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高甲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475
专题名称:
高甲戏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168.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高甲戏作为闽南文化的组成部分,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高甲戏形成于清朝,早期称为“宋江戏”,以扮演梁山英雄的故事而得名。到清中叶突破宋江戏的局限,吸收徽剧、四平戏、梨园戏、木偶戏的剧目,大量吸取徽剧、戈阳、木偶戏等表演艺术,办成“合兴戏”。这种“合兴戏”逐渐发展、扩大,形成具有独具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戈甲戏”,以后叫做“高甲戏”。高甲丑行的表演最具吸引力,影响面最广,是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表演行当,其中又以表演艺术大师柯贤溪的丑行艺术最具特色。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高甲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甲戏柯派丑行艺术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晋江市高甲剧团也被确定为该派别的传承单位。2007年6月,“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晋江在内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