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贸管理体制和通商航线及进出口商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076
颗粒名称: 二、外贸管理体制和通商航线及进出口商品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元代外贸管理体制和通商航线及进出口商品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元代 商业经济 莆田市

内容

元朝执政后重视对外经济交流,长期实施积极的外贸政策,促进了兴化商业的繁荣和港口经济的发展。据《莆田市外经贸志》记载:“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泉州市舶司降低进口货税率,实行‘三十取一’政策,境内对外贸易空前繁荣”。②在元代宽松的外贸政策促进下,兴化沿海港口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日渐繁荣,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6个,成为古代兴化对外贸易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一)元代外贸管理体制
  元代沿袭宋代的市舶司制度。元初,朝廷保留朝贡制度,进口紧缺商品由朝廷禁榷,或由市舶司抽成之后让商人经营。元代兴化路设立的“织染局”和“杂造局”,实际上是管理进出口产品的行政机构。织染局大量收购纺织品,经加工包装之后,转手倒卖或提供出口。而杂造局则大量收购陶瓷、铁器等手工业品,由官办作坊加工包装后进行销售或出口。民间贸易主要由船舶主和牙人经营,外国蕃客经市舶司批准后,可以在境内开设商店,其经营方式通常有“结托”和“自营”两种:“结托”是中外商人合作经营,具有中外合作性质。“自营”则是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开设商铺,自主经营,具有外商独资性质。
  至元二十年(1283年),由于兴化沿海港口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进口商品日益增多,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朝廷在兴化路设立莆田海站,其职能有二:一是管理兴化境内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和入境商船及蕃客;二是管理海上船舶运输,代办市舶司收购的部分非禁榷货物。莆田海站实际上也是朝廷委派的贸易机构,兼有代办外贸、航运、进口商品销售和外国商人管理等职能。
  元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与宋代市舶司制度相似,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上较宋代完善。特别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颁布的《市舶则法》,既是一部禁止官员经商的禁令,也是一部保障商人权益、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对元代外贸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市舶则法》规定,兴化路海运管理“改由兴化千户所监管船舶,由莆田海站兼管航运”。③同时,“兴化路官衙(设官驿令、提领、脱脱禾孙)及莆田海站悉照法执行,其主要职能有:查验过境停靠的官船、民船是否办理抽分纳官手续。如有隐匿按漏舶(逃税)论罪;查验过境停靠商舶是否执有出海‘公据’、‘公凭’。如有谎报、诈妄行为,没收其货物交市舶司处理;查禁过境停靠商船、官船是否贩运禁止出海的商品。如金银、铜钱、铁货、男女人口等;收存舶商自卫之用的刀剑弓箭和铜锣,舶商发舶时归还;优待舶商、水手。他们出国公干,对其家小进行优恤,免除其差役”。④《市舶则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
  (二)元代兴化对外贸易航线
  元代兴化对外贸易的港口主要有枫亭港、秀屿港、三江口港和宁海港。其中枫亭港最为繁荣,“从太平港运出的砂糖、土纸等前往暹罗、琉球、大食品等地销售”。①太平港建有码头、粮仓、货栈等,销售网络辐射到福清、莆田、仙游、永春、德化等县,“其外贸的兴盛程度可与泉州国际大港剌桐港妣美”。②据史书记载:“元代,在局势平定之后,朝廷锐意经营,发掘本地资源,设兴化路织染局、杂造局,置莆田海站,采取比宋代更加优惠的政策,开展对外招商活动。莆田、仙游两县对外贸易臻于极盛。通商国家和地区多达16个,以东南亚诸地为主”。③元代时期,兴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比宋代多。主要航线有:兴化——占城(今越南);兴化——三舆(今菲律宾);兴化——罗解(今泰国);兴化——三佛齐(今马来半岛);兴化——朋加拉(今孟加拉);兴化——真腊(今柬埔寨和印度支那);兴化——渤泥(今文莱达鲁萨兰国);兴化——天堂(今阿拉伯);兴化——爪哇(今印度尼西亚所属的爪哇岛);兴化——锡兰(今斯里兰卡);兴化——马八儿(今南印度一带);兴化——俱蓝(今印度西南沿海喀拉拉邦奎隆县);兴化——日本;兴化——新罗(今韩国);兴化——琉球;兴化——香港,共有16条海外贸易航线。
  国内航线分为省内和省外两条:省内有兴化至泉州、厦门、福州等航线。省外航线有兴化至宁波、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烟台、大连等航线。
  (三)进出口商品
  元代兴化路对外贸易产品比较丰富,既有农产品,也有手工业品;既有奢侈品,也有普通生活必需品;既有工艺品,也有日杂品(俗称“粗货”)。元代兴化出口商品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农产品,主要有蔗糖、干果、茶叶、林竹山货等。另一类是手工业品,主要有纺织品、杂货、铁器、白金、青铜、工艺品、陶瓷等。出口商品以蔗糖、干果、纺织品和陶瓷为大宗。特别是陶瓷出口数量大增,兴化县徐州窑、莆田县西天尾碗洋窑生产的青釉陶瓷,大量销往日本、新罗、台湾和三佛齐等国。莆田县灵川海头的苦山陶窑生产的青瓷、影青瓷和酱色瓷,主要销往台湾和东南亚各国。仙游县的埔尾、岑岭等陶窑生产的工艺瓷、青瓷、影青瓷等,主要销往日本、越南、朝鲜、琉球等东亚诸国及地区。
  元代兴化境内的进口商品仍然以奢侈品居多,但也有普通日用品。奢侈品主要“有宝石、珍珠、胡椒、犀角、玳瑁、象牙、槟榔、木棉、葛布、药材(含没药、芦荟、血碣、荜拔)、沉香、檀香及其它粗货”,日用品主要有粮食、布料、农作物和药材,以及香料、白糖、药材等④。据史书记载:“南海诸岛又有调味香料之输入,大致包括丁香、肉豆寇、檀香、沉香、降香、安息香、樟脑、胡椒、姜、肉桂、苏木,以及产于南海诸岛之其他香料”。⑤这些进口商品,并不是全部在兴化境内销售,兴化商人与外商进行易货贸易之后,又贩运到闽中各地和闽北各县。而外国商人到兴化境内购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一般是以物换物,基本上能够实现进出口收支平衡。
  总之,元代朝廷高度重视对外经济交流,宽松的外贸政策和经营环境,为兴化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元中后期,福建沿海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不但为兴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生产拓展了广阔市场,而且带动了境内商业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发展又促进了莆商队伍的壮大,商人活动空间更加广阔,商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一股新生的社会政治力量。

附注

②《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页。 ③《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④《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108页。 ①《枫亭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页。 ②《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③《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④《莆田市外经贸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⑤朱维斡著:《莆田县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