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117
专题名称: 提线木偶戏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765.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提线木偶戏提线木偶形成于宋代,称悬丝傀儡。提线木偶戏吸收南音、梨园戏及吟诗音调、佛曲音乐唱法,丰富唱腔表现力。清末民初,泉州提线木偶盛极一时,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戏班大幅减少。20世纪50年代,其舞台配置布景灯光。后又不断创新,台面放宽并加高,舞台底下设地台,表演空间开阔,舞台场面恢宏,远观犹如宽银幕电影。20世纪60年代,创造天桥式立体舞台,增加深度和层次,增强立体感。改革开放后,吸收戏剧舞台布景、灯光等优点和电影特技效果,整个舞台光、色、形、景多姿多彩。 在闽南地区,民间视提线木偶戏为大礼之戏,一般在宫庙、祠堂酬神和民间婚丧喜庆时演出,俗称“嘉礼”戏。其传统剧本称嘉礼簿,分落笼簿、笼外簿和散簿3种。剧目以历史剧为主,有大本戏,如专台《目莲救母》可连演7天7夜。每尊木偶设16~30多条提线,操纵复杂,脚本文词典雅,故事题材多出自史书古籍,观众多为文化素养略高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线木偶戏剧目推陈出新,把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剧、神话剧搬上舞台,深受儿童喜爱。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设悬空舞台,以指掌操纵木偶活动,飞天遁地,惊险打斗,无所不能;脚本略嫌粗糙,但台词通俗生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