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统节日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614-6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包括家庭祭祀、家宴、游山玩水等活动内容。这些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家庭聚会和传统信仰的特色。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传统节日

内容

一、春节
  农历(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初一日零时一到,城乡鞭炮声四起,家家户户烧香点烛,生火炉,以红米圆,柑桔、糖品等敬神祀祖,迎接农历新年来临,俗称“开正”。初一早餐,全家吃鸡蛋线面,祝愿“福寿绵长”;午、晚吃过年饭、嫩饼菜,或饮春酒,整天不吃稀饭。泉州民俗初一全天不扫地,不动刀,不汲井水,不劈柴,不打人骂人,不向人索债,不说不吉利的话。
  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俗语云:“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父母健在的出嫁女,初二、初三定有娘家人前来接回去“做客”,父母谢世的出嫁女,此日继续在自家忙着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女婿上门给岳父母拜年,送上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等,中午吃团圆饭。
  初一至初三,亲友互访拜年,见面互道“恭喜”,俗称“贺正”;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21世纪以后,时兴初一早亲友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社交软件等互祝春禧。春节期间城区和农村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夜间,民间常有化装踩街游乡活动。有的家庭利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有的家庭到酒店聚餐。春节欢乐气氛往往持续到元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规定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至初三),1999年后改为初一到初七7天长假(含3天法定假日及前后两个双休日),后调整为除夕到初六7天长假。
  一、元宵节
  俗称“上元节”。节前,家家户户舂粞,蒸糕粿,做元宵圆。节日早(午)煮元宵圆供奉祖先、神明。当日,备糕粿、菜肴祭祀祖先,礼仪如除夕。晚,合家吃团圆饭。女子新婚,娘家有元宵节送灯之俗,寓意“添丁”。其中有红、白莲花灯(红花喻女孩,白花喻男孩)1对、公鸡灯1只、“董永皇都市”或“天王送子”彩绘壁灯1盏,借祈早生贵子。元宵佳节,城区各主要建筑物遍饰彩灯,大街商店骑楼、住家门前、机关、学校、工厂、寺院、公共场所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入夜,灯火辉煌。元宵节前后,开展舞龙、舞狮、踩高跷、猜灯谜、攻炮城、南音演唱、象棋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农村大多数民众备办供品,供奉圣神,举行庙会活动。
  三、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家家户户煎追、包粽子,采艾株、桃枝插在门上。妇女头戴艾心;小孩佩香袋,系长命缕(神镯线),在额、鼻、耳部位涂雄黄酒。全家烧艾叶、草蒲汤洗澡。正午,以食盐、茶叶、薄荷、姜丝炒制“午时茶”,备作防治中暑、呕泻之用。当天,举行卫生大扫除,暴晒衣物,室内薰燃艾叶、菖蒲、蝉蜕、苍术、硫黄等中药,墙根屋角阴湿处遍洒雄黄酒,进行除虫灭菌的室内外消毒。洛江区有关部门在此节气有时也会在辖区仰恩湖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四、七夕
  俗称“七娘生”。当天中午,家家户户做糖果,备花粉、胭脂、果盒、龟果、三牲、油香饭和各色菜肴,纸轿纸亭,每种供品以“7”凑数,在厅檐口供奉七娘妈。小儿解下端午所系长命缕置于神前,礼毕扔上屋顶。
  小孩有拜七娘妈为义母之俗。初生儿第一个七夕,举行缔契仪式,俗称“新契”。16岁七夕,举行解契仪式,俗称“洗契”。这两次“七娘生”最为热闹。当日,孩子家各寿包、米龟、碱粽等礼品馈赠亲友邻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做七娘生、契七娘妈旧俗渐废,而七夕吃糖糇食俗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始,辖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视这天为中国“情人节”,到时开展交异性朋友、约会等活动。
  五、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中元令节”、佛教“盂兰盆会”日。古时,寺观僧道诵经做法事,明代已发展到民间。当日家家祭祀祖先,“具斋供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又与对倭患、兵燹死难军民的祭祀相结合,形成广泛的民间超度鬼魂的风俗。清代中叶以后,这一民俗愈演愈烈,发展成为规模大、范围广、时达数月的“普度”陋俗。但中元祭祖先风俗至今仍存。
  六、中秋节
  节日中午,蒸甘薯、芋头,各月饼祭祖祀神。节日夜晚,除赏月品茶吃月饼外,还常一家人或一群朋友聚玩“状元饼”。备状元饼1套,内大小月饼6色63个,最大“状元”饼1个,大如面盆口;最小“秀才”饼32个,仅铜钱般。参加者轮流投骰卜取各色月饼。最后夺得状元饼者,被视为福运大,大放鞭炮,以示庆祝。迷信的村民在寺庙路边手拈香,静候人语以为求愿卜凶吉的神启,俗称“听香”。至2007年,罗溪、马甲此俗尚存。
  七、重阳节
  俗称“重九”。城乡居民沿袭古风,相约结伴登山。学校常在重阳前后组织师生秋游,举行爬山比赛。1988年,福建省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节日前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尊老敬老助老活动,举行门球赛等各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八、除夕
  俗称“做岁”。做岁之前,家庭外出人员一般都要赶回家过年。旧时家家户户蒸糕做果,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物资丰富,多数人到购物商场备办年货,添置家具,全家动员卫生大扫除(也有雇佣专业保洁人员),门窗、橱柜、仓囤、缸灶、栅栏无不贴红春联,家庭内外布置一新。
  除夕(年兜),祭祀祖先。在丰盛供品中,必有“过年饭”(象征丰衣足食,年年有余),连根芥菜(象征根深叶茂,家基永固),供桌前置火炉(象征兴旺发达,生活红火)。傍晚,焚金楮,放爆竹,完成祭祀,俗称“辞年”。辞年后,举行家宴,餐桌下置火炉,俗称“围炉”。
  除夕夜,厅、房内点通宵大红烛,门内侧搁放连根带叶的甘蔗;水缸打满水,投入两枚铜钱;人人洗澡,家庭内外再进行一番清扫。家务收拾停当,一家人聚集于厅堂,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越来越多。电话、手机普及后,电话、短信的拜年、祝福声不绝于耳。子夜一到,人们走出户外燃放烟花爆竹除旧迎新。子孙们常深夜不寐,围炉守岁甚至通宵达旦,此俗意在祈求父母老辈益年寿延年,俗称“坐寿”。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