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旅游景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121
专题名称: 清源山旅游景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773.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位于清源街道北部。因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到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宋元时期,清源山最为鼎盛,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历代摩崖石刻近700方。其中,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1988年,清源山旅游景区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月,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7年,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在南安境)、灵山圣墓3部分组成,面积约62平方千米。其中清源山景区方圆有20公里,主峰海拔498米,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