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爱群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5167
人物姓名:
王爱群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1421.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1
卒年:
1989
籍贯:
泉州西街甲第巷
传略
王爱群(1921~1989年),泉州西街甲第巷人,民国10年(1921年)生。少年时在泉州省立晋江初级中学肄业,民国25年投考福建省公路局。后因抗战,公路遭破坏,又到泉州新峰、南安县京山等校和泉中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参加救亡歌咏队和抗日演剧社团。抗战胜利后,再到泉中中学任教。由于他倾向革命,民国34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经保释,避往菲律宾,直到1949年9月才返回泉州,回国后除在晋江县中任教外,还积极参加晋江艺联会的音乐、歌舞、戏剧活动,并搜集整理民歌,为创作方言歌剧《赤叶河》谱写出浓烈乡土气息的新歌曲,开泉腔新歌剧的先河。他根据民歌曲调填词的《王大姐》一曲传遍城乡,为大众所喜闻乐唱。 1953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成立,王爱群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音乐指导。他和南音大师吴瑞德合作,对梨园戏三流派的传统曲牌运用及南音的管门、滚门及撩拍在戏剧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上的不同艺术处理,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名戏曲《陈三五娘》音乐含有很多创作成分,1954年参加华东会演获得音乐演出奖。1956年此剧拍摄成彩色电影艺术片时,就用《绣孤鸾》这支名曲的主旋律,与当时上海民族乐团的作曲家曾家庆合作写成片头曲而备受称道。1959年,新编历史剧《郑成功》上、下集的配曲,也是他在梨园戏音乐与南音的基础上谱成的。嗣后30多年来,所有上演剧目,从传统的以至新编或移植的,大都由他谱写乐曲。1959年以后,他先后任梨园戏实验剧团副团长、团长,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班副主任。 1981年10月,王爱群与吴世忠合作写成《小议南音同中原古乐的关系》一文,发表在《泉州文史》第五期。1987年退休后,担任中国南音学会副会长和福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发表《活的中国音乐史——南音》(与吴世忠合写)等论文。最主要的学术成果《论泉腔》和《续论泉腔》两文,先后发表在《泉州地方戏曲》,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以《南戏论集》结集出版。198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刘念兹认为这两篇文章是历来谈南音与梨园音乐颇有见地的专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它论文尚有《南音五个管门命名索隐》等。 1989年4月,王爱群病逝,享年69岁。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专题
音乐教师
职位
音乐教师
职位
音乐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音乐指导
职位
副团长
职位
团长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副会长
职位
副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