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交际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1
页码: 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泉州地区的社交用语和社交礼仪,包括人际称谓、礼貌用语、礼让、席位安排、送礼习俗,以及待客之道。这些习俗和礼仪反映了泉州人的传统文化和重视礼貌、尊重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交际习俗

内容

一、社交用语
  人际称谓 教师、医生、知识分子等尊称“先生”,其妻称“先生娘”;老板称“头家”,其妻称“头家娘”;称人父母为“恁序大人”,称人子为“公子”、女为“千金”;老汉互称“老阿兄”“老小弟”;老汉称老妇为“老兄嫂”“老小婶”;称老年人为“老大人”,称老大爷为“老阿伯”“老叔”,称老大娘为“老姆”;对邻里、朋友长辈称“××伯”“××叔”“××姆”“××婶”;小孩称少女少妇为“阿姨”,称老妇为“阿婆”,称男青年为“叔叔”,称老大爷为“老伯公”“老叔公”;幼儿互称“阿兄仔”“小弟仔”“阿姊仔”“小妹仔”。
  礼貌用语 早晨见面招呼:“汝哗努早!”(您早!)“汝也努早。”(您也早。)路上相遇招呼:“汝卜去哪落?”(您去哪儿?)“我卜去街咧,有闲则来坐。”(我上街去,有空来坐。)上门访人见面招呼:“汝咧无闲哦!”(您忙!)“汝来,入来坐哦。”(您来,请进来坐坐。)辞别招呼:“汝请。”“慢行。”(慢走。)或“延汝哦,我卜来去咯。”(耽误您,我得走了。)“慢行,则佫来哦。”(慢走,请再来。)日常生活中,泉州人常用一些礼貌语言来表示理解、尊重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如:有事麻烦人家,说“劳汝”(劳驾)、“费神汝”(烦神);有过失向人道歉,说“得罪”(对不起);对人家过失表示原谅,说“殆要紧”(不要紧)、“无相干”(没关系);受人赠物表示感谢,说“缴汝”(谢谢您)、“多谢”;求人办事,说“拜托汝”;向人问好,说“请安”(20世纪80年代多说“汝好”);向人贺新春、喜庆,都说“恭喜”。
  二、社交礼仪
  礼让 礼让次序一般是座位右为大;两人并行,右为尊;三人并行,中为尊;两二人前后行,前为尊,进出门、上下车、上下楼,尊者、妇女先行。
  席位 民间凡婚丧喜庆多办酒席宴客。席设在厅堂上,多则分布在住宅四处。一厅四席,左上方为首席。右上方为次席,左下方为三席,右下方为末席。尊者坐首席,下依次类推。宴席有方桌、圆桌两种,每桌可坐8—12人,忌单数。座次论德望,序长幼。一般方桌8个座位,以左上位为上座,下右位为主位。圆桌设12个座位,以上中位为上座,下中位为主位。尊者坐上座;坐主位者为主人或主人的代表,司斟酒待客之事。
  送礼 民间凡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亲友之间都有礼品往来。平时如探病、访友、走亲戚、回娘家,也随带水果、糕点、罐头或营养滋补品前去。小孩初来作客,要赠给糖饼、水果或红包。亲戚馈赠的喜庆食品,也必分赠邻居。一般送礼不离双,如2、4、8、10……但绝对忌6。受人送礼,回报必厚,俗称“压礼”。旧时女戚相互邀请,托人传达信息,有随送鲜花串的礼俗。20世纪90年代后,在青年中,朋友结婚、恋人传情、探望病人、过生日、贺节日、送别、会友,赠送鲜花渐成社交礼仪的新时尚。
  待客 客至,开门迎客于门外,至厅堂请坐,奉茶、递烟。叙谈,主人毕恭毕敬,待客至诚。初访、久别或尊贵客人,敬以甜鸡蛋汤,鸡蛋应成双,一般2—4只。远方来客,必煮点心(线面)招待;留客三餐饭菜必丰。客人告辞,主人送至门外。见面、临别,拱手作揖或握手行礼。会客、送客期间切忌抹桌扫地,否则被视为无礼行为。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