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五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唯一号: 130330020230010155
人物姓名: 丁超五
人物异名: 字:立夫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518.pdf
时代:
出生年: 1884
卒年: 1967
籍贯: 晋江陈埭

传略

丁超五,1884—1967,字立夫,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祖籍晋江陈埭岸兜,迁居邵武。前清秀才。 丁超五,清宣统二年(1910)福州格致书院毕业后,回邵武府中学堂任教;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同盟会;后参加改组国民党,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民国1年(1912),孙中山任命他为国民党本部特设办事处福建省主盟人。 民国2年(1913)至民国13年(1924),丁超五数次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参加反对袁世凯和曹锟贿选总统的斗争。民国6年(1917),他任大元帅府参议。民国9年(1920),他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15年(1926)1月,他当选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北伐,丁超五任国民政府参事,国民党驻闽特派员、福建省党部筹备处主任兼福建省临时政治委员会委员。民国16年(1927)5月起,丁超五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民国17年(1928),他递补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连任国民党三、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从南洋到上海,丁超五与许翼公、吴山等组织中韩民众大同盟,鼓动与朝鲜人民联合抗日。民国20年(1931),他出任华东大学校长,同年他以侨务视察专员身份前往南洋视察侨务。民国22年(1933),他任立法委员。民国23年(1934),他奉命主持江西省国民党省党部。民国24年(1935)至民国27年(1938),任监察院江苏区监察使,辖区包括南京、上海两特别市。他曾与台胞谢南光合办华联通讯社,发布全国人民抗日消息。因不满蒋介石集团腐败统治,他返回邵武创办手工纸厂,从事救济难民的公益事业,后通过其子丁日初,开始与民主党派负责人与中共领导人董必武等接触,转向进步。抗日战争胜利后,丁超五公开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协助中国共产党做了不少工作。民国36年(1947)7月,他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民国37年(1948)底,他以福建省参议会议长响应和平,主张停止征兵征粮。1949年10月后,他历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召集人、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著有《易理新诠》《科学的易》等书。1967年12月5日,他因脑血栓救治不及,在上海去世。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九卷,内容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华侨与港澳台事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民族宗教、民间信仰、民俗、放言、街道、镇、人物、荣誉榜等。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盟人
职位
参议
职位
执行委员
职位
参事
职位
特派员
职位
主任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监察使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省长
职位
召集人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