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唯一号: 130330020220000042
人物姓名: 陈火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447.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36年
卒年: 2008年

传略

陈火旺(1936—2008年),安溪县长坑乡玉南村人,民国25年(1936年)1月19日生。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至1959年2月,在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进修。1965年10月至1967年2月,在英国皇家物理所进修。1970年8月,调入长沙工学院。1978年10月,调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1982年后,先后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副主任、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博士生导师。1985年,荣立二等功。1987年6月,任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 陈火旺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1967—1968年,他主持设计并成功研制中国第一个符号宏汇编器,他提出的递归结构式的符号宏指令产生技术为许多单位所引用。1971年,他主持和领导全国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负责编译器的总体设计,并于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统,开创中国国产计算机装备Fortran语言的新时代。1973—1979年,负责中国首发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工程中心计算机DJ151语言系统研制,担任符号宏汇编系统和FortranIV编译系统设计师,提出因子分解式全局优化技术,是国内第一个具备全局优化的编译系统。1978—1984年,参加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1的研制工作,负责软件系统总体设计,提出一整套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大型软件的方案和规划,直接主持设计并成功研制向量Fortran语言,为向量 识别器的研制奠定基础;率先在国内倡导和开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研究,主持设计国内第一个面向对象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主持研制成功英汉机器翻译系统,把中国的英汉翻译技术提高到国际水平;主持研制非单调推理系统,把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军用软件中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力倡导高可信软件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陈火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10多项,在计算机软件和理论方面有重要影响,在《JournalofLogicandComputation》《逻辑与运算》)和《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他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陈火旺是中国计算机软件方面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他指导和培养博士后16人、博士研究生50人、硕士研究生近百人。陈火旺是中国最早的工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目录的编制主持人。他编(译)计算机方面著作4部,其中《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获国家级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是国内迄今为止影响最为广泛的教材之一,被重印10多次。陈火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较早的成员之一。他为国家计算机软件学科的构建和学位制度的建立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主持的“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计算机学科建设”研究,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陈火旺在主持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工作期间,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科建设奠定基础。陈火旺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为国家、军队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作出突出贡献。他志存高远,治学严谨,造诣深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深受学术界敬重的一代名师。曾任中国计算机科学理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兼职委员。 2008年2月,陈火旺在长沙病逝。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
副教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教授
职位
副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