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2736
专题名称: 水稻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34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水稻曾是丰泽区主要粮食作物,境内水稻种植均为双季稻。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从占城国(今越南)引入占城稻。占城稻耐旱早熟,自种至收仅50余天,境内历代普遍种植。此外,早稻有河南早、新留、连江早、黄蓝、毕种、山东子青晚;晚稻有降米、乌芒、红芒、赤脚、一秋红、乌壳、苏州红、叶下逃、三公早、台湾籼、寄种、大冬、白香、大尖、白脚、八月白、藿香、四百粒、畲稻。 民国期间,早稻品种主要有白早、红米、广东早、三冬早、田头哭、哈连、早糯,晚稻有一枝香、潜叶闽冬、水泥、白科、大粒王、敏党、南特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境内农民在原有稻种基础上进行穗选复壮、良种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更新换代,亩产不断提高。1949年,晋江县城郊区(绝大部分在丰泽区境内)水稻产量32.58吨,亩产112千克。1951年,县级泉州市郊区(绝大部分在丰泽区境内)水稻种植面积2854.4公顷,产量提高到39.56吨,亩产136.5千克。1958年,随着清源乡、临海乡、招贤乡、石霞乡、幸福乡划入,县级泉州市的耕地面扩大近一半。当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大部分在丰泽区境内)4635.93公顷,产量124.49吨,亩产179千克。1961年,县级泉州市郊区水稻种植面积4091.17公顷,产量127.49吨,亩产207.5千克。 1971年,由于晋江县北部的罗溪、马甲、河市3个公社和双阳华侨农场划归县级泉州市,此后,境内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市的比重下降。当年境内(即当时的东海、城东、北峰、清源4个公社、农场)水稻种植主要品种是杂交水稻(四优2号、四优30号、闽优3号),产量大幅度提高。4个公社(农场)种植面积3848.93公顷,产量16888.7吨,约占全市水稻产量的四分之一。1975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亩4056.53公顷,产量16379.15吨,亩产269.18千克。1980年以后,境内水稻植主要品种是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37、威优64、威优30、威优3号、威优63、汕优63,还有常规水稻青二矮、桂潮2号、青广矮、红云33、新红、广陆28-1、78130、79106、泉糯106。1981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3885.4公顷,产量18593.3吨;1985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3596.27公顷,产量15430吨。1990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3389.07公顷,产量20012.5吨,亩产393.67千克。 1992年,增设东湖、丰泽、泉秀3街道后,境内的东湖、丰泽、泉秀、城东(含华大)、东海、北峰、清源7乡(镇、街道、农场)皆有水稻种植,水稻早稻当家品种有早什优016、汕优016、汕128、78130、47-104;晚稻当家品种有威优63、汕优63、特优63、倒种春78130、47-104。1993年,境内水稻种植面积2465公顷(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城东、北峰2乡,分别达到758.67公顷和981公顷),产量15214吨,亩产411.47千克。1997年,早稻品种除原有“78130”“47-104”外,还增加有“闽科早22”“闽科早77”“泉农3号”“闽泉二号”等品种。晚稻主要品种以杂交水稻为主,除原有汕优63、特优63外,还有两优2186等组合。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约1375.47公顷,总产量8754吨。 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1107公顷,总产量6796吨。2000年始,随着中心城市向四周扩展,辖区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区农技部门加大水稻品种品质改良力度,引进“佳禾早尖”“佳辐占”“泉珍10号”等优质品种;晚稻品种主要有“特优63”“特优689”“特优669”“Ⅱ明优86”“两优培九”“两优2186”“甬优6号”、两优3156等组合。至2007年,辖区水稻播种面积仅139.93公顷,总产量789吨。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