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6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居住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2
页码: 611-6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居民房屋建筑的演变历史、建房仪俗、居住习惯和禁忌。涵盖了传统民居布局、建房仪式、居住习惯以及居民对于居住环境风水的重视。提及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与结构特点,展现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习俗。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居住习俗

内容

一、房屋建筑
  “宫殿式”大厝 传统民居布局以厅堂为中心,左右对称,呈多进纵深组合,堂构恢宏。大厝有石铺前庭。入屋大门立于大厝正中,前有墀台和石阶,门顶嵌辉绿石匾额,两侧立花岗石对联。进大门为下厅,开敞式,立屏风;下厅两侧为下房。进深有石铺天井,天井两旁为厢房(俗称“榉头”)。过天井是主屋,中为厅堂,分前、后厅;厅两侧为大房,分前、后房。厅房前设横廊,两端各辟边门通厝外。大房前横廊顶建对称小楼,楼前有小平台,可作梳妆楼。厅内侧两旁辟门通后院。后院筑围墙,种植花木,饲养禽畜,或置卫生器物。这种二进三开间大厝在泉州古民居中居多。也有无下厅下房的一进小三开间、多进深的大三开间,和由三开间拓展、每进厅堂两侧各有大房、边房的二进或多进的五开间大厝。多进深大厝外左右两旁常各建一列或双列3—7间护厝,中为小厅,余作居室。这类古式大厝,采用穿斗式杉木构架,红砖、花岗石砌外墙。主屋为悬山式筒瓦屋顶,有燕尾式翘脊,檐口装配瓦当和滴水,内室用杉木板或条砖间隔,地铺方砖。豪华宅院构件装饰山水、花鸟、人物、诗词等石、砖、木平雕、浮雕、透雕或彩绘,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此类民居自明清以降,长期盛行不衰。及至民国时期,仍是农村民居主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为其他形式住房建筑取代。
  “四房看厅”农房 20世纪70年代在农村流行。中间为开敞式厅堂,两侧各有两房,门朝厅。厅前有门庭,屋后筑厨房;另一种“四房看厅”农房,前有天井和厢房,再前为一列平房。两者都是三开间大厝的变体。这类农房为节省木料,条石砌墙,石板盖顶,抗震性差。以后渐被淘汰。
  洋楼式住宅 清末民初,居民中出现中西合璧的双层楼房,俗称“番仔楼”。这类楼房既有西洋建筑风格,又保留泉州典型民居特色。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布局,有中留天井、四周有回廊,或不留天井、前有横廊两种形式。建筑构件出现科林多式廊柱、百叶窗等西式屋饰,但仍以砖石杉木结构为主,保留石刻题匾、门联等传统门饰;出现平板型屋顶、周边围筑釉彩陶瓷栏杆,但也有不少保持龙脊凤檐。这类楼房前后多有花圃,青藤、紫罗兰爬满墙壁屋顶,充满侨乡情调。20世纪30年代以后,华侨、富商建洋楼者渐多,开始出现钢筋水泥结构建筑。21世纪以后,城乡掀起建房热,住宅楼房化,高低不等、体式各异的“洋楼”如雨后春笋,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配套,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街坊店铺 古式街坊店铺,为长列“手巾寮”民房的变体。店面宽约3米—4米,临街有挑檐式街廊,第一间是店面,第二间是货栈或工场,往后是天井、厨房。有的店铺可再延伸数间,作为店东的住家。民国时期拓建街道,沿街商店改建为2层楼房,并吸收西方柱式建筑风格,形成侨乡特有的骑楼式街廊结构。临街人行道不露天,风雨交加或炎日当空,行人仍可通行无阻。21世纪以后,洛江区商贸大楼建筑造型优美,风格一新,商店、工厂注重门面修饰装潢,霓虹灯、美术广告遍布街头。
  一、建房仪俗
  旧时建房,先请风水师勘地择址,再请择日馆择日动土开工。动土开工时备酒菜敬奉土地神,凡属居丧、入产房或当日犯煞者均须回避,当晚宴请建筑工人。以后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日,必在工地敬祀土地神并宴请工人,直至竣工。建房期间,极其注意工人施工安全,防止发生工伤事故;平日供足烟茶,办好膳食,对工人款待备至。整个建房过程中,“上梁”(架厅堂正梁)和“谢土”(落成典礼)礼仪最为隆重,须择黄道吉日举行家庭庆典,做龟扎粽,祀神请客,热闹非凡。“谢土”之日,同时举行乔迁新居仪式,家主的岳家应贺送大红灯一对、雏鸡一群、餐具炊具和大米若干,寓意“子孙兴旺”“丰衣足食”。旧时居民常挂“狴犴”(狮头口衔剑)于大门楣上,设“八卦”于屋脊、厅堂、门楣、照墙,立“石敢当”于岔道口,用以辟邪。
  三、居住习惯
  民居自古有“光厅暗房”的特点。厅堂是奉祀祖宗、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场所,门户开敞,面向天井,空气、光线充足;卧房为私生活之处,窗小或不辟窗户,门悬篾(布)帘,光线昏暗,通风性差。民国时期,城区居室石木密棂窗户逐渐改钢筋玻璃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通风、采光、日照”等要求改造旧房陋室,改善居住条件。20世纪80年代,住宅建筑一改“暗房”旧模式,门高窗大,或全墙安装铝合金茶色玻璃门窗,外加钢铁防护设施;或半壁开辟巨型透明玻璃窗,配以百叶窗帘,室内明亮通风。
  居民自古重视厨房灶位的选择,择日建造,郑重其事。较大家庭筑“双连灶”,大小各一:大灶锅烧饭,小灶锅煮菜。灶膛有烟囱通屋顶外。小家庭各筑小灶或设风炉。燃料用木柴或草。20世纪90年代,居民炊事使用电炉、电饭煲和液化气灶者日渐普遍,厨房配有通风、抽油烟装置。
  四、禁忌
  住宅大门忌正冲豁口、溪流、道路、屋脊、电杆和树等;庭院里忌种桃树、玉兰花;房屋忌建畚斗形;筑灶方位忌朝东或朝北;建房时正梁忌沾人血或女人跨越;门槛忌刀砍物击。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