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5020230000833
作品名称: 泉州少林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91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B947.57
主题词: 佛教-寺院

作品简介

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东湖街道凤山社区清源山东麓。唐乾符年间(874—879年)郡人郭皎、卓怿建,僧齐固居之(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广明元年(880年),赐名镇国东禅寺。兴盛于两宋,寺宇规模宏大,包括大殿、廊庑、府库、僧舍等,还有法、僧、十三、罗汉、玄女5个堂。南宋末被毁。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规模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清初,清廷镇压反清复明势力,该寺株连被焚。1986年,福建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东禅少林寺”匾额一方。1992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海内外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成立少林寺重建委员会,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遗址(凤山)重建少林寺,并按原有13进规模设计重建,包括主庙与报恩堂。主庙为三开间两进带双边护厝,面阔24米,进深19米。报恩堂为现代多层楼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题“东禅少林寺”匾额。 2004年,中国香港作家金庸泉州之旅,为少林寺题下“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16个字,随后的金庸新版武侠小说里的南少林皆改为泉州南少林。2006年11月26日,泉州少林寺举行首任方丈升座仪式。释常定为泉州南少林寺方丈,他也是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泉州少林寺武僧团团长。2007年,寺内尚有部分保存完整的唐代柱础、墙体,以及至今能打出清水的少林古井。寺的周围(今东湖新村)散存古代大石槽、练武的石板凳、金刚池、刣狗池等。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