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7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基督教
分类号: B97
页数: 2
页码: 629-6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基督教在泉州的传播历史可追溯至唐初,经历了元代的迅速传播和现代的复兴。泉州地区的教堂包括琯头基督教堂、河市基督教堂、新告基督教堂、锦凤基督教堂以及桥南基督教聚会点等。这些教堂于不同年代建立,传承着基督教的信仰和传统。自1981年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使得教堂得以重新开放,信徒人数逐渐增加。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基督教

内容

一、传播
  唐初,景教(基督教前身)传入中国,不久传播到境内,宋代继续传播。元代,也里可温教(与景教同派)在泉州迅速传播,势力很大,许多人成为宗教职业者,不少官员也加入景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信仰自由,基督教继续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基督教堂被占用,教会停止活动。1981年起,河市、琯头、新告、马甲等处教堂相继开放。2007年,全区依法登记的教堂4所,聚会点1处,信徒2000多人。传道中有上海华东神学院、福建神学院本科、专科、函授毕业生,有泉州神学、提高班毕业生。
  一、教堂
  琯头基督教堂 民国19年(1930年)年基督教信徒丁担(女,是丁牧师之妹),在城东发展陈允(女)、陈春(女)、林术(女)等人为信徒,他们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从洛江步行到泉州泉南基督教堂做礼拜的虔诚行为,引起许子逸牧师与长老们的重视,深受其虔诚行为的感动,于民国22年设立西福村宣道所,并派潘秀华负责该所事务,此后信徒增加,1951年迁宣道所于琯头公路旁一座两间楼房升格为聚会点,至“文化大革命”停止聚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聚会所被公社食品厂动用,1981年,政府归还原琯头聚会所,于1982年重新改建,1983年元月复堂。2001年,因政府建设需要,搬迁重建于现址。长老1人,传道2人,受洗礼信徒100多人,没受洗礼信徒400多人。
  河市基督教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由长老管理堂务,当时传教30余人。现长老1人,传道2人,信徒100多人。
  新告基督教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由长老管理堂务,先后经历2位长老,现长老1人,传道2人,受洗礼信徒50多人,没受洗礼信徒300多人。
  锦凤基督教堂 民国34年(1945年)建,由长老管理堂务,先后经历2位长老。现有长老1人,传道1人,受洗礼信徒100多人,没受洗礼信徒400多人。
  桥南基督教聚会点 由琯头基督教堂堂委会管理。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琯头基督教堂
相关机构
河市基督教堂
相关机构
新告基督教堂
相关机构
锦凤基督教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