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其他手工业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商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041
颗粒名称: 六、其他手工业发展概况
分类号: F407.8
页数: 3
页码: 80-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宋代手工业行业除了农产品加工、纺织、制盐、制陶、造船和刻书等六大行业外,还有建筑、酿酒、制蜡、建材、造纸、木雕、石刻、冶炼、金银首饰加工等行业发展概况。
关键词: 手工业 宋代 莆田市

内容

宋代,兴化境内手工业行业不断增多,除了农产品加工、纺织、制盐、制陶、造船和刻书等六大行业外,还有建筑、酿酒、制蜡、建材、造纸、木雕、石刻、冶炼、金银首饰加工等行业。在此选择几种手工业行业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宋代兴化手工业发展概况。
  (一)建筑业
  宋代,兴化境内从事建筑业的人员众多,形成了木匠、泥匠、石匠、木雕、石雕、建材等工匠队伍。从唐代起,兴化境内大兴土木,建筑寺院,促进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宋代,兴化境内又建筑了众多的寺院庙宇,如梅峰寺、襄山寺、龙华寺等。这些寺庙规模宏大,设计复杂,用料考究,体现了宋代兴化建筑业的特有风格和一流的建筑水平。
  首先,宋代兴化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军城修建,造就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建筑队伍。如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搬迁后,知军段鹏筹巨资修筑莆田军城,内筑周长2里又310步的“子城”,以护官署衙门,建造了“谯楼”作为兴化郡城的城门和门楼。
  还外筑土城,以护城区居民。宋宣和三年(1221年),兴化军再次修筑郡城,周长7里又83步,墙高1.5丈,基厚7.5尺,改土墙为砖砌,引北河水为护城河,开辟了五个城门,东称望海,西号肃清,南叫望仙,北为拱辰,东北名宁真,各个城门都有城楼。宋绍定初年,城墙年久失修,墙倾盗起,民众深受其害,邑人陈宓倡议再修城垣,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城修建。绍定三年(1230年),知军曾用虎率民众建成周长1298.8丈,高1.8丈的石砌城墙,使兴化郡城成为福建三座名城之一,俗称“铜延平(南平)、铁邵武、石莆田”。由于多次大规模地修筑郡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客观上促进了兴化建筑业的发展。
  其次,宋代兴化境内建筑了众多桥梁,培养了一批修桥铺路的专业人才,客观上促进了兴化建筑业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宋代“莆田有一百七十座桥梁,宋建设五十座”。②其中仅李富一家就捐建大小桥梁34座,如清宁桥、万寿桥、新桥等。这些桥梁以石桥为主,木桥为辅,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宋代兴化桥梁建筑的一流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建筑的万安桥(洛阳桥)。万安桥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开始修建,至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结束,历时6年,投资巨大,工程复杂。万安桥座落于泉州境内,但主持建桥的泉州知府蔡襄系仙游人,故招募了大量的兴化工匠参与万安桥建筑。该桥的“筏形基础”筑桥技术为世界首创,特别是利用海蛎繁殖来胶固桥基的方法,即“种蛎固基”法,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一大技术突破。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成为我国桥梁史上一座丰碑。所以,宋代大规模的城墙修筑、桥梁建筑和寺院庙宇建设,促进了兴化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二)家具和木雕业
  莆田境内家具行业起源东晋时期,发展于唐代。进入宋代之后,木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手工业。据《仙游县志》记载:“宋代县内已有利用亭、榜头、龙华等地已有竹木器手工业,产品以生活用具为主,农具为辅”,主要产品龙眼木,黄杨木、檀香木之材料,生产家具和工艺品”。①仙游“宋代,境内城关、枫有“木制品有门、窗、床、橱、桌、椅、桶等;竹制品有筐、箩、筛、簸箕、扁担、竹椅、竹床、蒸笼、竹席、竹篮等”。②莆田木雕起源于汉,发展于晋,盛于唐宋。从晋朝开始,境内寺院建筑开始采用雕塑工艺,促进了境内艺雕业的兴起。隋唐时期,莆田境内大兴土木,建筑寺庙,木雕装饰、木雕佛像和木刻经书等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兴化木雕业的迅速发展。到了宋代,兴化艺雕技术又有较大的提高,以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等木雕家具和工艺品随处可见,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宋末,从泉州港、枫亭港大量输入了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名贵木材,成为上乘的木雕原料,促进了兴化木雕业的迅速发展,赢得了“精微透雕”之美称。
  宋代,兴化境内开始生产木雕家具,即把木雕工艺融入家具制作之中。兴化木雕家具结构考究、装饰华美、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将圆雕、透雕、浮雕和仕女、花鸟山水等木雕艺术,融入家具之中,使家具造型千姿百态,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三)其他手工业
  宋代,兴化境内还有酿酒、酝蜜、制蜡、造纸、冶炼、采矿等手工业。据《仙溪志》记载:“酒则以粳为粬”,“用物则窠而取蜜,且溶其房以蜡,惟人家养蜂所酝”,“灰蛎而柔竹、则蒸其屑以纸”,“炼铅而粉,采柏而烛”,“煮铁而出之模,则鼎釜之利及于旁郡”。《宋志》也记载:“莆海滨有铁沙场,舟载陆运,凡数十里。依山为炉,昼夜火不绝”。③可见,宋代兴化境内已经形成了酿酒、制蜜、制腊、造纸、炼铁等多种手工业。
  宋代兴化境内粮食加工业迅速兴起,出现了石臼、石磨等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建立了众多的粮食加工作坊,其中最著名的是兴化米粉加工。据史书记载: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时,兴化军主簿黎畛受命协助建陂。为了解决大批民工的吃饭问题,黎畛将广东老家的米粉加工设备和技术传入兴化,生产出方便易熟的兴化米粉,并指导百姓大量加工制作,以解决民工吃饭难问题。黎畛因公遇难殉职后,民工们就以米粉、米酒祭江,建庙纪念。此后,兴化米粉工艺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莆田地方著名特色小吃。
  宋代兴化境内造纸业也很兴盛。据《仙游县志》记载:“仙游造纸业始于唐代,先制楮衾后造竹纸。产地香山里(今赖店镇)朱山村及慈孝里(今枫亭、园庄)洪仓村。后其他产纸区也多在山区竹林茂盛处”。④到了宋代,兴化境内“因竹料充裕,且质亦胜楮(楮衾即纸被),乃改用柔竹纸。仙游县竹纸最早出自东西乡,当时已大宗生产,商人贩卖于莆田、泉州等地”。⑤此外,还有“藤纸”、“皮纸”和“专以事鬼神”的“纸胚”,以及用红花染色的“红色纸”、“米色纸”等。南宋时期,兴化境内刻书业发达,开始引进高档印书纸。据《宋志》记载:“兴化县辜岭村厚有藤纸。
  彭志:莆田县文赋里茧村有皮纸,近多辍业。莆人所用纸,皆自顺昌等县贩而至者。近九座等处产纸胚,其纸不可书字,专以事鬼;邻邑有黄氏者,因而致富”。①据“《闽产录异》云:兴化产红花,施乌梅染纸,价廉工省。又有米色纸,乳细金为燂头,为帧眉,坚实不烂”。②可见,宋代兴化境内造纸业发达,品种众多,成为一个重要手工业。
  总之,宋代是兴化手工业崛起与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但手工业行业众多,而且形成了一支人员众多、技术精湛的从业队伍。这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了农业,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手工场的经营者,对于兴化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手工业品的大量生产,境内商贸流通日益繁荣,客观上又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商人队伍的壮大。

附注

②朱维斡主编:《福建史稿》,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①《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②《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页。 ③(明)周瑛、黄仲昭著:《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7页。 ④《仙游县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 ⑤《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3页。 ①(明)周瑛、黄仲昭著:《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7页。 ②朱维斡著:《莆田县简志》,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知识出处

莆商发展史

《莆商发展史》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福建莆田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早期莆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莆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产业、医药产业、木业发展的贡献对市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