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扫除文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5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扫除文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2
页码: 546-5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近代扫盲运动的发展历程,涵盖了1946年文盲率高、1950年冬学运动兴起、1960年代经济困难、以及1980年代至2000年代扫盲工作的稳步推进。通过建立农民业余学校和实施多种扫盲措施,洛江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成人文盲率从2007年前的高水平下降至8%以下。
关键词: 泉州市 成人教育 扫盲运动

内容

民国35年(1946年),境内16—35岁的成年人中,文盲半文盲率达6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冬学运动,开展识字扫盲,1950年,村村办冬学,组织文盲、半文盲农民入学识字,学讲普通话,学实事。翌年,冬学逐步转为常年民校,称为农民业余学校。1952年,晋江县成立识字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区、乡、村成立分会和推广小组,各小学学区增设1名中心小学校长,负责该区的扫盲工作。1956年至1958年2月,大搞扫盲运动大办“铁民校”(即坚持常年办学),入学人数激增。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扫盲工作趋于低潮,1963年起又逐步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部分民校停办。1974—1977年,扫盲教育与政治学校、夜小学结合,1980年夏收前后均办识字班。1987年,河市、罗溪、马甲、双阳华侨农场成为基本无文盲乡(场)。
  1990年,15—40周岁人口文盲、半文盲妇女居多。同年,是国际扫盲年。区、乡(镇)成立扫除文盲领导小组,开办扫盲班。1991年,推行政府、教育部门、妇联“三线”承包制。1992年,扫盲巩固提高班超额完成当年任务,非文盲率大大提高。
  1997年8月,洛江区教育局指定两人专门负责成人业余文化教育。1998年,福建省开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洛江区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扫除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8%以上”的要求,继续做好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
  2007年,洛江区基本实现“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左右”的目标。洛江区15周岁以上非文盲率99.02%,15—24岁人口非文盲率100%,扫盲指标达到《福建省建设教育强县(区)标准》要求。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