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723
专题名称: 高甲戏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6/001
起始页: 064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产地: 洛江区

专题描述

高甲戏孕育于明末清初,是洛江境域主要地方剧种。明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群众有冤无处申,于是常借戏剧敷演历史故事,英雄义士除奸惩恶,为民申冤,剧终每有杀奸臣平民愤场面,成为早期的高甲戏。清初,武戏吸收民间武术及宋江阵的刀捧套路、队列阵法,用于戏中武打场面。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引进四平戏剧目、声腔、行当表演,渐与四平戏(又称大班、九角戏)混合,泉州方言“角”与“甲”谐音,遂称九角戏为九甲戏,清末则雅称为高甲戏。早期高甲戏擅演武戏,后衍化为文武戏,表演四平戏的剧目和北宋历史故事,也表演竹马戏《桃花搭渡》《唐二别妻》《士久弄》《番婆弄》《公婆拖》等丑旦戏。武戏内容为杀奸臣贪官,为民除害,以明快昂扬的曲调,配上雄劲有力的帮腔、洪亮热烈的大小唢呐、曲笛、大锣、钹等乐器,构成气势磅礴的声腔,富有民族性、人民性、斗争性。生旦戏大都反映爱情生活,以优美典雅、缠绵的曲调,配上明快抒情的曲笛、二胡、二弦、琵琶,表现生离死别、儿女情长的戏剧场景。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洛江区
产地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