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753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90
页码: 720-809

内容

一、重要文件选辑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1988年1月13日)
  国发〔198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二百五十八处),现予公布。望各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并逐步建立科学记录档案。同时,要督促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做好所辖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258处)
  (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41处)(略)
  (二)石窟寺(共11处)(略)
  (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111处)
  编号 分类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68 16 洛阳桥 宋至明 福建省泉州市
  133 81 泉州天后宫 清 福建省泉州市
  (余略)
  (四)石刻及其他(共17处)
  169 6 老君岩造像 宋 福建省泉州市
  (余略)
  (五)古遗址(共49处)(略)
  (六)古墓葬(共29处)
  250 21 伊斯兰教圣墓 福建省泉州市
  (余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辟泉州马甲为引进
  优良畜牧品种试验区并实行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1990年9月3日)
  闽政〔1990〕综159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为引进优良畜牧品种,加快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决定开辟泉州马甲为引进优良畜牧品种试验区。试验区的范围定为乌潭水库库区沿岸及其突出部(涉及马甲乡的马甲、新奄、彭殊、祈山、梅岭、永安、洋坑、河市乡的溪井以及南安县洪濑镇的坝田等九个行政村)。外商在上述试验区范围内投资兴办优良品种的畜牧饲养、加工及其配套企业(以下简称试验区企业),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有关对外开放政策,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试验区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五年内豁免一切税收;免税期满后,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侨商或台商投资的企业,在免税五年后的第六年和第七年继续给予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免、减税期满后,经批准,还可以在以后的十年内继续减征所得税15%—30%。
  二、试验区企业经有关部门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在上述规定免、减税期满后,可以延长三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被确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在免减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现行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试验区企业地方所得税的减免,由泉州市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审批。
  四、试验区企业外商作为投资而进口的用于本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设备、建筑器材;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机械设备、生产用的车辆、原材料、燃料、散件、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辅料、包装物料、种畜禽、饲料、畜禽保护药物以及必要的技术装备;企业进口自用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品(限合理数量);投资的外商和国外技职人员进口安家物品和自用的交通工具(限合理数量),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上述进口料、件,只限于试验区企业自用,如用于内销产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补办进口手续,并照章补税。
  五、为使试验区企业能够做到外汇自求平衡,对暂时不能平衡的企业,经省经贸委批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经营国家规定的一、二类商品和省统一经营的三类商品以外的商品出口,以解决企业的外汇收支平衡,数量仅限于弥补缺额。涉及配额许可证的商品按规定办理。
  六、试验区企业用地按规定逐项报批,五年内免交土地使用费,五年后经批准可适当减收土地使用费。
  七、试验区企业可享受国家今后颁布的有关种畜禽场的优惠待遇。
  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调整泉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1997年6月3日)
  国函〔1997〕42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泉州增设市辖区的请示》(闽政〔1996〕文363号)和有关补充报告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调整泉州市鲤城区的行政区划,增设泉州市丰泽区和洛江区。
  鲤城区:辖临江、海滨、鲤中、开元4个街道和江南、浮桥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打锡街。
  丰泽区:辖泉秀、丰泽、东湖、华大4个街道和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丰泽街道。
  洛江区:辖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和虹山乡。区人民政府驻河市镇。
  泉州市市辖区的机构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经费自行解决。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泉州市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闽政〔1997〕文159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调整鲤城区行政区划的请示》(泉政(1996)综353号)和有关补充报告悉。经国务院批准,现批复如下:
  同意调整泉州市鲤城区的行政区划,增设泉州市丰泽区和洛江区。
  鲤城区:辖临江、海滨、鲤中、开元4个街道和江南、浮桥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打锡街。
  丰泽区:辖泉秀、丰泽、东湖、华大4个街道和城东、东海、北峰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丰泽街道。
  洛江区:辖河市、马甲、罗溪3个镇和虹山乡。区人民政府驻河市镇。
  上述三个区的行政区域界线,以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泉州市区行政区域界线图》为准。
  泉州市辖区的机构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经费自行解决。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八日
  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市辖区政府工作机构设置的通知
  泉委〔1997〕综113号
  鲤城、丰泽、洛江区委、区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调整泉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7)42号)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区、市)机构设置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委办〔1996〕21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就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市辖区政府工作机构设置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鲤城、丰泽两个区政府工作机构各设22个,即:办公室、计划与统计局、教育局、监察局(与区纪委合署办公)、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加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地方税务局、人事局(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劳动局、建设局、交通局、农林水局(加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含农业、水利水电、林业、水产的行政职能)、对外经济贸易局、科技文体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城乡企业局、侨务办公室(加挂外事办公室牌子)、环境保护局、经贸局(加挂粮食局牌子)。
  二、洛江区政府工作机构设23个,即:办公室、计划与统计局、教育局、监察局(与区纪委合署办公)、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加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地方税务局、人事局(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劳动局、建设局(含环境保护职能)、交通局、农业水利局(加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含农业、水利水电、水产的行政职能)、对外经济贸易局、科技文体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经贸局(加挂粮食局牌子)、城乡企业局、侨务办公室(加挂外事办公室牌子)、林业局、土地管理局。
  三、三个区各另设由区政府工作部门归口管理机构3个,即:信访局由区政府办公室管理;物价局由计划与统计局管理;技术监督局由经贸局管理。
  四、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三个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在向中编办和省编委申报增加编制之前,每个区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先控制在350名以内(含街道办事处、地税、工商分局,不含政法专项及乡镇机关人员),调入的机关工作人员一律按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中国共产党泉州市委员会
  泉州市人民政府
  1997年10月8日
  关于成立丰泽区、洛江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
  (1997年8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泉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根据福建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和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的精神,决定成立丰泽区、洛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主持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和召集召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丰泽区、洛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下设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丰泽区、洛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报筹备组公布代表名单。
  丰泽区人大筹备组组成人员:
  组长:魏坚
  常务副组长:庄泉宝
  副组长:戴文元 吴金炎 吴世贮
  成员:陈丽煌 傅健全 倪子川 陈秀珍 谢金票 赖荣富
  赖重阳 颜和平 刘金南 傅健龙 赵萍 郑世英
  陈继红 夏丽清 林玉假
  办公室主任:陈秀珍
  办公室副主任:赖荣富 杨智娜
  洛江区人大筹备组组成人员:
  组长:陈敬聪
  常务副组长:卢希德
  副组长:陈传仁
  成员:林永军 林心政 张荣辉 杨天红 卢刃 黄沧海
  陈忠俊 杨琦伟 廖志芳 戴和生 张伟生 林坤聚
  办公室主任:林心政
  办公室副主任:吴永泉
  泉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同意赋予洛江区若干优惠政策的批复
  泉政〔1998〕文17号
  洛江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赋予洛江区若干优惠政策的请示》(泉洛政〔1997〕综2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关于行政管理权限问题
  同意赋予洛江区政府行使县一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实行县一级财政体制,行使县一级的人事调配权及项目审批权等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洛江区政府县一级土地管理权限。同意设立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洛江分局,作为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派出机构,授权实施辖区内城乡规划管理。
  洛江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权限问题,可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解决。
  二、关于财税政策问题
  1.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全留、定额补助、暂定三年”的财政政策。以核定的1996年收支基数差额作为定额补助数,支出基数中安排500万元作为转移支付资金;以核定的1997年洛江区财政收入计划为基数,从1998年起,三年内财政收入超收市留成部分全部归属洛江区用于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同时在安排专项资金时,视具体经济项目优先考虑借给一定数额的财政周转金。
  2.在洛江区范围内开办的所有企业的税费,按财税体制划分,由洛江区财税部门征收管理。
  3.从1998年起三年内,洛江区区域内非农业建设用地出让收入中市里留成部分,金额返还给洛江区。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由洛江区政府收取,专项用于该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4.大力扶持洛江区进行山地综合开发和“菜篮子工程”副食品基地建设。市农业发展基金,按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市财政比照扶持贫困县标准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支农资金。
  三、关于投融资政策问题
  1.在制定全市年度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时,将洛江区的建设项目纳入计划盘子,统筹考虑,重点照顾。
  2.各市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在资金上积极扶持洛江区的发展。要逐步在洛江区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办好农村合作信用社,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要实行适度倾斜的信贷政策,以适应洛江区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3.积极争取洛江区列入省定农业开发信贷重点区域,以便市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区域政策予以信贷倾斜。
  4.积极帮助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多渠道筹集洛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性项目所需资金。
  四、关于鼓励投资开发和企业发展问题
  1.关于将省政府赋予马甲试验区的各项优惠政策适用范圈扩大到整个洛江区问题,待报省政府批准后另行批复。
  2.积极扶持洛江区发展第三产业和万安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市级各专业银行在信贷上给予倾斜;市财政根据项目情况,在周转金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五、关于洛江区农副产品流通问题
  1.大力扶持洛江区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同意在鲤城区、丰泽区选点供洛江区建设农贸市场,有关税费按规定收取后,返还支持洛江区建设农贸市场。洛江区的农副产品进入鲤城、丰泽两区批发市场的,减免收取有关规费;进入农贸市场销售的,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在洛江区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疏通流通渠道。在安排使用市副食品调节基金时,对洛江区予以倾斜支持。
  2.同意新建仓容量500万公斤的粮食仓库,粮食储备任务随仓库的建设逐步调增。市农业发展银行要予以资金支持,市财政将仓库建设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并相应地增加储备粮费用补贴。
  六、关于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1.对到洛江区承包、承租、领办、创办乡镇企业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根据本人要求,可以不转户粮关系,不改变干部身份,可继续使用原单位住房,保留原专业职称资格,保留原工资级别,其行政关系和人事档案由原人事主管部门及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2.对从外地调入或招聘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各种专业人才,本人要求在洛江区落户的,公安、粮食部门应予以办理入户手续。其子女升学或寄读市区达标中学的,减免缴交寄读费。
  3.对洛江区内企业聘用的外地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且有专业技能的,本人要求在洛江区落户的,免收城市增容费。
  4.洛江区小学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市区达标中学比例由原定的1.5%,增加至3%;洛江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达到达标中学录取线的,可在市区达标中学就读;在万安街道和万安开发区未新建中学之前,小学毕业生可就近进入城东中学就学。跨区就读的中、小学生收费标准与该区学生一致。
  5.市属师范类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要根据洛江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相应招生指标,并将洛江区生源毕业生定向分配回洛江区任教。泉州师专每年应确定一定的指标招收洛江区定向生。
  七、关于重点扶持洛江区边远山村加快发展问题
  市直各部门和鲤城区、丰泽区要积极扶持和帮助洛江区边远山村加快发展,开展结对扶持,加快奔小康步伐。要鼓励和组织我市企业家到洛江区投资办厂,对到洛江区投资的企业,要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泉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五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龙岩等8个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的批复
  闽政〔1999〕文87号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福州、漳州、泉州、龙岩市人民政府: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连江县琯头投资区、敖江投资区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榕政综(1998)242号)、《关于筹建福州空港开发区工作情况汇报的请示》(榕政综〔1998〕248号)、《关于要求把镜洋等四个镇工业小区列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榕政综〔1999〕15号)、《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龙文工业开发区的请示》(漳政〔1998〕33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将泉州万安开发区确定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泉政〔1999〕文52号)、《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批准长汀县腾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龙政〔1998〕综716号)、《关子要求将龙岩市弳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省级开发区酌请示》(龙政〔1998〕综720号)、《关于要求确认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约请示》(宁署〔1908〕综158号)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批准龙岩经济开发区、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福州空港开发区、连江琯头投资区、福清龙田工业区、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泉州万安开发区、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等8个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享受《福建省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闽政〔1997〕46号文)的有关政策和我省有关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8个开发区的面积及范围为:
  (一)龙岩经济开发区:西起黄邦山、东至规划中的龙腾南路东路、北以漳龙高速公路为界、南接福三线南部黄邦村,首期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
  (二)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东起龙陂河、西临长汀车队、南以环城北路为界、北靠飞机窝、萝卜山,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
  (三)福州空港开发区:位于子牛山、仙岐村一线以东,连接金峰的货运专用线以南,东面、西面临海,开发面积3.31平方公里。
  (四)连江琯头投资区:东至琯头隧道口、西至青芝国道、北至青芝山风景区交界及同三高速公路,开发面积2.8平方公里。
  (五)福清龙田工业区:东至龙光路、西至积库村、南库路,北至福庐山,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
  (六)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位于省道郊柏线龙文段南侧,规划建设中的北环路以北、东临筹建中的漳龙高速公路,首期开发面积1.86平方公里。
  (七)泉州万安开发区:东至洛阳江、西至福厦高速公路西福出入口处、南至丰泽区、北至双阳镇,首期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
  (八)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东至东湖塘海堤、西至城东路、南至贵岐澳泰科技园区、北至兰田中学,首期开发面积9.6平方公里。
  三、各开发区必须继续做好规划工作,并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抓紧基础设施建设河招商引资工作。
  四、各开发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用地须按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报批,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五、开发区所在地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关于加强洛江区城乡企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泉洛委〔1998〕综58号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1998年是我区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为推进我区城乡企业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城乡企业再上新台阶,根据省市《关于继续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和提高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城乡企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奋斗目标:
  1998年全区城乡企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产值15.00亿元,出口交货值5.51亿元。新办企业30家,新增投资总额3000万元。扶持产值超1000万元骨干企业27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家,超5000万元6家,组建一家企业集团,上报技改项目9项,开发新产品3项,创省优以上产品1项。
  2000年全区城乡企业总产值28.9亿元,年递增26%。工业产值22.6亿元,出口交货值7.5亿元,产值超1000万元企业4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家,超5000万元企业12家。
  二、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城乡企业工作的领导
  1.区政府成立城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企业工作的领导。
  2.制定各乡、镇、街道城乡企业工作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对企业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和考核。
  3.每年召开一至二次企业工作会,对全区企业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奖优罚劣。对完成任务的乡、镇、街道给予奖励3万元,其中20%奖给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对纳税大户的企业给予授匾表彰。
  4.各乡、镇、街道参照市、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鼓励投资措施。
  (二)抓紧理顺辖区内企业的隶属关系
  1.成立由财政、城乡企业、外经、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理顺关系领导小组,抓紧对辖区内企业挂靠情况进行认真全面调查。
  2.理顺关系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工商局、市税务后有关部门协调,要求市有关部门应贯彻执行泉政〔1998〕17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赋予洛江区若干优惠政策的批复》第二款第二条的规定,在洛江区范围内开办的所有企业均应到洛江区工商分局办理年检或初检,所有企业的税费由洛江区财税部门征收管理。
  3.企业局、外经局等职能部门要经常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宣传优惠政策,与企业主建立感情,争取企业主主动把企业办在我区。
  (三)扶持一批重点企业
  1.按照生产规模大、纳税多、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原则确定一批重点企业。
  2.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周转金,并协调有关金融部门对重点企业给予一定规模的贷款。
  3.对年纳税超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重点企业所纳税金(区级留成部分)比上年增长部分,由区财政分别给予返还60%、50%、40%。重点企业取得技改贷款后,由区财政给予30%的贷款贴息,期限一年。
  4.各职能部门要为重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需办的手续优先办理,尽量减少对重点企业的参观、检查、考核、评比活动,确实需要的,应经区城乡企业领导小组同意。
  5.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听取重点企业厂长、经理对我区城乡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促进各部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四)积极鼓励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引进企业
  1.实行“谁引进归谁”的原则,凡成功引进,其税收产值的隶属关系归引进单位。
  2.凡成功引进企业,按实际利用金额分别给予奖励:投资50万—50万美元,奖5000元;150万—300万美元,奖励10000元;300万—500万美元,奖励15000元;500万美元以上的奖励20000元。奖金在企业到资,经有关部门确认后兑现。
  3.区直有关部门下属的经济实体单位新引进企业应上缴的乡镇企业管理费区留成部分的50%,归引进单位。
  4.鼓励企业到马甲、罗溪、虹山投资。凡在马甲、罗溪、虹山区域兴办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投产后二年内由区政府返还税收的区级留成部分,在虹山投资的企业第三年至第五年返还50%。
  (五)加强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1.城乡企业局、外经局等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建立城乡企业科技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企业管理、质量监督、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
  2.抓紧筹建洛江区工商业联合会,充分利用工商业联合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融资、咨询等服务,调解经济纠纷,帮助企业加强横向联系,拓展市场,对条件成熟的行业,按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同业公会服务企业。外经局抓紧报批洛江区外贸公司,积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为我区企业产品的出口提供服务。
  3.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根据各种展销会的特点,引导组织企业参展,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适时组织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取经。
  4.财政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资金主渠道作用,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逐年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扶持城乡企业的发展。土地建设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抓紧为城乡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盘活资产存量,解决企业贷款的资产抵押问题。
  5.司法部门要加强企业所在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切实搞好外来人口管理。在办理外来人员暂住证、治安联防等方面,应与企业配合,凡进入企业进行治安检查、民事调查等,应当先与企业联系,不准随意进入企业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6.公安、人事、教育等部门对从外地调入或招聘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各种专业人才。在办理入户手续、家属子女的就业、就学等问题上,要优先给予解决,其子女升学或寄读市区达标中学的,减免缴交寄读费。
  7.税务部门对城乡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程序,注意文明执法。其他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城乡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8.依法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和各种摊派。要制定收费卡,规范向企业收费。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向企业搞赞助、搞评比、乱摊派、增加企业负担,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单位和责任人员要严肃查处,对打击报复检举人或刁难企业的,要依法从重处理。
  (六)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1.努力促进城乡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合,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各单位要及时对技改项目进行立项、论证、评审、报批,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技改资金。
  2.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借、聘、兼、调”等办法鼓励各类人才向城乡企业流动,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城乡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提高城乡企业从业人员素质。
  3.强化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思想。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促进企业升级。
  (七)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1.以外引内联促进规模经营,积极争取我区企业与国外大财团、大公司、国内大企业合作,引进一批有市场、高科技、效益好的大项目。
  2.进一步加强工业小区建设和管理、引导乡镇企业走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提高聚集效应。
  3.帮助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提高资本聚集和运作能力,增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活力。
  4.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联接一批相关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主动帮助做好企业集团申报的前期工作,今年争取完成一家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
  5.以名牌效应带动规模经营,加速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扩大市场覆盖面。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五月五日
  中共洛江区委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决定
  (1999年9月2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决定》,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扎实推进新一轮创业,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把科教兴区摆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战略位置。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推进我区新一轮创业提供强大后劲和有力支持。
  2.奋斗目标:在全面完成“九五”期间科教兴区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到2005年,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大的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以上;在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0%,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等水平。到2010年,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体制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商品总值30%以上;素质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进入全市中上水平;努力实现科技和教育强区的目标。
  3.“十五”期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推进技术创新。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各方面,促进企业应用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各方面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培育3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IS09000质量认证达到20家以上。
  ——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支持高等教育。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翻一番,办好一所示范性、高水平的普通高中。新办1所职业中学或职业中专。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实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逐步普及计算机教育,基本形成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老年教育。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积极探索和建立与我区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要把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逐步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把“乡土人才”培养与外地人才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和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规模达到8000人。高层次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从目前不足1%提高到4%以上。加大政策导向,吸引国内外优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来我区创业。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切实把政府管理科技、教育职能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教资源、引导科教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科技、教育结构布局,推进科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民办、侨办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教自身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为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区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利用沿海接受国外科技产业循环发展的前沿优势,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实施工业高新科技攻关项目5项,技改项目50项,开发新产品40项,主要工农业产品80%以上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培植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3家。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做好农业关键性技术、重点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通过资源开发、改良品种、改进栽培或饲养技术等综合性的措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强粮食、水果、畜禽、蔬菜、花卉、水产、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的良种培育和引进试验,以及配套种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这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普及推广农业标准化,扶持建设10家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绿色名牌产品,建好2个省级科技示范乡镇,1个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成3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完善区、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培训1000名农民技术人员。
  ——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广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废弃物利用等公共技术。加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运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强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五大防御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市、区级可持续综合实验区和康居示范住宅小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提高经济竞争力
  4.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抓好全区技术创新工作。着力强化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措施。企业要把新产品开发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优化,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入主体、承担风险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电子、机电一体化、蓄电池、石材磨具、陶瓷工艺和旅游等产业的技术创新,要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区级重点企业要率先建设好行业科研所,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带动行业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辐射源。一般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应分别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1.5%、3%和5%以上,可计入成本。
  5.积极开展IS09000质量认证工作,推动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企业、科技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密切配合,引导区重点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把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与实施质量振兴计划及名牌战略结合起来,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强企业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使全区重点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的90%能有效实施GB/T19000—IS09000族标准,并有一批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要通过开展IS09000质量认证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促使企业立足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创新,创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抢占制高点,成为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
  6.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现代良种科技、科教兴林和农村科教示范推广网络三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良种和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进程,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的结合,在粮食、林业、水果、畜牧、蔬菜、水产、食用菌和花卉盆景等主导产业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反季节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农业生产的发展时空,实现农产品的周年供应。特别要在优良品种培育、生物技术和节水农业三大领域集中力量尽快实现新的突破,促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发展壮大林业和水产业,继续培植龙眼、花卉、蔬菜、禽畜等支柱产业,着力提高特色农业年“三大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要重点扶持对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能起到辐射和带动农业产业化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技术市场,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技示范户,努力造就一支懂技术、懂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建立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7.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区情特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产业、产品应用性基础研究,自主开发与消化国内、引进国外相结合,形成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领先同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具有我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效节能、生物技术、新型材料、光电机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实施科技产业化工程,培育一些产值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产业化基地。加快以万安科技工业园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马甲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基地。高新技术园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比照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允许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以土地折价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企业、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创办科技园区。执行政府采购政策,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购买国内高新技术及其设备和产品。重视用高新技术成果嫁接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抓好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陶瓷、电子等领域高新技术攻关和引进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企业要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与高校和科研所合作组织重大项目攻关和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8.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我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开拓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建立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促进信息技术在我区各行业的应用,实现全区信息共享,为经济建设服务。到2000年;建成区级科技信息网控中心,同时与省、市科技信息网联网。“十五”期间,争取建立镇级科技信息网络,形成区镇计算机互联网服务体系。建立洛江区信息中心,以行业信息网络为龙头,建设联接专用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快科技兴贸步伐,大力推进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现代商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贸易,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与国际接轨。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9.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要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招生、考试测评办法为突破口,以建立教育质量监控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为保证,逐步建立起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10.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基础。继续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变,坚持政府行为不变,投入政策不变,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加强中小学薄弱校改造,完善农村小学的合理布局,加快扩建、新建农村寄宿制小学,撤并规模小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初中建设,推进农村初中分流教育,巩固初中学额。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加强农函大、农广校和乡镇文技校建设,继续扫除青壮年文盲。至2003年,基本消除中小学薄弱学校。定期对各乡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十配套”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建立保障“两基”巩固提高的督导评估机制。
  11.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拓宽初中毕业生成才道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协调发展;努力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十五”期间,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泉州第十一中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示范性的完全中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一所职业中学,并根据区情,依托普通中学、与其他职业中专和企业联合办学。2005年,全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行普通高中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拓宽毕业生成长道路。教育、成人教育要加强相互间衔接和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层次受教育机会,逐步建立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教育制度。
  1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建设好区、镇两级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注重培养和引进,高中阶段教育人才,改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师资条件。“十五”期间,小学专科学历、初中本科学历老师比例分别提高到40%;高中阶段专任教师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奖励机制。努力培养一批能够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高素质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
  13.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建成与全国远程教育网络联通、覆盖城乡各类学校的有线电视教育网络,使全区中小学都能收看教育电视节目,推进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运用。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全区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00年,全区建成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所,力争5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2005年再增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3所,力争15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披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加强相互间衔接和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层次教育机会,逐步建立有利于终身教育的教育制度。
  四、深化改革,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14.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切实把政府管理科技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科技管理要服务于科技进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变为市场配置资源,从主要管理项目、安排经费转到加强对产业部门科技进步的指导和支持,努力提高全区科技综合实力。改革现行职称制度,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的科技推广新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使科技因素能够进行强有力的渗透。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所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开展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引进、开发和消化吸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以项目、产品为龙头,组织科研、生产、经营联合体,实现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自筹资金建设中试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产学研结合积极提供有效的服务。
  继续加强和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的体制,加大区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各行业、各部门举办学历教育的管理。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通过优化调整教育结构,进一步合理配置和盘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以综合高中和特色高中为重点的办学模式改革。农村初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流教育,对未继续升学初高中的毕业生普遍进行职业培训,并试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小学教育要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入学的前提下,按照适度规模、达标规范、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则,调整布局,综合优化,完成小学合并50校(含教学点)任务。撤并后的农村小学,可用于举办学前教育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提倡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所等设施共建、共享,并向社会开放。积极推进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中小学和职业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建立起“办学自主、管理自主、用人自主”的办学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分流富余人员。逐步推行校长竞争上岗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鼓励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经考核培训合格后到中小学任教。建立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轮岗和交流制度,吸引和鼓励城镇教师到边远山区和农村缺编学校任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积极推行教育产业化。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宽教育消费新领域,大力发展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15.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民办教育事业。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区科技产业的新生力量。要继续采取扶持鼓励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着重扶持、培育和塑造一批实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我区支柱产业发展相关的民营科技企业。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创建或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联办技术开发机构。办好民营科技机构,到2010年,民营科技机构发展到50家。对经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政策待遇、项目审批、资金扶持、土地使用、信贷、科技项目竞标、产品出口与人才引进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在省、市优秀专家选拔、职称评审、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出国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科技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区科技专项经费要对民营科技企业给予支持。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都要大胆试验。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资办学。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公共事业的港、澳、侨、台胞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学校和捐(集)资助学。设立社会力量办学表彰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积极扶持南少林武术学校建设,积极支持办好仰恩大学。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免试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允许举办民办公助和民办的小学、初中。积极发挥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优惠提供办学用地,免征配套费用。允许社会力量以股份制形式筹措办学资金。民办学校教师在继续教育、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和监督。
  16.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引进急需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尤其是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施“211人才工程”,即:用十年时间培养200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1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优秀党政管理人才,把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集聚到高科技产业和优势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批中青年科技、教育、企业管理人员、党政干部赴各类院校或国外深造,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定向联合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鼓励、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骨干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更新人才知识结构。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把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与招贤引智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鼓励各类人才来我区承包、租赁、领办、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和科研开发机构。在项目扶持、实验准备、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人才引进应向产业界倾斜,凡涉及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符合产业调整方向的各类人才,全部放开引进。对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单位编制、增人指标、工资总额的限制,在工资、福利、住房、职称及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省、市、区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对我区经济发展拉动较大的引智项目,要简化科技人员、专家学者、引进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中外人员出国(境)手续。鼓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外地重点大学毕业生来我区创业,增强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人才培养。引进、考核评价、管理使用和激励保障等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发挥其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学技术、教学成果奖及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大非国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力度,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学历、资历限制。较大幅度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待遇。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实行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等新的分配方式,实现贡献与报酬挂钩。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的50%。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待遇。
  17.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有利条件,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起点引进国外和台港澳先进技术,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争取境外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财团来我区独资或合资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海外技术专家以技术入股参与投资学术机构、科技企业和民间组织来我区兴办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建设好洛江泉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科技型创汇农业企业。要积极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出口,引导有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技术贸易,推动我区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积极开展对外人员交流,学术交流,简化出国出境手续,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拓科教事业对外开放新局面。
  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科教兴区提供物质保障
  18.切实增加科技、教育投入
  ——逐步实现全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1.5%;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从今年起至2005年,区级财政安排的科技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确保每年平均递增10%以上。2000年区财政安排的科技支出(含科技三项费用、科技事业费和科技专项经费)应占本级财政支出(市级定额补助除外)的3%以上(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应达到1.5%);从2001年起,区财政安排的科技支出占区本级财政支出(市级定额补助除外)的比例每年递增0.2%(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每年递增0.1%)。到2005年区财政安排的科技支出应占本级财政支出(市级定额补助除外)的4%以上,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应高于2%。乡镇、街道财政对科学技术投入也应相应增长,到2005年,科技支出应占本级财政支出(市级定额补助除外)的3%,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应高于2%。区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建立科技专项经费,以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逐步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从今年起至2005年,提高区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年平均提高不低于1.6个百分点,其中前5年按不低于1、1.5、1.7、1.8、2个百分点安排。“十五”期间,区级预算内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应与区级财力的增长幅度相适应,并逐年递增。基本建设支出根据财力情况纳入社会事业计划。区、镇两级政府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财政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从2000年起,在安排教育事业费时,按法定要求和增加1~2个百分点分别计算后,采取增量大的二种办法安排本级教育事业费,以提高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学校预算外收入应金额返还学校。要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集)资助学。继续鼓励海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国际友人捐资助学。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区管、乡用,确保完全用于教育。
  ——各级财政应逐年增加科普经费,力争2000年起人均达到0.5元以上,到2005年争取达到人均1.0元的目标。
  19.运用金融、价格、税收政策,推动科教事业发展
  ——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项目的资金需求给予支持;开办助学信贷业务,为教育事业做好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工作。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区别不同类型学校,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
  ——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享受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税款返还的企业,协助报送省级税务部门审批,其返还的税款不再并入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
  ——企业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设立的助奖学金、科研基金,以及专项奖励科研、教育工作者的捐赠,经审核批准,允许在税前列支。
  ——科研机构从政府或科技主管部门取得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技项目研制费及科技专项费用用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暂不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
  20.最大限度提高科技、教育投入使用效益。在增加科教资金投入的同时,按照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防止重复投资和资源闲置浪费。对科技经费从普遍支持转为重点资助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由养人改为办事。对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则应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推向市场,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合减员增效改变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占大头的局面,集中资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科教兴区战略落到实处
  21.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级科教领导小组要加强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研究解决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对立科学的发展观,亲自抓科技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人大要依法加强对科教兴区战略实施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在实施科教兴区中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教育发展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制定“十五”计划和远景规划时,突出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和具体目标任务,制定和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科技进步考核制度,把科教兴区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区委、区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科技工作,组织一次科技工作专项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五套班子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和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的制度以及检查奖惩制度。乡镇、行政村要配强、配齐科教副职。加强科技,教育系统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使之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贯彻党的科技、教育方针、具有领导科技、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力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科教主管部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执行科教兴区战略的职能作用。
  22.加强科教法制建设,促进科教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按照依法治区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从我区实际出发,制定和健全技术市场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投入、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人才流动、社会力量办学等各项配套政策和规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法律的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科教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23.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好科技宣传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科普设施,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引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宣传科学、学习科学、了解科学和运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带头人,努力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加强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宣传。引导民营企业增强科技进步意识,积极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科普工作提到议事日程,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科普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精神,搞好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建设科普阵地,完善科普设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普教育的社会效果。
  24.切实为科技、教育工作者办实事。各级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视从政治上关心科技、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发挥知识分子昀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及时把德才兼备、具有管理才能的中青年骨干选拔到重要岗位,使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科技、教育拔尖人才的评选工作。对拔尖人才要在职称评聘、科研课题立项、出国学习交流和深造、成果评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和科技人员安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城镇中小学教职工和科技人员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居住水平的目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好高级知识分子医疗保健工作。
  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决定》要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确保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政策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决定
  泉洛委〔2000〕综79号
  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方针,强化监督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决定》精神,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推行公开办事制度。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区先后建立村务分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内容,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工作水平
  中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凡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除属于国家规定保密的以外,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委工作部门、区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都要按照这一要求,确定公开办事项目,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纪律、投诉渠道和结果。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公开:①行政管理和改革方面,要公开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年度工作计划、重大决策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建规划、土地审批、企业租赁。基建工程招投标及预算情况;干部任前公示,聘(录)用干部,招生、征兵、农转非,干部晋级、奖惩,职称评聘等。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要公开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服务性规费和提留款的征、管、用,执罚项目标准,扶贫、赈灾物资、资金(包括政策许可范围内的捐、集资)分配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有关工作等。③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公开财务开支、接待费及车辆、通讯工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公开内容的阶段性和经常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公开,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做到及时、方便、准确、全面,让群众信服。
  三、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公开办事制度落到实处
  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承办,纪检监察督促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这项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建立推行公开办事的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公开办事制度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在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一是抓要害部位。把具体管人、管钱、管物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作为重点。二是抓关键环节。把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批钱批物、批指标、批额度、执法办案、监督查验以及收费等环节作为重点。三是抓突出问题。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以权谋私的多发点作为重点。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必须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党内监督方面,要把落实公开办事制度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在组织监督方面,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推行公开办事制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群众监督方面,要建立健全举报投诉网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在纪律监督方面,要加大纠正和查处力度,对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不力的单位,审计部门要作为重点进行审计,发现违法违纪问题时,纪检监察机关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公开办事的严肃性;在舆论监督方面,要经常组织新闻媒体对公开办事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宣传好的典型,批评不良现象。
  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〇年九月四日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1〕110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现将《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洛江区占用基本农田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洛江区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一、区人民政府为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必须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确保全区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必须进行严格保护,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各镇(乡)人民政府必须与区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确保本行政区域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三、各镇(乡)人民政府要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延伸到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与其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要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进一步延伸到村(居)小组或农户,与其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宣传、巡查和管理工作,确保本责任单位范围内基本农田不被破坏、非法占用。
  四、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纳入各镇(乡)人民政府和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
  一、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非农业建设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二、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一律不安排新建非农业建设项目,现有各类非农业建筑物、构筑物禁止进行改建或扩建,建筑物、构筑物废弃拆除的,其土地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复垦为耕地。
  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四、区、镇(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土地整理项目原则上要安排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洛江区占用基本农田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
  一、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二、依法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无论数量多少,一律报经国务院审批。
  三、占用基本农田报批前,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补划的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质量进行确认。
  四、被占用的基本农田耕作层土壤,建设单位应按照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剥离,用于补划的基本农田或新开垦的耕地。
  五、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原因造成基本农田损毁,镇(乡)人民政府必须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复垦或补划,并做好地类变更登记。
  洛江区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
  一、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要求,会同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基本农田分等定级办法,并组织实施,完成全区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工作。
  二、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基本农田地力和环境污染的监测体系。
  三、建立基本农田地力和环境污染情况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等书面报告,及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四、区、镇(乡)两级政府要加大基本农田建设资金的投入,结合地力培肥、中低产田改造等,不断提高全区基本农田质量。
  洛江区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一、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定期提出监督检查方案,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检查工作,各镇(乡)人民政府应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检查工作。
  二、畅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各镇(乡)人民政府及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开通基本农田监督热线电话和公开举报地址、设置举报信箱等,方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的传递。
  三、严肃查处违法案件。一经发现非法占用或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由区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职权依法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2〕142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
  《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一、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需经省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的确认。
  三、高新技术企业减为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办的新技术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头两年免征,第三至第五年按15%税率减半征收,老企业经省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从确认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四、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的,比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省科技行政部门确认为“两个密集型企业”,并经省级税务机关审查合格,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可以享受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对增值税一般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至2010年底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六、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至2010年底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七、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准予全额税前列支,当年列支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在今后3-5年内分摊列支。
  八、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以及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开发收入免征营业税;其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技术性服务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者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机构从政府或科技行政部门取得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科技项目研制费等科技三项费用(含科技专项费)用于科研与开发的,免征营业税和单位所得税。
  九、用好科技三项费用(含科技专项费用),各类科技计划实行课题制,重大项目实行招标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优先扶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中医药、环保和生物工程技术产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对联合申请、联合实施的科研开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十、壮大洛江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金规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无偿资助、项目开发贷款贴息和少量的股权投入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十一、鼓励社会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成立政府参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公司。逐步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产权交易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流动。
  十二、高新技术企业经批准可以采取发行企业债券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进行高起点、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体制改革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工作。
  十三、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可采取技术入股、职工参股等形式理顺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优先推荐上市。
  十四、各级政府应当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内,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用地。
  十五、鼓励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凡在我区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用地,根据其规模大小、科技含量高低,企业建设项目上缴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地方政府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经批准可用于企业所在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引进规模大,能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经区政府批准,在土地使用上给予特别优惠,从低收取土地出让金和地方政府收取的规费
  十六、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建设步伐,要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加速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闽科新〔1999〕46号文)的要求,落实各项扶持措施。
  十七、扶持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机构。区政府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的建设工作,为服务高新技术创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基础条件。
  十八、加快重点实验室、科研中试基地和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所生产的中试新产品,可按照《福建省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十九、实行政府采购导向政策,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购买高新技术产品及其设备。
  二十、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信贷和贴息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经对外经贸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境外分支机构。
  二十一、继续按省政府有关规定,简化办理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多次出国(赴港澳)审批手续和多次往返港澳审批手续。
  二十二、经法定机构评估,并报省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审查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作为企业的注册资本,其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十三、简化来洛江区创业的科技人员各项相关手续,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人才,凡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拥有发明专利、高新技术的科技人员或国外留学人员,经确认后,不受城市户口控制指标限制,优先办理有关落户手续。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并自带项目,或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者,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及父母可随调随迁;具有博士学位或获正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者,其直系亲属可随调随迁。对保留当地户口和人事关系来洛江区创业的高级人才,实行登记制度,在工资、福利。住户、养老保险、职称评定、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本区专业人员同等待遇用人单位引进科技人员所需生活安置费用可进入企业成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人中随迁子女的入托、就学等给予优先安排对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允许企业按其实际创造的效益(税后利润)提取10—30%作为奖励。对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将分红所得留在企业扩大再生产,其分红所得按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十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依法对研究开发该项科技成果的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其中,以技术转化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5%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在3—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奖励,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采用股价形式的企业实施转化的,也可以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总额的25%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价分享收益。在研究和开发成果转化中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获奖人在取得上述股权(即股份)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取得股份分红或转让股份时,按有关政策征收个人所得税;获奖人取得的奖励金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十五、企业、事业单位在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可从该项目投产三年内最高一年的新增利润中一次性提取5%—10%作为主要决策者和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费用,高新技术成果完成单位可从技术转让的技术性净收入中提取30%—50%的奖励费用,对引进专利技术的有功人员可根据其实际效益给予奖励
  二十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今后,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发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扶持政策有重大调整时,本规定亦将做相应调整。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
  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3〕29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各国有农(林)场:
  2002年,我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在河市镇、罗溪镇、虹山乡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加强我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和减少土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经研究,决定在今年内在全区范围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并确保于2004年全面完成该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各乡镇、街道、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已明确今后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征用集体土地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立项时,应当提供《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作为项目审查、征地补偿的依据,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要把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摆上今年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中力量,克服困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
  二、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广播等各种形式,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宣传工作。要专门召开一次由村(居)委会书记、主任、土地管理员参加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会,提高各村对开展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申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为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要指派2至3人专职从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并克服困难拨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这项工作。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区国土资源局要组织技术人员协助各乡镇、街道开展调查工作;区财政局要在经费上大力支持,从国土资源局收取的地籍管理费中按实从专户列支;区民政局要及时提供有关县、镇(乡)界勘界资料。林业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把《林权证》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登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应用有关成果,提高两证发放工作效率。区农业水务局、林业局要组织各国有农(林)场,以此为契机,明确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界线,妥善解决国有农(林)场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存在的权属界线争议。各国有农(林)场负责人要按地籍调查通知时间要求出席指界,弄清本国有农(林)场的界线,为下阶段开展国有土地所有(使用)权登记奠定基础。
  四、要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时间紧、涉及面广、困难多、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计算机、GPS等先进技术,进行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和宗地图件的绘制,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图件库。区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各乡镇、街道集体土地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工作的指导,严把质量关,提高集体土地登记质量。
  五、时间要求和工作任务
  今年,全区拟在去年完成16个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基础上,再完成60个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区集体土地调查技术队伍协助调查时间详见附表),如时间安排提前由区国土资源局另行通知。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要认真部署,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
  附件:洛江区2003年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任务分解表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三年四月五日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泉洛政文〔2003〕87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我区林地面积333216亩,占全区土地面积65.5%,发展林业经济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林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由于部分山林仍由集体统一经营,普遍存在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林农作为集体林经营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其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区林业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充分调动林农以及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发展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闽政〔2003〕8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03〕19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从2003年开始,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2003年要完成30%的行政村、2004年完成40%的行政村、2005年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到联户或其他经营实体。
  (二)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一经明晰,必须及时开展林权登记,发换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依法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遵循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林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主要是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尚未明晰的集体商品林和区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改革的重点是:产权不明晰、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仍归村委会集体管理的商品林和区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本次改革工作着重完善林权合同、确权登记、换发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对林业“三定”时已落实的自留山,面积、四至清楚的,应予稳定,并核发林权证;对按照“谁造谁有”政策营造的林木以及家庭承包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专业承包经营的林木,经营主体明确、经营状况良好的,也应予稳定,并核发林权证;对已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但应予稳定,并发换林权证,落实在政府监管之下村集体统一管理、护林员专业管护的管护责任制;对没有划定自留山或在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时自留山被集体收回造林,现群众有耕山要求的,可依法重新划给。
  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此次改革的范围。在改革过程中能化解纠纷的林地、林木,可在明确权属后,予以确认。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的原则。即坚持有利于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二)坚持“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原则。集体山林属集体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村民均平等享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权利。凡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要求的村民,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保证,确保“耕者有其山”。同时,要积极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凡将集体山林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经营的,需事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所得收入应大部分分配给村集体内部成员。
  (三)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群众积极性高,村集体与群众意见基本一致的行政村可先行改革,做到成熟一个村、改革一个村、成功一个村,要避免急躁冒进、造成纠纷、留下隐患。
  (四)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大多数林农的意愿,允许经营形式多样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种模式。提倡承包经营、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创建股份制林场或企业原料林基地。
  (五)坚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遵循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已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所有权,并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形式,且大多数群众满意的均应予维护,不得打乱重来或无偿平调,以安定人心,取信于民。
  (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程序、方法、内容三公开。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实施阳光作业,严禁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
  (一)成立机构。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把这项改革作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及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并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宣传发动。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林农疑虑,使广大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调查培训。各乡镇、街道要以村为单位调查本地林业经营状况和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想法和意见,并收集有关资料。区林业局要积极培训业务骨干,深入镇、村指导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四)制定方案。各乡镇、街道要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具体制定实施方案。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付诸实施。
  (五)组织实施。要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林改山场宗地区划进行调查和评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后,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林权权利人向区林业局提出登记申请,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区人民政府登记,核发林权证。
  六、切实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艰巨的系统工程。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及时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证改革的质量和进度。要抽掉业务较精的人员组成工作队,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参谋,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解决新问题,组织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区农业、国土资源、财政、司法、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改革工作结束后,区政府将按要求组织检查验收。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三年八月五日
  中共洛江区委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泉洛委〔2003〕综122号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闽委(2003)4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泉州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闽政办函(2003)1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经省、市同意,区委、区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现将《洛江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各单位要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村税费改革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各单位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和区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精神,准确地把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目标、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政策,认真组织实施试点方案,切实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的组织领导,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加强宣传培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和宣传栏等媒体,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把中央、省、市和区的改革政策精神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省、市财政转移支付和部分支出由区级负担以及各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压缩开支、自我消化的基础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立即停止征收乡统筹费、村提留费、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对今年以来已经向农民收取的2003年度乡统筹、村提留和教育集资,要依照国办发〔2003〕85号文件要求,必须于2003年12月31日前如数退还给农民。要立即暂停清收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民税费尾欠,对有困难的农民给予减免照顾,要严肃农村税费改革纪律,对领导不力、组织不严、工作不慎,或者违反有关规定乱收费,不但要追究领导责任,而且区财政将相应扣减该乡镇下一年度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要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督查和指导,把督查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改革中的问题早预见、早察觉,及时研究对策、减少失误、扩大成果,真正把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办好、好事办实,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利益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期安定、稳定。
  附件:洛江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2003年12月25日
  洛江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区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乱集资和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长期稳定。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从轻确立农民负担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根据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从轻重新确定农民负担。改革后的农民负担要比改革前有较大幅度的减轻,做到村村减负,户户受益。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分配制度。把国家、集体、农民的分配关系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按照便于农民接受、基层操作、群众监督的要求,采用简便易行的征收和筹集方式,规范农村税费征收行为。
  (三)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确保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目标。
  (四)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大力推进乡镇机构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区、乡(镇)财政体制,推进村民自治管理,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机制。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除烟叶及原木收购环节特产税外的其他特产税;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稳定农业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一)取消乡统筹费。取消乡统筹费后,乡村两级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支出,通过财政预算予以安排。
  (二)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在农村进行的教育集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
  (三)取消除烟叶及原木收购环节特产税外的其他特产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取消除烟叶及原木收购环节的特产税之外的其他特产税,不再改征农业税。
  (四)取消屠宰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全区取消屠宰税。
  (五)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两工”取消后,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森林防火、抗旱等紧急任务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须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除此之外,动用农村劳动力应当实行自愿或有偿。
  (六)稳定农业税政策。改革后的农业税税负不再增加,按现有负担水平稳定不变。进一步完善农业税减免制度。对各项社会减免,实行先减免后征收。
  (七)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取消原规定的村提留,改革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以及村办公费,由集体经营收入开支,财政根据各村的人口和困难情况给予定额补助,五保户供养每人每年1000元。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项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和劳务,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和上限控制,“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必须严格执行《福建省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办法》,每人每年筹资不得超过20元,筹集的资金不得跨村使用;不得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及其他开支或村内公务活动;严禁用于封建迷信活动。每个劳动力每年投劳不得超过5个工日,并不得强行以资代劳,投劳对象为本村劳动力(男性18—55周岁,女性18—50周岁)。
  三、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
  根据闽委办〔2003〕70号文,我区制定配套措施具体为:
  (一)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区、镇两级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巩固扩大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归并乡镇事业单位,大力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由财政核拨(含财政核拨补助)的事业编制要比现有精简20%以上,在确保社会稳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乡镇村区划调整的力度,适当合并乡镇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精简和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121号)文件规定,严格核定中小学编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度。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对“停薪留职”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坚决辞退“在编不在岗”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的效益,节约教育经费。在布局调整中,要采取措施,整合盘活教育资产,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后,中学稳定在8所,农村初中达到18—24个班,班额45人,校均800—1200人的规模;小学调整到40所。撤并6所小学。农村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要全部用于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工资和福利,不得用于平衡政府的财政预算,不得从中提取任何性质的调节基金,也不得以任何理由统筹、调剂或截留。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的管理办法。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除收取的杂费外,不足部分由转移支付和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除上级补助外,主要从上级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区级财政预算和按规定可继续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并设立危房专项资金,建立新增危房预警和正常改造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师生安全。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用于危房改造,在2004年前消除现存的D级危房,保证新增危房的改造资金,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善区、乡(镇)财政体制,合理制定转移支付办法。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合理划分区镇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重新核定收支基数,进一步完善区镇财政体制。乡统筹费取消后,乡村两级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支出由市、区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解决。财政转移支付将按照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考虑各地的财力缺口,各乡镇精简机构和人员,压缩开支,自我消化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区别对待,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和财政困难乡镇倾斜,从预算中调整一部分资金补助乡镇的办公经费。区财政从预算中调整一部份资金,加上市对我区的村组织运转支出补助.金额用于村主干定额补助和村级运转。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区级财政统一发放的管理办法,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基本目标,在省、市财政转移支会补助的基础上,区级财政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省对我区的乡村两级办学补助全额用于教育投入,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四)大力压缩村级开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进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村民小组长一般由村干部兼任,减少村组干部的补贴人数。每个村享受定额补贴的村主干严格控制在3-5人。2000人以下的村,享受定额补助的村主干严格控制在3人,2001—3500人之间的村严格控制在4人,3500人以上的村严格控制在5人,区财政对每个村村支书和村主任的补助按每月400元,其他享受定额补贴的村主干按每月300元由区财政补助。严格控制书报费支出,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重点保证党报、党刊的订阅。村级财务严格执行《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取消村级招待费支出。在压缩村级开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村办公经费由区财政按照每村每年定额补助4000元,对村财收入低、经济比较困难适当增力口补助。村级组织必须确保区列五保户的供养补助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村级资金,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
  (五)认真研究探索有效办法,妥善处理乡村不良债务。
  乡村债务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原则上应与农村税费改革分开处理。各乡镇对乡村债务要摸清底数,分清责任结合实际制订办法,逐步化解。要在防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通过债权债务抵冲、依法削减高利贷、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加强内部控制、节约开支等有效办法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严禁将乡村债务分摊转嫁或变相转嫁给农民个人承担。全区各乡镇暂停清收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民税费尾欠,对改革前农民的税费尾欠,要进行核实、登记、归类;对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要予以核销,不得再向农民追缴,对符合减免规定的,要给予减免;对农民历年形成的农业税收及符合政策规定的乡统筹和村提留费尾欠,采取先挂账的办法,待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后再作处理。已经向农民预收的2003年度村提留和乡统筹费,要依照国办发〔2003〕85号文件要求,原则上必须于2003年12月31日前无条件地如数退还给农民。
  (六)规范农村收费管理。坚决执行省公布取消的涉农收费项目,对现行涉及农民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凡未经中央和省有权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并公布取消收费项目。对中央和省有权机关批准并确需保留的涉及农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严格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和规范管理。加强农村中介或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禁止强行服务、强行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就学、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民建房、农村结婚登记、农业生产性费用、农民外出务工的收费和农村用电用水价格以及报刊摊派和各种要农民出钱出物的达标升级活动等专项治理。坚决取消各种不利于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种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
  (七)建立监督机制,严肃税改纪律。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认真执行中央和省里的税改政策,服从改革需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农水、物价等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严格执行有关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行为的处罚处分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巧立名目、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和挪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严肃处理。要建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在改革中不顾大局、违反纪律、以权谋私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区里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了区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并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得力干部充实办公室力量。各乡(镇)要按照区里的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区委书记、区长是此项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搞好部门配合。为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要求各级要把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分解细化,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和工作方法,抓紧制订有关配套改革措施,研究具体工作方案,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分阶段组织实施。涉及各部门的配套改革,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负责制和领导责任制,限期完成;涉及多个部门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主动搞好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
  (三)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推进。
  1.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此项工作10月底前完成。区在省、市动员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后,出台《洛江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农村税费改革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层层搞好动员部署,逐级进行人员培训。加强舆论宣传,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开展大规模、多形式、系列化的宣传活动,把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方法、措施、目标传达到全区农村,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必须做到每一个农户有一个改革政策“明白人”,有一张税费项目“监督卡”,有一本税费负担“明白账”。
  2.全面组织实施阶段。此项工作11月底前完成。各乡镇要根据方案及有关配套文件,结合当地实际,全面组织实施,确保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同时要认真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基础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同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税征管体系,向农民发放纳税证书和农民负担监督卡。
  3.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此项工作12月底前完成。在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省、市对区要派出检查组,区对乡镇要派出巡视组。乡镇对村要派出指导组。通过建立逐级督查网络,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及配套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督导和检查验收。对执行政策中出现的偏差应及时纠正;对农民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税费改革群众信访查处反馈制度,向社会公开政策咨询和群众举报电话,定期通报有关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泉州市洛江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3〕189
  各镇(乡)人民政府、万安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深化我区殡葬改革,进一步加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现将《泉州市洛江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2003年12月19日
  泉州市洛江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暂行规定
  为深化我区殡葬改革,加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根据《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泉州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定义
  公益性骨灰堂是为当地村(居)民提供骨灰寄存的场所。
  二、管理部门
  洛江区民政局是本区公益性骨灰堂管理的主管部门。其所属区殡葬管理站具体负责指导本区公益性骨灰堂的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公安、工商、交通、规划、林业、建设、环保、民族宗教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公益性骨灰堂管理工作。
  三、建堂原则和总量控制
  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应贯彻节约用地和移风易俗的原则,要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坚持“宜大不宜小、宜集中不宜分散”的原则。
  鼓励和提倡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建筑物,进行改建、翻新。
  四、建设资金
  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资金以各乡镇(街道)、村(居)自筹为主,区政府适当给予补助。
  五、申请与审批
  1.对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实行许可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墙、亭、廊)。
  2.申请资格
  区殡葬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及村(居)委会可以申请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墙、亭、廊)。
  3.申请手续和审批程序
  申请建设公益性骨灰堂的单位,经所在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同意后,应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并提交区国土资源局有关用地审批意见及区规划分局或区建设局的审核意见,若涉及林业用地,还须提交区林业局审核意见。
  区民政局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六、公益性骨灰堂管理
  1.公益性骨灰堂应视各自的规模设置管理机构,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骨灰堂的管理和维护。
  2.从事公益性骨灰堂的业务单位,可采取有偿服务,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骨灰堂只能存放建设服务区域死亡人员的骨灰。
  3.公益性骨灰堂应建立台账制度,骨灰寄存证必须与向市殡仪馆出具的骨灰领取证相吻合。
  4、公益性骨灰堂应当保持整洁、肃穆,禁止在骨灰堂内建家族、宗族、活人坟位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5.公益性骨灰堂的有偿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须由所在村(居)民代表大会研究同意后,明码标价。
  6.公益性骨灰堂应按各自服务区域内的实际,由村(居)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骨灰管理制度,并报区民政局备案。
  7.各公益性骨灰堂内部管理的日常检查工作由区民政部门与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共同负责。
  七、罚则
  1.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益性骨灰堂的,由区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2.擅自改变公益性骨灰堂的性质的,由区民政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八、附则
  本暂行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中共洛江区委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泉洛委〔2004〕综57号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直各单位,各中学、中等取业学校、南少林武术学校: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我区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口整体素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是在全区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为动员全区力量、切实做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根据党的十六大、省委七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教育发展任务以及《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就今后五年加快普及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如下决定:
  一、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实现2008年全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目标
  1.认清形势,增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建区以来,我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区域内有高中阶段各类学校7所(合民办完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本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有2661人,高中阶段教育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达5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41%,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当前,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困难和问题: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学校扩招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和我区高中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二是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资金短缺、生源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随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中阶段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培养的任务相当繁重;四是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极其困难,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五是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结构的调整仍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形势,亟须加快改革步伐。不解决上述问题,就难以完成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各项任务,难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实现全区2004年至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我区早日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明确方向,实现2008年我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各项目标任务
  今后5年是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最艰巨的5年,是发展最关键的5年,也是机遇最难得的5年。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坚持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到200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以上。
  为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至2005年,全区普通高中年招生数要增加到1460人以上,在校生数逐步增加到3900人以上。至2008年以前新建2所达标高中,使全区的省三级以上达标完中校数增加到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年招生数增加到600人以上,在校生数逐步增加到1650人,争取2008年前建设好1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大力发展各类职业培训,加大技术工人、技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再就业人员能够得到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创造条件。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3.加大区政府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力度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片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强化区政府的统筹和协调职能,把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区政府要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力度,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促进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区里成立由教育、劳动保障、经贸发、财政、人事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我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机制,组织动员行业企业、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加强管理,规范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4.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在政府主导下,鼓励省级达标中学利用银行贷款或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新校区或扩建改造老校区,新建校区或扩建增容所招收的“择校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所收取费用除保证学校正常办学外,首先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或社会投入的资金。在实现办学“四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经费管理、独立教学管理前提下,鼓励发挥省级达标高中的品牌效应和办学优势,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民办高中校,带动民办普通高中的发展,鼓励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引入民办机制,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民合办”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合作办学,鼓励国外组织和个人依照我国法律和办学资格要求,同我区职业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5.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设
  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有关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各项规定,学校用地应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城市教育用地规划布局和国家规定的公办学校用地标准,在各类民办高中学校用地上提供支持。办学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民办高中学校,区政府和教育局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民办高中学校可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筹措办学经费。对新建规模在10000人以上的学校,要在师资的选派上予以重点扶持,允许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高中学校任教,由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按公办同类人员的调动办法办理有关手续,对举办民办高中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扶持、管理和引导,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坚持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之路
  6.突出重点,大力推进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突出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7.加快高中学校建设,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政府对普通高中的扶持力度,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实教师队伍、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生源结构等方面着手,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重点改造和建设,使之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学校。至2008年,全区三级以上达标中学的招生数力争达到全区普高招生数的70%,省二、三级达标高中年招生应分别不少于10班、8班,要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步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办学设施,扩大办学规模,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8.适应市场需求,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
  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切实办出特色。要加强专业建设,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要把培养职业能力与培养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保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籍管理、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9.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职业培训工作作为学校办学的组成部分,面向社会开办各种门类、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职业技术培训班,设立专门管理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训体系。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积极配合科技兴农工作,为建设科技范乡镇,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培训服务。
  乡镇文化技术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发和应用农产品保鲜、储运深加工等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校乡校村协作,推行“绿色证书”教育,培养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
  10.促进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为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正常运转经费,确保农村中学建设和危房改造所需经费,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初中的硬件环境建设,同时采取措施,加强过程性评估和指导,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发挥省、市级达标中学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加大管理的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办学质量。以创建达标学校为契机,提高我区初中办学的整体水平,为高中教育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力争在2005年前把我区所属5所初中学校均建成市级达标初中校,并建成1所省级示范初中校。
  中等职业学校可试行分层次教学,使更多基础好有潜力、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普通高中应设置与当地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通用技术类课程。继续推行“高二后分流”,创办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特色高中,以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11.大力加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迅速增加,从现在到2005年合计将缺编普通高中教师70多人,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将更加紧缺,因此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师德高尚、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新型高中师资队伍,是发展高中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保高中阶段合格的新教师得到及时补充,要拓宽高中教师来源渠道,向社会招聘有高中教师资格的非师院校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和骨干教师到高中任教,积极向省内外高师院校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吸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教师的比例;鼓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研究生和骨干教师;扶持民办高中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的制度。要切实落实教师教育的专项经费,认真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带头人”培养计划,依托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使高中阶段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包括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敬业精神等得到提升。
  三是提高高中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
  四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验和推广校本培训的方式,提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新教师,强化骨干教师的培养,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逐步形成“奖勤罚懒、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激励新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教育理念新的教师队伍。
  四、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新机制
  12.增加政府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区政府必须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承担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区财政要增加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专项经费,加大政府对农村高中的扶持力度。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中等职业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费用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
  13.各类企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费用
  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作他用,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都应按规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职业技术培训,对不按规定实施职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责令改正而未改正的企业,同级人民政府可以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其职工。
  14.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省教育、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要确保全额返还学校,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任何部门不能截留或挪作他用,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15.逐步建立和完善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高中教育的助学金制度,区政府应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设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金融机构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优先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小额贷款,区教育局要通过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建立区政府专项资金,以及接受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经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学业。
  五、加强领导,强化职能,为如期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16.加强领导,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把手工程”
  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艰巨,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牢固树立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产业的观念,真正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本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政策、规范办学、整合资源等方面职能,协调解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度。各级党政领导都要联系1-2所学校,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要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业绩作为各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依据之一,并纳入宽裕型小康评估的指标体系。
  17.强化部门职能,全面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大力推进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区劳动保障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并给予处罚,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局要统筹规划,成立职业学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工作协调小组,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同时,要继续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8.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督导评估和执法检查
  加强区人大、政协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区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报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积极争取人大的支持,组织《职业教育法》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的执法情况检查,区教育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高中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问题,要特别关注普通高中教育与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双高“普九”的协调发展问题,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教育质量的统一问题。要对各地落实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的工作情况以及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督促学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9.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齐心协力抓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新局面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社会参与,实现齐抓共管。教育局要认真研究制定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加强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做好现有教育用地的流转整合。财政局要研究增加教育投入的办法,落实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惠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局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培训。建设、规划、土地部门要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计划,合理布局,做好教育用地规划。人事、编办、劳动保障部门要研兖和指导学校推进人事、分配、职称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宣传、新闻系统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附件一:洛江区2004—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规划预测整理表
  附件二:洛江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有关指标分解表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泉洛委〔2006〕综39号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闽委发〔2006〕1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泉委〔2006〕3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从经济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搞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
  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不同乡村的实际出发,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四是依靠群众,惠及农民。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好农民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实惠,不搞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是讲究科学,突出特色。坚持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注重体现农村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村一面、脱离农村实际。
  3.目标任务。通过“十一五”建设,至2010年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生产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达5.65亿元,年均增长20%。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较强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区域分布格局,全区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0%,水产品产量达2500吨。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显著提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家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35%,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全区城镇化水平达45%。乡镇、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乡村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2)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年均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0%,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3~0.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以上,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
  (3)乡风文明:50%乡镇建成市级以上文明乡镇,30%村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村,35%以上的农户为文明农户;农村年均人口出生率≤14.2%,年均自然增长率≤9%;实现免费、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每个建制村至少有5名科技人员;全区80%以上的乡(镇)、村达到文化先进创建标准,100%村成立农民体协,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
  (4)村容整洁:农村规划、建设科学合理,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环境质量指数达到85分,农民居住质量指数≥75%。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不断提高,有垃圾箱、垃圾转运场、无害化公厕等环卫设施,卫生管理队伍健全。乡村排水排污系统畅通,垃圾清运率达70%以上。经过努力,把我区农村基本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5)管理民主: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勇于开拓,善于带领群众勤劳致富,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60%以上的乡、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村级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工作,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发展农村经济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的要求,围绕市级“1333”农业产业化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8个市区级、18个乡镇级精品基地。在资金、政策、用地、用工、用电等方面大力扶持和昌、阳光、荣兴、荣祺、华丰、玉丰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支持阳光进境植物隔离检疫圃建设,扶持和昌集团扩大养殖基地,形成饲料、饲养、加工、出口一体化、现代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完善公司与农户“五统一”(统一价格供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用药、统一保护价回收)的“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全区农产品商品率达45%,产业化经营产值比重超40%。
  5.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虹山乡要加快茶叶品种改造步伐,提高制茶技术,打造茶叶品牌,使茶叶成为新兴产业,增加农民务农效益:罗溪镇要立足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加快中药材、花卉基地的促建投产步伐,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特色农业产值;马甲镇要以和昌集团和玉丰养殖场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促进副食品基地发展;河市镇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基地、无公害蔬菜、“槟榔芋”等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品增值;双阳街道要以阳光国际集团花卉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万安街道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提高影响力和辐射力。
  6.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培肥、耕地修复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六千”水利工程建设步伐,至2010年,完成30个行政村通水工程建设,解决6266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全区8座小(二)型水库、82座小山围塘除险加固整治工作及马甲镇小(一)型宫迹水库建设、前洋小(一)型水库二期改造工程建设等任务。开展河道疏浚52.55公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规划封禁治理20000亩,水土流失治理2000亩,营造速丰林基地3万亩。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续工程,完成4.8万亩中低田改造和2000亩土地整理。
  7.加强农业安全保障建设。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五号病和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动植物防病、防疫减灾体系,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开展瘦肉精、农残检测和生猪肉检疫,有效治理餐桌污染,让群众吃上“放心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尽早修复因台风、暴雨造成的水毁工程,确保汛期安全度汛。建立森林火灾预警应急体系,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河畅水清、防洪安全”专项执法巡查活动,清除占用河道建筑物、临时违章搭盖、水库工程乱搭盖,制止违法采砂,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8.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鼓励阳光、华丰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科研课题,引导农业企业、中介组织、生产大户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加强联系,提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发展农产品生产、保鲜、深度加工等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洛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拓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合作开发和引入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30%以上。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继续实行购置新型农机具补贴办法,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力争每年新引进一批大中型农业机械,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5%以上。
  9.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包含农业病虫害数据管理系统、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农资及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平台,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实时发布,以便及时获取农业生产资料新信息,形成专家与农户交流的渠道,为重大和疑难病虫害的准确预报及诊治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培训一支掌握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全过程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队伍。
  10.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置换、股份、租赁等形式,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继续缓解乡村财政困难,逐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和村级的补助。建立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及时落实补偿资金,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小水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水利发展活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种植、养殖场的承包、租赁经营,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提高生活质量
  11.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继续落实《泉州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坚持“村发动、镇培训,区服务”的工作机制,面向市场,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对各类适龄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农民技术夜校、送科技下乡、开展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确保每年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人以上,转移1000人以上任务。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免费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2.构建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制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并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建立健全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积极探索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1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每年继续扶持一批不适应村、经济欠发达村和“老少边贫”村发展,落实“三级联动、六方帮扶”的扶贫工作机制,尤其是在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采取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济困活动,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侨居造福工程、贫困残疾人和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
  14.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鼓励镇村兴建标准厂房出租;在中心镇区、工业园区周边预留经营性用地,推动发展第三产业;对山地、厂房、旧学校及水库等集体资产,采取租赁或承包经营形式进行盘活,增加村财收入。
  15.繁荣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制度;推进奕聪中学高中部、洛南小学及布局调整后寄宿学校学生楼等一批校舍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实施“双高普九”规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农民体育娱乐场所建设,继续做好有线电视“村村通”扫尾工作,提高入户率,组织优秀电影展演、送电影下乡,进一步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稳步实行农村医疗救助试点,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基层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卫生所按规定配置及村医补助、培训工作。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健全计生责任奖惩机制,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16.构建服务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发展农村客运,提高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服务农村群众出行需要。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供销社等商贸流通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发展“超市(农家店)+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基地”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建立农产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体系。扩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和村级文化协管员、乡村医生等农村“六大员”实行政府津贴,调动“五大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争取建立5—6个农村用水协会。
  四、改善人居环境
  17.推进村镇建设、整治。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强化对农民建房的规划与管理。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做好建制村的总体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中心村的“六图一书”规划深化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自然村整合,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地方风格突出”的要求;以镇区改造为重点,结合工业园区、商贸区建设,加快提升河市、马甲、罗溪等中心城镇规模和品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吸引农民到城镇经商置业。加快农村垃圾清运处理、道路交通、供水排水、防洪排涝、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实施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家园清洁行动”,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拆除农村废弃的危旧房屋,改造石结构住房,盘活土地资源。
  18.打造精品示范村。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村美、户富、班子强”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居),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建设。示范村村容村貌要有较大的改观,实现村中旱厕填埋,畜禽圈养,道路平坦,水沟畅通,环境整洁,饮水卫生,改水改厕受益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80%,达到“五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要求。
  五、推行民主管理
  19.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以树“文明新风,做新型农民”为主题,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农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整体推进”的文明创建活动,适应“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两个转变,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见义勇为精神、助人为乐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民意识,培养造就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0.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总结推广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积极探索村务公开新路子。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实施“依法治乡”方略,落实好村居“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坚持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构筑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镇里联防、村级群防、农户自防”的三级防范网络,开展“攻要案、打两抢、反盗窃”、“六合彩”、虚假短信息诈骗等专项行动,加大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力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农村安定稳定。
  2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实施“新农村党建系列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学美岭、创五好”活动,着眼于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保持先进性,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等制度,开展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试点,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一把手”强化村级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大力实施“镇村干部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理论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努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农村发展党员难等问题。提高村干部报酬,试行村干部绩效报酬制,将村干部报酬同工作实绩挂钩,重视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村干部队伍。
  六、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2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落实党委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区级要成立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23.做好规划部署,扎实稳步推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的角度出发,制定统一科学的总体规划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科学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做到既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又量力而行,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抓起,以小促大,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4.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创造,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5.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探索实践。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有序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农村建设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进展情况,随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6.完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原则,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保证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区财政在每年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项资金的同时,适当统筹其他专项资金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逐年提高,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继续落实《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泉洛委〔2005〕综34号)各项优惠政策,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扶农助农兴农,逐步形成在政府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27.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6日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江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7〕8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洛江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1月16日区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二月一日
  洛江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
  为促进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配套费”)的征管工作,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06)39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对我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规定如下:
  一、凡在城东——双阳组团洛江新城分区规划区及马甲、罗溪镇区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本规定缴交配套费。
  二、配套费主要用于建设项目以外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包括城市主次干道、给排水、供电、供气、路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等项目的建设和维护,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补充,与各项城市建设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新建项目的配套费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许可证核准的建筑面积征收,扩建、改建项目的配套费按新增建筑面积征收(违法建设除外)。对于容积率小于1的建设项目,配套费按容积率为1的建筑面积征收;容积率大于1.8的工业项目,配套费按容积率为1.8的建筑面积征收;容积率大于4的除工业外的其余建设项目,配套费按容积率为4的建筑面积征收。
  四、配套费应一次性缴纳,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取,其中现阶段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万安、双阳街道)内委托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洛江分局代收,由建设单位和个人到规划管理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许可证时一并缴交。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未按规定缴纳配套费的建设单位和个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许可证的,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配套费免征、减征范围
  (一)军事设施(含武警部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含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单建式人防工程、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双阳侨居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或批准的由社会各界捐建的学校、图书馆、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免征。
  (二)学校、医疗机构、科研等单位以及中央、省属单位和外地驻当地政府机构兴办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不含住宅)、残疾人非经营性福利事业建设项目、经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和省确定扶持的高新技术建设项目以及行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减半征收。
  六、配套费免征、减征由区征收部门审核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除上述减免范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减免配套费。免征、减征配套费的建设工程需要改变使用性质的,应办理报批手续,并按规定补交配套费。
  七、配套费征收范围及标准
  1.万安街道324国道以南区域(一类A):配套费征收标准与市征收标准相衔接,按市定一类区标准,住宅、商业、工业分别为80元/平方米、110元/平方米、50元/平方米。
  2.324国道以北至泉州一环路以内的区域(一类B):配套费征收标准按住宅、商业、工业征收标准分别为70元/平方米、95元/平方米、40元/平方米。
  3.泉州一环路以外至310县道以南的区域(二类区):2007年住宅、商业、工业征收标准分别为50元/平方米、65元/平方米、25元/平方米,2008年起按市定二类区标准,住宅、商业、工业分别为60元/平方米、80元/平方米、30元/平方米。
  4.310县道以北的洛江新城分区规划区范围(三类区):按市定三类区标准,住宅、商业、工业分别为40元/平方米、50元/平方米、20元/平方米。
  5.马甲、罗溪镇区规划区按三类区标准减半征收,住宅、商业、工业标准分别为20元/平方米、25元/平方米、10元/平方米。
  八、收费单位必须到区价格部门领取《收费许可证》,实行亮证收费。收费时统一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福建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据》,所收资金按有关规定缴存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区政府统筹安排,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实行上交提留,并接受市建设、价格、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价格、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配套费收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以及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九、征收范围的划定:一类A、一类B、二类区以附图道路红线为准,三类区为一、二类区以外的洛江新城分区规划区,马甲镇、罗溪镇区规划区以各镇区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准。配套费类区划分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十、本规定由区建设局负责解释。
  十一、本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执行,泉洛政专〔2003〕24号文有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的规定同时废止。本规定执行前已在办理基建手续的,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村镇建设许可证核发的时间,计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附件:1.洛江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类区及征收标准;
  2.泉州市城东—双阳组团洛江新城分区规划道路工程规划图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泉洛政文〔2007〕14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泉州市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1月31日区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二月六日
  泉州市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规定
  一、基本原则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2004〕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6〕1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规定。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三)合作医疗以区为单位进行筹资,筹集资金全部用于农民住院费用补偿,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基础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四)根据年度合作医疗基金筹集使用情况,适时调整“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以实现总量平衡。
  二、组织经办机构
  (五)组织机构设置:区级成立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合作医疗管委会),成员由区政府领导、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领导及群众代表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编制合作医疗发展规划。
  2.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研究决定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大事项。
  区合作医疗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卫生局,人员由卫生部门内部调剂,工作经费由区财政负责。其职责是:
  1.贯彻落实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制定的有关政策,承办区合作医疗管委会议定的有关事项。
  2.行使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具体日常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3.负责制订相关配套管理细则,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4.定期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区合作医疗管委会汇报工作和提出工作建议。
  各乡镇应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农业、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
  1.做好本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
  2.做好本辖区“合作医疗”资金的收缴、登记造册、录入工作。
  3.协助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做好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六)经办机构设置:设立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依托在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支付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区合作医疗工作管理的各项规定。
  2.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咨询、服务等具体业务工作。
  3.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网络组建、维护等工作。
  4.定期进行财务统计分析,及时向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和管委会办公室汇报补偿情况。
  5.指导乡镇做好信息的考录、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
  6、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和基金安全、资料保密工作。
  各乡镇在卫生院设立合作医疗管理站,作为服务窗口,并配备1-2名的专(兼)职合作医疗专管员,以方便群众就医补偿。主要职责是:
  1.向参合人如实告知有关参合政策和补偿规定。
  2.核实患者参合情况,确认患者的补偿申请资格,并进行初审和录入。
  3.管理参合人的参合、补偿等有关资料。
  4.对参合人就医过程实行全程服务,并对住(转)院进行登记和管理。
  5.按本规定进行补偿支付。
  6.承办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和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安排的其他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制度。由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选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
  本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为:泉州市第一医院、解放军一八〇医院(区外定点医院今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乡镇卫生院。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职责是:
  1.实行首诊(问)负责制和执行诊疗规范,提供优质、及时、有效的服务,严格掌握治疗原则,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执行合作医疗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服务项目范围(与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同),不分解收费,不弄虚作假和套取目录外药物。
  2.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公开就医流程、公开合作医疗有关医疗服务项目和报销范围,公开住院治疗、费用报销补偿比例和程序,保证参合人在就诊、治疗、住(转)院费用报销等环节的知情权;不断完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3.建立参合人员健康档案,开展农村初保工作。
  4.及时收集、保存、报送有关资料和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
  三、参合对象
  (七)凡持有洛江区各乡镇户籍(2007年1月1日前公安户籍)的居民,均可参加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再参加合作医疗)。参合人以整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不得选择性参合,不得重复参合。
  (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1)享有规定的医疗费用补偿。
  (2)享有规定的医疗服务。
  (3)监督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4)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5)合作医疗规定的其他权利。
  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和维护农村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
  (2)按时并一次性交纳合作医疗基金。
  (3)积极配合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开展有关工作。
  (4)持证人应妥善保管合作医疗证件(如有遗失,应及时声明并申请补发)。
  四、年基金筹集
  (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今后每年基金筹集标准根据省市扶持政策及集资要求相应调整。2007年基金筹集标准为:
  1.个人缴费部分:农民以户为单位,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0元,参合人必须于2007年3月25日前缴纳年度参合费用。
  2.政府补助部分: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省级(含中央)财政补助10元、市财政补助12元、区级财政补助18元。
  3.低保对象(含五保户)、在乡革命“五老”人员、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中享受40%救济的人员,个人参合费由区财政全额补助,具体对象以民政部门审核确认为准;残疾人个人参合费由财政全额补助,具体对象以残联审核确认为准;计生二女结扎户和放弃二胎生育权的一女户参合费由区财政全额补助,具体对象以计生部门审核确认为准。以上人员名单均须报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五、基金收缴
  (十)实行参合基金收缴入库日制度,凡不在规定的收缴入库日之前缴纳基金者,不享受该年度合作医疗待遇。
  (十一)参合基金由乡镇政府负责集中收缴,在规定的收缴截止日前向区财政局上缴全部参合基金。2007年各乡镇收缴截止日期为2007年3月25日,今后每年在第四季度末收取下年度基金。本周期参合人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
  (十二)参合基金以村为单位收缴。
  1.各收缴单位应详细真实填写参合人员登记表并向参合人出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个人参合基金收缴后,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凭参合人所持的缴纳参合基金发票向其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一户一证,证号即参合号。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由区合作医疗管委会监制,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仿制。
  六、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
  (十三)基金分“补偿基金”和“风险基金”两部分。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本年度新农合基金总额97%作为补偿基金,3%作为风险基金。补偿基金主要用于补偿参合人员的住院费用;风险基金主要用于补偿基金不足时的补充,保证整个基金的正常运转。上一年度合作医疗基金的节余部分和所得利息,全部转入下一年度基金账户。风险基金的提取累计不超过年度筹资总额的10%。
  (十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收支分离、管用分开的管理原则。
  1.区财政局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社保专户,负责所有渠道的“合作医疗”基金的接收和管理,按月将补偿所需资金向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支出户核拨基金。
  2.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设立基金补偿专户(支出户),负责接收区财政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社保专户拨入的基金,用于支付“参合人”的补偿款项。
  (十五)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和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的日常业务管理费用列入区财政预算,不得挤占合作医疗基金。
  七、补偿范围及标准
  (十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在参合期间内因病住院的医疗费用,符合洛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一致),按以下规定给予补偿。
  1.参合人在当年度1次或多次累计获得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金额最高为人民币30000元。出院后7天内再到原经治医院住院的,按连续住院计算;出院后第8天起再住院的,按再次住院计算。
  2.合作医疗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结算办法一致,即参合期限届满,参合人员住院治疗仍未结束的,其后所发生的费用,将从零开始计算,起付线不再扣减,并在下一个参合年度进行补偿。
  3.参合人在不属我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费用补偿,按定点医疗机构类别补偿标准的50%核补。
  4.参合人住院期间的门诊药品及院外费用不属补偿范围。
  5.参合人计划内生育住院分娩的补偿:正常分娩补助200元、剖宫产补助400元。因生育引起疾病(如:宫外孕、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而住院的医疗费用按本规定给予补偿。
  (十七)参合人住院期间所支出的费用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补偿:
  1.自购药品、出院带药、门诊医药费、观察室医疗费用、健康检查费用,预防免疫、母婴保健范围内医药费用。
  2.非基本医疗性服务费用(如特殊门诊、专家门诊、家庭病床、高级病房、美容美发美肤、健美按摩等);就诊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空调费、包房费;住院期间的杂费(如特护、陪护、护工、洗理、膳食、煎药等费用);挂号费、点名手术费、会诊费、自请医生护士费等费用。
  3.假肢、义齿、义眼、眼镜、助听等康复性器具费。
  4.人工器官或组织移植器官的费用。
  5.镶牙、拔牙、牙齿清洗、牙齿矫正、口腔正畸、验光配镜、整容手术、视力矫正等费用。
  6.医疗咨询、营养疗法、音乐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等费用。
  7.计划外怀孕引起一切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放环、结扎、药埋、人流、引产等)所发生的医药费用以及后续康复性医疗费用。
  8.因第三者造成参合人的伤害(如他人伤害、婚丧喜庆造成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9.因违法违纪或个人过错等行为责任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如:(1)打架斗殴、偷盗、自杀自伤自残、酗酒、吸食(注射)毒品(含管制药物)、染性病、戒烟(毒)而发生的医疗费用;(2)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或驾驶无有效行驶证、准运证的交通工具造成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3)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而引起安全责任事故、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包括服毒)、工伤而发生的医疗费用;(4)因违法违纪被拘留、逮捕、服刑期间(包括保外就医)、逃逸期间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10.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造成伤害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11.以挂床治疗、家庭病床等非正常形式住院的、冒名顶替住院等欺诈行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12.在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或在国(境)外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13.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疾病暴发流行等意外风险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核辐射、核爆炸或核污染、战争、暴乱或武装叛乱所致的医疗费用。
  14.确认治愈或可治疗终结不遵医嘱拒不出院,自通知出院的第二天起发生的费用。
  15.国家规定的需个人自费承担的医疗费用和不纳入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的一切费用。
  16.区合作医疗管委会确定的其他不予补偿的费用。
  八、就(转)诊管理
  (十八)鼓励参合人员就地就近就医,实行参合者自主选择医院制度。住院时参合患者应主动出示本人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等)和合作医疗证,以便核对身份,保护参合人利益。
  1.参合人在本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经医生检查符合住院条件者,只需在诊治医院合作医疗管理窗口办理住院登记,接受资格核准,出院时即可在该诊治医院合作医疗管理窗口申请办理补偿。
  2.参合人在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诊治,应向参合人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服务窗口报备登记,出院后再到该服务窗口申请补偿。
  3.因急诊在非定点医院就近治疗者,如能在3天(法定节假日顺延)内转入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在非定点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按定点医院标准给予补偿。
  九、补偿管理
  (十九)参合人出院凭下列证明和材料到合作医疗管理站服务窗口申请医疗费用补偿:
  1.参合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合作医疗证。
  2.诊断证明、住院费用收据、住院病历首页、出院小结、费用明细清单以及与确认补偿事故的性质、原因有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所提供材料原件或复印件应加盖治疗单位公章)。
  (二十)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根据协管员录入的材料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并依照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费用的原则进行补偿。
  (二十一)参合人员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其补偿部分的费用由该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然后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
  参合人员到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先自行垫付有关费用,出院后再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管理窗口审核报销:
  1.补偿金额在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如无特殊情况,实行现场补偿。
  2.补偿金额在3000元以上或不能立即确定补偿金额的,合作医疗协管员应将材料收齐,经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重新核定,在七个工作日内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给付补偿金(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时限)。
  (二十二)参合人同时参加其他商业保险的,若不能提供证明材料原件的可以用复印件代替,由定点医疗机构或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证明盖章。
  (二十三)对所有参合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参合人员持有效证件可查询年度已补偿金额。
  (二十四)参合人申请住院医疗补偿的期限为参合期限届满后30日内,期限内未向合作医疗管理站或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申请补偿给付的,视为自动放弃。(参合人在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间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在4月30日前核补)
  十、医疗服务管理
  (二十五)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定准入退出制度和考核年检制度,由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牵头,会同区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审定。
  (二十六)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应与定点医疗机构签定医疗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十七)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定综合素质强、业务精、政策性熟悉的领导专门负责,并定期向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药品价格,接受参合人、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和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的监督。
  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药品监督、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本暂行规定,医疗服务质量、药品质量、服务协议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依据年度考评结果给予奖惩。
  (二十八)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掌握参合人出入院标准,及时抢救病人和转诊危重病人。
  (二十九)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掌握诊治标准,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在不影响医疗效果的前提下,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严防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尽量减轻参合人的负担。
  十一、监督管理
  (三十)区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由区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参合人员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对本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
  2.征集参合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区合作医疗管委会通报;
  3.协助处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过程中需要协调的相关事项;
  4.参与区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办法的修订与完善;
  5.负责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监督管理办法,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三十一)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要制订相关管理监督办法,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中心、管理站和专管员的监督,防止因工作失误或弄虚作假,导致补偿费用增加或新农合基金流失。
  (三十二)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从监察、财政、审计、医疗卫生等单位抽调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监督员,对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专管员等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理,并通报区合作医疗管委会。
  (三十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监督员和合作医疗专管员应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同时提供合作医疗业务指导及咨询服务。
  (三十四)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规定:
  1.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认真、严格审核住院患者的参合资格及其身份证明,并予以书面确认,如疏于管理导致冒名住院者,予以通报批评,严重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提供凭证时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作出相应处理;情节特别严重且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所有提供的凭证不作为补偿依据。
  2.参合人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本病例不予补偿,对已补偿者将通过劝说或司法途径追回补偿金。
  十二、档案及报表管理
  (三十五)档案管理是对参合资料、补偿资料、财务档案和有关文件的管理。
  1.参合资料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建立数据库,实行集中管理。
  2.补偿资料由合作医疗专管员输入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数据库。所有原始凭证由合作医疗专管员负责整理归档后,每月汇总上交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审核后入库保管。
  3.财务档案(包括有关财务台账、报表、凭证等)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输入电脑保存管理,手工资料每月进行整理装订和归档。
  4.有关文件(包括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及其办公室等下发的有关合作医疗政策、制度及有关通知等)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整理归档。
  (三十六)报表管理分为业务报表管理和财务报表管理两部分。
  1.业务报表管理:各种资料输入数据库后,电脑自动生成业务报表,各种业务报表均可在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和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调阅、打印。
  2.财务报表管理:合作医疗专管员每月将财务台账整理后以报表的形式上报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由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有关人员负责分类、统计、制表,并上报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
  十三、收支情况报告与公布制度
  (三十七)为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区合作医疗制度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应建立收支情况报告与公示制度。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定期向区合作医疗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和区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汇报有关收支情况,接受监督。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定期公布补偿人员的名单及金额。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要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公告等形式定期向群众公开基金使用情况。
  1.合作医疗基金收缴情况:本参合年度各乡镇参合人员名单、资金缴纳数额和全区基金总额。
  2.医疗费用补偿情况:每月向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上报补偿情况,包括获得补偿的人员资料、补偿金额等。
  (三十八)本暂行规定由区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十九)本暂行规定执行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洛江区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二、重要报告(讲话)选录
  团结拼搏 艰苦创业 把洛江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在中共泉州市洛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敬聪
  (1997年11月11日)
  同志们: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研究制定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为把洛江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我们的面前,既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又有非常严峻的时代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国内形势看,全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去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最近央行再次降低利率,这是为增加需求,扩大生产的需要,必将进一步启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的大飞跃,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大飞跃。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为我们今后搞好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明年即将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省人大一次会议,必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机会。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是我们面临的大好历史机遇。
  从我区的情况看,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启动力量不足等实际困难;面临着科教文卫发展水平不高,思想解放程度不如发达地区的制约;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洛江区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将赋予洛江区县一级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马甲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洛江区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人才优势。区划调整后分流到洛江区的干部素质高、年纪轻、富有朝气和活力,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一番事业的闯劲。在人才引进方面,市委、市政府对洛江区放宽政策,赋予独立的人事调配权,从而为洛江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三是资源优势。洛江区地域广阔、山地资源丰富,一批优质的水果、花卉、蔬菜、禽畜、水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腹地广、潜力大。四是旅游优势。洛江区境内有洛阳桥、双髻山、仰恩湖、俞大猷公园、马甲高科技农业大观园等众多旅游景点,发展旅游前景广阔。五是区位优势。洛江区内交通便捷,洛江大道连接各乡镇,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和漳泉肖铁路横贯境内。仰恩系列工程起点高,万安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因此,我们要立足区情,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用活政策,增强“发展是硬道理”的意识,增强自信意识,增强自强意识,增强中心城区意识,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全面推进我区经济新一轮的飞跃。
  二、今后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加快改革和建设步伐;立足打基础、增实力、抓转变、促提高,用活政策,三产联动;以万安开发区为龙头,加快建设新型城区,辐射和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仰恩系列工程为依托,加快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和城市副食品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业,促进旅游业成为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此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文明、繁荣、富庶的新型城区。初步确定我区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从1998年起,经过五年的奋斗,力争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翻两番(按1990年不变价),分别达到24亿元和890万元,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宽裕型小康阶段。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围绕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推进新一轮创业。
  (一)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十五大的主题。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学习十五大精神,要重点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逐段逐句地研读,原原本本地学习,认认真真地领会。要正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十五大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在思想上和工作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活动同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多做艰苦扎实的工作,认真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落实十五大精神,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采用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把十五大精神传达到所有基层干部和群众,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努力探索公有制经济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祖国和平统一多做贡献;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主线,为新一轮创业提供思想保证。全面推进我区经济新一轮创业,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们每前进一步,无不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区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应当看到,还有一些干部群众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思想仍较保守,视野和思路还不够开阔,拼搏精神与市场意识还不够强。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联系实际,针对上述思想问题,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本,在全区推动又一次思想解放,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经济工作各个方面。要进一步加深四种认识:一是加深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认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加快我区经济发展。二是加深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的认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断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我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三是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四是加深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正确运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使我区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以建设新型城区为目标,展开新的发展格局。我们要根据“大泉州”总体规划,结合洛江区情,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调整发展格局。万安区域要以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新型城区。双阳、河市区域要以建设城市副食品基地和新兴工业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城郊型高科技农业,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农村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马甲区域要以仰恩系列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高科技农业,形成集教育、科研、生产、旅游为一体、贸工农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区;罗溪、虹山区域要以种、养、加、贸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建设成新的城市副食品基地。
  要以规划为先导,为我区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认真调查分析区域资源条件,制定《洛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依据。规划是搞好新区建设的关键。当前规划要先行一步,整体规划、城区规划都要抓紧进行,尽快完成。要确立中心城区的意识,以万安开发区为龙头,把建设项目尽可能往中心城区靠拢。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既要积极主动,又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逐步把洛江区中心城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经济繁荣发展,集工业化、商贸、金融、文体、居住为一体,融现代建筑风格和具有乡村气息、田园风光于一炉”独具特色的生态型花园式城区。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要着手规划构筑“五横一纵一沿江”的公路交通网络,根据财力,逐步分期分批建设。“五横”即:324国道,清源山隧道—双阳—乌峰山,洪濑—河市—乌峰山—洛阳,洪濑、洪梅—马甲—枫亭,梅山、罗东—罗溪—三郊线;“一纵”即:万安一虹山的洛江大道;“一沿江”即:洛阳江南岸的阳江大道。
  1998年是我区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全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要早做规划、早做准备,尽快建设一批启动工程和形象工程。区委、区府已经确定了琯头街改造、俞大猷民俗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争取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纳入省、市计划盘子。要以泉州市承办'98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为契机,确定我区1998年为“旅游建设年”,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形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每个区域也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重点,抓好一批启动工程。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要继续以“学美岭、创五好、奔小康、建新村”活动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切实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业五大防御体系建设,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在巩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高科技、工厂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道路。要围绕服务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抓好“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水果、蔬菜、禽畜、水产品四大副食品基地和花卉基地,实行“种、养、加、贸”一体化,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要逐步建立起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要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快奔小康步伐,在巩固小康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宽裕型”小康规划,加快现代化村镇规划建设步伐,以集镇改造和旧房改建为重点,通过建设现代化村镇,大力推进已实现小康的村镇向“宽裕型”小康迈进,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工业要以万安工业区为龙头,以建设工业基地和培植支柱产业为重点,走发展与提高并举的路子。要办好现有企业,抓好增资扩产工作。要抓好万安开发区内已签合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搞好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到资率和开工率。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安街道和双阳、河市工业小区,多方位招商引资。要着力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争取发展几个能牵动全局和起带动作用的起点高、规模大的企业,大力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
  第三产业要配合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贸业。旅游业是洛江区的重头戏,要突出旅游业这一重点,形成支柱产业。要结合旅游建设年活动,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树立发展旅游业意识,抓好旅游发展规划,超常规发展旅游业,做到重点突破、注重特色,丰富旅游资源内涵,强化旅游服务,完善旅游设施,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一批旅游项目,想方设法把客人引进来,使客人留得住,促进我区旅游业较快发展。要加快建设商业网点,发展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式的商流模式。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设立金融、保险、邮电等服务机构。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开放促开发。要重视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可行性研究,尽快推出一批富有吸引力的支柱产业、龙头骨干行业和对外招商项目。要充分重视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努力引进一批有特色、高起点、大规模的高科技农业项目。要用活政策,简化手续,搞好服务,增强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努力营造利用外资的良好氛围。
  (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多轮齐驱,促进多种经济成分较快发展。目前,洛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高,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如发达地区,民营、股份制合作企业较少,面临的困难也较多。我们要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要以用活政策为着力点,创造条件积极向上级要政策。要立足区情制定区级的优惠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增强“造血”功能。要注意加强和上级沟通协作,争取他们更大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要坚持多轮齐驱,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侨港台外都欢迎”的方针,立足引导“满天星”、营造“小月亮”、扶持“大太阳”,不拘一格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经济。要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发展股份制合作企业,扶持技术含量高、资本雄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股份制合作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对现有股份制合作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使之逐步完善;坚持提倡和鼓励劳动者在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股份制合作经济。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要大力支持,积极扶持,以此来促进我区多种经济成分的较快发展。
  (六)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个目标来进行。要着眼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个重点。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倡导吃苦耐劳精神和过紧日子的思想,特别是要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洛江精神,为推进洛江各项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开展文明城区的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文明安全片区建设。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学美岭、创五好、奔小康、建新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要巩固军警民共建的成果,提高创建双拥模范城区的水平。要继续在广大城乡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的振兴要靠科技的进步,要牢固确立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按照科技兴区的要求,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推进科技进步,要以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继续壮大科技队伍,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切实抓好科技示范镇和农村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兴企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扶持民办科技事业,培育技术市场。
  科技进步的基础在教育。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建设教育强区的要求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促使当前仍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逐步向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特征的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各育相互促进、均衡发展的面向21世纪的新人。要量力而行,分期分批建设中心城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等一批基础设施,彻底改变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形成的中心城区教育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要大力加强幼儿和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加快普及初中教育步伐,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捐资办学的积极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机制。要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稳定敬业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证。
  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卫生等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创造条件,加快中心城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地处“大泉州”中心城区与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不相适应的落后状况。广泛开展健康活泼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加紧医疗卫生建设步伐,加强初级保健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要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广“三结合”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的“两个转变”,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
  围绕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区”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搞好规划,分步实施。要继续狠抓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和法纪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守法。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并把严护和严防、严管、严治结合起来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提高控制治安局势的整体水平,推动社会治安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坚持从严治警,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实现今后五年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
  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加强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十五大精神为契机,掀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作出榜样。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要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努力在党内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要取得学习新成效,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辨别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党的事业奋不顾身地工作。
  2.加快实施跨世纪干部工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决定因素。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要遵循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把年富力强、勇于开拓、政绩突出、作风正派、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开阔视野,积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一要培养,二要使用,三要保护。要看主流、看本质、看潜力、看实绩、看公论,热情帮助,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重视非中共党员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部的选拔培养。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干部轮训、考核、监督、审查、交流、使用等制度和干部离退休制度。要大力抓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管理中心,对各类人才在户籍、档案、住房等方面给予规范与优惠,形成广招天下人才,扎根洛江、建设洛江的才引进机制。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决策水平,善于统揽全局,驾驭局势,联系群众,胜任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任务。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继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创特色”的工作格局,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农村、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的工作,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把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要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开展“学美岭、创五好”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区、农村基层组织先进乡镇、农村百佳党支部等活动。要以“五个好”为目标,以“奔小康、建新村”为工作立足点,把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对村建薄弱村的整治转化工作,不断扩大基层组织的先进面。要加强以“村务公开”为主要载体的村级组织建设,培植典型,扩大覆盖面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址议事。要按照“六个好”的目标,在乡镇广泛开展创“六好”活动,即:选出一个好班子、配好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建立一个好制度、坚持一个好作风、形成一个好格局。
  要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重点要继续放在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开展党的活动上。进一步完善“建、联、挂、靠”组建党组织的做法,搞好企业工会、共青团的组建工作,努力实现“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那里”。
  要全面推进机关、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加强领导,探索新路,狠抓落实。要加强机关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认真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五年规划,促使我区发展党员工作实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加强外出和外来党员的管理,使每个党员都能参加党的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经常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特别是艰苦、困难多的地方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
  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一切社会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要坚持“关口前移、教育在先”的原则,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章》《准则》《条例》以及邓小平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带头讲政治、树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5.加强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内外团结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搞好分工合作,增强合力。要发扬党内民主,活跃党内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重大决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一成决议就要齐心协力贯彻落实。要把党内的团结,作为衡量领导班子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立党为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并使这一根本原则贯彻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要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完善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要充分发挥党管武装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扎实抓好“两个待遇”的落实,为他们实现“五个老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对统战、对台、侨务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把洛江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解放思想 加快发展 努力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洛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家富
  (2002年11月2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洛江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我们党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总结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两个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区纪委领导班子,进一步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洛江精神,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洛江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打基础、增实力,抓转变、促提高,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探索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胜利完成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至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12亿元,年均增长20.9%,比1997年建区初期增长1.14倍;财政总收入1.07亿元,年均增长38.2%,提前实现五年翻两番的目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比建区初期提高14个百分点,区域发展后劲增强。工业经济总量增大,效益、质量提高,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树脂陶瓷工艺、五金机械、轻纺鞋帽、食品加工等产业;工业载体建设和新经济增长点培植成效显著,配套完善万安开发区I期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万安开发区II期、万安科技工业园、塘西工业园和双阳、河市、马甲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万亩工业园,五年来新增工业区面积三千多亩。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成效,引进泉美、超大、常青园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并发挥较好辐射带动作用,水果、蔬菜、花卉、禽畜、水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商贸、金融、邮电、运输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亿元,完成46项重点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和区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交通新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中心区市政标准路网以及万虹公路拓改工程、双阳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等,投建改造河洪公路河市段、县道310洛江路段等,新增通车道路里程64.3公里,乡村道路硬化新增248公里,硬化率比建区初期提高80个百分点。建成马甲自来水厂,投建双阳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城镇住宅建设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建新16.5万平方米,拆旧13.6万平方米。城市格局不断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形成。小城镇建设和宽裕型文明村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住房改革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快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共新批和增资三资企业98家,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全社会出口商品交货值年均增长8.8%。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树立和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洛江精神,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进入省级文明“二级达标区”,创建6个省市级文明村镇,涌现出30个省、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科教兴区战略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大力开展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活动,建设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创建马甲、河市省级科技示范镇、马甲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及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创新企业,五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0个。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得到不断完善,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实现以区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称号,计生工作水平跨入二类先进区行列。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双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区人武部“部务公开”成功经验得到南京军区、省军区高度评价和推广。中心区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相继建成泉州第十一中学、洛江实验幼儿园、区计生服务中心、防疫妇幼保健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68%,2001年达到3750元,比1997年增加744元。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村村基本实现“五通”,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和扶贫帮困成效显著,五年投入2亿多元完成6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128个扶贫项目;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常年社会捐助机制,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落实。
  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统战、对台、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区、法制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三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斗争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不断提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安定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党的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讲”、“两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5·31”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的作风明显好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党建“三级联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发展新党员792名,其中35岁以下的占84.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力推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不断深入。
  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洛江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在省、市委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在洛市直单位、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洛江籍在外乡亲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中共洛江区委,向所有为洛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国民经济总量小,素质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综合配套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亟待增强;社会保障和保护弱势群体亟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就业渠道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治区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需加强。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在五年的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洛江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升创新的境界和能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富民强区;必须始终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执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动民力,把洛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始终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增强党的活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新区加快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机遇如潮: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改革创新和新一轮创业的热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为我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建省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将使我省沿海地区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促进对内对外的开放合作,为我区在更高起点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泉州市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提升五大竞争力,加快中心城市东进步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等等,为洛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巨大推动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围绕市委提出的泉州市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紧紧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集中力量,奋发有为,精心运作,积极造势,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以新的思路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以新的局面扩大开放,以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努力实现洛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跨越。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和凝聚全社会力量,紧紧把握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新型城区为主线,主动承接和积极融入大泉州发展,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努力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五年翻一番;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2∶30;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
  ——生态型城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区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以中心镇区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初步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局面得到巩固。
  ——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跃上新水平,为人民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活力进一步增强,“三个代表”的要求得到充分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胜利。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势头,是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关键在于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环境,融入省市发展的新格局,把握区域发展的新趋势,找准发展的基础点、着力点、承接点、突破点,加快培育结构合理、增长有力、互促互动的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素质、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总的思路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的方针,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增加工业总量,扩充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化是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坚持走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工业发展新高地。以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通讯电子、医药化工、生物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新行业,规划建设五金机电产业园,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管理技术改造树脂陶瓷工艺、五金机电、轻纺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结构调优、层次调高、规模调大、产品调新,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重点企业的机制转换,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明星企业,打造洛江品牌的重点企业和名优产品。加快“信息洛江”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立足于构建加快发展新条件,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以万安开发区和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两大省级开发区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管理,创新机制,集中力量加快工业载体建设,促进形成新的工业走廊和发展空间;着力解决工业发展瓶颈,加快规划建设区域供水、排水和排污设施,改善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全面发展国有、集体、三资、个私企业,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引导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和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素质和效益,增强竞争力,同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就业载体。
  以市场化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企业为龙头,资金技术为纽带,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企业、基地、农民紧密结合的产业带动、技术辐射、效益联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各具特色,立足各地的资源条件,依靠科技兴农,加快马甲省级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增强仰恩系列工程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扩大水果、蔬菜、花卉、禽畜、水产品、林木等基地规模。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建立科学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健全合作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护,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努力培植旅游支柱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以仙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和推介力度,完善洛阳桥、仙公山、动植物观赏园、俞大猷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丰富和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民俗风情等为内涵的旅游文化,打造洛江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景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培育旅游商品市场,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和效益的提升。
  要大力培植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产业体系,增强第三产业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商贸、运输、物业、市政服务等行业,促进各种经济要素的有效聚集。大力拓展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加大商品流通载体建设,积极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有形市场和依托信息网络的无形市场。
  (二)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以大泉州城市加快东进为契机,以构筑新的城区格局、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和推进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努力推动“农村变城市、村镇变社区、农民变市民”迈出新步伐。拓展中心城区规模。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适度超前原则,认真做好万安至河市区域整体城市化规划,重点加快万安北片区城市建设步伐,推进洛阳江西岸新城区规划建设,拓展城区规模。进一步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促进泉州医专等重点项目的建成。抓好环境整治改造,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双阳镇是泉州城市规划区和洛江中心城区重要拓展带,要结合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和洛阳江西岸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认真做好城市化规划,调整完善区域功能布局,加大镇区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城市化程度。
  推进小城镇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本原则,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地方风格突出要求,加快中心镇区建设拓展,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马甲镇要以仰恩大学城的扩建为带动,以仙公山、仰恩湖重要景点为依托,加快镇区规模拓展,加强综合环境建设,努力建成旅游经济繁荣、科教文卫发达、人文自然景观优美和谐的新型城镇。河市镇要立足于建设城市副食品基地和城市工贸腹地,改善镇区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增强城镇发展潜力。要完善罗溪中心镇区规划布局,提高镇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树立新的形象。要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出发,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的虹山镇区。
  优化区域环境。立足于建设生态型城区,努力创建洁净优美、绿色环保、自然和谐的城区环境,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保护和治理洛阳江源头及其流域生态环境,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大工业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建设大坪山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继续推进“三横两纵”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大坪山隧道安吉路接线洛江段建设,争取阳江路、国道324线华大至洛阳桥段拓改工程实施建设,推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大力度完善供水、排水、排污设施,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树立“经营城市”的新观念,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要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基础、公共事业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完善土地储备开发制度,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土地级差效应,形成城镇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健全管理网络,逐步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健康、有序、协调推进。加快万安街道和双阳镇村改居步伐,积极培育拓展新型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
  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形势,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运营机制,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积极鼓励企业探索证券市场融资、收购兼并等新路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努力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增强市场机制在社会事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方式,强化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洁从政,努力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向中心城区、中心镇区集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网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树立新的外向观念,积极推进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通道,促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招商活动的专业化、市场化、中介化、信息化,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新渠道、新领域,提高利用各种资金的水平和层次。发挥洛江籍在外乡亲、企业家、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全社会的招商积极性,做好以侨引侨、以企引企、以台引台、以外引外工作。抓住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就近就地招商活动。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树脂、机电等主导产品出口,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形成外贸出口新格局。
  (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新突破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体系。要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促进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安园产业发展,推进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马甲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各类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洛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龙头。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科技投入新机制,形成多渠道、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完善以技术交易、技术评估、人才信息沟通为内容的中介服务网络,加快知识、技术的流动和转化。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各类投资者的创业活动,完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积极发挥区域高等学院科研力量,规划设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我区研发、制造、服务综合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要适应加入WTO和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依托各类创业园区,加大力度培养、引进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把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现代经营管理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形成人才队伍,为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提供智力支持。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竞争、激励、评价、分配机制,创造有利于发现、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健全人才市场,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开创依法治区新局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拓展党团结联系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渠道。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对台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政议政热情,充分发挥其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城乡基层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村务、院务、校务公开,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公职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六)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展现城乡文明新风貌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上新台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诚信洛江”。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洛江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和道德、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五进社区”活动。
  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成果,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文艺人才的培养,壮大文艺队伍,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发展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积极推进医药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和保健水平。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阶段新形势,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洛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把力量凝聚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把智慧集中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掌握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六大精神,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干部调训的力度,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理解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党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各级党委是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各方的职能作用。党委要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完善党的工作制度,健全议事决策、工作程序、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完善党委工作格局,切实增强集体领导意识,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全局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改进干部管理方法,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四)切实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认真贯彻《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和《福建省社区建设纲要》,大力推动党建“三级联创”,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促进机关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要大力推进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积极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认真实践党的宗旨。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作风。要坚定信心,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同志们!回顾新区建区五年来的奋斗历程和成就,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展望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我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力量。党的十六大指明了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开启了新的伟大进军的征程,历史再一次赋予我们党新的使命、新的挑战、新的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怀豪情,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洛江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
  ——在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洛江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家富
  (2006年7月20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泉州市洛江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区上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领导班子,团结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
  现在,我代表中共泉州市洛江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实现了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至2005年,GDP、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为34.31亿元、3亿元、1.4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7.8%、31.4%、30.7%。三次产业调整为7.5∶64.9∶27.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后劲增强。工业经济强势发展,工业载体建设和新经济增长点培植成效显著,推进经济开发区近8000亩土地开发,工业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总量增大,效益、质量提高,培育形成五金机电、鞋服箱包、陶瓷树脂工艺三个主要行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以全省华侨经济开发区第二届招商会、首届海峡两岸五金机电商品交易会等为平台,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对外经贸合作和交流更加密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发展基地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花卉、蔬菜、水果、禽畜、林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发展强劲,和昌、阳光国际集团等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商贸业、金融、邮电、运输等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四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组织实施一批区域发展重要工作、43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安吉大道II、III期、滨江大道首期、朋山岭隧道连接线等工程建设,配合市级建设大坪山隧道及连接工程,朋山岭隧道第二洞工程、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动工建设,实现市区供水并网,完成双阳自来水厂建设和马甲自来水厂扩建,区域排洪、排水、排涝、供电、供水、路灯、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格局不断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镇区集聚功能逐步增强。城区管理加快转型,完成双阳镇改街道,万安、双阳街道村改社居工作。创卫、创模工作扎实推进,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二连冠”。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两基”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建教师进修学校、敬德职校,启动奕聪中学高中部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小学“十配套”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先进文化示范工程”,农村文化阵地不断完善,区域特色文化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安居、致富、成才、保障、亲情”计生五项工程和奖惩机制,荣获市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省级计生二类先进区水平有新提高。
  构建和谐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七进社区”活动,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人大、政协组织依法监督、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加强统战、对台和侨务工作,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合力。“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平安洛江”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全区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持续上升,连续两年被评为泉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区称号。
  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3%,2005年达到5352元,实现宽裕型小康区目标。提前两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和取消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5平方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3.5%;社会就业充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累计投资近2亿元为民办实事和帮扶解困,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路灯、通电话和有线电视,农村综合环境得到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按照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回避、交流、轮岗、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实行全委会票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拟任人选制度,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岗位练兵、创业竞赛等七大活动,选派后备干部到不适应村和重点建设项目挂职锻炼,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保障机制,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深化“三级联创”,深入开展创建“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建立健全“三级联动、六方帮扶”工作机制,全力抓好不适应村、经济欠发达村整顿转化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试行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活动月”、结对联建创“十佳”、非公企业“党员五在前”等活动,提前实现“50100”目标。开展创建机关“五好”党支部、“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扎实推进社区、学校、社会团体以及新兴行业党建工作,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倡廉“六个机制”,完善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警示谈话等四项廉政谈话制度,实行千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责任、约束、监督、惩处等方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
  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洛江经济发展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是城乡面貌改观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的结果,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驻洛省市直单位、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洛江籍在外乡亲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中共洛江区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洛江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区辐射力不强;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形势任务要求有一定差距,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繁重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和总结四年来的发展历程,加快洛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区委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能力。注重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谋大事、抓大事,积极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几套班子,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用,广泛团结全区上下、海内海外各界力量,营造氛围、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工作氛围。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时俱进谋划发展思路。区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入研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洛江实际的发展道路。按照跨越发展要求,深化完善“四加快一提高一加强”总体发展思路,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发展体系、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体系、务实高效的执政保障体系的发展新思路,作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升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针对洛江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新的城市定位和奋斗目标。这些发展思路和决策部署,产生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效应。
  ——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区委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紧紧抓住“三农”工作、壮大中心城区、产业集聚、项目带动、改革开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潜心研究、细化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特别是在解决用工难、用地难和融资难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集中精力,攻坚克难,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实践证明,勇于探索、创新思维、敢于碰硬、善于突破,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区委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要求,结合洛江实际,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重点。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建立起相关的组织、考核、激励措施,形成制度保证和长效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建立科学严格的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乡镇(街道)、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建立逐项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等一整套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区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坚持以人为本和亲民、为民、富民,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一揽子挂钩乡镇、村(居)等制度,深化区领导驻村活动和“党员六在先”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路子,每年确定并实施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洛江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后五年,是我们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跃升的关键五年,既充满着希望和憧憬,也蕴藏着竞争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展望未来,我们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省、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中心城市加快东扩步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特别是大坪山隧道贯通、城东片区建设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我区在大泉州整体布局、产业分工、城区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这些都为洛江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分析形势,我们面对严峻的发展挑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争端加剧,对外贸易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结构性资源短缺和体制机制障碍,引发改革调整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趋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兄弟县区竞相发展、态势逼人,我们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压力。未来五年,洛江正处于经济加快转轨、社会加速转型的矛盾凸显期,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变动加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审视区情,我们具备扎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创业,我区总体上迈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连续性、稳定性和自主性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规模日益壮大,这些都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局意识更强、发展热情更高、创业干劲更足,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喜人局面,为今后五年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动力积蓄了后劲。
  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当前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谋发展之策、聚发展之力、求发展之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跨越发展。客观地说,洛江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城市化水平低。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跨越发展意识,决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常规性思路,决不能满足于四平八稳的渐进式增长,而要树立赶超意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抢抓机遇、大干快上、锐意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二要集约发展。产业发展要集约。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做大若干个区域特色鲜明、规模效应突出、产业链条配套的产业集群。资源利用要集约。加强资源合理利用,防止急功近利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承载最大的投资”真正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载体开发要集约。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和促进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三要和谐发展。坚持推动城市发展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推进城乡联动;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想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力打造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加强劲。全区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0年,GDP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城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交通网络构架基本形成,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较为完善,生态型城区总体形态基本形成,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区内人口达到10万人,全区城镇化水平达45%。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0%以下;社会就业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强区、学习型城区深入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民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亲民爱民、勤政廉政、求真务实蔚然成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进结构优化、城乡协调的经济建设
  城乡联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一要加快城乡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构筑科学合理的农村城镇体系。增强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加大城市资金、人才和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优化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文化事业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二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巩固提高花卉、蔬菜、水果、林业、禽畜、中药材、茶叶等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辐射带动功能,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在工业园区适当安排用地,供村集体建设标准厂房出租,在中心镇区、工业园区周边预留经营性用地,供村集体发展三产、工业区配套服务等,促进村财收入稳定增加。三要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抓紧编制并落实新的村镇建设规划,注意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推进“住宅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河道净化”等为重点的整体建设,开展“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为都市人提供休闲度假、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的场所。四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文明新风进万家”工程,组织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思想道德教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工业拉动,壮大经济总量。工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上做文章,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一要抓工业载体,提高产业关联度。继续推进经济开发区、朝阳片区和华大一万安科技创业园等开发建设,规划建设马甲、罗溪镇手工业加工园。创新工业区开发建设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工业区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区的综合功能配套。积极引导产业向特定区域、企业向特定园区集聚,做好上下游产业的衔接,促进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集约利用园区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大力推广应用多层厂房和标准化厂房。二要抓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规模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五金机电产业园建设,引进和聚集一批五金机电企业,依托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标准建设五金机电产业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五金机电产业集群。坚持“集聚、提升、拓展”,大力培育产业扩张型、以贸带工型、龙头拉动型集群,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规模经济的支撑。三要抓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为关键,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研发中心、创新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加快技术项目的消化、吸收和转化。
  三产推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大力实施“三产活区”战略,研究制定扶持三产发展政策措施,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一要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科学规划和布局重要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构建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平台,培育第三方物流区域。构筑商贸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布局合理、安全快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仓储式会员店、购物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和零售业态,建立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引进大型超级休闲广场和星级酒店,努力构建辐射全区的中心城区商圈。二要积极发展现代居住业。突出生态优势,鼓励发展环保型、节能型的生态居住业,开发建设环境幽雅、样式新颖、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绿色生活小区,塑造舒适、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居住业竞争力。强化政府引导,高起点、前瞻性抓好度假居住业发展规划,推进度假居住业成型和发展。三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科学制定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业功能布局和发展战略。以仙公山风景区、罗溪森林公园为依托,整合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发农业观光、森林探险、乡村旅游等项目,逐步形成生态旅游度假热点区域。创新旅游开发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开发建设集休闲娱乐、康体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提升生态旅游效益。
  (二)推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城市建设
  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根据泉州城市总体规划,做好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对接,构筑生态型城区的发展框架、基本风格。按照万安商住中心区、双阳河市工贸综合经济区、马甲科教旅游度假区以及罗溪虹山特色农业和产业梯度推进区等四大功能区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阳江生态新城、河市西片区和马甲区域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划分合理、功能定位科学、整体优势互补的城市建设新格局。同时,抓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重点地域、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编制能源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防洪排涝、抗震消防等专项规划,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一要实施扩容工程。大力推动中心城区沿两轴线扩张。沿万虹公路主轴线,加快推进河市、马甲“镇改街道、村改社居”工作;按照城市景观规划要求,结合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和万安、双阳、河市、马甲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各片区的城市建设,适时整合,形成连片规模。沿洛阳江轴线,推进阳江生态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商贸区、高品位居住和生活服务区;突出山水环抱、沿江临海特色,努力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沿洛阳江城市景观带和风光带。二要实施畅通工程。配合城市一环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建设,实施沿海大通道万安至后渚洛江段建设,争取实施324国道华大至洛阳桥路段拓改,推进洛江城区与泉州中心市区连片发展;重视城区内外交通衔接,实施310县道洛江段拓改工程,建设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滨江大道、双阳西环路,完善区域路网,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三要实施配套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加快供水供气、治污排污、防洪防灾、地下管网等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自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生活、服务等综合配套,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投融资机制,采用BOT、TOT、承包经营或资产收益抵押、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城建领域,参与市政设施开发经营,形成“政府主导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公开运作”的城市经营格局。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治安状况等重点,建设整洁、亮丽、安全、有序的新型城区。
  (三)推进科教进步、文明繁荣的文化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一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为目标,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加大对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等研究开发力度,使文化竞争力转化为城市吸引力、产业扩张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重点建设区文体综合活动中心,壮大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
  三产推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大力实施“三产活区”战略,研究制定扶持三产发展政策措施,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一要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科学规划和布局重要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构建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平台,培育第三方物流区域。构筑商贸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布局合理、安全快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仓储式会员店、购物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和零售业态,建立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引进大型超级休闲广场和星级酒店,努力构建辐射全区的中心城区商圈。二要积极发展现代居住业。突出生态优势,鼓励发展环保型、节能型的生态居住业,开发建设环境幽雅、样式新颖、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绿色生活小区,塑造舒适、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居住业竞争力。强化政府引导,高起点、前瞻性抓好度假居住业发展规划,推进度假居住业成型和发展。三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科学制定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业功能布局和发展战略。以仙公山风景区、罗溪森林公园为依托,整合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发农业观光、森林探险、乡村旅游等项目,逐步形成生态旅游度假热点区域。创新旅游开发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开发建设集休闲娱乐、康体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提升生态旅游效益。
  (二)推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城市建设
  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根据泉州城市总体规划,做好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对接,构筑生态型城区的发展框架、基本风格。按照万安商住中心区、双阳河市工贸综合经济区、马甲科教旅游度假区以及罗溪虹山特色农业和产业梯度推进区等四大功能区的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阳江生态新城、河市西片区和马甲区域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划分合理、功能定位科学、整体优势互补的城市建设新格局。同时,抓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重点地域、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编制能源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防洪排涝、抗震消防等专项规划,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一要实施扩容工程。大力推动中心城区沿两轴线扩张。沿万虹公路主轴线,加快推进河市、马甲“镇改街道、村改社居”工作;按照城市景观规划要求,结合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和万安、双阳、河市、马甲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各片区的城市建设,适时整合,形成连片规模。沿洛阳江轴线,推进阳江生态新城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商贸区、高品位居住和生活服务区;突出山水环抱、沿江临海特色,努力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沿洛阳江城市景观带和风光带。二要实施畅通工程。配合城市一环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建设,实施沿海大通道万安至后渚洛江段建设,争取实施324国道华大至洛阳桥路段拓改,推进洛江城区与泉州中心市区连片发展;重视城区内外交通衔接,实施310县道洛江段拓改工程,建设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滨江大道、双阳西环路,完善区域路网,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三要实施配套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城市公共汽车运营;加快供水供气、治污排污、防洪防灾、地下管网等基础性、功能性公益性项自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生活、服务等综合配套,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投融资机制,采用BOT、TOT、承包经营或资产收益抵押、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鼓励引导社会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城建领域,参与市政设施开发经营,形成“政府主导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公开运作”的城市经营格局。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治安状况等重点,建设整洁、亮丽、安全、有序的新型城区。
  (三)推进科教进步、文明繁荣的文化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辐射力。一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为目标,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加大对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等研究开发力度,使文化竞争力转化为城市吸引力、产业扩张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重点建设区文体综合活动中心,壮大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创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以文化为媒,加大文化交流和合作,扩大城区影响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并落实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以学习型机关创建为重点,积极创建学习型乡村、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扩大全区学习型组织的覆盖面。围绕提升城市学习力、创新力目标,加快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学习对象的普遍化、学习行为的终身化和学习方式的科学化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力。
  实施科教兴区,增强发展竞争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成果;依托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技术优势,加快构建基础设施完善、资源配置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扶持、激励,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创新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本建成教育强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支持仰恩大学、医高专办学,鼓励引进新的院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办好敬德职校,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坚持计生基本国策,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努力提升计生工作水平,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深化文明创建,彰显文明亲和力。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继续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先进文化进农村为载体,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扎实推进“七进社区”活动,努力建设自治型、管理型、服务型、安居型、学习型、数字型社区。
  (四)推进保障有力、祥和有序的社会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重点,打造“活力迸发之区”。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全方位推进理念、体制、机制、环境创新,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一要创新理念。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创新和实践探索,营造鼓励、支持人们干事业、干大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营造人心思进、共促发展的风气。二要创新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继续推进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继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促进社会领域改革与经济领域改革相协调。三要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重点创新分配、企业发展、竞争机制。创新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者收入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鼓励先进,提高效率,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制定企业导入、资金导入、项目导入机制,吸引更多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项目落户、扎根洛江;创新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发展,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要创新环境。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设高效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强化“尊商、引商、留商、安商、富商”,坚持简政放权,设立服务大厅,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企业建设、生产、经营、通关、进出口退税等方面的协调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以民主法制为根本,打造“和谐有序之区”:一要推进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依法治区中期目标。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深化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和医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二要高度关注民生。继续实施积极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救济、灾民救助、优抚安置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重视残疾人、老龄事业,关心外来民工,依法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三要维护安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健全“大调解”机制和信访工作网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快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完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对社会治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等社会公共问题的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自防自治创建活动,全力营造“平安洛江”大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以生态建设为抓手,打造“环境友好之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循环、产业间循环、产业内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等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创造适宜人居、科学循环、山川秀美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生态洛江”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态型经济,构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人居环境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生态示范乡镇、生态村居、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家园建设,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洛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责任,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工作。巩固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经常性工作,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解放思想、落实第一要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模范,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围绕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各方的职能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完善由区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做出重大决定的制度。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把充分民主和正确集中结合起来,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全局工作的整体合力。
  围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重德才、看实绩、听民意”原则,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实干、开拓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健全完善实绩考察、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公开选拔、回避制、任期制、聘任制和辞职制等制度,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深化岗位练兵、项目竞赛等七项活动,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或经济一线、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培养锻炼,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优秀科技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环境和机制。
  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新农村党建系列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开展直选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试点工作,选好配强镇、村领导班子。抓好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培育和不适应村、经济欠发达村的整顿转化工作,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平衡发展。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五在前”、结对联建创“十佳”等活动,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推进社区、机关、学校、社团等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宽党组织覆盖面。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
  围绕树立党的执政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五进”活动,推进教育崇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个人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组织函询回复、述职述廉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不断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阳光工程”,强化办事公开制度,推进事权、财权、人事权改革,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力度,营造清正廉洁创业氛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以人为本群众观,把主要精力放到狠抓落实、促进发展上,说实话、摸实情、想实招、干实事,重实效,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洛江发展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胆略、新的干劲,满怀豪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生富庶、文明和谐的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而努力奋斗!
  在庆祝洛江区建区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
  吕竞
  (2007年9月3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金菊吐蕊、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58周年华诞和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洛江区建区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洛江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以来关心、支持洛江发展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各界朋友、老干部和海内外乡贤侨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
  十年艰辛创业,十载春华秋实。建区十年来,区委、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预计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财政总收入4.5亿元,分别是建区时的5.2倍和15.3倍,年均增长17.6%和31.3%。全区呈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政治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十年来,我们致力推进工业化,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确立“工业立区”战略,大力推进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工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由农业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的转变。建设高品位工业园区,以洛江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新开发土地近1.2万亩,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选近千家企业入园发展,初步形成鞋服包袋、五金机电、陶瓷树脂工艺等主要行业,预计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年均增长22.2%。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通过IS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2家。
  十年来,我们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坚持规划先行,坚持按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规划,完成新城区33平方公里分区规划和市政控详规编制,绘就了生态城区发展蓝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5亿元配合市建成大坪山隧道、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完成万虹公路拓改、安吉大道滨江大道首期等道路建设,扎实推进供水、排水、排污、电力、通讯等市政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积极推进万安中心区建设,建成一批公建项目、上档次居住小区和五金机电商城、恒盛汽车城等商贸设施,引进世界500强豪生集团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中心城区不断繁荣。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风格别具、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十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花卉、蔬菜、水果、禽畜、林业、中药材等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积极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昌集团、泉美园艺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积极对接城市需求,大力开发集旅游、观光、度假相结合的都市休闲型农业,发展前景良好。加快农业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等建设,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十年来,我们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建校舍15.7万平方米,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启动“双高普九”规划。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荣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加强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建成区妇幼保健防疫大楼、120急救中心等卫生设施,基本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人口计生工作进入省级二类区行列。精神文明、双拥和平安创建成效突出,荣获“省级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区”和平安福建建设“平安区”称号。切实关注民生,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路灯、电话、有线电视,实现宽裕型小康区目标。
  十年来,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持续加强。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反腐倡廉“六个机制”,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大力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创三优”和机关作风集中整顿等活动,机关作风明显改变,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十年拼搏写春秋,十年奋斗铸辉煌。回顾十年创业历程,倍感成绩来之不易!这十年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十年,是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十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十年,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的十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领导下,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洛江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所有为洛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辟未来。今日洛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一二三四五五”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一要围绕又好又快发展主线。坚持“好”字当头,把“好”字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在坚持“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二要强化中心城市和奋发有为两种意识。按照中心城市站位谋划推进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质的根本提升,凸显地位和作用。增强信心和决心,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奋发有为地推进发展。三要发挥区位、生态和后发三大优势。随着泉州中心城市东扩步伐加快,连接中心市区的几条道路的畅通,洛江区位日显重要。洛江森林覆盖面达64.4%,洛阳江贯穿全境,生态环境优美。因为后发展,相比较中心市区,发展较有空间,可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裕。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奋发图强,加快发展。四要加快“四大功能区”规划建设。万安、阳江商住中心区要大力发展现代居住业、商贸服务业和其他配套产业;双阳、河市工贸经济区要加快发展工业和现代物流业:马甲科教旅游度假区要为主发展教科研、文化和旅游度假:罗溪、虹山特色农业区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五要谱写工业经济做强、城市建设做优、农业发展做特、社会事业做好、民生工程做实“五篇文章”。六要坚持提升执政能力,激发队伍活力,增强创业动力,扩展和谐张力,集聚发展合力“五力并举”,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朋友们!今日洛江,硕果累累,辉煌灿烂;明日洛江,前程似锦,活力无限。我们热切期望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洛江建设,真诚欢迎各方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海内外乡亲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洛江人民一定能够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卓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时代乐章。
  最后,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祝洛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三、碑记辑录
  万安桥记
  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末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卢锡、王实、许忠、浮图义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燕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繇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说明:此碑刻立于万安桥(洛阳桥)南端,为知州蔡襄所撰并书,名噪海内,被称为文、书、镌“三绝”。
  禅鸡冢碑
  丰山峭雄为泉北镇。客有携白鸡来谒梦者,禅师宗鉴戒律精严,苦祈放生,客因施于岩。师受以三皈后,每闻讽经声,即对佛伏听。讽毕,乃出游。客或投遗腥,辄弃去,如是者数年。崇祯庚午中秋,端伏佛前不动,就视,则坐化矣。昔远公有听经鹅,永宁院有坐化鹊,东林寺登于碑碣,陈后山著之,谈丛谓其有佛性也。由今以观佛性更备,既瘗岩左,余表曰禅鸡冢,尝阅韦忠武鹦鹉舍利塔记,于今甚有合也,故仍勒其事于石。师尝畜北牡二犬,亦不茹血荤,十年无风合孽育,并一时异事云。
  说明:碑石分四段,原嵌置仙公白水岩寺南、北两端,碑文作者明代文人林如源(马甲暗林人),著名书法家张瑞图书写。
  《重修丰山寺叙》碑
  儒贵和,释尚和。语云:匹夫化乡人。乡不知,吾儒职厥咎焉。夫胡为而不知哉?私与忌耳。私我相,忌彼相,曰:我,无非我,我田也,我里也,我江山也,甚至四大无有、五蕴俱空之皇皇佛祖,亦专人为我佛。曰:彼,无非彼,彼田也,彼里也,彼江山也,甚至四大无有、五蕴俱空之皇皇佛祖,也畛之为彼佛。彼我画,私忌滋,智侮愚,强厉弱,贵暴贱,干戈角斗,讼狱蜂起矣。呜呼!佛有彼我乎?江山田里,朝秦暮楚,有彼我乎?且亦曰我乡国矣,而忌之是忌我也;亦曰彼官骸矣,而私之是私彼也。夫忌我私彼,岂情也哉?物有蒙之也,吾乡有丰山寺。奕楷,其寺师。楷偕其徒定观爱儒,犹之我儒有好空门者。寺昉齐朝,吾宗檀樾伯西塘恢焉;重修者,五因伯也;继修者,寺师真诚也,于今百余年矣。虽枵然庙貌,而硝垣蠢柱,坠吃交响,每风潇雨晦,师未尝无伤压之悲。乾隆丙寅,师奋议重修,予喜而心难,以为未坏,费浅易从;既坏怆目,亦易从;有坏之实,无坏之形,费浩势缓,难从也。予就塾武荣,不见者两阅月,而庙貌一新,较旧又丽焉。诘其故,则族众趋事,里人赞成,师倾橐以就,其徒定观者,弗惮劳也。予既喜佛灯永耀,而私幸胜事共成,非和能旦夕就理若斯乎?夫师和我族里其嘻难矣,而族不我佛乐里人赞成,里不彼佛同族众趋事。族灭我相,里灭彼相,凡事尽然,宁复有智愚、强弱、贵贱、干戈、诉狱拢拢哉?兄汝其志其胜,师又索叙于余。予爰为之叙,且瞩曰:吾乡人来游于兹者,为我告曰,佛,西方且灭人氏,与尔数万里而遥也,犹且为谋爰居尔邻里,其生而风餐露寝、靡室靡家者,可勿主怜悯心,协比经营,俾有宁宇乎?佛且主大欢喜心矣。斯时也,钟于斯,鼓于斯师竖拂于斯,族里相与熙游于斯。江山之外,第见风和月朗,草木虫鱼欣欣有喜色,而况我乡人乎?
  说明:此碑原嵌白水岩北墙,寺宇重修后改置东墙左侧,作者林维新,系里人林姓族人,为武荣(南安丰州)乡间塾师,本碑文是儒、释的合作产品。
  河市濠溪石桥碑记
  明隆庆三年(1569年),俞大猷67岁,捐俸修建河市濠溪石桥。桥北端有一座观音宫,宫旁树一石碑,镌刻俞公自撰自书自记载造桥原因及其始末的短文。碑文如下:
  予年九岁时,先大夫携往大濠叔祖家,经涉此水。予问桥何以记,先大夫曰:“遭樵夫火焚而纪。”予曰:“俟我长大来,当再造之,俾人不病涉。”曰:“小予识之,他日宜实是言。”予应唯唯。今思先大夫之命几六十年,犹俨然在耳。乃捐俸资,令堂弟良猷督造,阅月竣工,蔗先大夫地下之心慰也。
  隆庆三年己巳冬十二月 右都督俞大猷谨识
  说明:此碑文短短的129字,极其精炼流畅,可见俞大猷精诗善文,堪称文武全才。
  水尾护林碑
  盖闻甘棠遗爱戒剪伐于南国山蓁流徽传美人于西方矧风水攸关尤宜郑重乎!吾乡涤水虹山素称胜概而涤水尤乡里水口所归宿也介居东北地势稍倾前有乔木参天遮阴风水间有不肖之徒运斤迭至而山尽童噫嘻痛哉我存素公裔孙念祖德之诒谋冀后嗣之克昌公议出银复兴陈姓明给产山栽培松柏杂木护卫风水东至寨内外仑脊西至东垄地北至宫后涤溪头南至宫口田凡在界中所培材木照顾成林永庇千秋则树深十年同泰岱之不老松高百尺比大夫之可封自兹以往姓无论同异房无分强弱不得私自砍伐致累风水如有砍伐复蹈前非立即率众共诛决不宽纵各宜禀遵毋违
  一禁盗砍松柏杂木及茅草者罚戏一台饼十斤
  一订松柏杂木或被风雨损坏公议出卖不得私自抢夺盗砍
  大清道光甲辰年仲春之日存素公裔孙彭建立
  说明:水尾树碑竖立于虹山乡水尾桥西北,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为保护磻溪旁树林的乡约。
  广桥(即龙潭广桥)碑记
  龙潭溪者晋仙交界地也,峡岸湍流,陡遇暴雨则怒涛奔激,行旅进退维谷。宋淳煦间,里人彭映僧自沂还方建是桥,名龙潭桥,今呼广桥也。康熙庚申年(1680年)洪水冲圯,人又病之。幸逢广大元戎文起施公入隐仙邑莱溪山,途经濠市、马甲、忏堂、龙潭四处,溪乡耆各以桥废病涉为请,施公欣然,次第兴建焉桥于壬午年[(1702年,工越癸未年(1703年)]三月告成,公不喜谏谀辞,谨质言以记。
  说明:此碑记位于洛江区与仙游县交界处,龙潭桥因桥建在龙潭边上而得名,始建于南宋淳煦八年(公元1181年),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移至现址重建。
  青阳室石碑
  青阳室开山记:慈云禅师,法从和尚始于洪武甲寅年于此兴,永乐癸卯年(永乐二十一年,1413年)修造完成(即公元1374—1423年)……正统六年(1442年)龙集辛酉年四月八日勒石。
  说明:此碑记位于双阳小阳山半山腰青阳室大厅内。
  四、诗联歌曲选辑
  (一)诗选
  万安桥诗
  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崎,势若常山蛇阵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景晚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脚。
  说明:刘子晕,宋崇安人,建炎里以世萌判兴化军。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泉州洛阳江入海处,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咏双阳山
  横冈叠巘总萦蟠,忽有双尖削翠峦。并蒂秋开金菡萏,连枚露浣碧琅玕。官眉远借云间色,仙掌平方曙后寒。莫怪朝来频柱笏,雌雄剑气倚天看。
  说明:苏茂相,明泉州人。万历壬辰联捷进士,崇祯时以刑部尚书乞归。双阳山即朋山。朋山岭自双阳逶迤数里,叠上而高耸。
  仙公山摩崖诗刻(七)
  生平浪说洞天奇,杖策登临今始知。崖削奔涛穿石出,岚虚仄径入云危。上方磬响声韵近,绝顶萝攀步却迟。道侣忻逢长啸者,携来谢朓惊人诗。螺阳适适斋陈玉辉题 元孙毓秀来 孙应升敬镌
  说明:陈玉辉,字达卿,惠安人。万历二十九(1601年)进士,官至南京湖广道御史。题刻在栖云亭附近。
  两髻苍苍紫极连,奎垣聚会接峰巅。云烟洞壑树千丈,万古仙灵赫耀天。
  说明:题刻在仙公山出米岩北侧壁,因风化较严重,题刻年代及作者无征。
  嵯峨咄问此山巅,绾就双鬟历几年。松柏翠深侵鬓绿,草花极严斗妆妍。高窥红日浮波底,乍指青云度月前。有路升梯君自住,我来蹑足欲登天。乾隆丙戍四月,古越季长余发留题。
  说明:余发,乾隆丙戌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题刻。题刻在仙公山丰山洞后摩崖上。
  绝顶双峰出,朝朝绾翠鬟。欲观沧海日,故倚白云关。径曲花偏丽,岩幽鸟自闲。置身天际外,俯视万重山。里人陈大玠题
  说明:陈大玠,字元臣,号笋湄,惠安人。后徒居晋江笋浯(今鲤城区笋浯),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历官太常寺少卿。诗刻在白水岩寺东岩石上。
  齐朝谁住古岩阿,绝顶云霄手可摩。一掬白泉何处得,源流定自出天河。
  说明:落款注明“乾隆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敬录朱文公句”。朱文公即朱熹,朱熹(1130—1200年),宋婺源人,侨寓建州。绍兴进士,官终宝文阁特制。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数来泉州讲学,创建书院,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刻在仙公山小隘门栖云亭旁岩石上。
  岩崖米石昔曾然,疑是灵山别一天,五代竞传从此出,于今空锁待何年?住持普宪手草
  说明:嘉庆戊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孟春题,诗题刻者白水岩住持山僧普宪。诗刻在仙公山出米岩上方岩壁,西向。
  鬟髻朝天碧落从,煌煌斗柄耀奇峰。堂皇庙宇春秋建,炳烁奎垣日月封。足举青云星点额,心盟白水缩罗胸。苍苍翘首山河外,万丈烟霄万丈浓。
  说明:光绪丙戌(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千松摩崖诗刻,题刻在仙公山丰山洞左侧石蹬旁岩壁,西向。
  虹山瀑布(二)
  红日照天地,飞雪白纷纷。道者偶来此,雷霆殊不闻。岩石挂长虹,影入寒潭里。
  说明:何乔远(1558—1631),泉州人,明代杰出的史学家,撰写《名山藏》《闽书》。诗刻在虹山瀑布摩崖。
  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直随清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岩崖错落云相应,林木参差鸟欲迷。几度攀跻登绝顶,等闲拾级是天梯。
  说明:清倪鸿范所作。
  (二)联选
  蔡襄祠联
  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说明:欧阳修(1007—1072),北宋吉州水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蔡襄祠,址在泉州洛阳桥南。
  仙公山山门楹联
  九仙在上登门心脱俗,双髻悬空临境性通灵。
  说明:香江杜振醉撰,泉州王乃钦书。杜振醉,洛江马甲人;王乃钦,惠安洛阳人,华侨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书法家。
  丰山寺楹联
  舌同流水千年活,人不离山万古仙。
  说明:八闽螺阳曾一白书。镌于殿中石柱上,隶书。撰者未详。
  笙歌锦绣神仙岛,日月照耀金银台。
  说明:镌于殿中石柱上,楷书。作者林翀鹤,字祐安,字一朴山人,泉州城内执节境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其弟林骚同榜进士,民国泉州中学校长。原联木刻,“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91年庙宇重修时曾一白重书补刻。
  八闽名胜无双境,九鲤分炉第一仙。
  说明:分立仙公神座两侧,行书,木刻。曾一白书。
  白水岩寺楹联
  居幽占胜八闽一寺,近道榜儒三教同山。
  说明:镌刻于岩寺门柱上,行书。香江杜振醉撰书。
  白水如烟连南海,青峰似髻接西天。
  说明:镌刻于殿中石柱上,行楷。丁明镜撰书。丁明镜,号玄晔,泉州市书法协会主席,泉州五中教师。
  是真仙灵,为佛门作大护法。殊难境界,集僧众建新道场。
  说明:弘一法师(1879—1942),近代高僧。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原为岩寺柱联,木刻。
  朝日腾云起造华氤氲隆气象,天风扑面来心源清净益精神。
  说明:镌刻于朝天阁门外大石柱上,王乃钦书。
  (三)歌曲选
  洛江之歌
  领合唱
  尤祖举 词
  王鼎南 曲
  中速稍快 亲切、自豪地
  中共洛江区委宣传部 印
  注:歌曲创作于2000年。作词尤祖举,洛江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作曲王鼎南,祖籍南安,泉州市音乐家会会长。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