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李述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0020230001125
人物姓名:
李述中
人物异名:
字:子新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1185.pdf
性别:
男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7
卒年:
1974
籍贯:
螺城镇北门李厝
传略
李述中,(1907~1974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字子新,螺城镇北门李厝人。童年在家塾启蒙,14岁进惠安中学,16岁转学福州省立一中,同年夏天考进厦门大学预科,4年后升入本科法学院。 民国18年(1929年),转广州中山大学。在校时与同学章振乾等组织中山大学福建同学会,出版《闽钟》旬刊,对福建政局提出意见和批评。此间李述中思想急剧转变,他曾和友人合办《摆轮)刊物,研究各种思潮,阐述马克思理论和交流学习心得。 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闽成立人民政府,反蒋独立。李述中偕同中山大学部分进步师友来闽参加倒蒋运动,曾为报刊写稿,宣传人民政府的革命宗旨和主张,唤起人民群众抗日倒蒋。十九路军失败后,仍返中山大学。翌年10月,他东渡日本,继续深造。民国24年4月,考进东京帝国大学农经系。期间,由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领导人许冠杰、章伯钧介绍办理入党手续,嗣负责临时行动委员会东京支部党务,与同志一道创办《时代》刊物,抨击蒋介石政权的卖国反动政策,译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又编印《南青》期刊,提出“抗日反陈仪”口号,在留学生中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芦沟桥事变前夕,李述中从日本回国。原计划至中山大学任教,因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学校内迁,遂返家乡,在泉惠一带文化界组织和联系临时行动委员会成员李佑辰、陈盛智、李述文等,开展抗敌后援工作。并曾协助陈雪华、曾鸿(克昌)等在惠组织剧团,下乡演出,宣传抗日救国。 民国27年5月,厦门沦陷。李述中和李佑辰、陈盛智等由福州转往武汉,参加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央工作会议。会后,他担任中央党报《前进日报》编辑。 武汉沦陷前夕,他随同国民政府中侨委委员宋渊源赴南洋劝募抗日救国义捐。是年10月,新加坡南侨总会成立,所有捐募事均为该会办理,李述中改就槟城《光华日报》主编,大力宣传抗战建国的必要性、急切性,激发侨胞的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1939年秋,他在新加坡中正中学任教时,得一侨商资助,和人家合组一进口公司——源和公司,兼事商业活动。新加坡沦陷后,他埋身商场,幸免日寇迫害。日本投降后,新加坡重为英国统治,他与民主人士卢必然、中共党员张兆汉等交往密切,曾办一期刊,介绍抗战胜利后的伟大祖国和新兴社会科学知识。 民国36年初,李述中因父病重回国。其父殁后,仍回新加坡。两度过港时,都和章伯钧、郭冠杰等相会,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对早日归国参加解放事业有了共识。越年,他毅然回国定居福州。此时,他以归侨身份,被省参议会选为福建省银行董事会董事;同时,受农工党中央委派为福建地下工作委员会主委,暗中联络同志做些地下工作,以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述中担任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建立、整顿、发展组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镇反运动中,他号召农工党成员提高警惕,分清敌我界限;要求成员肃清旧民主主义思想,确立“接受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思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内集体领导,改进领导方法和作风,健全基层组织,增强团结,以求巩固。 1954年,农工民主党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会上,李述中被推选为农工民主党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嗣又担任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常委、副主席、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57年,李述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撤销本兼各职,仅保留省政协委员和农工党省委员会委员职务。1969年,被遣送到建宁县黄坊公社仍田大队插队劳动,1974年5月病故于建宁县。1982年1月,经中共福建省委批准,对李述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给以改正,恢复名誉。4月,在隆重举行悼念仪式后,骨灰安放于福州枕峰革命烈士公墓。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委员
职位
主编
职位
主任委员
职位
常委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人民代表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