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5020230000840
作品名称: 海印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91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B947.57
主题词: 佛教-寺院

作品简介

海印寺位于丰泽区东南法石宝觉山上,北宋开山宝觉禅师创建。海印寺历经沧桑,迄今有千年历史。原有海印室,南宋朱熹题额“天风海涛”楼,后废,匾额尚嵌寺壁。后称海印寺,主祀三世尊。 明崇祯年间,旅菲侨胞捐资修葺扩建。 清宣统二年(1910年),寺住持僧因建坛求雨不得而筑柴为塔自焚,里人感其德,以其骨灰塑像奉祀寺中,称之为“醒世佛”。清代还修有山门、大殿、朱文公祠、宝觉书院、大悲阁。 民国初年,泉州人到广州经商,引来介净法师再次扩建寺庙,重兴海印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荒废。20世纪80年代,旅菲侨胞及菲律宾众寺院捐资重建古刹,修复大悲阁及东西两侧双层的客厅、僧舍和回廊(左边宝觉院为朱熹讲学之所)。 海印寺是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佛教信仰传播地之一,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寺院主持不少出于该寺门下,常年有宗教交流活动。199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将海印寺公布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南朝北,背山面海,中轴线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拜亭、大悲阁,两侧有僧房和斋房等,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进深各3间、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顶燕尾脊。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