药研制、生物开发和医疗器械生产为一体。詹阳斌的北京民众集团,投资创办了北京民众伟业医疗器械公司、民众医疗器械厂、北京民众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民众医疗器械厂等多家医药器械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医疗设备,研发生产新的医疗器械。深圳国丹集团也是一家专门研制药品的大型企业,旗下拥有海南永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国丹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港澳医药有限公司、海南阳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国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阳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南鑫得医药研究所等。另外,还有林国雄的上海亿豪医药器材公司、吴国煌的北京中研集团、吴金煌的北京中研国药公司、沈子勇的上海中博试剂集团等,这些都是莆田民营医药企业,集医药研究、药品生产和医疗器械制造与销售为一体。近几年来,一年一度的莆田秀屿“全国医疗药品器械展销会”,已成为全国四大医疗药品器械展销会之一,吸引了众多莆商企业和国内外医疗器械生产商前来参展,云集了全国各地500多家医药器械商家,交易额逾20亿元人民币。目前,莆田市已经成立了“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并筹建各省分会。另外莆田市正在筹建“中国莆田医药器械科技城”,一期项目总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应该说,莆田医疗产业链的延伸,既拓展了莆田医疗投资商的发展空间,又为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二、莆商创办的主要民营医疗企业和医药投资集团
  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经历了30年的艰难发展历程,在经营方式上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众多莆田医药投资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走上了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民营医院投资以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人居多,约有3万多东庄商人分散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从事医药产业投资,从业人员超百万。据卫生部统计: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民营医院8053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37.2%,其中莆田人在全国民营医疗产业的总投资中约占80%份额,近5000家。同时还有100多家医药企业,固定资产达千亿元,年诊疗量约1.69亿人次,年产值超千亿元,年药品器械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其中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医疗企业约有300多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市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但莆田商人历来低调,信守“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古训,各医疗投资集团的经营规模和投资情况很少向外界披露,很难全面描述莆田医疗产业的基本概况。在此选择27家材料比较齐全,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医疗投资集团,以供广大读者作参考。但这些医疗投资集团并不是莆田医药产业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和资产最多的企业,还有不少深藏不露的医药投资集团,由于缺乏相关材料和其他一些原因,不能一一叙述。
  1.上海中屿医疗投资集团。上海中屿集团是由詹国团、詹国营、詹国连三兄弟共同创建的家族企业,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由詹国团控股。上海中屿是一家集医院投资、医院管理、生物药品开发、医疗设备销售、基础工程建设等多元化集团公司。公司以上海为大本营,拓展江苏、浙江、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下辖企业有北京品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奥琪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拓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澳信医院管理公司、上海澳信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奥琪汽车贸易公司、福州通产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奥琪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厦门福鹏山生态园、重庆兴渝药业有限公司等40多个法人实体。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江苏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天津华北医院、河北东方中西医结合医院、郑州华山医院、山东中骏医院管理公司、重庆华山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品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真爱女子医院、泉州南亚医院、黑龙江和平医院、福州鼓楼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春同济医院、中骏医学科学研究所、珠海惠爱医院、沈阳北陵医院、青岛长征医院、成都长征医院、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等40多家医疗企业。
  2.上海西红柿投资有限公司。陈金秀创建的上海西红柿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战略驱动型投资控股公司,以医疗及美容业为主,涉及房地产、制药、IT等多个领域。该公司拥有“美莱整形”和“华美整形”两个品牌,其中“华美整形”品牌是中国最早的整形连锁医院,广州华美整形美容医院曾荣获“中国美容整形十佳机构”和“亚洲医学整形美容研究院科研单位”。上海西红柿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参股和托管了上海浦西医院、苏州美莱美容医院、苏州东吴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医院、苏州东吴医院和成都华美、泉州、苏州、广州、昆明、重庆、福州、北京、上海等华美莱整形医院,以及一品健康体检中心、杭州新东方妇产科医院、厦门登特口腔医院等20多个医疗企业。同时,还拥有西安黄河制药公司、西安金松置业公司、北京掌易数码公司、安徽万融房地产公司、福建电子商务贸易公司等多家企业。
  3.深圳博爱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博爱公司由林志忠、林志诚等人创办,是一家以医疗投资、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主导产业,融广告、影视、网络及相关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医疗投资企业,下辖有深圳博爱医疗集团、上海远大医疗集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集团、广州天枝医疗集团、江西康联投资集团、湖南年轮集团、贵州和谐集团、博爱国际投资集团等八大公司。
  各集团都投资、参股或托管了多家医疗企业,如深圳博爱集团划分为深圳、上海、广州、南昌、长沙、杭州等6大片区,旗下机构有医网、天枝广告、中华整形网、中华不育网、广州人流网、中华肿瘤网、广州现代医院、广州长安医院、广州益寿医院、惠州仁德妇科医院、广州利德医院、东方俪人医院、贵阳五官中心、广州圣亚泌尿外科医院、深圳博爱医院、深圳曙光医院、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远东妇产医院、广州长安医院、广州现代医院、上海五官科医院、上海仁爱广告公司、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上海银河医院、长沙仁爱医院,以及深圳博爱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深圳博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博爱广告公司、深圳博爱网络公司、深圳博爱人才网、上海仁爱网络公司等几十家大型企业。上海远大医疗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上海仁爱医院、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上海仁爱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仁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远大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心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香港和谐投资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贵阳长江医院、贵阳和谐阳光医院、贵阳马王庙医院、安顺阳光妇科医院、毕节现代医院、长沙湘江医院等七大医院;湖南年轮医疗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长沙阳光医院、长沙仁爱医院、长沙恒生手足外科医院、长沙博大泌尿专科医院、长沙南方骨外科医院等;广州天枝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广州现代医院、广州长安医院、广州益寿医院、惠州仁德医院等医疗机构和医网等;江西康联投资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南昌市第五医院、南昌仁爱女子医院、南昌曙光手足外科医院、南昌佳美美容医院、南昌华山不孕不育医院、南昌博爱泌尿专科医院、南昌东大肛肠专科医院、南昌博大耳鼻咽喉专科医院、上饶东大肛肠专科医院和康联文化传媒等企业。
  4.上海中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骏公司创始人为詹玉鹏,旗下公司有新加坡中骏医院(投资)管理集团、香港奥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中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骏医学科学研究所等40多家企业。上海中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坤如玛丽医院集团,是一个全国性大型专业妇科、产科连锁医疗集团。该集团投资和参股的主要医院有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青岛妇婴医院、青岛玛丽妇产医院、济南乳腺医院、无锡玛丽亚医院、重庆华山中医乳腺病医院、济南坤如玛丽医院、云南玛莉亚女子医院、重庆坤如玛丽医院、泉州坤如玛丽医院、天津坤如玛丽医院等30多家民营医院,凡冠以“玛丽亚女子医院”(title)的民营医院,多数是詹玉鹏旗下企业。
  5.北京民众集团。北京民众集团是由詹阳斌创办的医疗投资企业。北京民众集团是一家集投资、医疗、药品、器械、科技、传媒为一体的大型医疗集团,旗下投资和参股的医药企业主要有北京民众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民众医疗器械公司、民众科技传媒公司、民众房地产公司、民众医疗救助基金会、民众医院管理培训机构、北京民众伟业医疗器械公司、北京民众体检中心、民众医疗器械厂、北京民众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美华宇顾问公司、福建民众医疗器械厂、民众集团专家委员会、民众健康管理研究所和民众医疗互助基金会等。北京民众集团投资和参股的医院主要有天津华北医院、天津华厦医院、天津丽人女子医院、北京天桥医院、北京丽人女子医院、北京北海医院、上海万众医院、上海安真医院、上海福华医院、上海玛丽女子医院、温岭和平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东北医院等30多家医疗企业。
  6.江苏华世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世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英才医院投资管理集团均为秀屿区东庄人林宗金控股。江苏华世伟业是一家以医疗产业、高新产业投资为主的大型综合医疗投资企业,投资、控股的主要医疗企业有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宿迁市妇幼保健院、珠海惠爱医院、温州长征医院、江苏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南京建国男科医院、深圳仁爱医院、云南玛莉亚医院、杭州玛莉亚妇女医院、上海真爱女子医院、天津怡泰生殖专科医院、无锡嘉仕恒信医院、上海曙光整形外科医院、上海曙康口腔医院(中外合资)、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温州协和医院、昆明西昌路医院、无锡南站医院、泉州南亚华侨医院、湖南二院前列腺专科等。北京英才医院投资管理集团旗下也有北京曙光、天津曙光、上海曙光、昆明曙光、太原曙光、四川曙光等20余家男科医院。同时,华世伟业集团还先后投资数亿元在南京建邺区筹建体育运动、健身保健、运动医学研究、瘦身美容等项目。
  7.华夏医疗管理集团。原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泓迪有限公司,2005年由莆商翁国亮收购,2006年更名为华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在福建省内拥有200多家“惠好医药”连锁店,位居全国医药连锁百强第35位。2007年以来,华夏医疗集团先后投资并购了重庆爱德华医院、浙江嘉兴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投资创建了广东佛山启德医院、江西上饶协和医院及安徽蚌埠澳美佳医院,还有投资1亿港币的珠海九龙医院。
  8.上海邦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黄开飞创办的上海邦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多元化投资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在全国各大省会、中心城市投资、参股和托管了几十家医院,仅上海周边就有上海城市女子医院、西郊骨科医院、真美妇科医院、南浦妇科医院、九龙男子医院、国济男科医院等。在杭州也有红房子妇产医院、杭州九龙医院。还有广州红房子医院、济南九龙男子医院、长春九龙医院等。上海邦泰还承包了不少部队医院科室,如北京海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中国人民解放军85医院(上海)骨科、上海武警总院肝病科等。
  9.北京博生集团。林玉明创建的北京博生集团是一家以医院投资、医疗管理、临床医疗服务为主导产业的投资管理型股份制公司。2002年,博生集团在太原市创建了第一家女子专科医院——山西现代女子医院,首创了中国女性专科医疗服务的运营模式和行业服务标准,探索品牌连锁经营模式。博生集团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疗企业主要有天津现代女子医院、威海现代女子医院、山西现代女子医院、临汾现代女子医院、晋城现代女子医院、西安俪人医院、黑龙江和美妇产医院、延吉博生现代妇科医院、包头现代女子妇产医院、广州女子医院、中山现代妇科医院、东莞现代妇科医院、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福州现代妇产医院、舟山现代妇科医院、武汉现代女子妇科医院、长沙现代女子医院、长沙丽人妇产医院、成都丽人女子医院、重庆现代女子医院、重庆都市丽人医院、重庆万州博生医院、重庆万州美妇产医院、涪陵博生和美妇产医院、贵阳现代女子医院、贵阳和美妇产医院等医疗企业。
  10.上海美迪亚医疗集团。美迪亚医院集团由陈国兴等人创办,是一家集医院、医药、生物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业务涉及医院投资、医院托管、医疗技术合作、品牌管理、医院服务、医院管理人员培训,以及相关医疗衍生服务和医药相关产业的投资等。该集团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企业有美国美迪亚医学技术公司、美迪西生物医药公司、中美合资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浙江美迪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研东方国际医学研究院等。投资、参股的主要医院有上海虹桥医院、上海健桥医院、上海长江医院、杭州虹桥医院、杭州建国医院、杭州天目山医院、宁波虹桥医院、温州建国医院、深圳港龙医院、无锡虹桥医院、昆山虹桥医院等。
  11.太平洋医疗集团。太平洋医疗集团是李国顺创办的大型医疗连锁机构,总部设在成都,是一家以开发、兼并、托管、投资、经营、管理医院为主体的股份制投资管理集团。太平洋医疗集团以深圳阳光医院集团为龙头,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疗企业有黑龙江阳光女子医院、重庆阳光医院、广西阳光医院、上海阳光中医院、四川阳光妇科医院、北京阳光丽人妇科医院、山西新阳光妇科医院、长春阳光女子医院、长春阳光口腔医院、涡阳阳光医院、芜湖阳光眼科医院、巢湖阳光妇幼医院、淮北阳光医院、泉州新阳光女子医院、龙岩阳光医院、福清阳光女子医院、四平阳光医院、济南阳光女子医院、青岛新阳光医院、齐河阳光医院、南京阳光肿瘤医院、泗洪阳光儿童医院、昆山阳光医院、顺德阳光康复医院、中山阳光医院、珠海阳光医院、长沙阳光医院、湘潭阳光眼科中心、昆明阳光医院、富源阳光医院、巩义阳光医院、娄底阳光医院、伊犁阳光女子医院、伊宁阳光女子医院、湖州阳光女子医院、桂林阳光医院、武汉阳光女子医院、九江阳光女子医院、万州阳光眼科医院、西安阳光医院、大连阳光医院等医疗企业。
  12.北京五洲投资集团。北京五洲投资集团创始人为黄德峰。1988年,黄德峰初到北京创业时从事粉碎结石微波治疗仪的推销,后来加入了承包公立医院科室的行列,先后同北京水利医院、二龙路医院等合作,赚到了第一桶金。20世纪90年代期间,黄德锋创办了北京五洲投资集团,以投资医疗企业为重点,涉及科研开发、咨询策划、物流配送等行业。五洲投资集团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疗企业主要有北京天伦不孕不育医院、北京玛丽妇婴医院、呼和浩特五洲女子医院、石家庄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北京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北京五洲女子医院、重庆五洲女子医院、山东淄博金盾医院、广州市江南医院、北京慧中医院、北京圣保罗男子医院、北京阳光丽人妇科医院、北京国际医疗中心、河北东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阳泉东方生殖医院、江苏淮安中山医院、天津怡泰医院等30多家女子、妇科、男性医院及医疗企业。
  13.广东三奇医疗集团。广东三奇医疗集团由苏其远、苏其林两兄弟于2005年创建,主要业务涉及医疗投资、医院管理、托管经营、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三奇集团目前已拥有67家门诊部和10多家综合性医院,8个专科高科技医疗中心,旗下投资、托管和参股的主要医院有江门玛丽妇科医院、佛山三水女子医院、深圳健丰医院、广州济慈医院、广东民安医院、广州长泰医院、顺德广济中医院、广州健安医院、塘厦康桥医院、东莞常平医院、中山和平中医院、东莞康桥妇科医院、惠州东江泌尿专科医院、深圳龙济医院、东莞乌沙医院、顺德新世纪泌尿医院、东莞万福妇产医院、顺德庄头医院等。
  14.深圳国丹集团。深圳国丹集团成立于1998年,法人代表李金圆,是一家集药业和医疗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医院投资、经营管理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4年,国丹集团进军医院投资管理行业,通过并购、合作、托管、新建等各种形式,从事医疗行业的技术研发、建设和诊疗服务,以及发展医疗连锁机构等。国丹集团投资、参股的医疗企业主要有海南永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国丹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港澳医药有限公司、海南阳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南鑫得医药研究所、上海阳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香港国丹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丹实业有限公司、深圳仁康医院、深圳罗岗医院、深圳雪象医院、深圳健安医院、江苏海安华山医院、中山市国丹中医院、顺德阳道光康复医院、深圳华南妇科医院、深圳国瑞泌尿外科医院、深圳韩美医疗美容医院等,以及深圳市国丹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丹网络科技公司、深圳国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
  15.福建誉盛投资集团。福建誉盛投资集团由秀屿区东庄镇后江村人林玉盛创办,是一家以医疗投资、医院管理为主,涉及房地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现代化集团企业,总部设在福州,旗下有莆田盛兴医院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州福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药企业分布在福建、江苏、四川等地,旗下全资企业有莆田盛兴医院、福州福兴骨科医院、福州福兴妇产医院、福州誉盛医院、南通和美家妇产科医院、南通长城医院、凉山妇产医院、凉山男科医院、莆田中西医肛肠医院等,参股经营多家专科医院。其中投资规模最大是莆田盛兴医院,占地93亩,计划投资1.1亿人民币,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床位500张。
  16.北京中豪基业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豪基业医疗投资集团是一家以医院投资、医院经营管理为主,集医疗保健服务、医药科研与开发、医药医械产品生产与销售、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旗下投资和参股的医院有山西太原恒亿医疗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泛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晋城传染病医院、晋城仁济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大同协和医院、山西长治男科医院、保定现代妇科医院、保定白癜风医院、保定东方男科医院、唐山现代男科医院、唐山凤凰妇科医院、淄博女子医院、长治女子医院、兰州现代男科医院、吉林曙光男科医院、邢台现代生殖专科医院、太原白癜风医院、晋城现代女子医院(合资)、泰安圣爱丽人医院、广州圣亚医院、韶关圣亚泌尿外科医院、自贡圣亚生殖专科医院等医疗企业。
  17.新加坡华康集团。陈新贤创办的新加坡华康集团,是一家以开发、投资、经营医院为主体的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川、浙江、广西、山西、湖南、河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华康集团投资、参股与托管的主要医院有上海康新医院、成都康新妇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第81医院、第3医院、第5医院、第89医院、第155医院、第322医院、第254医院等科室和妇产科中心、武警海南总队医院妇科中心、黑龙江省武警黄金医院妇科、解放军沈阳463医院希美整形美容科、以及新疆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杭州和睦医院、杭州真爱医院等80多家医疗企业。
  18.厦门眼科中心集团。厦门眼科中心由厦门莆田商会会长苏庆灿投资创办,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为一体的医疗投资管理集团,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福建省眼科唯一国家临床重点)、国家三级甲等眼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医院、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姐妹中心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旗下投资、合作和参股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厦门新开元医院、福州眼科医院、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青岛东方眼科医院,青岛明基眼科医院、烟台康爱眼科医院、烟台建筑医院、广州华南眼科医院、合肥名人眼科医院、徐州复兴眼科医院、镇江眼科医院等。
  19.康宏医疗投资集团。该集团由莆田东庄人林国良创办,是一个以治疗肝病为主的连锁医疗集团,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上海宏康医院、南京医科大附属医院(科室)、华韩整形连锁、以及多个部队医院的肝病科。同时,还投资参股了福建兴业银行、厦门农商银行,中信远洋船务集团等企业。其中华韩整形连锁企业已经上市,是莆田系医疗企业国内第一家上市公司。
  20.英国EDWARD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成都博爱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卓朝阳担任董事长,集团总部设于成都,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主要医院有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昆明中英安琪儿妇产医院、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成都安琪儿(西区)妇产医院、成都博爱医院、西藏博爱医院、成都博爱·盛世朝阳广告有限公司、银川凤城医院、银川现代丽人医院、乌海现代医院、宁夏妇产医院、爱登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都蜀都乳腺医院、舟山市千岛医院等,还托管了多个部队医院科室。
  21.北京瑞京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和香港瑞恩集团。北京瑞京和香港瑞恩集团由卓国金等人投资创办,以糖尿病医院为主,从1997年创办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开始,先后在山西、甘肃、四川、北京、浙江等省市创办了数十家糖尿病医疗分支机构,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的建树。
  22.上海明爱医疗集团。上海明爱医疗集团由林春光担任董事长,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疗企业主要有上海长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远盛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朝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天伦医院、上海国正医院、上海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泰州市妇幼保健院、启东市中医院、云南协和医院、重庆协和医院、重庆国宾妇产医院等,还先后在上海、呼和浩特、南昌、重庆、青岛、合肥、武汉等地创办了新视界眼科医院。
  23.百佳妇婴(连锁)控股集团。百佳妇婴集团由苏金模等人创办,由苏金模控股,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院主要有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广州埃玛妇产医院、惠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南昌埃玛妇产医院、台州东方妇产医院、温州东方妇产医院、杭州埃玛妇产医院、宿州埃玛妇产医院、大理埃玛妇产医院、六安埃玛妇产医院、济南埃玛妇产医院、长沙玛丽亚妇产医院、东莞玛丽亚妇产医院、合肥丽人女子医院、合肥友好医院等。
  24.济南幸福家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陈建新担任董事长,公司下属10余家以不孕不育、高端妇产、医学美容、乳腺疾病为主导的独立医疗机构,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疗企业主要有济南圣玛丽亚妇产医院、济南海峡整形医院、济南乳腺病医院、济南清华不孕不育医院、济南中医不孕不育医院、福州博爱中医院、福州和平肛肠医院、哈尔滨协和医院、泉州玛丽不孕不育医院、唐山同仁不孕不育医院、齐齐哈尔协和医院等。
  25.北京济丰国际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由郑建发担任董事长,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院主要有北京华大中医医院、天津津门医院、廊坊万福医院、廊坊世纪协和医院、赣南中西医结合医院、赣南妇婴医院、保定世纪协和医院、保定长安医院、北京慧慈医院、大连长城妇科医院、洛阳博爱眼科医院、清远现代妇科医院、哈尔滨欧亚男科医院、黑龙江省生殖保健服务中心、铁岭市协和医院、驻马店泌尿专科医院,以及保定、龙岩、洛阳等牡丹妇产医院、26.北京祥云集团。北京祥云集团由杨文秀、吴美先等人投资创办,该集团以皮肤病医院和妇科医院为投资方向。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皮肤病医院有北京京城、北京祥云、唐山京城、徐州京城、郑州中都、沈阳中都、内蒙古祥云、黑龙江祥云等皮肤病医院,妇科医院主要有北京宝岛、巢湖康平、北京艾丽斯、北京京北、唐山冀东、淮北女子、秦皇岛、唐山等妇产和女子医院,以及唐山中西医骨科医院和丰润华泰医院等10多家医疗企业。
  27.天津乐园集团。该集团创建于1988年,由卓开敏担任董事长,旗下投资、参股和托管的医院主要有天津乐园医院、天津坤如玛丽妇产医院、天津瑞京代谢病医院、天津西站皮肤病专科医院、大港海港医院、武清新东方妇儿医院、天津静海真美妇儿医院、天津蓟县友好医院、天津欧菲整形美容医院、天津喜得儿医院、天津艾丽莎医院等。
  除上述医疗投资集团之外,莆商在全国各地还有200多家规模较大的医疗投资集团,如苏瑞高创办的创新高医疗投资集团管理公司、游宗武和游东升创办的上海常庚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柯向前创办的上海满江红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林国雄创办的香港新世纪国际投资集团、陈金章创办的上海鑫玺源投资集团、吴德坤创办的北京中德博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国森创办的江苏博润投资有限公司、詹国太创办的亚洲(香港)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刘亚勇创办的上海永宏投资有限公司、吴鸣创办的香港集美整形集团、吴元楷创办的中天康医院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王文龙创办的深圳中豪集团、陈珍荣创办的鑫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李云飞创办的爱瑞康医疗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卓金山创办的北京亿鑫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卓开兴创办的安徽卓晨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金国创办的深圳市新中天医疗集团、吴建良创办的南京创豪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吴国营家族创办的吴氏医疗(集团)有限公司、陈永创办的中美集团、苏国荣创办的远大伟业(香港)医疗投资集团、唐细忠创办北京中康时代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林志荣创办的北京华元医疗集团、吴志泉创办的北京京科肝泰医院、郑健创办的正健(香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游福章创办的上海恒达医疗投资公司、李金山创办的京洲集团医院投资有限公司、游金云创办的海南现代医院管理投资有限公司、詹国章创办辽宁恒昌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林志尧创办的四川恒博医疗投资公司、詹国强创办的上海康臣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陈文喜创办的北京恒发医疗投资公司、黄国清创办的上海远馨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吴元来创办的九鼎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吴奇斌创办的香港感恩集团......等等。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底,莆田医商投资的医疗企业和医药企业约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医院和医药企业近2000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医药产业。
  莆田民营医药产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成绩辉煌,非议颇多,褒贬不一。莆田医药产业与许多行业一样,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有着一段灰色的资本积累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列宁语),也不能以莆田民营业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来否定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就。客观地讲,莆田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莆商投资的医院一般以各类专科医院和特色医院为主,莆田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化、市场开拓意识强、服务态度好等优点,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多层次就医需求,为中国传统医疗体制经营机制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莆田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民营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并不否认有少数不法商人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采取了不光彩的敛财手段,特别是在民营医院的经营模式上,莆田医药投资商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秘书长赵淳于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莆田人经营的医院占中国民营医院的比例比较大,但在国内民营医院的佼佼者中,95%以上都不是福建莆田人经营的。我们在全国推广了8至10种民营医院的规范发展模式,无一例是莆田人做的。占有中国民营医院80%份额的莆田系民营医院,其规范经营的佼佼者还不到全国比例的5%,如此大的落差,值得莆田系民营医院深思”。①虽然如此评价有些偏激,但多少也给莆田医药投资商敲了警钟。近几年来,莆田医药投资商努力转变经营方式,克服过去那种把投资医院和治病救人作为生意来做的经营方式,而是将医院作为企业来经营,开始重视医院的品牌,考虑医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使莆田民营医药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态势。同时,莆田医药投资商的经营理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医院和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注重学习借鉴新加坡、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民营医院和医药企业的发展模式,大举投资小综合大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性医院,并向高端医院和大型医药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为中国民营医药产业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二节 莆田“木材帮”对中国木业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后,莆田商人开始涉足木竹生意,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建立起全国性的木材销售网络,垄断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木材市场,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木业产业,获得了“中国木业之城”、“全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等荣誉称号。许多人对莆田木业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产业规模之大,感到不可思议。更难能可贵的在于没有任何森林资源的莆田人,不但把木业做成当地的支柱产业,而且还走出了国门,打进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木材市场上不可小视的经销商。尤其是早期的莆田木材商,大多是小学文化,有的甚至不识字,连合同都看不懂,入道之前对木材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但他们却把木材生意从莆田做到了全国,又从国内做到国外,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据北京福建木材协会统计:全国各地约有8万多家莆商创办的木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木业企业约有800多家,年创产值逾千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20多万人,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莆田“木材帮”,控制了国内近90%的木材贸易。莆田木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莆田的历史渊源不无关系,只有认真了解莆田木业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才能理解莆田商人为什么能够创造出中国木业神话。
  一、忠门蒸笼走天下
  莆田“木材帮”源于忠门沿海加工的蒸笼手工业者,俗称“湾仔”。忠门半岛地处湄洲湾畔,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百姓以农业和捕渔为生,历来是莆田境内最贫穷的地方之一。蒸笼制作是忠门人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明代,至今有400多年历史。据《莆田文史》记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率部入闽打击倭寇,在兴化境内取得了“林敦大捷”后,乘胜出击,击退了流窜莆田沿海的倭寇,救出众多受难百姓。忠门人为了感谢戚家军为民除害,用自制蒸笼烹蒸了一些“米糕”、“菜包”、“肉包”等地方小吃,慰劳军队。莆田小吃香甜可口,深受官兵们喜爱,戚家军便邀请忠门人为部队制作“米糕”和“小笼包”。但莆田传统的蒸笼很小,又是单层的,满足不了众多军队将士的生活需要。于是,戚继光便召集军中的能工巧匠,帮助忠门人改造蒸笼,改用杉木、竹片和山藤为原料,制作多层(三至五层)的大蒸笼。这样既解决了军队生活需要,又给忠门人留下了加工蒸笼的手艺。此后,蒸笼加工工艺代代相传,成为忠门人的传统手工艺。
  进入清代之后,忠门人利用莆田北部山区盛产的柳杉、甘母、鸭掌木等为原料,配以柔韧的生竹片和台湾阿里山的优质山藤,精心制作了各种形状的蒸笼,有方的、有圆的、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大蒸笼直径有1米多,小蒸笼直径只有15厘米,款式多样,经久耐用,产品销往闽南和闽中各县,蒸笼业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
  民国时期,忠门蒸笼业继续发展,除了在省内销售外,还通过海运销往东南沿海各省。同时,有不少忠门人前往台湾经营蒸笼生意,如忠门梯吴村约有100多人长期驻扎在台湾境内,利用阿里山的优质毛竹、山藤和木料加工成各种款式蒸笼,然后运回大陆销售。至民国末期,台湾境内约有300多忠门人,其中有一半人从事蒸笼生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倡集体经济,手工业者全部并入社办企业,在大办农业的口号下,忠门蒸笼匠大多弃工务农。“文化大革命”初期,少数忠门人趁“文攻武斗”之乱又做起蒸笼来,并挑到乡下贩卖,一旦遇到“市管组”人员,蒸笼就会被没收。但因生活所逼,仍有不少忠门人铤而走险,冒着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帽子的危险,偷偷从事蒸笼生意。
  20世纪60年代后期,忠门人开始涉足木材买卖生意。由于当时各派忙于批斗“走资派”,市场管制一度放松,忠门东坑村的郑亚柔、郑亚闪等20多位农民,于1967年合伙购买了双轮胶轮车,以生产队盖队址和自家盖房为由,到莆田北部山区购买木竹,然后在沿海地区倒卖,收益颇丰。在郑亚柔等人带动下,忠门人纷纷操起老本行,在省内各地走乡串村修补蒸笼和销售蒸笼。
  1968年,忠门蒸笼业再度兴起,蒸笼匠纷纷结伴赴省内外各地加工蒸笼。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各地忙于“斗私批修”,而忠门人足迹已经踏遍了八闽大地,年收入可达七、八百元,这在当时可是普通农民收入的三、四倍。其中经营规模较大的有忠门琼山村的蒋青松等10多人,奔赴山东济南、枣庄等地经营蒸笼,兼营竹器产品,成为第一批闯天下的忠门人。还有忠门的林渡平父子,率领10多名蒸笼匠从闽北打入江西上饶、南昌、九江等地,赚了第一桶金。特别是忠门东埔村的陈阿细,人称“湾仔头”,因做蒸笼生意“发了财”,经常遭“批斗”。
  1971年,忠门西山村在晋江县设立“忠门蒸笼厂”,共有工匠60多人,这是忠门人在外地创办的首家蒸笼加工厂。1972年,忠门公社在前范村成立了“忠门蒸笼厂”,有工匠400多人,并在龙岩、崇武两地设立分厂,年产值约240万元,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南京、河南、黑龙江、吉林等地。同年,忠门公社成立了“度下大队蒸笼来料加工专业队”,并在度下、清风两村设立分场,共有工匠55人,专门承接莆田县外贸公司的蒸笼加工业务。
  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批忠门人外出加工和销售蒸笼,人数达500多人。如1972年,年仅22岁的忠门柳厝村人柳国荣,带着两个比他年长一轮的蒸笼师父南下广东做蒸笼生意。他们在同乡的帮助下,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驻广州某部后勤部加工蒸笼,并以此为基地拓展蒸笼生意,先后揽到了广州军区后勤部、广州远洋公司物资供应处等单位的蒸笼合同,一年订货四百多套,挖掘了第一桶金。1974年,柳国荣又带领蒸笼专业队赴天津远洋公司承接蒸笼业务,成为最早发迹的忠门人之一。还有忠门岳秀村的赵金焰,人称“湾仔焰”,将蒸笼生意打进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不但承揽了陕北各县机关食堂的蒸笼业务,而且还兜到了建筑工地脚手架材料的加工业务,赚了不少钱,成为最早贩卖建筑材料的忠门商人。
  20世纪70年代末,莆田忠门人三三两两背上篾刀、木锯、炊夹、锥子等工具和山藤、柳杉薄板等材料,走南闯北,为各机关单位食堂和城乡居民加工、修补蒸笼。尽管风餐露宿,旅途艰辛,但每年可赚三、四千块钱人民币,这在当时可算是高收入人群。
  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忠门人纷纷背井离乡,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蒸笼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忠门蒸笼业出现空前的兴旺,从业人员由4000人猛增到2万多人,年产值达数千万元,涌现出一批“蒸笼大户”和“农民企业家”。据《莆田市志》记载:“莆田竹木大户柳国荣等拥有百万元以上资产工商大户”,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可是天文数字。①《福建日报》、《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都报导过忠门蒸笼走天下的事迹,莆田忠门镇因而被誉为“蒸笼之乡”。
  二、从蒸笼小生意到贩卖竹木的大买卖
  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所有忠门人都有柳国荣那么幸运,其实蒸笼生意收入很微薄,只不过当时大家都很穷,稍微先富一点自然引人注目。但难能可贵的是在走南闯北过程中,忠门人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市场信息和闯荡商海的宝贵经验。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蒸笼材料奇缺,忠门人只能从土产公司购买少量的木竹材料,价格贵、质量差,且经常缺货,为了多赚些钱,忠门人便合伙到闽北山区购买木竹原料。
  开始只是几个同乡合伙到山区购买一车毛竹、木料和山藤,然后运到各蒸笼加工点平分,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蒸笼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利润,更重要的是这条发财之道彻底改变了莆田忠门人的命运。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大投资、大建设的热潮,各大中城市像一个个偌大的工地,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木竹材料暴涨,头脑敏锐的忠门人便倒卖起毛竹来。当时山区尚未开发,竹木原料非常便宜,差价很大,一汽车毛竹可赢利四、五千元,两车毛竹的利润在莆田忠门沿海就可建造一幢小楼房,可谓是“一本万利”。此后,长期与竹木打交道的忠门人杀出一条新的“血路”,经营起建筑工地的毛竹材料生意,不少人完成了资本积累。
  倒卖毛竹获得暴利的消息在莆田忠门沿海传开之后,大批忠门农民奔赴福建北部和江西、湖南等地,用汽车将毛竹源源不断地运到广州、上海、杭州、武汉等南方各大中城市倒卖。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忠门人发挥做蒸笼的手艺,将毛竹加工成竹胶板,然后贩卖给建筑工地搭建脚手架,进一步拓展了毛竹的产业链。
  商人追求利润的欲望永无止境,忠门商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并没有停留在贩卖毛竹和加工竹胶板的生意上,而是不断寻找新的商机,不断向新的行业发展。在贩卖毛竹过程中,忠门人发现建筑工地的木材消耗量比毛竹更大。于是,又涉足建筑木材生意,由于他们长期同建筑商打交通,近水楼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倒卖毛竹发展到贩卖木材,水到渠成。不过当时国家对木材资源控制很严格,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标,聪明的忠门人花钱“购买”单位介绍信,并以各机关单位名义向林业部门争取木材指标。起初,只是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山区购买木竹,用汽车长途贩运到周边城市。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忠门人便通过铁路输送,整车、整列地将木材拉往全国各地贩卖,并在广州、上海、杭州、南京、济南、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起木材销售市场。
  从20世纪80年中期起,由于全国各地大规模投资建设,南方竹木资源日渐短缺,价格上升,利润下降。于是,忠门人又将目光转移到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大小兴安岭。他们以塔河的加格达奇火车站为据点,三三两两,结伴同行,坐上林区的小火车,跑遍了大小兴安岭每个县的林业局。东到牡丹江,西到满洲里,北到漠河,到处都可以听到发声独特的莆田口音,大兴安岭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忠门人的足迹。当时大兴安岭的桦木、落叶松、杉木等原木价格非常便宜,每立方米约300元,一个车皮能装50—70立方米,约2万人民币,一般木材商每月可发3~5个车皮,大木材商每月可发10来个车皮,一年可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忠门人着实发了财。
  大兴安岭大门被忠门人敲开之后,莆田“湾仔”大举向中国中部和北方各省拓展木材市场,从福建发展到南方各省,又从上海辐射到长江流域和中国中部地区,再从北京拓展到整个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忠门人的经商版图越来越大,各大中城市的木材销售网络逐步建立了起来。
  历史往往是偶然与巧合的堆积,机遇历来留给有准备的人。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中国境内林区过火面积达1800万英亩,前苏联境内也有1200万英亩的林区被波及,约有104万公顷森林资源遭受了破坏,焚毁木材85万立方米。大兴安岭火灾过后,有大量的过火林木需要处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来就在大小兴安岭做木材生意的莆田忠门人,捷足先登,纷纷涌入大兴安岭各林区,承包了大量火烧林砍伐指标,源源不断地将过火木材运往全国各地,迅速占领了津、京、沪等各大中城市的木材市场。同时,又通过专列将大兴安岭木材运往郑州、西安、武汉、广州等省市,甚至原本是木材产地的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都成为大兴安岭火烧木的输入地。由于大兴安岭过火木材数量巨大,各地木材市场急剧扩张,大批忠门农民加入了经营木材的行列,从业人员迅速增多,超过了10万人,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莆田“木材帮”。
  大兴安岭火灾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而对莆田忠门人来说却是一次发财的机遇。当时“火烧木”每立方米只需几十元,甚至比运费还便宜,忠门人将过火木料进行表皮处理之后,仍然卖出好价钱,利润十分丰厚,难怪没什么文化的忠门人做成了木材大生意,可以说大兴安岭火灾成就了忠门人的发家之路。到20世纪90年代初,莆田“木材帮”基本上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在全国木材行业声名鹊起,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张家港、广州、济南、沈阳、大连、南京、郑州、石家庄、西安、太原、武汉、重庆、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由忠门人主导的木材市场销售网络,并在全国木材交易额中稳居主导地位。
  莆田人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犹太人”,除了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敢打敢拼、敢为人先。当10多万莆田木材商忙于搬运大兴安岭火烧林时,一些精明的莆田忠门人已经将目光转移到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林源,不但有普通的松木、铁杉、冷铁杉、枫木、桦木等,还有水冬瓜、金丝柚、黑黄沉香、檀木等名贵木料。如果说莆田人到东北是把那里的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来倒卖,那么莆田人跨入中国西南地区,则是把当地的名贵木材作为艺术木料来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木材帮”开始将中国西南地区的杉木、枫木、松木和桦木等硬质木料,大量贩运到全国各地销售,用于制作木质家具。莆田境内木雕和古典家具产业之所以迅速发展,声名远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木材帮”将大批名贵木材运到老家,为家乡的工艺大师创作木雕和古典家具提供了珍贵原料,这也是“一业兴百业旺”之道理。
  三、从国内小买卖发展到跨国大生意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木材资源日渐短缺,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大兴安岭火灾之后,国家开始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战略,曾经是木材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和西南地区,转眼之间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区,这无疑给莆田“木材帮”当头一棒。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精明的莆田商人从国家封山育林战略中窥视到更大的商机,即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内木材资源会更加紧缺,木材价格上升在所难免,木材供求关系的变化更有利于供应商,只要开拓出新的木材来源地,生意就有得做。于是,一批经过市场洗礼的莆田商人走出了国门,将目光盯到了邻国——俄罗斯和缅甸。由于这两个国家与中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相邻,气候条件相同,木材质量与中国相似,完全可以替代中国木材。
  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的莆田“木材帮”,完全有能力也有财力经营跨国生意。但跨国生意不像国内买卖那么简单,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既需要巨额资金,还需懂外语的人才,甚至经营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所以,莆田“木材帮”开始从分散走向联合,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了不少股份公司。一部分人前往与我国云南交界的缅甸、越南、老挝等国,进口家具类的硬质木材。另一部分人,则深入到俄罗斯原始森林腹地,通过国际专列将西伯利亚的白松、白桦、落叶松、水曲柳、柞木、榆木等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境内。如原上海莆田商会会长蒋元泰,从20世90年代中期起前往俄罗斯从事进口木材贸易,并在上海创办了“西部木材批发市场”。还有上海莆商叶文珍投资创办了“上海奉浦木材码头”,日加工木材达1500立方米。拓展外国林木资源意义重大,不但巩固了莆田“木材帮”在国内木材市场的垄断地位,而且继续保持了木材产业的超额利润。
  最早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口岸是东北绥芬河,这个小镇集结了约1万多忠门人,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木材进口量最大的口岸,约占全国木材进口量的1/3,被誉为“中国木业之都”。1993年以后,国家陆续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莆田“木材帮”便分散到东北的满洲里、黑河、二连浩特和新疆的阿拉山口等口岸,仅内蒙古满洲里市就有300多家莆田人创办的木材经销企业,每家企业资金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满洲里的木材市场基本上由忠门人主导。
  拓展国外林源和经营跨国生意,不但给莆田“木材帮”带来了丰厚利润,而且进一步增强了莆田“木材帮”的经济实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天津、沈阳等几个大木材市场,基本上由莆田“木材帮”垄断。如在北京木材市场,近95%的木材生意由莆田人经营。
  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木材市场,莆田人经营的木材也占市场份额85%。在内蒙、新疆和东北三省等地,莆田“木材帮”的市场占有率约在80%左右。还有绥芬河、满州里、黑河等东北各通商口岸和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的主要通商口岸,莆田“木材帮”都占据主导地位。
  四、莆田木材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长期保持暴利,更不可能长盛不衰,木材行业也是如此。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日趋完善,竞争不断加剧,木材行业利润开始下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迫使莆田木材帮寻找新的出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木材帮开边陲始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努力拓展与木材相关的新行业。
  (一)积极拓展木材产业链
  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依靠信息不对称和垄断地位来获取暴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而随着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日趋成熟,进入木材行业的资本日益增多,在资本平均利润作用下,中国木材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了。于是,莆田木材帮开始向木材产业链拓展。
  一方面,积极拓展木材上游业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木材商开始向木材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拓展伐木业。如莆商张文顺于1995年赴俄罗斯承包林区,直接从俄罗斯伐木商手上购买了砍伐手续,自己组织伐木队上山作业,很快就发展成为国外木材批发商。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莆田木材批发商。同时,莆田“木材帮”还具有其他木材商不曾有的优势,即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结算必须开设美元账户,通过国家外汇兑换结算,手续繁琐,耗时费力,成本增加。但莆田木材商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他们在茶余饭后之间就可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甚至一个电话就完成了国际贸易结算,既快捷又可靠,这是其他木材商无法想象的结算方式。这些天时地利人和,既保证了莆田木材商国际贸易的巨额利润,又将其他木材商拒之门外。同时,除了开发中国北部邻国的木材市场外,莆田“木材帮”还大举进军东南亚各国,如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以及非洲各国。不少莆商出巨资买断了东南亚各国和非洲各国的部分林区,在国外组建伐木队,将国外木材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境内。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外伐木业是莆田“木材帮”生意中更隐秘的层面,也是获取暴利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莆田木材帮已经在东南亚各国、非洲,以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建有伐木场和伐木队,生意拓展到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国,造就了不少跨国公司和国际经销商。
  另一方面,莆田木材商不断向木材深加工行业拓展。如果说当初到邻国去寻找林源是被迫的,那么当莆田木材产业发展到第三阶段时,莆田木材商则是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到更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去寻找木材资源,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木材运回国内,加工制作成木业成品之后,又贩卖到国外。这一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莆田木材商已经走向成熟,展现了莆田木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和广阔前景。特别是近几年来,莆田木材商已经将目光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把生意做到了太平洋彼岸。如莆田市木材协会会长吴金良创办的“莆田市宏龙木业公司”,其生产原料全部取材于美国阿拉斯加山脉的原始森林,将进口木材进行蒸煮、刨切、贴面、双端铣等10多道加工工序,制作成美观、耐用、环保的实木门、木地板和家具等,然后通过湄洲湾黄金水道输出,销售到美国和欧洲市场,成为“两头在外”的木业企业。还有莆田木雕、古典家具所使用的檀香木、花梨木、紫檀、酸枝、鸡翅木等名贵木材,大多来自越南、老挝、缅甸和非洲各国,而相当一部分木雕家具又销回东南亚各国。目前莆田木材商正在大力拓展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国际木材源地和木业市场,不断提高国外木业市场的占有率。
  (二)向高端名贵木材经营方向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期间,莆田“木材帮”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普通建筑木材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即主要靠庞大的从业队伍和销量等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名贵木材需求量日益增多,一些头脑灵活的莆田商人洞察商机,迅速向高端木材经营方向转型。在莆田“木材帮”中,北京永辉木业董事长陈雪峰是最早从普通木材向名贵木材转型的商人之一。1995年,国家民航总局建设一个五星级酒店——“京瑞大厦”,当时北京名贵木材奇缺,总承包商找到了陈雪峰,双方签订一份上亿元的名贵木材供应合同。陈雪峰承接京瑞大厦木业项目之后,开始从东南亚、非洲等地大量进口名贵木材,一举成功,获得丰厚利润。现永辉木业每年销售额在4个亿左右,成为北京三家专营进口名贵木材的企业之一。在永辉木业的带动下,莆田“木材帮”纷纷转型经营名贵木材,在北京东坝名贵木材市场中有1000多户商家,其中大部分是莆商经营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了200亿人民币,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名贵木材市场。同时,在广东、上海、沈阳、南京等地,也有不少莆田人经营的名贵木材市场。近几年来,莆田的木雕、古典家具等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名贵木材的大量进口。
  (三)积极拓展木材原料产地
  进入21世纪之后,在莆田“木材帮”的长期“搬运”下,中国周边国家的木材资源日渐枯竭,尤其是制作家具的硬质木料更加短缺,寻找新的林源产地成为莆田“木材帮”能否继续垄断中国木材市场的关键所在。于是,莆田“木材帮”一边继续扩大中国周边国家的伐木场,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另一方面,莆田“木材帮”又将目光盯向更遥远的南美洲和北美洲,到美国南部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原始森林开发新林源。
  由于北美洲气候寒冷,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是寒带针叶林生长的最佳环境,加上北美洲地区人烟稀少,少有砍伐,树龄大多在百年以上,材质结实厚重,木纹美丽,密度大,材质优,是制作高档木质家具的理想材料。近几年来,莆田的木业企业开始从北美洲大量进口原木,经过除害处理并加工成木作家具,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国。如“莆田市宏龙木业有限公司”、“永辉木业有限公司”、“三山木业有限公司”、“东正木业有限公司”和“瑞祥安古典家具公司”等木业企业,每年从国外进口木材数额达100多亿元,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莆田市从国外进口各种木材进口已经超过了200亿人民币。
  (四)积极向木材相关产业链拓展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各国大量砍伐林木,木材资源日渐短缺,市场竞争加剧,利润日趋平均化,不少莆田木材商的资本逐渐淡出木业行业,开始向新的行业投资。一方面,大力拓展与木材相关的行业。如家具、装修材料、木雕等,莆田的古典家具、实木门、木地板、木雕工艺品等,都成为莆田“木材帮”转型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仙作”古典家具的迅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名贵木材。另一方面,莆田“木材帮”陆续向建材行业发展。有不少木材商转行经营建材生意,如秀屿区忠门王厝村的王子龙,1980年初到北京创业,从经营木材起家,事业成功之后创建了北京中通恒基集团,旗下拥有“中通国际木材电子交易市场”、“北京百子湾钢材批发市场”等多家建材公司,资产逾20亿元,年总销售额达35亿元,涉及地产、建材、汽车、家居、花卉等领域,仅钢材销售就占北京钢材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同类民营企业中排行第一。还有天津的唐承锋、唐承宁两兄弟,从经营木材起步,发展到钢材批发,“蛋糕”越做越大,年营业额已达10亿元人民币,成为津门钢材大户。
  (五)不断拓展其他投资领域
  莆田“木材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本,除了维持木业产业外,大多数木材商开始向其他领域发展。如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总会长陈春玖,先后创办了通厦小营环岛建材城、通厦西三旗花卉汽车建材综合市场、通厦立水桥家居广场、通厦康达商贸广场、北京通厦北苑商业广场、通厦·公元99商业广场、通厦重庆塔耳门申奥城等,经营范围涉及地产、汽车、建材、家居、电器、花卉等领域,成为一个多元化投资的现代集团企业。不少莆商从经营木材起家,事业成功之后,积极拓展其他行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电子商务、项目投资、物流仓储、金融债券、国际贸易等。如北京福建木业商会的会长陈雪峰,除了经营木材贸易外,还创办了北京中腾时代投资公司,涉及建材、酒家、房地产业和钢材制造行业等。尽管目前莆田“木材帮”的木材销售额仍然居全国主导地位,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已经异军突起,相当一部分莆田木材商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木业产业。
  (六)创办进口木材加工区
  随着国内木材的日渐短缺,进口木材大量增加。国家为了防止国外森林病虫害传入中国,对进口木材要求十分严格,凡是从寒带地区进口的带皮圆木,都必须作薰蒸处理,至少要到第三方(日本、韩国)作检疫除害处理之后才能入境。这样每进口3万立方米木材费用就要增加100万元,同时还耽误了不少时间。而莆田拥有湄洲湾天然良港,具备了大量进口木材的交通条件,莆田“木材帮”看准了进口木材处理加工的商机和前景,于2003年联名向莆田市政府建议,希望能在莆田沿海创建一个进口木材熏蒸基地,以解决进口木材处理问题。这个设想得到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同意莆田市在秀屿港建立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区。
  同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莆田市秀屿区建立木材贸易加工区,作为秀屿港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的配套项目。2005年,国家林业总局、税务总局、中国海关等六部委联合批准秀屿港为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示范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木材薰蒸、加工和贸易集散基地。
  2006年1月,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在莆田市秀屿区建设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从而为莆田木业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2008年5月,国家质量总局与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签订《议定书》,规定莆田秀屿港为中国进口加拿大BC省原木的唯一输入口岸。同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又与美国农业部签订协议,规定凡从美国阿拉斯加出口到中国的原木,必须从福建莆田秀屿港入境,在当地进行薰蒸处理后才能销售到全国各地。莆田秀屿木材加工区规划面积20000亩,首期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最大的木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中国首个海港口岸进口木材处理区。
  莆田秀屿国家木材加工区的创建与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南方各省木业发展的原材料瓶颈问题,对于保护中国森林资源和推动东南沿海各省的木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莆田秀屿国家木材加工区已入驻木业企业37家,总投资58亿元,其中外资企业6家,已投产企业26家,大型企业20多家。如中通恒基有限公司、海宏木业有限公司、福人木业有限公司、海神木业有限公司等,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等世界著名木材商,纷纷落户秀屿木材加工区,累计签约项目98个,总投资79.6亿元人民币。据2011年统计,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区进口原木达130多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近20亿元。利用秀屿港搭架起进口木材检验检疫和加工贸易这一平台,为莆田“木材帮”的国际化经营铺平了道路,也为莆田木业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五、国内各主要木材市场的莆商经营情况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拼搏,莆田“木材帮”已经占据了中国木材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居垄断地位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南京、无锡、绥芬河和乌鲁木齐等木材市场。同时,在广州、云南、广西、西安、石家庄、太原、黑河市、满州里等木材市场,莆田商人也占主导地位,现就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等地莆田“木材帮”的经营概况作简单的介绍。
  (一)北京莆田“木材帮”
  北京是莆田人最早经营木材的北方城市之一,也是莆商木材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京莆商近20万人,创办有各种装饰材料、钢材、木材等大中型建材市场100多个,经营建材的莆商多达8万多人,年营业总额逾千亿元人民币,约占北京建材市场份额的70%。其中木业经营户有2000多户,约占北京木业市场份额的95%。
  中国改革开放后,大批莆田人赴京创业,其中忠门人捷足先登。1980年,从事蒸笼业和脚手架生意的忠门岳秀村赵金焰等人,从陕北移师京城,与同乡赵清泉、蒋金国等人合资创办了北京境内第一家莆商木材企业——综合贸易公司,挂靠北京市海淀区供销社,并在江西建立了木材加工基地——上高竹木加工厂,主营蒸笼业,兼营毛竹和建筑工程的脚手架,业务跨越大半个中国,东至福建、江西;北至东北三省;西至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成为第一批进京的莆田木材商。与此同时,忠门镇王厝村的王子龙也揣着300元钱来到了北京,与朝阳区的一个农村生产大队合办了“朝阳区竹木加工厂”,揽接一些竹器活,如竹笼屉、竹梯、竹脚手板,小本生意,薄利多销。后来,王子龙又从闽北山区、吉林长白山等地贩运木材进京,生意越做越大。还有原北京市福建企业总商会会长陈春玖,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北京创业,从经营木材起家,先后创建了北京通厦木材贸易有限公司、北京通厦装饰板厂等,成为早期莆田“木材帮”中最成功的莆商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期间,北京城市建设蓬勃兴起,建筑木料需求量大增,莆田商人纷纷转向经营木材生意。特别是大兴安岭火灾之后,莆田木材商抓住机遇,迅速占领了北京各大小木材市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各建材市场里出现了几百家莆田人经营的木材场、木材商铺和木业加工厂,甚至北京周边的昌平、怀柔、丰台、通县等木材市场,也云集了大批莆田人。这些做木材生意的莆田人,以忠门“湾仔”为主体,也有来自莆田笏石、黄石、埭头、灵川和仙游等地的农民,其中莆田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八里桥建材市场,人称“莆田村”。在“莆田村”里约有5000多莆商从事木材、酒家、海产品、食杂、澡堂、水果、蔬菜等生意,但主营项目还是木材,其他行业只是为莆田“木材帮”生活服务而已。还有北京东坝名贵木材大卖场,其中大部分经销商是莆田人。除此之外,在北京住总家居建材商城、北京通州东方三龙建材市场、管庄南方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蓝景丽家丽泽建材城等,都有大批莆田人在经营木业。
  目前北京地区约有100多个莆田人创办的建材市场和木业市场,其中莆田木材帮占主导地位的木材市场有北京东方盛市场、通州木材市场、西道口木材市场、姜场村木材市场、城北木材市场、民生建材市场、青云店木材市场、狼垡木材市场、石景山木材市场、廖公庄木材市场、西红门木材市场、四季青木材市场、国家木材市场、西北旺木材市场、姚家园木材市场、久敬庄木材市场、顺宇木材市场、居然之家建材城、东坝名木材市场、新发地木材市场等。
  北京莆田“木材帮”是一支颇具经济实力的莆田商帮,许多莆商已经向建材、家具、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发展,其中较著名的木业企业有李雪峰的永辉木业有限公司、赵瑞海的曲美家具集团有限公司、郑国政和黄文峰的通惠坊投资有限公司、汪宏坤的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林庆财的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周国富的富华堂投资发展公司、鲍金照的金原醇能源科贸有限公司、鲍文龙的通顺明珠建材市场有限公司、陈国锋的东林景宏商贸有限公司、陈清山的京港万达商贸有限公司、陈文海的海源盛达商贸有限公司、陈文琦的东正同创商贸有限公司、杜德俊的天德鑫商贸有限公司、冯亚堂的平安聚源建材家居有限公司、郭建峰的万盛亿能经贸有限公司、郭天福的德华兔宝宝科贸有限公司、蒋新红的集睿投资有限公司、蒋玉先的汇亿腾达商贸有限公司、林荔敏的华夏盛广源物资有限公司、柳国祥的华大国际集团、潘冬泉的朝音信德贸易有限公司、唐金堂的金梁博宇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吴必洪的瑞祥安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吴秋勇的联华永辉商贸有限公司、吴万发的万兴盛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谢万天的市中通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许国营的中福银投资有限公司、严星辉的金龙禧工艺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曾进添的骏腾时代投资有限公司、张文强的中福恒昌投资有限公司、赵云的瀚峰融和投资(控股)集团、郑炳珍的沃力威经贸有限公司、郑功强的奥斯格尔家具有限公司、郑文金的和中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玉盛的京宝盛威商贸有限公司、郑志芳的华京福贸易有限公司等。
  (二)上海莆田“木材帮”
  上海莆田“木材帮”的经营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其前身也是忠门“湾仔”的蒸笼业。早在80年代初,就有不少莆商转战上海经营木材,如上海都友实业有限公司蒋元泰、上海优帮集团董事长赵国元、上海闽南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珍、上海耐盾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春、上海中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万开、上海荔纬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清泉等,早期都是从事蒸笼和木材生意的商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沪经商务工的莆田人约有10万人,注册企业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年创产值达1600亿元,涉及木材、钢材、房地产、生物医药、民营医院、医疗器械、金银珠宝等20多个行业。其中从事木材行业的莆商最多,规模以上木业企业有200多家,年销售量约在400万立方米左右,约占上海木材市场份额的90%。由莆田“木材帮”掌控的木材市场主要有上海木材市场、华星木材市场、海神木材市场、锦东木材市场、场南木材市场、龙吴港木材市场、宜山木材市场、西南木材市场、福人木材市场、西郊木材市场、樟马名贵木材市场、沪南木材市场、龙丰木材市场等。
  上海莆田“木材帮”经济实力雄厚,对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巨大。2007年,由上海市莆田商会牵头,联络了46家在沪经营木业的莆商企业,拆资18亿元人民币,在莆田秀屿木材加工区创建“福建省海宏木业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面积3815亩,年加工木材50万立方米,年产值超过40亿元,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同时,海宏木业还与铁道部鹰潭木材防腐厂共同组建“福建海宏中铁木材防腐有限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全国最大的木材防腐基地。
  近几年来,上海莆田“木材帮”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积极拓展木材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从原木进口到各类建筑板材加工生产,从工程装饰材料到木业产品制作,形成了进口、加工、销售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少莆商以木业为主,兼营建材、装修、家具、木业制作、市场租赁等。
  其中规模较大的莆商木业企业有赵宣的百饰得建材市场、叶文珍的闽南木业有限公司、周庆勇的上海浔龙实业有限公司、周国春的上海耐盾建材有限公司、郑永德的上海靓炫实业有限公司、郑万开的上海中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赵宗泉的上海义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赵东凯的上海颖滨实业有限公司、张阳洪的上海中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王乌象的上海闽山建材有限公司、吴国山的上海成山木业有限公司、柯金国的上海森傲木业有限公司、汪清龙的鑫木业有限公司、蒋文彪的上海崛盛实业有限公司、蒋金星的上海榕榕木业有限公司、蒋金山的上海常茂胶合板有限公司、蒋国聪的上海权宝实业有限公司、何国富的上海百聪建材有限公司、郭亚树的上海恒奕实业有限公司、郭金发的上海安村工贸有限公司、陈辉的上海辉茸工贸有限公司、陈国良的上海莲花路木材市场等。
  (三)辽宁莆田“木材帮”
  辽宁省境内约有莆商企业3000多户,从业人员5万多,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锦州、营口、辽阳、阜新、盘锦、丹东等12个城市,以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居多,经营范围涉及木材贸易、木业加工、钢材贸易、民营医院、医药研发、厨房设备制造、建筑装饰设计等20多个行业,其中木业行业经营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
  辽宁莆田“木材帮”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南方木材资源出现短缺之后,忠门人将目光盯向了东三省。特别是大兴安岭火灾之后,沈阳成为莆田“木材帮”的集结地。一方面,沈阳离大兴安岭较近,近水楼台,商机无限,自然吸引着大批莆商。另一方面,沈阳又是东三省的门户,北方的交通枢纽,也是通往大兴安岭的必经之地,自然成为北方最繁荣的木材市场。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辽宁省境内的莆田木材商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开始规模经营,沈阳一度成为全国木材货源最丰富的市场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封山育林,重点控制东北林区,东三省的木材供应量大减,辽宁境内莆田木材商开始分散到全国各地。如1985年就在辽宁经营木材的莆商陈国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下上海创办木材市场。沈阳著名的莆田木材商陈美元,在沈阳创办了“九州阳光木业有限公司”,后又拆资前往深圳投资创业,创建了“深圳市阳光红木文化广场”,成为深圳市政府定点“红木文化基地”。还有原在辽宁经营木材的莆商陈建青、蒋文彪等人,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移师上海创办木业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辽宁境内的莆田木材商相继离开沈阳前往全国各地投资创业,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阳仍然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木材集散地,也是莆商经营的主要木材市场之一。目前沈阳、大连等城市仍有不少木材市场被莆田“木材帮”所垄断。如在沈阳木材市场、丁香木材市场、东北木材市场、兴华木材市场、望花木材市场、望花西材市场、北陵木材市场、大成木材市场等,基本上由莆田“木材帮”所掌控。还有大连木材市场、大连原木市场、瓦房店木材市场、兴业建才市场、大连木材交易中心、长威木材市场、姚家木材市场、大北木材市场、小北沟木材市场等,莆田木材帮也占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后,辽宁境内的莆田“木材帮”开始转变经营方式,从分散走向联合,成立了沈阳市木材行业协会,集资创办了大型木业产业园。其中规模最大是辽宁省莆田商会牵头筹建的“沈阳五洲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以陈美元、吴金太、何亚平、廖金永等莆田木材商为主体,投资创建了大型木材市场——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该项目列入2007年沈阳市7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整个东北木材环保产业园项目的一期工程,总投资50亿元,占地1900亩,规划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共分六大区域,即精深加工区、木材交易区、物流仓储区、精品展示区、办公区、综合服务区等。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是莆商在辽宁境内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对东北地区的家居建材、家具、工艺品等木制产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沈阳莆田“木材帮”经济实力雄厚,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有不少莆商木业企业已经实现规模经营,其中规模较大的木业企业有陈美元(中国木材协会、中国红木协会副会长)创办的沈阳九州阳光木业有限公司,主要木制品有木门、木线、木窗、木雕、楼梯、家俱等六大系列,有近千种款式。此外,还有郑亚兴的中振发展集团、林开源的大连大北建材市场、陈德凌的沈阳华悦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陈国森的沈阳九州阳光木业有限公司、黄国行的沈阳艺豪建材有限公司、郑文清的盘锦市鑫森物资有限公司、郭金阳的沈阳奥中奥商贸有限公司、冯金华的沈阳市朝华山建材公司、郑文壁的沈阳市中实茂木业销售中心、方玉森的沈阳名贵木业、郑国良的伊春木业有限公司、吴金响的沈阳市金盛祥木业、潘树雄的沈阳宏佳木业有限公司、赵海波的大连海丰胡桃木有限公司、张文芳的福多多红木古典家具、陈国荣的沈阳市林浩木业制造有限公司等。
  (四)天津莆田“木材帮”
  天津是我国北方港口重镇,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莆商赴津经商。改革开放后,天津成为莆田人经商的首选地之一。目前在津莆商经营的行业涉及木材、木业加工、钢材、陶瓷、石材、珠宝、民营医院、医疗器械、餐饮等,从业人员6万多,年营销额达300多亿元,年纳税近10亿元,为当地安排就业岗位10多万个。其中经营规模较大的行业有木材、钢材、珠宝和民营医院等,这些行业约占天津同行业市场份额的80%。特别是天津建材市场的木材和钢材生意,基本上为莆商所垄断,仅新中建材城年交易额就达100多个亿,其中莆田木材商经营的建筑模板、方木、圆木等产品数量居北方建材市场首位,并辐射到北京、河北一带。
  天津莆田“木材帮”也是以忠门人为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批忠门“湾仔”分散在天津各地制作蒸笼,兼营木竹生意。后来,天津市木竹需求量不断增长,经营木材的莆田人越来越多,集中在天津东丽区金钟一带。于是,一些木材经营大户便在天津郊区租地设场,创办竹木板加工厂,出售建筑材料。20世纪90年代,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木材需求量大增,经营木材的莆田人越来越多,逐渐集中在东丽区的新中村、何兴庄、赵沽里等木材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津莆籍企业家大多是从经营木材起家,约占天津莆商的70%。最鼎盛时有3000多户莆田木材企业,几乎控制了天津所有木材交易量。
  莆田“木材帮”在天津有很大影响力,特别是天津的“莆田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天津“莆田村”筹建于2005年,由天津著名莆商张开强发起,天津莆田“木材帮”联合投资,地点位于天津东丽区新中村一带,取名“新中建材城”。该建材城占地400亩,是一个集仓储、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城,主要经营原木、方木、防腐木、木模板、桥梁板、建筑工地施工材料等。更有意思的是在天津新中建材城里,所有的路、巷、店铺等都用莆田市行政区和莆田名胜古迹命名,如荔城道、仙游道、秀屿道、涵江道、壶山路、文献路等。目前天津新中建材城共有300多家莆商企业,约有1万多莆田人在建材城中经营建材,莆田方言成为新中建材城的第一语言,甚至连天津当地人都学会了莆田话。在建材城附近的农贸市场、餐馆、超市等买卖交易,都使用莆田话,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莆田村”。
  近几年来,天津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全国各地有不少莆商“转战”天津创业。自2009年以来,约1万多莆商涌入天津市,新办莆商企业达100多家,其中有不少人从事木业生意。目前天津莆田“木材帮”掌控的木材市场主要有天津洪泥河木材市场、宜兴埠木材市场、新中村木材市场、杨柳青木材市场、珠江装饰城、进口木材市场、河兴庄木材市场、天保木材市场、环渤海木材市场等。同时,在天津河兴庄木材市场、韩家墅木材市场、徐庄木材市场、静海县木材市场等,也有不少莆商在经营木材和木业。其中天津东丽区的新中村、河兴庄、赵沽里三个木材市场基本上由莆商所垄断,俗称“莆田三家村”。目前天津境内规模较大的木材企业主要有庄国荣的天津市隆兴木材有限公司、翁文原的天津市捷旭木业有限公司、张开强的天津中球实业有限公司、翁文寿的捷旭木业有限公司、陈亚海的天津东鑫林业有限公司等。
  (五)南京莆田“木材帮”
  南京是莆田“木材帮”较为集中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在宁莆商约有5万多人,涉及建材、木业加工、民营医院、医疗器械、金银珠宝、餐饮、宾馆等多个行业。其中木材是莆商最早经营的行业,也是最主要的行业,约有3万多莆商从事木业生意,约占南京木业市场份额的85%。
  莆田木材商赴宁经商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忠门人主要集中在南京城西中堡村和城南的城乡结合部,一家一户租一小块空地,用于堆放竹木材料,现买现卖,小本生意,属于露水市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南京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范围迅速扩大,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增。于是,又陆续扩建了一些木材市场、建材城和装修材料市场,莆田人的木材生意才进入了市场。
  从1992年起,南京城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客观上催生出红红火火的木材行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木材市场有集合村木材交易市场、应天路长江装修城、六合区的横梁木材市场、溧水县洪蓝木材市场等,每个市场里都有大批莆田人在经营木材生意。在南京集合村木材交易市场附近有一条集合路,由于大多数经营者是莆田人,故称“莆田村”。还有在南京应天路的长江装修城里,十有八九的木业商铺是莆田人经营。
  南京莆田“木材帮”也是以忠门人为主,大多数是家庭经营模式。如忠门商人戴金万,原在莆田一家单位上班,后来在南京做木材生意的同乡告诉他,南京辐射周边城市能力强,商机多,木材生意非常好做,便于1995年辞职到南京经营木材生意。随后,他创办了“南京戴氏木业有限公司”,除了经营木材、建筑装饰材料外,还兼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等。而在戴金万的带领下,先后有100多位亲戚朋友到南京做木材生意,全都是姓戴的,形成了家族经营的局面。
  南京集合村木材市场是南京最大的全国性木材交易市场之一,莆田人经营的木材铺最多。在南京集合村木材中心市场、应天路长江装饰城和赛虹桥一带的几家大型木材超市,约有500余家木业企业是莆田人经营,经营品种从一般建筑木料到进口名贵木材,从国产普通木料到进口防腐材料,高中低档各种板材,应有尽有。
  莆田“木材帮”在南京市创办了众多的木业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庄龙的南京南木典范家具有限公司、郭沿海的南京苏雄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戴金万的南京嘉楠木业总汇、蒋友的南京天企建材有限公司、欧金树的南京宏宇木业有限公司、张国忠的南京富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文松的南京苏达木业、陈金海的南京嘉陵模板有限公司、戴德松的南京十二木业有限公司、林秀存的南京俄宁木业有限公司和唐朝郎的南京华东木材有限公司等。
  总之,莆田作为一个人口不多的滨海小城市,在短短的30年间将木业产业做大做强,并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背后有必然性在起作用。一个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客观条件,当然更重要是广大莆商的执着精神。如果说忠门人闯天下是生活所迫,那么将不起眼的蒸笼业做成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木业产业,更体现出莆商敢拼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
  第三节 莆田珠宝商对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莆田人除了在木材行业、民营医院等领域之外,在珠宝玉石首饰行业也闯出一片天地,年销售额800亿元以上,占全国珠宝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①中国改革开放后,莆田珠宝产业异军突起,盛名远扬,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珠宝市场中,莆田珠宝商都占有重要地位。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埕头的黄金市场,共有黄金、铂金、模具、玉器等加工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产品涉及项链、戒指、民间传统饰品等,年交易量达数百亿元,成为福建省知名黄金首饰市场。莆田市秀屿区上塘银饰市场,有银饰、宝石、模具、玉器等加工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形成了一个集首饰设计、开发、生产、批发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银饰市场,年交易量近50亿元。在玉器加工方面,莆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之前。改革开放以后,莆田艺人把传统雕刻工艺运用到玉石加工中,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制作出许多优秀玉雕作品,多次荣获中国“天工奖”,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艺大师。据2010年统计,莆田市现有珠宝玉石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在全国珠宝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便于读者加深对莆田珠宝行业发展历程的了解,本节着重将莆田珠宝发展历史与经营现状作简单的概述。
  一、北高“打金匠”打造出闻名全国的黄金首饰产业
  传统的珠宝是指黄金、铂金、水晶钻石、银饰、玉器摆件、挂件、马锱等首饰。珠宝首饰产业,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又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朝阳产业。研究莆田珠宝首饰产业,首先必须了解莆田金银首饰加工业和珠宝工艺发展的历史,才能对改革开放以来莆田珠宝产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莆田金银首饰加工工艺的历史传承
  莆田的金银首饰加工业是从艺雕行业中繁衍出来的工艺。据《莆田市志》记载:早在东晋时期,莆田境内开始建筑寺院,如永和尼院是境内最早采用木雕泥塑工艺的建筑物。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建筑的林泉院(南少林寺),采用了大量木雕、石雕、铸煅、泥塑等手工艺。进入唐代之后,莆田境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不少豪华寺院,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石雕、铸煅、泥塑等工艺,造就了一支工艺精湛的艺雕手工业者队伍,制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唐代的石雕作品“平泉醒酒名”和“凤山无尘塔”,雕艺精湛,远近闻名,成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文物。东岩寺石塔座上37只石狮子浮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成为宋代石雕艺术的经典。进入元代之后,莆田雕塑工艺从建筑装饰发展到摆设品和收藏工艺品,许多雕刻艺人,师带徒从,开设作坊,从事工艺品的生产与加工,形成了一个地方产业。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莆田艺雕技术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出现了木雕、石雕、铜雕、泥塑、草编、漆器等多种传统工艺,金银首饰加工便由此衍生而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到了明清时期,莆田境内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金银珠宝饰品加工行业,在兴化府城、仙游县城和涵江、黄石、枫亭等集镇上,有着众多的金银首饰加工户。同时,还有不少走乡串巷的民间“打金匠”活跃在广大乡村。清朝末期,国门洞开,外国商品充斥国内市场,进口首饰众多,琳琅满目,珠宝市场日渐繁荣,促进了境内首饰加工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大批百姓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谋生,由于外币汇兑困难,不少人在海外购买黄金首饰等贵重物品,带回老家变卖,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客观上也促进了境内金银首饰市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黄金专卖制度,私人首饰加工作坊被取缔,“打金匠”大幅减少,只是偶尔出现在偏僻乡村。
  但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莆田境内积淀了相当深厚的珠宝文化和金银首饰加工工艺,特别是沿海的北高、黄石、东峤、平海、埭头等地,造就了一支工艺精湛的“打金匠”队伍,为新时期莆田珠宝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走南闯北的莆田北高“打金匠”
  莆田珠宝商大多经历了“打金学徒→开打金店→建黄金首饰加工厂→创办珠宝零售店→批发企业”这么一个创业历程。由于历史原因,莆田有个传统习俗,金银首饰是女儿、媳妇必不可少的陪嫁品和佩饰品。家境越好,陪嫁越多,饰品越精,装饰品收藏成为了当地的习俗,这也是莆田金银首饰行业长期发达的重要原因。但莆田的“打金”工艺又具有地方传统特色,一般是父子相授、代代相传,或拜师带徒,言传身教,在“打金”实践中,父辈或师父将首饰加工技艺直接传授给子女或徒弟,作为他们谋生的手艺,一般情况下不会将“打金”手艺传给不相干的外人。
  由于历史原因,莆田“打金匠”大多集中在沿海一带,俗称“界外底”,其中以北高人居多。
  传统的“打金”工具极其简单,一把小锤子、一个铁墩子、一把小天平秤和一把挫刀,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打金”是一个艰苦的行业,长年累月上山下乡,走街串巷,饥一顿饱一顿,过着流徙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打金匠”没有固定的小作坊,到处奔波,招揽生意,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落后,百姓手上的金银首饰不多,主要是一些有钱的老太太,一般是上辈祖传或陪嫁的金银首饰,因款式过时便请“打金匠”除垢或翻新。当时首饰加工没有专用机械设备,全靠手工操作,打造一件首饰需经过锤、敲、压、剪、刻、镂、缠、磨、雕、焊等多道技艺,加工一个手镯或戒指可挣到3—5元加工费,工钱虽然少,但比务农好多了。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珠宝首饰需求日益旺盛,“打金”生意越来越好,许多北高农民通过子继父业、师徒相承等方式,拾回丢弃已久的传统“打金”手艺。一批批北高人手提布包,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开始了新时期“打金人”的创业生涯。
  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高“打金匠”还是以传统的形式进行谋生,主要为乡下农民和城镇居民加工和翻新金银首饰。一个地方通常只能呆一年半载,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生意。所以,“打金匠”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平时缩衣节食、艰难度日。但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打金匠”不断吸收异地文化,学习他人先进工艺,金银首饰加工技术日益精湛,风格和款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从流动“打金匠”到满城尽是“黄金铺”
  莆田北高“打金匠”转变为珠宝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奋斗历程。中国改革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严格控制黄金买卖,金银首饰加工业务不多,北高“打金匠”收入微薄。但他们在走南闯北过程中,不但学到了不少加工黄金首饰的新工艺,而且积累了许多经商之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金银首饰倍受青睐,女儿出嫁要是没有戴上一套金耳环、金手镯、金项链,那可是很寒碜的事。家里老人做寿或父母生日,儿女们没孝敬上一两件金首饰,也是说不过去的。加上年轻人追求时尚,女人们喜欢佩带金质项链、耳坠、挂件等,男人们也流行粗金链、大戒指、大金牙等黄金饰品。市场需求迅速扩大,金银首饰生意越来越好做,莆田“打金”队伍也日益壮大。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逐渐放松黄金市场管制政策,允许私人经营黄金首饰,北高人捷足先登,夕日走街串巷的“流动金摊”逐渐淡出了市场,结束了流徙生涯,租上了店铺,开起子金银首饰的加工作坊,体体面面稳坐在金店中操持生意,出现了众多的夫妻店、兄弟店和家庭“打金铺”。据莆田华昌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王回忆:他16岁就随着师傅跑遍了大江南北,在1988年前后,东北的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市有100多家金铺,都是莆田人开办的。加上莆田人历来有跟“随风”习俗,有利可图的行业立马就有大批人加入。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莆田沿海刮起了一股开“金店”的热潮,北高人纷纷弃农经商,奔赴全国各地开“金店”。同时,在北高人的影响下,莆田沿海的东峤、平海、埭头等乡镇的农民,也陆续加入开“金店”的行列,从业人员迅速超过了万人,全国各地冒出了数以千计的“金店”,出现了“满城尽是打金铺”景象。
  (四)从“打金匠”演变为经营黄金首饰的商人
  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北高人的“打金店”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作坊,投资小、设备简陋,以金银首饰加工为主,珠宝销售为辅,利润不多,资本积累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黄金“统购统配”体制开始松动,黄金市场日趋活跃,国家允许个体商户经营金银首饰和珠宝玉器。这一政策性转变给莆田“打金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大多数“打金匠”经营起金银首饰生意。一方面,“打金匠”长期与金银首饰打交道,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比其他商人涉足珠宝首饰行业更具优势;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本性,也成为莆田“打金匠”不断扩张的动力。再说莆田“打金匠”本来就不满足于家庭“小作坊”,尤其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挖掘了“第一桶金”的北高人,随时随地都在寻找新的发财商机。
  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高人的“打金铺”开始旧貌换新颜,大多数“打金匠”盘下了店面,进行了豪华装修,并从广东、香港、福建等地购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金银首饰,开始在全国各地销售。由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金银首饰日益成为时尚品,市场需求大增,生意非常好做,许多北高人发了财。加上当时黄金白银价格持续暴涨,经营金首饰既可以保值增值,又有不菲的利润,水涨船高,许多北高人因屯积金银首饰而财富大增。
  莆田北高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迅速从金银首饰加工业向珠宝首饰销售行业转型,原来的“打金匠”迅速转变成经营金银珠宝的商人。到了90年代中期,人民币贬值速度加快,金银首饰成为人们主要收藏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金银首饰一度背离了价值规律,北高的“打金匠”再获暴利,大多数人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莆田珠宝商队伍的壮大还得益于科技进步,一个工艺精湛的“打金匠”需要“十年磨一剑”,而石膏模具的出现使金银首饰加工工艺变得十分简单。石膏首饰模具分上下两部分,黄金熔化后,将金水注入下部模具,并迅速用上部模具压住,金水在石膏模具中迅速冷却成型,然后稍作修磨便制成一件成品首饰。这种新的加工工艺,工序简单,加工快捷,既可以大量生产,又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首饰质量,使“打金匠”门坎大大降低了。金银首饰加工工艺的改进,为莆田珠宝商队伍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金银首饰市场出现了长盛不衰的态势,大多数北高“打金匠”获得了丰厚利润。早期的“打金匠”发财之后,激发了家乡农民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于是,北高人纷纷举家外出,一时间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创办了众多的金铺。同时,在北高人影响下,莆田的黄石、东峤、平海、埭头等周边乡镇,也有大批农民加入了经营金银首饰的行列。一时间,全国各大中城市冒出了2000多家莆田人经营的“金店”,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浙江、上海到西部的西藏、甘肃、青海;从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到北部的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凡是县以上城区都有莆田人开的“金店”,创建了一个全国性的金银首饰销售网络,造就了一支专门经营金银首饰的莆田珠宝商队伍,仅北高镇就有7万多珠宝商。
  (五)从传统手工艺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珠宝产业
  中国改革开放后,珠宝市场逐渐兴起。1985年,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回笼货币,通过人民银行一次性向国内市场投放了100吨黄金,刺激了中国珠宝市场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珠宝首饰从工艺美术产业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商品部类,并迅速演变为一个跨轻工、商业、地矿、黄金、外贸等多行业的独立产业。精明的莆田“打金匠”洞察到中国黄金珠宝市场的发展动向,抓住机遇,迅速从黄金首饰加工业向珠宝玉石行业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莆田人的“金店”已经不再单一从事黄金饰品加工与买卖,经营范围迅速扩展到铂金、珠宝、玉器等佩带饰品和收藏品,莆田“打金匠”在市场经济中又领先了一步,华丽转身,迅速演变为专门经营珠宝的商人。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上通货膨胀和收藏需求,珠宝市场持续旺盛,为莆田“打金匠”提供了契机。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的莆田珠宝商,纷纷投巨资创办金银首饰公司和珠宝玉石加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机械,实现电脑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不断推出新款式,在全国珠宝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莆田珠宝商还不断开发“金镶玉”新首饰,将各种玉石加工成为款式新颖的钻石,镶嵌在黄金首饰之中,成为既可以佩带的装饰品,又能升值的工艺品和收藏品,迅速走俏市场,获得了高额利润。如创办于1998年的莆田市华昌珠宝有限公司,于2001年开始研发千足金镶嵌首饰,2003年推出千足金镶嵌系列产品,先后开发了1000多种款式,2005年又推出玉石镶纯金系列产品,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郑州等地设立了6家分公司,在福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拥有20多家直营店,成为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龙头企业,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据中国珠宝界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做珠宝生意的有两群人:一群是潮汕人,一群是莆田人。
  潮汕人主要生产珠宝,莆田人主要销售珠宝,可见莆田珠宝产业在全国的重要位置。据新华网报道:莆田珠宝商每年花在黄金采购上的金额达100亿元以上。福建省珠宝协会曾经作过统计:2006年,全国从事珠宝首饰加工的福建人有30万人,而其中80%为莆田人。全国700亿珠宝首饰产值中有300多亿是莆田人创造的。据2007年莆田市有关部门统计:仅莆田市境内的珠宝玉石首饰产值就达1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3%,成为莆田市支柱产业之一。
  二、昔日的“地瓜村”变成了“中国银饰之乡”
  “银出上塘,赢在中国”,这条醒目的广告已成为莆田市秀屿区上塘珠宝城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秀屿区上塘村是福建最大的银饰品集散地、国内重要的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也是继深圳、义乌之后中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2008年,上塘村荣获“中国银饰之乡”称号,这也是全国唯一获得此殊荣的村庄,但谁能想到20年前的上塘村,竟是一片盐碱地,人称“地瓜村”。
  (一)穷则思变去“打银”
  上塘村隶属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峤镇,全村约有6500多人,耕地900多亩、小盐田1000亩。改革开放之前,上塘村是莆田市经济最落后的地方之一。加上地处沿海,缺乏水源,土地贫瘠,只能种植耐旱耐碱的地瓜。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放松经济政策,上塘村农民因生活所逼,三三两两结伴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20世纪80年代期间,与上塘村不远的北高农民因开“金店”而发家致富,对上塘农民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于是,上塘人也陆续加入了“打金”队伍。但“打金”多少算个技术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的上塘人,没有北高“打金匠”那么幸运,在“打金”生涯中没挣到什么钱。不过人在“江湖”机会总会有的。
  20世纪90年代初,金银首饰加工工艺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石膏模具的出现使“打金”工艺变得简单多了。上塘人抓住机遇,捷足先登,立即从长乐、福州等地购进大批石膏模具,倒卖到全国各地。当时首饰模具刚刚问世,不但大大提高了金银首饰的加工效率,而且用模具生产的黄金首饰更加均匀、美观,花样繁多,深受人们喜欢。所以,石膏模具非常紧俏,上塘人轻而易举地赚了一笔钱。但好景不长,贩卖石膏模具获利的消息一传开,大批上塘人加入了经营石膏模具的行列。而市场需求是有限的,经营的人多了利润就下降,石膏模具从暴利迅速转为薄利,最后连薄利都挣不到了。北高的“打金匠”亲自到福州、长乐等地批发模具,上塘人刚上道就面临着危机。
  正当上塘人“山穷水尽”之际,出现了“柳暗花明”。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上塘人,开始转向金银首饰加工业。由于使用石膏模具加工金银首饰工艺十分简单,很快就可掌握要领。上塘人本来就懂得石膏模具的使用,又长期同“打金匠”打交道,耳濡目染,多少懂些道道。所以,北高人打破了上塘人的饭碗,上塘人反过来要抢北高人的生意,市场经济本来就是竞争,就是“弱肉强食”。
  但上塘人与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北高“打金匠”相比,无论是在资本或经验方面,还是销售渠道或客户群等,都相形见拙。且刚刚涉足商场的上塘人,还要经历艰难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
  加上当时黄金价格不断攀升,没有雄厚的资本根本开不起象样的“金店”,更不要说大宗的黄金首饰买卖了。不过,上塘人选择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即从价格比较低廉的白银首饰加工入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发展。到了20世纪末,上塘村已经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银饰加工与销售的产业队伍,全村有3000多人从事银饰品产业,其中有一半人从事银饰品加工生产;另一半人从事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上塘人与北高人一样,足迹也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上塘人也成功了,上塘银饰品名声在外。但上塘人的经营方式与北高人不同,北高人是在全国各地开设“金店”,从赚加工费开始发展到销售珠宝首饰,生意主要在外地,且以店面零售为主。而上塘人恰恰相反,则是从外地购买原料回莆田,利用家乡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然后将银饰品推销到全国各地,且以批发生意为主。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没几年功夫,上塘人就掌握了精致的银饰品加工技术,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银饰加工和销售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其中一部分人率先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创办上规模的珠宝加工企业。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珠宝市场日趋旺盛,上塘银饰品因工艺精湛、款式多样、物美价廉而畅销全国,逐渐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上塘银饰品一条街。但银饰属于普通时尚产品,唯有创新,形成特色,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银饰品需求日益多样化,价格低廉的银饰品显然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于是,上塘人又在银饰品款式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改进工艺,生产出款式多样的银项链、手链、脚链,推出各种造型的手镯、戒指、胸针、耳饰等,单单吊坠的款式就有几十种,包括花鸟鱼虫、贝壳、十字架、佛像、耶稣、蔓草等,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特别是“银镶玉”首饰,制作精美、晶莹剔透,倍受年轻人青睐,市场需求很大。
  在开发“银镶玉”首饰过程中,又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水晶宝石加工。那时上塘人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了,根本腾不出手来生产水晶宝石。于是,秀屿区埭头镇的后温村农民承接了这项业务,几年之间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水晶加工基地,全村现有6000人从事水晶加工和销售宝石,年产值达5亿多元。
  “十年磨一剑”,上塘村终于脱掉了“地瓜村”的帽子,大多数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事业有成的珠宝商,建立了稳定的原料进货渠道和产品销售市场,白银、水晶、玉石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流入上塘,在上塘加工成珠宝首饰成品之后,又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诸国,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银饰品加工产业。
  (二)盐碱地上建起珠宝城
  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银饰产业急剧扩张,声名鹊起,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又出现了技术人才不足、研发能力差、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知名品牌不多等问题。正如福建宝玉石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乃珠所说:莆田珠宝商人的巨大成功,与莆田本地珠宝业发展状况不成正比。
  莆田市有着发展珠宝业独一无二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既是莆田珠宝商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莆田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思考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塘银饰产业终于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开始全面规划莆田银饰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秀屿区利用上塘村330亩废转的盐田,筹建了上塘银饰品工业加工区。2003年,秀屿区政府开始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大力招商引资,动员全国各地事业有成的珠宝商回乡创业,大力发展银饰品加工业,倾力构筑发展平台,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2006年,秀屿区结合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利用上塘村周边1588亩的废转盐田,开始筹建综合性工业园区——上塘珠宝城,打造以金银珠宝首饰加工为主,集妈祖文化、商业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展示、博览和弘扬珠宝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现代化珠宝首饰加工贸易产业基地,提出了“打造中国银饰第一村”的口号。
  2006年7月,秀屿区投巨资建设上塘珠宝城,大力招商引资。最早落户上塘珠宝城是莆田市义兴珠宝有限公司,企业投产后出现了快速发展,年产值达亿元,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此后,在外莆商纷纷回乡投资,如原经营木材生意的著名莆商林金全,在上塘珠宝城创办“莆田市金银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之后又创办了“莆田市起航担保公司”,为珠宝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方便。在福州经营寿山石雕的东峤峤商人,也联合120多家石雕企业,组团回乡创建上塘石雕园。另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经营珠宝的莆商,也陆续返回家乡创办珠宝加工企业。至2008年底,上塘珠宝城已经初具规模,共进驻了规模以上珠宝企业32家,形成了以“七度银饰”、“雪峰机械银链”等为龙头的金银首饰加工业,以“义兴珠宝”为龙头的人造宝石产业,以“泰扬工艺品”为龙头的寿山石雕产业,带动了首饰盒、首饰模具、机械加工工具等相关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上塘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银饰加工基地之一,成为一个集生产、贸易、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银饰市场。上塘珠宝城累计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至2011年底,已有200多家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和珠宝批发商入驻上塘银饰城,涉及金、银、铜、玉、宝石、寿山石雕等10多个种类,3万多个品种,拥有国家专利产品18项、省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2个、知名商标6个,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上塘银饰”品牌。比较著名的品牌有上塘珠宝龙头企业“雪峰银饰”、中国银饰行业十佳品牌“依依银饰”、福建省诚信单位“林家好银饰”、著名品牌“凌志银饰”、走在时尚前沿的“盛兴银饰”和以技术创新设计创意而著称的“闽盛银饰”。还有专业产销意大利款式的金海湾银饰和拥有箔金、箔银等特色产品的“义兴饰品”等。目前上塘珠宝城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全国各地5万多珠宝商和珠宝企业建立业务往来关系,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和旅游景点都有固定的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欧、美、日、港、澳、台、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2011年统计,上塘珠宝城内日均交易额已达1000万元,年销售额约35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珠宝首饰的主要生产基地。
  三、莆田市各县区珠宝产业发展概况
  珠宝通常是指珠宝玉石和贵金属原料、半成品,以及珠宝玉石和贵金属原料、半成品制成的佩戴饰品、工艺装饰品、艺术收藏品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珠宝市场持续旺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珠宝产业出现了长足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我国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珠宝企业共有5万余家,从业人员300多万。其中,珠宝零售企业约4万家,从业人员150多万。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限额以上珠宝企业商品零售额达1837亿元,全国珠宝市场零售总额达3300亿元。可见,我国珠宝企业之多,从业人员之众,销售量之大。而珠宝界有这么一个说法:10个珠宝商中有9个是福建人,而其中8个是莆田人。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莆商从事珠宝首饰行业的人数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一)莆田市境内珠宝产业分布情况
  改革开放后,莆田珠宝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整个莆田珠宝产业市场分为境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莆田市内的珠宝市场以生产和批发为主,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和秀屿区,以及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等工业园区内。而国内莆田珠宝商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上海、北京和东三省、以及西安、新疆等中西部各省会城市,批零兼营,约占全国市场份额40%以上。而国外销售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1.荔城区珠宝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后,荔城区一些艺雕手工业者陆续走上创业之路,促进了荔城区珠宝产业的快速发展。荔城区的珠宝产业主要以黄金、铂金、猫眼、锆石、银饰、玉器摆件、挂件、手镯等生产加工为主,形成了设计、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珠宝首饰产业链。
  据2007年统计,荔城区共有珠宝玉石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固定资产达26亿元,其中有省级工艺大师60人,工艺师300多人,工艺技术业务骨干5000多人,年产值50多亿元,约占全区工业产值45%,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从2006年起,荔城区珠宝产业出现了迅速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至2012年底,荔城区规模以上珠宝企业年产值已达200亿元人民币。
  荔城区珠宝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北高镇,约有7万多珠宝商,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网络。北高镇埕头村有黄金、铂金、模具、玉器等加工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产品涉及项链、戒指、民间传统饰品等,年交易量20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福建省知名的黄金首饰市场。还有荔城区的黄石镇,有100多家玉器生产企业,从业人员5万多,以精加工玉器摆件、挂件和玉镯等为主,年产值10多亿元人民币,是广东四会玉器市场和广州玉器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
  位于荔城区境内的工艺美术城,是莆田市珠宝贸易展销中心,由展示中心、展销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组成,共有378家珠宝店面,进驻工艺城珠宝区的珠宝企业有100多家,“华昌珠宝”、“六六福黄金”、“金嘉利钻石”、“欧弗来黄金”、“金伯爵首饰”等著名珠宝企业约占半数,年交易额约6亿多元人民币。
  近几年来,荔城区珠宝产业持续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珠宝龙头企业。如翁文炳的“金威首饰有限公司”,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旗下拥有“金威”、“六六福”2个著名品牌,在浙江、安徽、四川、山西等地拥有旗舰店、直营店、加盟连锁店383家。还有“金嘉利珠宝公司”,也是一家集珠宝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珠宝公司,拥有生产厂房近万平方米,员工1000多人,在全国各地有148家品牌加盟专卖店及3个大型区域配货中心,荣获“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等称号。林秀平的“莆田市永恒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占地也有180亩,拥有9栋标准厂房和实验室、生产车间等,13条生产线,500多名工人,并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有批发网点,在全国各地拥有几十家零售店和加盟店,其“永星珠宝”品牌荣获福建省知名商标称号。另外,还有李加生的“莆田市加利珠宝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集新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加工、批发制造以及品牌推广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珠宝企业,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5800多平方米,年生产加工能力达80万件以上,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同时,在黄石、北高等地,还有众多规模以上珠宝企业。
  2.秀屿区珠宝产业发展概况。秀屿区珠宝首饰产业以银饰品生产批发为主,水晶宝石、玉器、寿山石雕和其他人造宝石生产加工等为辅。全区拥有各类珠宝加工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涌现了一批工艺品生产专业村、专业街,形成了金、银、人造宝石、玉器、铜饰、包装工具等六大工艺门类,3000多种各类工艺系列产品。其中东峤镇的上塘村共有银饰、宝石、模具、玉器等加工企业700多家,年交易量约30多亿元人民币,是继深圳、义乌之后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还有秀屿区埭头镇的后温村,也是中国水晶宝石的生产基地,拥有6000多技术人员,80多家上规模的加工企业,年产水晶宝石近20吨,是广州水晶市场和梧州宝石市场的后方生产基地。
  另外,秀屿区的东峤镇,有3000多从事青石、寿山石雕和宝石玉器加工与销售的商人,产值也在6亿元左右。此外,还有黄金首饰、玉器宝石、铜饰品、首饰模具、首饰包装盒等相关产业。其中规模较大的珠宝企业和品牌有“依依首饰”、“凌志首饰”、“义兴饰品”、“玉林饰品”、“升威饰品”、“华通宝石”等,投资额均在6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超亿元。
  3.其他县区珠宝产业发展概况。除了秀屿区和荔城区之外,仙游、城厢区、涵江区也有不少珠宝企业。如仙游宝泉工业园区、城厢华林工业园区和涵江林柄工业园区,以及莆田城里、仙游县城等,都有珠宝生产企业。如张国王的“莆田华昌珠宝有限公司”,在涵江创建了“华昌首饰工艺园”,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拥有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后勤保障等7个中心和镶嵌、特种、玉器、K金、模具、金银等6个生产分厂。在莆田市区、仙游县城、以及各县区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还有众多的珠宝企业。据莆田新闻网报道:“目前,在辖区内已形成以北高埕头黄金珠宝村为中心,辐射东峤上塘的银饰市场,埭头后温村的水晶宝石加工和武盛的金银细软模具物业,完整的产业链......莆田金银珠宝首饰行业的零售营销网点遍布全国所有乡镇,零售额约占全国30%。全市与该产业相关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多人,资产总额约45亿元,年产值500多亿元”。
  (二)全国各地珠宝市场莆商经营概况
  据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秘书长王乃珠介绍,在中国珠宝行业中,福建仅次于广东,是全国第二大珠宝产业基地,在深圳超过半数的珠宝从业人员是福建人。目前,福建有30多万人从事珠宝首饰业,其中80%是莆田人。由此可见,全国各地从事珠宝行业的莆田人,至少在20万人以上,诸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云南、广西、广东四会、浙江义乌等珠宝市场,都有大批莆田商人在经营珠宝生意。在此着重介绍国内几个主要珠宝市场的莆商经营情况,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莆田珠宝行业的发展概况。
  1.北京珠宝市场。北京是莆田珠宝商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约有7000多莆商从事珠宝生意,仅北京新街口大街的万丰、万持珠宝城和北京西四南大街的恩德国际珠宝城,就有70多家莆商创办的珠宝批发企业。其中比较著名的珠宝批发企业有叶清云经营的香港“六六福珠宝有限公司”北京珠宝批发中心,蔡国民经营的龙福祥珠宝有限公司、陈国林经营的新东方翠石园珠宝有限公司、陈金良经营的荣金隆珠宝有限公司、陈振文经营的爱鑫隆珠宝有限公司、翁超凡经营的金远恒珠宝有限公司、翁因赐经营的北京利百家珠宝有限公司、翁少中经营的北京四季同辉珠宝有限公司、翁秀金经营的惠百利珠宝有限公司、朱国兴经营的兴龙马珠宝有限公司、张木栅经营的北京怡豪珠宝有限公司......这些珠宝批发企业,年营业额少则10多个亿,多则几十个亿。同时,在北京各城区和商业城还有众多莆田珠宝商的零售商店,遍布北京市各个角落,凡有经营珠宝首饰的商场,几乎都有莆田人经营的珠宝柜台。据业内同行估计,莆田珠宝商的销售额至少占北京珠宝市场份额40%。
  2.广东珠宝市场。广东是中国最大的珠宝首饰市场,形成了广州、深圳、四会、南海平洲、海丰可塘、揭阳阳美等八大珠宝玉石集散地。其中深圳、四会、番禺、花都四大珠宝市场被国土资源部等3部委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广东各个珠宝市场有大量莆商企业,据深圳市“莆田市珠宝玉石首饰同业商会”统计,已有500多家莆田籍会员企业,大多数是在广东四大珠宝市场经营珠宝生意的珠宝商,并出现了一批上规模的珠宝企业,如深圳七度银匠世家实业公司,在广东四大珠宝市场都有批发销售中心;金威首饰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罗湖区和广州市荔湾区等地都创办有“恒星珠宝行”,年销售金额达6000多万元。据莆田市珠宝同业商会会长翁德新介绍,在广东经营珠宝首饰玉器的莆田老乡很多,保守估计莆田珠宝产值约占广东珠宝首饰玉器总产值的30%以上。广东四家大型玉器基地其中有三家由莆田人主导市场。特别是在广州四会玉石市场,莆商经营的珠宝约占市场份额的一半。据广东四会市政府玉器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汉洲介绍:在四会地区15万从业大军中,土生土长的四会本地人只有1/3。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外来雕刻技师开始大量涌入四会,四会的玉器行业逐渐形成了本地人、福建莆田人、河南南阳人“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莆田人居多。如莆田珠宝商吴庆生、郑文水、黄建波等人,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赴广东创业,现已成为在全国珠宝界有影响力的商人。据有关资料记载:目前在广东四会从事玉器加工产业的莆商已逾5万人,拥有大小摆件厂20多家,挂件厂2000多家,年产值达6亿多元,约占四会珠宝市场份额的50%,形成了四会玉器莆田一条街。
  3.上海珠宝市场。上海是中国珠宝销量最大的市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就有大批莆商前往上海经商创业。据上海市莆田商会统计,在沪创业莆商有10多万人、莆商企业有几千家,涉足木材、民营医院、珠宝、食品、餐饮、物流、化工等20多个行业,其中珠宝行业起源于8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莆田北高的“打金匠”,从黄金首饰加工开始,发展到集生产加工、批发、终端销售一条龙的金银珠宝产业链。在上海城隍庙珠宝批发市场里,约20多家莆田籍珠宝批发商,在南京路、徐家汇、城隍庙等珠宝市场里,也有众多莆田人经营的珠宝店。莆商在上海珠宝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约占上海珠宝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规模较大的莆商珠宝企业有“上海华昌珠宝有限公司”、“上海威铂金银珠宝有限公司”、“上海文狮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上海稀美珠宝有限公司”、“上海坚源珠宝有限公司”,以及“翠华珠宝”、“华昌珠宝”、“瑞珠珠宝”、“天乙银饰(上海)有限公司”等。知名品牌有叶国良的“鹊桥金店”、叶金杯的“上海金店”、翁福龙的“陆福银楼”、张春新的“华泰珠宝”和张德龙的“卡芙尼”等。
  4.广西、云南珠宝市场。云南、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珠宝市场,有众多莆商在经营珠宝生意。据云南联贸商城集团董事长、昆明市莆田商会会长肖荣福介绍,云南锦华国际珠宝玉器城是由莆田商会牵头,联络莆田珠宝商共同投资的大型项目,总投资额1亿多人民币,有近2万平方米的交易面积,可容纳珠宝玉器商500余家。该商城依托莆田市20余万从事珠宝玉器生产、加工、销售等技术人员的源头优势,以及该珠宝玉器城所处的交通枢纽优势,汇聚全国各大珠宝商共同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珠宝玉器大楼。在云南锦华国际珠宝玉器城里,从品牌零售到高端珠宝拍卖,从散户自营到品牌的统一推广,都是莆田珠宝商在掌控。同时,在广西梧州国际珠宝城,从事珠宝生意的莆田人约占30%以上,且大部分为上塘人。另外,在广西北海珠宝城,也有大批莆田人经营金银珠宝首饰。
  5.浙江义乌珠宝城。义乌是中国三大银饰品市场之一,也是莆田珠宝商较为集中的地方。据义乌莆田商会统计,在义乌经商的莆商企业约有数百家,从业人员3万多,经营项目涉及珠宝饰品、工艺品、食品干果等十几个行业,其中经营珠宝的企业约1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年产值约6亿多元人民币,特别是水晶宝石和银饰品的销售,基本上由莆田商人所垄断,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陈金木经营的金雅丽珠宝有限公司、陈金宗经营的星星珠宝有限公司、翁金文经营的盛磊珠宝有限公司、林国恩经营的鸿恩珠宝有限公司、林智生经营的闽隆珠宝有限公司、谢国钦经营的盛金珠宝有限公司、翁清水经营的翠霞珠宝有限公司等。同时,在浙江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杭州萧山珠宝商场等,也有大批的莆田珠宝商。
  6.西部地区莆田珠宝商经营情况。在中国西部各省处处活跃着莆田珠宝商的身影,特别是西安、兰州、青海、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有众多莆田人创办的珠宝加工企业和零售商店。据媒体报道:20世纪末,在挺进大西北的大军中有一支独特的队伍,清一色由莆田沿海的“打金匠”组成,人们称为“走西口”的“黄金大队”,其中有2000多名民间艺人,身怀绝技,凭着莆田人特有的勤劳和执着,顽强地在大西北广袤的黄土地上开辟珠宝市场。如莆商邹志群、邹顺福创办的陕西群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金、银、玉石、珠宝首饰批发近20年,旗下莆商加盟商500余家,遍布陕、甘、宁地区。陈文太创办的亚太金银模具厂,先后在陕西、兰州等地开设了6家颇具规模的金银首饰模具加工厂,聘用了12名设计师、300多名工人,专门生产首饰模具和仿真珠宝。据不完全统计,仅北高、黄石、埭头3个乡镇的商人,就在西部各城市创办了500多家金银首饰加工企业和珠宝商店。尤其是北高镇山前村,约有四、五百人在西部各省经营珠宝生意,仅拉萨市就有30多家莆商经营的珠宝店。在陕西经营银饰批发著名企业主要有“十分银饰”、“尚银饰家”、“金海湾银饰”,旗下莆商加盟商200余家。还有新疆乌鲁木齐的玉石市场,也有大批莆田人在经营玉石,约占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还有大批莆田人经营珠宝生意,不少珠宝市场都被莆商所垄断。如福州寿山石一条街、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樟林村寿山石市场等,有近万人莆商在经营寿山石雕和玉器产品。如福州市鼓山镇樟林村,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一批莆田东峤的年轻石雕匠在那里安营扎寨,从制作石壶起家,逐渐锻造出一条石雕产业链,从业人员由最初32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形成了远近驰名的“莆田街”寿山石雕加工交易中心。全国各地类似情况很多,深圳著名珠宝商翁德新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莆田人走天下’,沿海几个乡镇经营金银首饰的人们经常在外地相遇,一交谈发现全是老乡。再后来,莆田老乡们发现原来一整个市场、所有环节都是莆田人在经营,生产、批发、销售。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分工合作,我生产、你批发、他销售。兄弟齐心,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而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反过来又促进了家乡珠宝加工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像广东等地的银饰市场已经基本都是这群人在经营”。可见,全国各地莆田珠宝商之多,莆商垄断了许多珠宝市场。
  总之,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努力,莆田珠宝产业已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储备了雄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莆田珠宝首饰加工技艺十分精湛,珠宝首饰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珠宝市场需求的日趋旺盛,莆田珠宝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其产业地位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在中国珠宝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在第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授予莆田市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莆田市秀屿上塘“中国银饰之乡”。据有关媒体报道:“2011年在全国金银珠宝产业3300亿元的年销售总额之中,其中约一半的销售额来自莆田人经营的珠宝首饰企业”。
  第四节 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荣获“木雕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国画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早在隋唐时期,莆田境内就有从事工艺美术的手工业者,出现了书法绘画、演艺服饰、金银首饰、雕刻篆刻、木雕泥塑、佛像祭器等多种工艺,形成了一支工艺精湛的手工业队伍。到了宋代,境内出现了众多的书法绘画人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行业。明、清时期,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石雕名匠、木雕大师和知名书画家,制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展览会上获奖。新中国成立后,莆田的工艺美术享有盛誉,名扬全国。改革开放之后,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工艺品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国画、油画、木雕、彩雕、铜雕、玉雕、石雕、草编、竹编、棕编、藤编、芒编、古典家具、红木家具、脱胎漆品、金银饰品等5000多个品种,涵盖收藏品、旅游产品、工艺礼品、宗教用品、家居陈设品,以及宾馆、园林、寺院建筑品等众多领域。本节着重就莆田的木雕、古典家具和油画等三大产业进行概述,让读者深入了解莆田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木雕产业
  莆田传统的艺雕工艺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漆器、编织、人造宝石等十大类,100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是莆田木雕工艺,素有“精细圃雕”、“精微透雕”之美誉,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成为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莆田木雕工艺的历史传承
  莆田木雕工艺源于东晋时期。1600多年前,莆田境内建筑了第一座大寺庙——永和尼院,开始采用木雕工艺。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莆田境内建筑了闽中大型寺庙群——林泉院(南少林寺),采用重檐歇山式木质斗拱结构,融设计、木工、雕刻、石雕和泥塑为一体。南朝时期,莆田境内又建筑了“金仙庵”(现广化寺),寺中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等都有木雕工艺。
  进入唐代之后,中国境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莆仙两县先后建筑了三清殿、九座寺、石室寺、仙门寺、三会寺、玉涧寺等几十座庙宇,寺庙里的雕塑、经书、佛像、栋梁、屋檩、门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装饰品。如唐贞观二年(628年)建筑的三清殿,殿内木雕装饰工艺十分精湛,刀法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堪称一绝。还有唐代重建的莆田金仙庵(现广化寺),其中的佛像、楹联、屏风、屋檩等,都采用精湛的木雕工艺。
  两宋时期,莆田境内港口经济繁荣,妈祖文化广泛传播,妈祖木刻雕像十分流行,促进了莆田木雕工艺水平的提高。现存在莆田城区文峰宫内的宋代木雕妈祖圣像,圆雕彩绘,脸型端庄,衣褶秀润挺拔,木刻刀法洗练,线条分明,成为宋代莆田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南宋时期,莆田的平雕工艺十分成熟,以宋代著名绘画家马远所绘的关羽画像创作的关公木雕像,现保存在莆田城厢南门外的万寿庵内,是宋代莆田木雕艺品佳作。宋末,莆仙民间木雕艺人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是林恢、林奕等艺人,留下的梅妃江采萍、侍御史陈文龙等木雕像,工艺精致,惟妙惟肖,被称为黄杨木木雕门派,盛名远扬。还有林氏雕刻的人物、花卉围屏、建筑栏杆等工艺品,构思精妙,线条流畅,别具一格,深受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宋代县内已有利用龙眼木、黄杨木、花榈木、檀香木为材料,生产家具和工艺品”。①进入明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更加精湛,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和精微透雕等技艺,现莆田境内、台湾岛内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的天后宫内,都存有明代莆田木雕艺人雕塑的木质妈祖雕像、匾额、围屏和祭器等文物。如莆田黄石镇江东浦口宫透雕护栏,十分精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荔城、城厢、涵江、黄石、吴埕和仙游的城关、度尾、榜头、赖店、枫亭等地,都保存有众多的明代木雕佛像、祭器、菩萨桥、人物、花鸟、家具装饰和山水画木雕作品等。
  据《莆田县志》记载:“明代,莆田木雕从建筑、书籍发展到摆设工艺欣赏品,还有雕刻家具、乐器、玩具等。现存台湾省云林县天后宫的妈祖神像背后刻有‘崇祯庚辰年湄洲雕造’字样。县内民间尚存跌坐式刘海木雕像等”。②到了清代,莆田境内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师、名匠和知名作品,如雍正年间的著名木雕工匠游伯环,精于紫檀人物、花瓶底座的雕刻,工艺精湛、造形苍古严谨,深受好评。还有清中期的莆田木雕名匠廖明山,善于用寸木雕镂人物、花草虫鱼等。廖氏雕艺代代相传,到了孙子廖熙这一代后,出现了五兄弟均为雕刻名匠。特别是廖熙的木雕作品,构思独特,巧取天然材料,化朽为奇,仪真神传,擅长于人物和刻花,工精刀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加上廖熙善于书画,把绘画艺术融于艺雕之中,从而将木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1908年,廖熙创作的关公雕像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得金奖。他的木雕作品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英、美、法、日本等国的古董商竞相争购。
  现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廖氏木座和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木雕大师雕刻的贡品,如“贴金透雕花篮”、“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等。现莆田博物馆还存有数件廖氏木座和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清代“木雕馔盒”等工艺品。莆田乡下的古民居、府第的屋架、横梁、吊兰、云座等,都存有大量精美的松梅、菊竹、花鸟、走兽之类的浮雕,大多数出于清代莆田木雕大师之手。据《莆田县志》记载:“清代,莆田木雕享誉京都,现存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有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进贡的‘贴金透雕花篮’1只。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内廖熙、廖永兄弟合作的木雕关公像,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①虽然“民国时期,木雕工艺多由个人经营,发展缓慢”,但境内也出现了不少木雕艺人。②如朱榜首、陈仙阁等木雕名匠,将著名画匠刘荣麟和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艺术融入木雕工艺之中,形成了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圆雕人物风格,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观赏借鉴的木雕人物及建筑装饰的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人物艺术。
  (二)建国后莆田木雕产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了传统工艺的精华,创作了不少精品杰作。如“1951年6月,(莆田)县雕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砚照花鸟1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展出并获奖。1955年成立城厢木雕社(1970年更名莆田工艺一厂),1956年,雕刻工艺品开始出口。1959年,城厢木雕社的圆雕人物、木偶、乐器和浮雕围屏、桌屏、插屏等23件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展出,得到好评”。据《莆田县志》记载:“建国后,县内雕刻的工艺品,获省、全国优秀作品奖的有:象牙雕刻‘喜讯传来’、‘大闹天宫’、‘惜春作画’、‘史湘云醉酒’,杨木雕‘夜诊’,龙眼木雕‘三英战吕布’、‘人民的好总理’、‘陈毅同志’,木根雕‘罗汉’、‘霸王别姬’,石雕‘志在春秋’等”。“至1965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1家,产值20.4万元。1966~1976年,木雕业呈波浪式发展,年产值在12.31万元至54.57万元之间徘徊”。③中国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艺人继承地方传统木雕文化,大胆开拓创新,既植根于精微透雕的传统工艺之中,又放眼于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既善于迎合海内外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又勇于开发引导潮流的原创新品,使莆田木雕工艺更富有现代气息,并迅速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木雕精品,成为新时期莆田木雕工艺品的代表作。如朱榜首、黄丹桂创作的“三打祝家庄”、“立柱龙凤灯”等;佘文科创作的“渔港之春”;黄丹桂等人创作“十三朵金花”;闵国霖创作的天然木雕“达摩”、“寿星”等木雕系列作品,都是木雕界公认的一流杰作。特别是闵国霖创作的黄扬木雕“洛神”,荣获全国工艺品质量评比优秀奖。莆田木雕工艺技高一筹,令人称绝,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奖总数和金奖作品名列全国所有地市级和多数省级参展参评单位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开始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木雕传人方文桃、佘国平等人抓住机遇,先后创办了木雕个体企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民间艺人重操旧业,纷纷走上创业之路,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莆田县志》记载:“1980年,全县有木雕工艺厂2家,生产木雕工艺品达4.17万件,创工业产值52.81万元。1986年,开发天然木根雕、工艺精美,多次获奖。莆田工艺一厂的木雕作品有妈祖神像、女娲娘娘、十二天宿以及五百罗汉等,雕像销往台湾及东南亚地区。1990年,全县有木雕企业4家(其中乡镇办2家),年产品483.31万件,创工业产值61.95万元,比1980年增长17.3%”。①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外商、台商陆续到莆田境内创办木雕企业,莆田成为台商投资创业最多也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莆田木雕工艺一枝独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在深厚的地方传统文化底蕴支撑下,莆田木雕焕发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力。莆田市政府为了开发地方传统木雕工艺,使之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就如何加快木雕产业发展、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和为企业排忧解难等,提出了10条优惠政策。随后,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整合产业资源、加快人才引进、方便融资贷款、优先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对木雕企业和个体户予以政策性扶持,努力推动莆田木雕的产业化进程。同时,还把建设、发展木雕产业基地作为重头戏,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200多家木雕厂家,仙游县经贸局和文化部门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厂指导,工商部门深入基层引导厂家联合起来,以村委会的名义进行登记注册,统一进行管理,形成了一个主打品牌、四大特色(陈设欣赏木雕、家具装饰木雕、建筑装饰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的规模生产格局,迅速发展成为木雕专业村。还有仙游度尾的中岳村、荔城区的黄石镇,也陆续发展成为莆田木雕生产基地。
  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木雕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仙游的榜头、城关、度尾和荔城的黄石等四大木雕生产基地。仙游县成为全国木雕工艺品的集散地,全国50多个大中型城市,以及京沪、苏杭、西安、浙江、大连、沈阳等地木雕批发商,长期驻扎在仙游境内,深入到榜头、度尾、赖店等木雕市场和厂家,精心选购木雕工艺品,整车整柜地运往全国各地销售。近几年来,中国木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进了莆田木雕产业的迅速发展,原来一家一户的木雕小作坊迅速发展成为专业化生产厂家,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起上,并逐渐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莆田木雕经营商还积极拓展国内外木雕市场,如广州带河路古玩街、上海城隍庙华宝街、北京潘家园古董街、西安书院门古玩艺术品文化一条街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工艺品商店,甚至全国各古玩市场、旅游景点、机场、车站、码头和高速路服务区等,都有莆商经营的木雕商店,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也有不少莆商经营木雕工艺品商店和企业。
  从2005年起,莆田境内木雕产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不但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礼品、工艺品、工艺家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莆田木雕行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和专门经营木雕生意的商人队伍。据2011年统计,莆田市共有木雕工艺厂3000多家,专业人员约8万人,年总产值达5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有2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木雕企业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及其儿子方阳航创办的“莆田市阳航工艺品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庆财创办的“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创办的“莆田兴化雕塑研究院”、百年雕刻世家李凤强创办的“莆田市美诚达(李氏)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和木雕世家黄文寿创办的“丹桂传奇工艺有限公司”等。
  莆田木雕有着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经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00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美术学会授予莆田市“中国木雕之城”荣誉称号。莆田市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产地和集散地。
  二、莆田古典家具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莆田境内木作家具历史悠久,约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东越国反叛朝廷,刘彻派大将军朱买臣率部入闽平叛,东越王余善兵败莆田,此后有部分汉人和闽越人滞留莆田境内,带来了家具加工工艺。以后历经两晋、南北朝的发展,特别是隋唐时期大规模的寺庙建筑,促进了莆田木作家具工艺水平的提高,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行业。
  (一)莆田木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唐之前,莆田境内就有木作工艺,但主要用于寺庙建筑和民房修造,如庙宇建筑、供桌、神龛、祭器和官府办公用具的打造,以及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具制作等。进入唐代之后,大批汉人南迁闽中,莆田境内家具行业开始发展,木雕家具开始从寺庙走进了普通百姓家,主要有眠床、八仙桌、衣柜、矮柜、长短凳和梳妆台等,但普通百姓的木作家具做工粗糙,结构简单,以实用为主,而寺庙家具却十分考究,工艺复杂、做工精细,成为莆田木作家具的代表作。
  到了宋代,兴化境内家具制作工艺日趋成熟。据《仙游县志》记载“宋代,境内城关、枫亭、榜头、龙华等地已有竹木器手工业,产品以生活用具为主,农具为副”。①从史料记载分析,宋代兴化木质家具有了较大改进。一方面,家具制作工艺不断提高。无论是家具款式、还是家具功能,都有很大进步,实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家具逐渐普及,品种日益增多。宋代兴化境内木作家具的品种主要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等生活家具,仅桌子一项就有正方桌、长方桌、长条桌、圆桌、八仙桌等;凳子也有方凳、长凳、长条凳等款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太公椅等多种式样。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用家具和工艺家具,如盆架、屏风、镜台、凭几、琴桌、棋桌等。
  进入明代之后,兴化境内木作家具品种繁多,工艺复杂,主要有五大类:即椅凳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台架类等。明代兴化家具以素朴、简洁而著称,造型简练质朴,比例匀称,线条雄劲,以线为主,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并饰以精微雕镂,点缀在显眼之处,与大面积的素件形成强烈对比,使木作家具整体构造显得明快简洁。
  清代,兴化家具与明式家具在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独立风格。一方面,清代家具不象明代家具那么浑厚、凝重,在装饰上也没有明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考究、节约、简单,没有明代家具那么宽绰。另一方面,清代兴化清式家具出现了多种材料并用和多种工艺融合的特点。如清代兴化眠床,通常采用多种材料,楠木、红豆杉、山枣木等。同时,清代家具还采用多种工艺,如有雕、嵌、描、漆等新工艺,通体装饰,富丽堂皇。另外,清代兴化境内还流行生漆家具,将雕刻工艺和贴金艺术融于家具之中,用植物漆对家具进行盖面,不但可以防止木料腐蚀,而且使家具表面更加平整光滑、金碧辉煌。
  清代兴化境内最常用的家具有眠床、八仙桌、长短凳、衣柜、镜箱(梳妆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兴化眠床。中国眠床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广博物志》中曾有“神农氏发明床,少吴氏作篑,吕望作榻”的记载,但眠床的真正兴起始于唐代。宋元时期,兴化艺人对眠床进行了改良,进入明清之后,兴化眠床做工考究,融多种工艺为一体,是兴化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兴化眠床以架子床居多,一般有带门围子架子床和带脚踏子架子床两种。清朝后期,出现了融二种款式于一体的眠床,既有带门围子,又带脚踏子(即踏凳)。
  古代兴化眠床分为上中下三部,下部有踏凳、床架、床板等;中部有围屏、床架、柜子等;上部有衣挂、花格帐顶等。兴化眠床三面围屏,上面封顶,一面开放,两边对称,几乎是一个独立的装饰天地。从床底到床顶,从床裙到床间架、柜子、床垛等,几乎极尽装饰之美,融木工、漆工、艺雕、贴金、绘画等工艺为一体,围屏、床垛、床间架、前裙等处都有雕花工艺,油漆时又采用贴金、描画、平雕等工艺,床裙、围屏和花格多为实板绘以金、红漆纹饰,雕刻或描画着各种意蕴隽永的历史人物故事和花鸟图案等,给人们以墩实厚重而又兼具通透灵秀的感觉,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清后期,兴化眠床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鉴吸收了境外宗教文化,既古朴淳厚、对称严谨,又夸张矫饰、华丽活泼,融传统性、多元性、开放性为一体。清代兴化眠床是整个家具系列中最考究的一种,高档眠床,不但有复杂的透雕、平雕和精细木工等工艺,还要经过油漆工匠的填漆、打磨、上漆、贴金、描金等多道工序,富裕人家通常在眼床上镶嵌宝石、珐琅、贝壳、玉雕小件等装饰品,高档的眠床要耗时数年才能完工,如选料、脱水、木工、雕刻、油漆等,仅油漆就有补灰、打磨、描绘、镀金、填色、磨面、盖漆等工序,历时几个月。从一定程度上讲,眠床是主人地位、身份、审美旨趣的象征,读书人偏好在床上雕刻梅兰竹菊等象征品行高洁的图案,一般人家则喜爱雕刻一些金银元宝、梅兰竹菊、牡丹玫瑰、龙凤呈祥等代表富贵吉祥的寓意图案,官宦人家则喜欢雕刻刘备、关公和岳飞等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等。
  清末民初,莆田境内家具行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一个重要产业。据《仙游县志》记载:清代,仙游县“较大集镇计有81家木具店,修造、出售木农具和木家具”。但“民国以前,仙游木制家具均为零星加工制造。民国时期,出现了木制家具生产专业户”。①特别是莆田的陈桥家具,盛名远扬,销往闽中各县。涵江、城里、仙游的县城、榜头等地,也有众多家具专业户,家具成为莆仙境内一个重要行业。
  (二)建国后莆田古典家具行业的曲折发展
  建国初期,莆仙家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木雕油漆家具。即融木工、木雕和雕花贴金工艺为一体的艺雕家具,主要品种有眠床、衣柜、桌椅、八仙桌、茶几、镜箱等。另一类是现代新式家具。主要产品有新式床、高低床、高低橱、木沙发、学生课桌椅等30多个品种。据《仙游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生产发展迅速。1952年,全县从事木制家具行业的有204户,木匠334人,年产值24.89万元,主要生产床、桌、椅、橱等。1953年,成立仙游县木器社,职工13人,主要从事木制家具生产。1958年底,建立13个生产合作社(组),均生产木家具。70年代起,生产家具的主要厂家有仙游木器厂,榜头、游洋、钟山、石苍、龙华、大济、度尾、西苑等木器厂(社)”。②新中国成立后,莆仙两县家具产业在曲折中发展。建国初期,境内家具专业户众多,创办了不少的家具、农具等手工业联社。20世纪60—70年代期间,家具生产受到限制,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莆仙境内家具产业才开始恢复与发展。据《莆田县志》记载:“1958年,黄石、常太、笏石、华亭、灵川等19个农具厂内部都附设木器车间,生产床、橱、办公桌椅等地方传统的木制家具,年产量1.24万件,产值160多万元。1984年,江口镇与外商合资创办江桥家俬工业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外资36万元),建厂房3000多平方米,引进机械设备16部,职工70多人,生产铁木家俬、仿古家具,1985年产值48万元,部分产品出口新加坡。1986年8月,创办梧塘镇家具厂,职工40多人,生产款式新颖的现代家具、办公用品,次年,产值24.8万元,1990年,产值39.4万元。1987年,笏石镇创办家具厂,固定资产28万元,运用进口材料,生产新式家具。1988年,又创办笏石镇家具二厂。1990年,一厂有职工88人,年产值95万元。二厂有职工76人,年产值85万元。1990年,全县生产家具企业共24家,其中乡(镇)办13家,当年总产量9.48万件,总产值409.3万元”。①中国改革开放后,莆仙两县木作家具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的黄石、陈桥和仙游的坝下等地,已形成了木作家具专业村。陈桥家具以新式家具为主,农具为辅,坝下家具则以红豆杉、楠木、樟木、柯木、龙眼木、杨木为原料,主要生产旧式眠床、大衣柜等。同时,莆田的黄石和仙游的坝下逐渐发展成为家具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港澳台商人到国内收集古代宫廷家具,但由于数量有限,台商便在大陆寻找艺人,模仿生产古典家具。1988年,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木雕艺人蔡国爱、黄桂元两人获悉台商出高价雇人仿制古代宫廷龙椅,便前往福州参观。当时台商提供了一套清代宫廷九龙椅样品,九龙椅靠背上有龙凤呈祥和花鸟图案,扶手上有龙头狮身等木雕工艺,工序复杂,雕艺精湛。蔡国爱和黄桂元认真模拟了台商提供的九龙椅图案,回来后开始模仿制作清代宫廷龙椅。由于当时没有高档木料,便采用闽北地区出产的红豆杉为原料,并用生漆盖面,产品出售给台商。
  但九龙椅工艺复杂,生产一套九龙椅需半年多时间,一年只能生产2套九龙椅,企业规模小,产量有限,属于家庭小作坊。1991年春节,在广东打工的木雕艺人陈凤添、林福星两艺人返回仙游老家,同蔡国爱一道创办了“仙游榜头仿古家具厂”,仿制古代宫廷龙椅和宫廷家具,成为坝下村最早的古典家具生产厂家,但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加上资金短缺,工厂难以为继,榜头仿古家具厂于1993年解体。随后,蔡国爱另起炉灶,创办了“榜头国爱仿古家具厂”,继续生产九龙椅。1994年,蔡天新、陈凤添、林福星等3人共同筹资创办“三宝仿古家具厂”,利用原“仙游榜头坝下仿古家具厂”的机械设备和工人,聘请蔡金兰设计图纸,仿制宫廷龙椅和明清古典家具,产品销往台湾、香港等地。同时,还生产黄杨木、红豆杉等材质的木雕工艺品,并在坝下街创办了第一个工艺品展厅,兼营木雕、玉雕和寿山石雕等。但因销路不畅,客户长期拖欠货款,导致企业运转困难,“三宝仿古家具厂”仅维持了一年多就解体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台湾、香港和澳门家具市场的影响,人们对古典家具的爱好日渐浓厚,国内古典家具市场日趋活跃,加上国外高档优质名贵木材开始大量进口,不但为仙游古典家具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材质,而且使古典家具更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此后,仙游坝下村陆续创办了多家仿古家具厂,如蔡国爱“国爱仿古家具厂”、林福星与林福景合办的“福景仿古家具厂”、陈凤添与林福寿合资的“福寿仿古家具厂”、王洪斌创办的“永盛仿古家具厂”、王福华创办的“福华仿古家具厂”、黄福华创办的“三福仿古家具厂”......。各厂家产品从单一的宫廷龙椅,发展到龙床、衣柜、茶几、花架、太师椅、宫帽椅、罗汉床等,有明式的、也有清代的,还有明清结合的新款式,甚至还有古为今用的混式家具,品种日益增多,款式丰富多彩,坝下村由原来传统家具生产专业村,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制作古典家具的基地。与此同时,仙游县赖店镇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古玩的商人,并逐渐形成了古家具和古玩文物销售市场。另外,仙游度尾镇的中岳村,也逐渐发展成为木雕家具专业村。到了20世纪末,仙游境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古典家具、木雕、古玩等三大市场。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内古典家具市场和古玩市场日渐旺盛,为仙游木雕家具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到了2003年,坝下村古典家具厂已经发展到几十家,并逐渐形成了木雕和古典家具的专业市场。
  2004年,福建省将仙游工艺美术产业列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点扶持项目,促进了莆田木雕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人们开始将古典家具视为一种投资品,从而为莆田古典家具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仙游境内新创办了上百家古典家具生产厂家,推动了仙游县域经济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带动了当地商业、物流、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上百家高档名贵木材公司和黄铜手柄、银饰配件等产业配套企业,仙游县迅速形成为全国名贵木材集散地,并发展成为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到了2006年,仙游县已经形成了雕刻、编织、绘画、漆器、首饰、刺绣、仿古工艺等8大门类,4000多种产品。仅仙游县就拥有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销售收入15亿多元,主要分布在坝下、城关、度尾和赖店等地。如仙游榜头的坝下村,以生产古典家具为主,兼营木雕工艺品,约有300多家生产企业,是莆田境内最大的木雕家具生产基地。仙游度尾镇的中岳村也有近百家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以木雕工艺品生产为主。还有仙游赖店也发展成为全国古玩集散地,有200多家从事古家具收购与销售的经营户,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另外,在仙游的县城、荔城区的黄石和城厢区的华林等地,也有众多的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店,莆田市逐渐形成了木雕、古典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古典家具产业发展,莆田市实施“2006—2008年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计划”,客观上促进莆田古典家具行业的发展。2006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仙游县“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树立了以木雕家具为内容的“仙作”品牌,与“苏作”、“京作”、“广作”三大流派四分天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典家具产业。
  2007年,在一大批木材经销商的炒作之下,百亿“热钱”涌入仙游古典家具行业,一下子涌现出几百家古典家具企业和名贵木材销售店,各乡镇陆续涌现出一大批工艺品生产专业村、专业街和众多的古典家具销售商场。一时间,进口名贵木料暴涨,古典家具价格飚升,经营古典家具的专业户财富大增,仙游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中国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和名贵木材的集散地。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仙作”古典家具创业产值30亿元,约占仙游县工业总产值的45%从2008年起,仙游县把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快建设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园,致力打造全国性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名贵木材交易中心、营销市场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推动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向鲤城、鲤南、赖店、盖尾、郊尾、枫亭等乡镇延伸,促进了当地的商业、交通、信息、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木材供应与加工、电脑雕花、上漆打蜡、电工机械、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兴起。与此同时,仙游境内逐渐形成了珍稀原料基地、名木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网络等,使各种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形成了一条龙产业链,涌现出一批著名企业和品牌,如黄福华的“三福工艺古典家具公司”,创建了“三福”品牌;李机能的“莆田市力天红木艺雕有限公司”,创建了“连天红”品牌;黄辉的“仙游福辉世家古典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建了“福辉”品牌;郑志明的“协立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协立”品牌;林元福的“福建仙游海凌古典家俬有限公司”,创建了“海凌”品牌;严星辉的“福建省龙禧艺苑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龙禧艺苑”;林福来的“福来工艺厂”,创建了“福来工艺”;许国山的“山中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山中”品牌;林庆财的“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创建了“大家之家”品牌等。
  2009年初,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名贵木材价格大迭,古典家具一度滞销,不少古典家具企业因资金困难而大量抛售产品,一些个体家具企业亏损倒闭。直至2010年底,莆田古典家具行业才逐渐复苏。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洗礼之后,仙游古典家具产业开始理性发展。为了促进古典家具产业的健康发展,仙游县着手筹建木雕、古典家具产业园区,规划了莆田境内最大的古典家具产业园区——仙游宝泉工艺产业园,占地面积3130亩,总投资20亿元,筹建全国性古典工艺家具生产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研发中心、仓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引导规模工艺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产业集群,形成一个立足莆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艺品市场和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中心。2010年,仙游县荣获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六部委授予的2010年度“品牌城市——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12年,仙游县又通过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复评,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产业地位。
  莆田古典家具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莆田艺人从模仿制作古典家具的家庭小作坊起步,发展到创办上规模的古典家具生产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之间就将古典家具行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奠定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地位,打造出名扬全国的“仙作”品牌,形成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仙游县古典家具商拥有资本超过200亿元、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产量、产值和销售额均居全国首位,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国。①据《莆田晚报》报道:“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去年(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为16个、17个、1个。......全县‘仙作’企业达3349家,规模以上企业146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拥有1个国家级大师、7个省级大师、16个市级大师、385个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②
  三、新时期莆田油画产业发展概况
  (一)莆田书法绘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莆田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书法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书法绘画人才济济。早在唐代时期,莆田境内就出现了林藻、黄滔、郑士良等著名书画家。宋代,“仙游人蔡襄、蔡京以精湛的书法、绘画艺术传名于世。蔡襄的‘八分、散隶、正楷、行草、大小草诸体皆精。’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此外,还有仙游的“余日华、蔡懋、陈谠,莆田的陈俊卿、陈宓、方信孺等书画家”,在宋代都享有盛誉,声名远扬。①进入明代之后,莆田境内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家,如“明代,莆人李在,以其宫廷画作而名扬海内外。他的山水画墨气淋漓,人物画笔意苍古,当时的日本画家多从他学画”。又如“莆人曾鲸,字波臣,旅居南京期间,从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洋肖像画技法,成为境内第一个采用西方绘画技术的画家,首创‘凹凸法’肖像画技术,从他学画的弟子很多,形成‘波臣画派’”。
  还有“仙游人杨津精山水花鸟画,陈文擅长人物画......莆人宋珏也工绘画书法”。可见,明代之前,兴化境内书画文化底蕴丰厚,出现了众多的书画人才,被誉为“文献名邦”。②清代,莆仙两县出现了不少著名工艺美术人才,多次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尤其是莆田的国画技艺,独具一格。据《莆田市志》记载:“清代,莆田画家杨舟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作成就很高,尤精画鹿。莆田城郊畅林人姚云善仕女画,尤善写照,自成一家,被称为‘畅水姚氏法’。清代中期,莆人郭尚先以工书善画著称,所画兰石饶有逸气,为世所重。清末至民国初期,仙游名家林肇祺擅长山水花鸟,其作品以龙、虎、猴、鹿、鹰、竹等最为传神”。③民国时期,莆田境内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特别是仙游县的国画,画风淳朴,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仙游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霞、李耕、黄羲等,擅长人物画。李霞的《十八罗汉渡海图》和《函谷跨牛图》在国际画赛中获优等奖。莆田县画家苏师颖,擅长山水花鸟,而朱铎的花鸟画,被誉为“闽中翎毛,朱铎一人”。④还有莆田许英三的人物画和仕女画、涵江李可信的墨梅、城厢黄愧群的花鸟,都享有盛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期间,莆仙两县先后成立了文学艺术联合会,多次举办书画展,促进了中青年书画人才的茁壮成长。20世纪50~70年代期间,莆田县老画家陈鹤,画技独特,成就显著,堪称“诗、书、画”三绝,尤其擅长画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朱成淦的书画,气势奔放,其狂草画独具一格;周秀廷的人物画,被人民大会堂所选用。
  还有林工的山水画、苏田的漫画等,都颇具名气。特别是仙游现代画家,继承了仙游国画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出现了张英、陈薰、陈毓和、孙仁英、李文朴、蒋金读、张清岩等众多名家,均以人物画擅长而著名。由于莆仙两县书画人才济济,名家大师层出不穷,被誉为“绘画之乡”。
  (二)莆田油画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油画源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莆田。1981年,涵江画师刘国泰率先创办了境内第一个私人油画室,拉开了莆田油画产业发展的历史序幕。1983年,国家级画师王永声也将西方油画技术从香港传入仙游,创办了仙游境内第一家油画企业,成为莆田油画产业的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少莆田人以油画为业,相继创办了20多家油画工作室,出现了众多个体油画作坊。
  莆田的画师、画工和个体油画专业户,根据国际油画市场需求,保留和发扬了传统国画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作出众多的商品画,产品销往海外各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油画产业。
  莆田境内虽然有绘画工艺基础,但高级油画师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加上初期从事油画行业的学徒大多数为初高中学生,跨入油画行业纯粹是为了生计,大多数画工不是美术专业人员,也不是油画爱好者,缺乏油画基础知识,产品粗糙,附加值低,一张商品画只能卖十几元或几十元,几乎是出卖劳动力价格。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莆田的油画产业基本上处于粗放性经营状态,发展缓慢。
  20世纪90年初,随着莆田油画从业人员的日益增多,画师、画工的技艺也有所提高,莆田油画产业发展速度开始加速。一方面,油画从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促进了油画产品数量的剧增。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莆田市油画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鼎盛时期约有2.3万人从事油画产业。至20世纪末,莆田境内的油画工作室、个体户已经发展到400多个,年产值3亿多元人民币,并拉动了镜框加工、装裱、颜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上规模的油画企业。如刘国泰的油画社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业化、多元化、集团化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1998年,刘国泰又投资1800万元创办“莆田市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使集友集团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莆田境内规模最大的油画出口企业。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莆田的画师、画工纷纷奔赴全国各地投资创业。由于莆田油画产业发展迅速,境内画师、画工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缺乏与全球化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机制,油画企业布局分散,各自为政,画技不能互相交流,市场信息难以有效传递,产品难以有效吻合世界市场需求,又没有形成油画产业集聚局面,导致莆田油画产品销路不畅,竞相杀价,恶性竞争,同一类油画产品在深圳、北京的价格要比莆田市场上高出2—15倍,而在欧美市场的油画价格甚至要高出莆田市场20—100倍。加上莆田境内没有油画展销平台,油画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只能依赖广州、深圳、厦门、义乌、上海、北京及港台的中间商转手出口,莆田的画师、画工实际上只是为外地经销商打工,赚点微薄的工钱。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莆田的画家、画师和油画商品经纪人纷纷前往厦门、福州、深圳、北京、上海、义乌等地创办油画工作室和油画品经销企业。据仙游县统计,全县共有2万多人画师、画工,有1.5万人在外地经营油画产品。在莆田、涵江一带约有2000人,在厦门约有3000人,在深圳大芬村约有1500人,在北京、深圳、义乌、厦门、福州等地,仙游商人共创办了400多个油画企业、画廊,形成了一支人员众多、实力雄厚的油画产业队伍。
  进入21世纪后,油画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促进了莆田油画产业的持续发展,莆田市逐渐成为亚洲油画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共有3万多名画师、画工,500多个画廊及工作室,其中大型油画工作室(30名以上)有50多家,有出口权的企业有20家,生产画框的企业有10多家。据2006年统计,莆田市油画产业链年生产总值已达6亿多元人民币,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0%,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外销率达90%2007年,为了提高莆田油画行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实力,推动莆田油画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莆田油画界同仁联合成立了“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由刘国泰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提出了“创建中国油画产业之都”、“缔造世界油画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筹划“莆田国际油画艺术产业园”的建设方案,组织大型“油画展”,还在广交会上开辟“莆田画廊”,组织莆田油画企业参加“厦门9.8投洽会”、“深圳文博会”、“世界油画产业论坛”、“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和“(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博览会”,以及“大芬国际油画节”和“中国美术产业高峰论坛”等大型油画会展和学术交流活动等,使莆田油画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至2011年,莆田境内油画产业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人民币(不含外地莆商经营的油画产值),拥有出口企业20多家,大型画室60多个,全国各大城市莆田人创办的画廊、工作室、油画企业达800多家,莆田人创作的油画产品约占欧美油画市场60%的份额。其中规模较大的油画企业有刘国泰的集友集团、林剑平的欧雅艺术有限公司、宋群杰的莆田市博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蔡加新的福建省点石工艺有限公司、郑秀琼的集成油画有限公司、吴志坚的仙游县名艺油画工艺有限公司、林良松的莆田恒丰工艺装饰有限公司、朱金柏的莆田柏友油画公司、罗龙锦的莆田贝思装饰有限公司、朱清忠的莆田路笛油画公司、陈平的合友艺术品有限公司、林国扬的飞杨画业有限公司和陈国华的工艺美术馆等。
  (三)莆田市各县区油画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莆田油画产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整个油画产业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以小作坊、个体户居多,规模小、效益低,主要靠以量取胜。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的油画产业迅速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并逐渐形成一个地方支柱产业,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莆田市各县区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以促进油画产业的健康发展。
  1.仙游县油画产业发展概况。仙游县从事油画产业的人员最多,主要分布在仙游境内和全国各地。从21世纪初开始,仙游县政府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导油画产业发展,由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仙游油画专业村的形成。如在仙游的城南、城西等地,培育了一大批油画专业户。在仙游的书峰、榜头、枫亭等乡镇,培养了众多的画工、画师,造就了一批油画人才和油画企业。但由于资金、市场和销售渠道等原因,仙游油画产业基地迟迟不能形成,导致油画人才大量流失。2007年,仙游县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制定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战略,其中包括油画产业。
  2009年,仙游县在规划“宝泉工艺产业园”的同时,着手创办国际油画城。2009年6月,在仙游县成立了“仙游县油画行业协会”,组建了“福建省画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为仙游油画城建设和油画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2010年,又成立“福建省亿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仙游油画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2011年,仙游县开始筹建“国际画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由仙游县油画行业协会、投资商和宝泉工艺产业园开发商等联手开发,占地175亩,规划建设面积27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为生产、创作、交易三大中心,项目包括建造画家、画师工作室,规划建造百间大型商业展厅和美术馆,兴建油画艺术长廊、公共艺术超市,以及相关生活配套设施等,打造一个集工艺美术生产、展示、营销、仓储、研发、物流以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
  2012年6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工艺油画专业委员会筹委会在仙游油画城举行成立仪式,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油画专业机构,对莆田乃至全国油画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莆田晚报》报道:“仙游是全球三大油画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直接出口的工艺油画企业有100多家,大型油画工作室有200多个,在本地画师1.5万人,在全国各地的仙游人油画企业画廊有700多家,在外地仙游籍画师超万人,在全中国油画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知名油画企业,如蔡加新的“点石工艺”、吴志坚的“名艺油画”、陈元忠的“兰斐艺美工艺品有限公司”、林志坚的“仙游县华根工艺品有限公司”、严建峰的“华夏严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徐德立的“徐氏油画相框有限公司”、郭雅伟的“雅艺画社”、李永寿的“仙游县好色油画工作室”、黄剑锋的“三友框业”、蔡朝忠的“国风油画工作室”、颜良欣的“仙游县欣欣油画工作室”、蔡朝忠的“国风油画工作室”、薛金拥的“油画工作室”和仙游县鲤南欧美油画艺术公司等。其中“名艺”、“点石”、“兰斐”和“太平洋”等油画企业,年产值都超过了3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仙游县年油画总产值(含外地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产值)超过了20个亿人民币。
  2.涵江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涵江是莆田境内最早发展油画产业的地区,油画企业主要集中在涵江市区和林柄工业园区内。20世纪80年代初,涵江区率先发展油画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期间,涵江已经发展成为油画产品出口基地。全区共有几十家画室、画廊和油画产业链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油画企业有10多家,如刘国泰的“集友集团”、方清华的“方盛欧艺”、郭跃东的“梦彩画艺”、吴志东的“聚艺堂油画苑”、李少强的“迪拜少强油画公司”等。
  进入21世纪之后,涵江区将油画行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涵江油画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涵江区又紧锣密鼓地筹建“中国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助推涵江工艺美术产业的提速与升级。整个园区规划面积1500多亩,拟创建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创意谷”,并在园区内建设创意产品展示区和交易市场,发挥创意、创新产品展示、商贸交易等功能,加速创意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力争用5年时间让这一新兴创意产业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
  3.城厢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城厢区是莆田市油画企业较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华林工业园区、新南小区和城区一带,约有100多家油画工作室、画廊和油画产业链企业。比较著名的企业有林剑平的“欧雅艺术”、宋杰群的“博誉轻工”、郑秀琼的“集成油画”、朱金柏的“柏友油画”、陈平的“合友艺术”、林龙的“龙人龙画艺术品有限公司”、蔡启耕的“耕牛轩书画艺术中心”、姚荔生的“瑞莆艺术品中心”、李国华的“油画艺术馆”、蔡思源的“思情画艺”等。仅华林工业园区就有10多家规模以上油画企业,其中规模最大是林剑平创办的“莆田市欧雅艺术制品有限公司”,占地36亩,注册资金5000多万元,是一家以生产油画、画框、镜框和欧式家具、树脂工艺品以及陶瓷油画等系列产品为主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次是宋群杰的“莆田市博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木制线条、画框、相框、镜框、绘画制品等,年产值达1200万美元以上。
  近几年来,城厢区大力促进油画产业集群集聚,努力打造中国油画产业之乡。2012年初,城厢区在广化寺周边的新南小区创建“莆田(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出台了油画产业发展3年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租金补助、纳税返还、免收费用、设立基金、优先服务等内容,现有百家油画企业和油画工作室入驻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力争用5年时间,吸引、聚集上千个知名油画企业、画师入驻,打造一个以油画原料集散、创作、销售、展览为主,兼顾旅游、娱乐、文化传播等服务的国际油画艺术中心,建成年产值20亿元的油画专业市场。
  4.荔城区油画产业发展概况。荔城区油画资源相对薄弱,但荔城区政府始终注重打造油画产业品牌和油画发展战略。2007年,荔城区以创建“中国油画之乡”为起点,提出建设一个集生产、销售、交流、展示、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产业园区的战略目标,以黄石工艺美术城为基地,建立一个可集聚千名画家和油画企业的“莆田油画村艺术广场”,面积近5000平方米。目前已创建书画艺术中心,内设办公室、创作室、学术部、展览部和数个多功能展厅,拥有600多平方米的书画长廊,是一个集人文、产业、艺术为一体的油画艺术平台,形成了以油画原料、创作、展览、批发、旅游、娱乐、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油画产业链。2008年,荔城区又着手筹建“莆田油画村”,规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拟分三期进行。2008年7月,荔城区邀请了北京、深圳、义乌、厦门、福州等城市及莆田本地的油画界著名商人400多人,进行莆田油画村项目推介,举行莆田油画村筹建处的揭牌仪式。
  总之,进入21世纪之后,莆田市各县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争先创办油画广场、油画城、油画村、国际油画艺术中心等项目,对于莆田油画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国际油画市场需求增长有限,加上莆田油画人才大量流失,各县区又没有具体的油画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短缺问题直接影响了莆田油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荔城区的莆田油画村,雷声大、雨点小,至今启动不起来。同时,仙游、城厢、涵江、荔城等县区,都在积极创建油画产业基地,竞相争夺油画人才资源,势必引发莆田油画市场的恶性竞争,对莆田油画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全国各地油画市场的莆商经营概况
  莆田油画产业经历了3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油画和画框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莆田境内油画产业及其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已达3万多人,年产值20多亿元,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集友集团、方盛欧艺、博誉轻工、点石工艺、集成油画、名艺油画、先行公司等众多著名油画企业和名牌产品。同时,在全国各地的油画村、油画街、油画城和文化市场,也有众多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深圳“大芬油画村”和北京“宋庄画家村”,以及义乌油画街和上海、广州、大连、苏州等文化产品市场。
  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是莆田画师、画工最多的一个油画市场。厦门乌石浦油画村有近200家油画店,约有画师、画工5000多人,其中莆田人开办的画室、画廊和画店有100多家,约占整个油画村的三分之二,“在厦莆仙籍从事油画产业的有6000多人(含产业链员工),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出口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产值达数亿元”。①2009年,厦门莆田商会成立了油画产业分会,以促进在厦莆商油画产业的发展。目前厦门比较著名的莆商油画企业有庄智传的“太平洋油画艺术有限公司”、刘杰的“厦门市龙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康明义的“厦门鸣艺进出口有限公司”、郑义芳的“厦门山大艺术品有限公司”、肖智勇的“厦门市智勇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张金耀的“厦门市艺源古典油画有限公司”、高国清的“厦门清心油画工作室”等。
  享有“中国油画第一村”荣誉称号的深圳大芬油画村,也有近2000名莆田籍画师、画工及油画产业经纪人和油画产业链的从业人员,莆商创办的画室、画廊和画品商店有100多家,约占整个油画村份额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广东的广州、珠海、东莞等地,也有不少莆商经营的油画企业,如方清华经营的“东莞香港方盛欧艺有限公司”、黄志宇经营的“深圳估特美工艺有限公司”、郑俊青经营的“广州宏峰油画框业有限公司”、陈福德经营的“珠海红日画廊”、谢赛芳经营的“深圳赛芳画坊”等,都是上规模的油画企业。
  在北京的“宋庄画家村”、潘家园十里河、北京七八九艺术中心和东营、左家村、霍家村等文化市场里,约有300多家莆田人创办的画廊和油画品商店,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较著名的油画企业有李云龙的北京天建聚德商贸有限公司、严建峰的华夏严氏艺术品有限公司、庄严的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黄文清的北京东方盛美艺术创意有限公司、黄国强的伙伴(北京)文化艺术传媒的有限公司、刘春建的北京市春建油画工作室、游成云的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郑美明的北京德艺美名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
  浙江义乌的赵宅油画专业街,既是国内著名的油画市场,也是莆田油画产业外销的一个重要销售窗口。目前在义乌油画市场经营油画产品的莆商有1500多人,有100多家莆田画师、画工和经纪人经营的画廊、油画工作室和字画商店,约占义乌油画市场份额的60—70%。其中规模较大的莆商油画企业有魏金椿经营的青于蓝工艺品有限公司、卢建裕经营的宏峰油画框业、王开明经营的创鸿油画、卢建生经营的宏鑫油画有限公司、黄德祥经营的德祥油画公司、游寿东经营的东歌油画艺术、陈鲤经营的默契画业有限公司和姚文杰经营的福建颖新画业等。
  除了上述油画市场之外,全国各地还有数以万计的莆商从事油画艺术品和油画产业链产品的经营。如上海的城隍庙、徐家汇等文化市场,有100多家莆田人创办的画廊、油画工作室,从事油画产业的莆商达1000多人。还有大连油画村、郑州油画村、哈尔滨油画村、苏州周庄等,都有大批莆田人经营油画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创办的画室、画廊和油画企业约800多家,莆田籍的画师、画家、经纪人、经销商、以及经营油画、复制画、工艺画框等油画产业链的莆商超过2万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品种类众多、品种齐全,包括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石雕、油画框业、工艺编织、铜雕、漆器等十大门类1000多个品种。2003年以来,先后荣获了‘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五个‘国字号’品牌,是国内拥有工艺美术区域品牌称号最多的设区市”。“形成一大批由老、中、青结合的工艺美术技术骨干人员,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9名,省工艺美术名人82名,省竹编专家1名,工艺美术师职称以上人员200多名,还有4000多名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据2011年底统计:“全市现有工艺美术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总产值达4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4家,实现总产值183.0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81.37亿元,出口交货22.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8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3.15亿元,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同业前列,是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产业特色区域,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活跃的代表城市之一”。“截至2011年底,莆田市共组织工艺企业2000多次组团参加了全国大型展览会上百次,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金奖1090件、银奖940件,居全国历次展会获奖总数榜首”。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享有盛誉,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打造出众多的品牌,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附注

①《莆田市姓氏志》,方志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①《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979页。 ②《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3页。 ③《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2页。 ①莆田市秀屿区政协:《关于做大做强秀屿区医药产业链的调研报告》,2005年4月10日。 ① 《莆田系民营医院的发展之惑》, 载《中国医院报道》2008第一期。 ① 《莆田市志》, 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1302 页。 ① 《湄洲日报》2011 年2 月11 日第一版。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307页。 ②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307页。 ①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页。 ②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页。 ③ 《莆田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7 页。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 年版, 第307 页。 ①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页。 ①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页。 ② 《仙游县志》, 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第306 页。 ① 《莆田县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第285页。 ① 程香:《福建仙游古典家具制造风云录》《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2011年10 月。 ② 《莆田晚报》2012年2月26 日, 第1版。 ①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第2267 页。 ②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页。 ③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 页。 ④ 《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 年版, 第2267 页。 ① 《仙游工艺油画将新增一个全国性专业机构》, 《莆田晚报》2012年7 月2 日, 第1版。 ① 《厦门莆商》珍藏纪念册, 第40 页。 ① 《福建日报》2012 年4 月28 日, 第6 版。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