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唐代伊斯兰教圣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084
专题名称: 凤山唐代伊斯兰教圣墓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756.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凤山唐代伊斯兰教圣墓在东湖街道凤山社区灵山南坡。始建于唐代,方位坐北朝南,占地300平方米。两墓并排于石构墓亭内,墓长2.1米,宽1米,上有阿拉伯式石墓盖,墓后东、西、北三面依山建有石构回廊,廊正中立有元代至正二年(1322年)重修圣墓的阿拉伯文石碑一方,高110厘米,宽56厘米,厚19厘米。右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来此行香石碑一方,高110厘米,宽56厘米,厚16厘米,上书“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此外,还有清代重修碑刻四方。此墓系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来泉传教的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之墓,是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