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5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塾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527-5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洛江地区古代私塾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私塾的存在时期、教学内容、学制安排以及在历代的普及情况。
关键词: 泉州市 洛江区 私塾

内容

古代私塾,有个人办的,也有村民合办的统称为塾学。唐建中元年(780年),洛江境域有私塾存在,宋朝私塾较大的发展,贫儒寒士凭蒙馆教学维持生活,罢官辞职,致仕回乡的儒士也设立经馆授徒。清代中叶以后私塾迅速发展,清末废科举,塾学改称“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学校有私立,也有公立的,也有教会设立的。民国期间,曾明令禁止私塾,但仍有私塾存在。1951年,私塾消亡。历朝私塾无固定学制,一般初春入塾,年终结束。没有寒暑假,但有农忙、春游及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或个别民俗节日)。入学年龄不限,经塾师同意,缴交束脩(学费)便可入学,出塾自由。塾童根据个人的程度选学教材,塾师分别教习,不加解释,让学生熟读领会,能流利背诵后再习新篇。重视写字,初学描红,继而影格、临帖,要求严格。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言杂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四书》《诗经》等。清末至民国初期,还教习《尺牍》《珠算》和民间应用文。清朝至民国年间,私塾教育较为普遍,其中历史较悠久,规模较大的不少。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