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莆商队伍结构复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060
颗粒名称: 二、莆商队伍结构复杂
分类号: F710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宋代莆商队伍发展壮大,结构复杂,内容包含了“贾商”,“行商”,“牙人”和“船舵主”发展经济历程。
关键词: 宋代 商业经济 商业发展 莆田市

内容

宋代是莆商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宋廷鼓励商业发展,众多农民、手工业者及其地主豪绅加入了经商行列,促进了商人队伍的扩大;另一方面,宋代兴化境内人口剧增,人多地少矛盾凸显,不少百姓为了生存而弃农经商。北宋名臣蔡襄在《奏乞减放漳泉州、兴化军人户身丁米札子》曰:“伏缘南方地狭人贫,终年佣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从事小商小贩。②《兴化府志》也记载:“莆地瘠人贫......近海鱼盐,近山稼穑,下里(今秀屿一带)少田地,则为商贾,终岁勤勤,不敢休息,故莆人无厚产而日用常足”。③宋代“莆商人足迹颇远,所以外出经商者,自有不得不然之故。山区之民深居简出,宽乡之民安土重迁。故无远出之商贾,必也人浮于地,而又交通不便,如则梧塘、渭庄、梧梓、九峰、南则斗南、梅湖、塔林、吉蓼,则多船舶”。④特别是兴化农家妇女“亦事纺织,以供衣食,故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谓之机布,其余则贸易,以为利”。⑤可见,宋代兴化商人众多,除了朝廷鼓励商业发展的积极政策促进外,生活所逼也是兴百姓弃农经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宋代,在全民经商的历史大背景下,莆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同时,宋代兴化商人队伍具有多民族的特点,即以汉人为主,闽越人为铺,以畲族原住民为补充。这种不同文化族群的商人队伍,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商业经营理念,既有中原汉人“视野开阔、走南闯北”的行商经验,又有闽越人“机巧剽轻、资货产利”的商贾遗风,还有土著入“勤劳俭朴、精明善算”的经营之道。但从宋代兴化商人队伍结构分析,主要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贾商”,即指在城镇集市开设店铺的商人。“贾商”是兴化商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商人的经营品种比较繁杂,商店遍布城乡,但他们的经营方式相对稳定,特别是在南宋时期,兴化城乡商业繁荣,贾商众多。据《莆田县志》记载:宋代涵头集市,“长三里许,人家稠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8页。
  ②蔡襄著:《奏乞减放漳泉州、兴化军人户身丁米札子》。《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3页。
  ③(明)周瑛、黄仲昭著:《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6页。
  ④朱维斡著:《莆田县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⑤《涵江区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密,商贾鱼盐辐辏,为莆闹市”。①还有兴化军城、仙游县城和枫亭太平港等,云集了一大批贾商,为宋代兴化商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行商”,是指以零售为主的流动小商贩。他们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有的甚至是出售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或手工业品。这类商人农忙务农,农闲经商,带有农民和商人的双层身份。
  宋代兴化境内小商贩众多,走街串巷,遍布城乡。如“宋代肉贩已成为城乡市场一个行业。私营肉贩本钱薄,设备简陋,很少设铺营业。乡村屠商农闲上市,农忙下田,没有固定网点”。②宋代兴化境内“行商”极为普遍,人数众多,走村入户,方便百姓。这些商人通常是小本生意,“皆肩挑货笼,手摇小鼓,叮当过市......无不满载而归”。③可以说,古代莆商大多数是从行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起来,最后演变为富贾巨商。
  三是“牙人”,也称“中人”。即指活动在集镇、墟集之间且专门为买卖双方称秤、计量、结算和收取佣金的商人。“牙人”实际上是为商业服务并赚取服务费的居间人,也称中介。北宋时期,兴化各墟市开始出现“牙人”,“如设在兴化军城中元妙观前的米圩和设在西门的青菜、水果圩集,均置有‘牙人’。伴随集贸活动增加,‘牙人’服务范围逐步扩大,进而起到穿针引线、牵头生意等中介作用”。④据《城厢区志》记载:宋代莆田境内“集贸进一步发展。境内已有专为买卖双方称秤、主量、收取佣金的‘牙人’。当时设在城内元妙观前的米墟、西门外的青菜、水果摊,均有‘牙人’”。⑤“牙人”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商业经济已经走出了原始物物交换的形态,进入了封建商品贸易的新阶段。
  四是“船舶主”,也称海商,即经营海运和对外贸易的商人。兴化地处东南沿海,北宋初就有不少商人从事桂圆干和荔枝干贸易,北宋名臣“蔡襄《荔枝谱》亦有渡台商贾贩卖荔枝”的记载。⑥当时有大批货物从兴化军的白湖港、宁海港、涵江港和太平港等运出,销售到江浙、淮湖、山东、天津等北方商埠和日本、高丽、暹罗、越南、琉球半岛、东南亚各国,以及波斯、埃及等国,形成了一支资本雄厚的海商队伍。由于海商拥有自己的船舶,故也称船舶主。宋代兴化境内海商众多,较为著名的海商有枫亭海商洪忠,专门从事荔枝干、桂圆干等土特产生意,资本十分雄厚,捐资修建了太平桥、三妈宫等;莆田湄洲海商三宝,是最早捐资扩建湄洲祖庙和传播妈祖信仰的商人;涵江商人洪伯通,长期在宁波经营荔枝干和桂圆干;著名海商沈法询,经常航行于“海南诸国”,专门从事海运和对外贸易,也是传播妈祖文化的先驱;莆田林氏后裔林长胜,也是南宋后期移居香港的商人。还有《兴化军祥应庙碑记》中记载:“郡民周尾商于两浙”“泉州纲首(船长)朱纺”贩运兴化陶瓷往三佛齐国等,这些都是宋代兴化著名船舶主。另外,《莆田市志》中也记载了几位著名船舶主,如“嘉定至宝祐年间(1208~1258年),著名舶户有王彦广、黄荃德、刘辉叔、方澄孙。他们遣舶远航时,都到泉州延福寺通远善利文福王祠祈风延福,刻石拜神,祈保航程平安”。①这些著名海商,有的甚至是地方官商,他们资本雄厚,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在兴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附注

②《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③朱维斡著:《莆田县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④《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3页。 ⑤《城厢区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⑥《莆田市姓氏志》,方志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8页。 ②蔡襄著:《奏乞减放漳泉州、兴化军人户身丁米札子》。《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3页。 ③(明)周瑛、黄仲昭著:《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6页。 ④朱维斡著:《莆田县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页。 ⑤《涵江区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①《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3页。注:经查上述三人均系地方宫员。王彦广,系登绍熙四年 (1193年)进士,嘉定年间任南安县令;刘辉叔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任安溪县令。方澄孙,淳佑七年(1247)进 士,宝祐六年(1258)任泉州郡事兼提举市舶司。上述人员是否为船舶主,现无法考证。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豪绅
相关人物
蔡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