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秀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5149
人物姓名:
张秀寅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1405.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4
卒年:
1964
籍贯:
泉州观口
亲属:
张炳七;张秀津;林承池
传略
张秀寅(1914~1964年),泉州观口人,民国3年(1914年)9月生。父亲张炳七是清末民初极负盛名的木偶戏旦角,称“七旦”;胞兄张秀津(乳名煦目),是30年代名噪晋南的木偶戏生行台柱;外祖父林承池是清末民初木偶戏的“嘉礼才子”。张秀寅7岁时,在前清举人杨家栋的书塾读5年书,对平仄与声韵的关系、音韵的押用方法,都能领会要诀,从而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 张秀寅13岁拜名艺人谢有土为师。在学习中,不论唱腔、念白、线工和后台乐器,都是同科班同学之冠。他在小班学习五年又四个月,毕业时,已达到中班演员的水平。因此,他不经中班就进入他父亲主持的大木偶戏班,又得到名师英旷和林庭荣的辅导。经过三四年的实践与深造,张秀寅不仅继承父兄生、旦行当的表演程式,而且继承英旷和林庭荣的北(净)、杂(旦)的表演艺术,成为林承池流派的继承者。 张秀寅初露头角年方21岁,此时父兄相继辞世,戏班内外业务及家庭经济生活都压在他身上。民国26年,张秀寅和“嘉礼”名艺人何绽合作,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在唱腔、道白、线工各方面更有提高。 张秀寅嗓音洪亮优美,善于变换技巧,能准确地刻画人物性格,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拿手好戏。如《哭太庙》的刘湛,《白蛇传》的白素贞,等等。 解放后,张秀寅任泉州木偶剧院院长。1952年,泉州木偶实验剧团与漳州南江布袋戏剧团组成福建木偶演出队奉调进京,参加中苏友好月的演出。张秀寅亲自演出《潞安州》,当演到剧中主角陆登闻报金兵冲破水关入城,那种大气凛然、愤慨激昂的神态以及从剑鞘拔剑挥舞迎敌的气势,表演得维妙维肖。当陆登退至府中,见夫人自缢,插剑入鞘,抱下尸体,念出“夫妻双亡死何恨,陆登一剑报国恩”时,左手拈起颌下髯须,右手从腰间拔剑,从髯须下插入颈上一刎,随手把剑挥掷台左二丈多远。致谢幕时,许多首长和专家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后来北京电影制片厂舞台艺术纪录片《闽南傀儡戏》,也拍摄了张秀寅主演的《新潞安州》。 张秀寅参加剧团到全国巡回演出期间,创作《火云洞》和改编《白蛇传》、《宝莲灯》、《鲤鱼记》等木偶戏剧本。其中《白蛇传》的《水漫金山》折子戏,10年中演出达5000余场。 1960年,张秀寅身患半瘫之疾,但他还是亲自口述泉州木偶戏的基本线规,由吕文俊将泉州提线木偶的传统表演程式进行系统的整理,留下宝贵的木偶艺术表演的经验。 1964年6月,张秀寅逝世,享年51岁。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专题
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