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农耕习俗乞雨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533
专题名称: 晋江市农耕习俗乞雨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37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昔时,小农经济,农民或遇上旱涝灾害,无能为力,每常把减灾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晋江县志》记载“祷雨祈晴,晋人常有”。泉南每逢大旱或种不下土,或稻菽枯死,农家呼求无门,通常组织祷雨,也就是俗称乞雨的活动。通常由官府或地方绅士组织并主持,请出当地的龙王、城隍、境主、真人等神明,向上天即玉皇大帝求雨。多在宫庙外烈日下搭天坛,焚香祷告。其余的乡民身着素服,头扎白布,露顶赤足,手持炷香,跟随在神轿后面,三步一跪,沿途涕泣哀号,口念:“乞雨乞雨,烂肠烂肚,皇天不顾,百姓无路。”一队人顶着炎炎赤日,行至江海溪河边,众人跪地,抬神轿的冲向水里,如果轿斗能从水中捞起鱼蟹之类水生动物,便认为是求得到雨的征兆,如果只捞到小虾,则示为无雨,还得反复跪求,直待天降甘霖。 有的地方,求雨时习惯抬着神轿佛辇“坐井”,以祈赐泉水长流,润灌庄稼五谷,虽形式不同,但目的一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修水利,破除迷信,乞雨风俗遂终止。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