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记账方式别具一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133
颗粒名称: 四、记账方式别具一格
分类号: F710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清代记账方式的特色给店员和商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 清代 商业文化 记账 莆田市

内容

古代读书识字的商人不多,尤其是商店伙计,大多数是文盲,而商业经营又离不开记账。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简单易懂的记账方式,即“苏州码”。苏州码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南宋时期从算筹中分化发展而来的民间记帐符号。这种“商业数字”,记写简单,速度又快,被广泛运用于商业记账之中。
  清代兴化商人大多数使用苏州码记账,即用“■■■川■■■■■■十”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由于古代商人计算时通常使用算盘,上面一点就像算盘上档拨下一个子,表示五,所以■是六,■是七,很好理解。比如说2134,要写成“■■一■■■”;32,要写成“■二”;0.64元可记作“■■”;3.70元记作“■士”;598记作“■■■”;3908元记作“■■0■”;5.8元写成“■■”等;“O”通常代表“元(圆)”,它一般放在“■”和“■”中间的下方。如标价为3908元商品,会写作“■■O■”。但苏州码也有缺陷,当“■、■■、■”连写时,往往容易出现混乱,变成“■■■”,如果间隔不均匀就分不清楚了,甚至容易出错。如“■■”有多种理解方式,可以看成一百一十一或三,也可以看成“廿一”或“十二”。于是,兴化商人便对“苏州码”进行了改进,把“■■■■■”竖改成横写,即一二三,并把元和角写成“元”和“△”,以便区别。
  清代兴化商人的会计账簿也很有特色,俗称“流水账”。“流水账”采取竖写记账方式,即在一张纸的中间划条红线,左边记收入账,右边为付出账,账目分为“原”、“收”、“合”、“出”、“存”等五个科目。“原”是前一天的余额,也是当天库存的现金;“收”是当天营业收入的金额;“合”是前一天余额和当天收入合计后的总额;“出”则是当天付出的金额;“存”是当天的余额,也是后一天库存的现金。除“流水账”外,大商家还有“总清簿”、“货物进出簿”、“夜查”和“分户”等账簿。应当说“苏州码”和“流水账”的发明应用,对于古代文化水平不高的兴化商人和文盲的商店伙计来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