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46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4
页码: 443-4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97年至2007年,洛江区人武部成立,组织军事训练和抢险救灾,进行国防教育,建立民兵应急分队,进行人防建设和通信警报。同期进行了兵役制度改革,加强了兵员征集和登记工作。
关键词: 洛江区 军事 人武部

内容

第一节 军事机构
  一、区人民武装部
  1996年4月,县(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受军队和地方双重领导,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人武部第一政治委员。1998年2月24日,洛江区人民武装部成立,为正团(处)级单位,内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3个科室,区武装部下属辖6个乡镇(办事处)武装部。
  二、区国防动员委员会
  1999年,洛江区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区国动委设第一主任、主任各1名,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设常务副主任1名,由区人武部长担任。设副主任2名,由区人武部政委和区政府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委、区政府各有关部、委、办、局领导担任,共24人。
  第二节驻军
  1998年6月30日,洛江区消防大队成立(正营级单位),借驻于昌林食品厂内,2000年9月迁入塘西村新营房。2002年5月泉州武警教导队(正营级单位)迁入洛江双阳新址。1997—2007年期间,洛江区驻军:1个武警消防大队,平时担负洛江区的消防安全;1个武警教导队,平时担负武警泉州支队集训任务。
  第三节 兵役
  一、兵役制度
  1997年执行198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人员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限3年。1998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实施,仍实行义务兵役制。战士分为义务兵和士官两种,义务兵服役期限2年。根据部队的需要,士官可以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二、兵员征集
  1998—2007年,每次征兵开始,洛江区都由区党政领导和区人武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征兵领导小组,下设征兵办公室,具体承办征兵事务。征兵期间,征兵机构和地方上的宣传文教部门,做好宣传发动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各种文宣形式,向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适龄青年进行国防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宣传《福建省征兵工作奖惩规定》,严格执行征兵奖惩措施,落实优抚政策,以激发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积极性。
  2001年,洛江区人武部为规范兵役登记工作,在马甲组织试点,召开现场会,各街、镇(乡)按照现场会的要求,组织兵役登记。每年9月30日前,由各基层武装部门对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进行登记,摸清适龄公民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确定其是否应服兵役、免服兵役或缓服兵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征兵期间均设立兵役登记站,根据兵役机关的安排,负责组织辖区内适龄男性公民兵役登记,填写兵役登记表,依法确定应服兵役、免服兵役和不得服兵役的人员,报区兵役机关批准。经兵役机关登记和初步审查合格的,选定当年的征集对象(即应征公民)。2004年起,在进行兵役登记工作时,增加开展病史排查。1999—2007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科放宽到22周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可放宽到24周岁。
  通过对参加兵役登记的公民进行初步审查,然后由征兵办公室通知其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合格拟批准其入伍的应征公民,接受复检。对体检完全合格的应征公民进行政治审查。政审在本地党委和征兵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武、公安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实施。初审一般由应征公民所在单位人事保卫部门或社区(居委会)、派出所负责,农村则由村(居)的中共支部负责。复审则由镇(乡)和街道政审组负责。最后,由区主管部门对拟批准服役的应征公民逐个进行复查,严格把关。
  应征公民体检和政审合格后,由征兵办公室择优定兵,发给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新兵报到集结期间,由基层人武部对其进行为人民服务、部队纪律等思想教育。新兵的交接方式,基本上分为地方干部送兵和部队接兵两种。或则双方在预约地点进行交接。
  第四节 民兵
  一、组织建设
  洛江区人武部成立后,每年召开民兵工作会议部署民兵整顿工作,按民兵预备役编制员额和限定标准,严格进行民兵的出、转、入队,抓好民兵组织点验。
  1998年,在马甲、河市、双阳3个镇和万安街道办事处建立1个12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同时进行在企业单位建立民兵组织的尝试,在大华蓄电池有限公司建立民兵营。
  1999年,在巩固大华企业民兵的基础上,又在华荣宾馆和南少林武术学校组建民兵连。
  2000年5月11日,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点验,到位率达100%。与此同时,抓好对口专业的编组,按照“专业对口、军民结合、依法组建”的原则,依托地方组建民兵汽车运输、汽车修理、伪装救护等对口专业分队。
  2001年,预先在万安街道进行整组试点,规范整组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尔后召开全区民兵整组工作会议部署,切实搞好民兵的出、入、转队。
  二、军事训练
  1998年,采用分片设点,按纲施训的方法,完成民兵训练任务。
  1999年6月,以半个月时间,组织全区民兵应急分队训练,训练成绩总评良好。军分区对洛江民兵应急连组织集结点验,到点率98%,受到通报表扬。7月,举办专武和民兵干部集训,参训共85人,从起床到熄灯,严格按条令、条例组织实施,让大家过士兵生活。
  2000年5月11日,组织应急分队点验,到位率达100%。是年,组织5名高炮骨干到预备役高炮四团,请海防部队骨干帮助带训。
  2001年4月,组织全区民兵营(连)长进行为期15天的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训练成绩总评在良好以上。是年6月,组织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军事训练。重点训练战术基础、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投掷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等内容。
  2003年,组织万安街道部分民兵应急分队队员参加为期一周的冲锋舟训练。
  2004年7—9月,组织两期专武干部和民兵营长集训,所有授课由区人武部领导或科长担任。
  2005年7月8日,调派军事科干部和高炮民兵,由军分区统一组织到郑州高炮学院集训。10月8日至11月10日共34天,组织进行驻点训练,并进行效能测试射击,此次军事演练是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的首次重大军事活动。是年秋冬,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和万安街道部分应急民兵分队队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冲锋舟操作训练;组织人武部干部进行游泳训练,参训率100%;后又组织现役干部完成海训基础训练任务和参加泉州军分区组织的达标训练。
  2006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洛江区民兵参加总部组织的军事演练,此次军事演练是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的第二次重大军事活动。
  2007年7月3日,省军区民兵组织整顿检查组到区人武部检查民兵整组工作,并对马甲、罗溪应急分队进行拉动。
  三、抢险救灾
  1997年洛江建区后,民兵连年应急出动400多人次参加抢险救灾。1999年夏天,14号台风带来暴雨,区人武部协调消防武警大队出动官兵多人,调派民兵应急分队和基干民兵多人,及时加固水库堤坝,转移危房住户,抢救受灾群众。据统计,1998—2000年,民兵参与抢险救灾288次,抢救遇险群众83人,挽回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
  附:洛江区军事史迹述略
  洛江紧傍泉州中心城市,受其影响境内民众自古崇文尚武,诸多突出的军事人物和战争事件发人深省。早在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十二月间,泉州散指挥使留从效即在今双阳街道朋山岭的瞻迹岭,大破自立为闽王的朱文进的福州兵。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生于今河市镇濠格村的俞大猷,不仅是明代嘉靖年间威震华夏、为国立下丰功伟绩的抗倭民族英雄,而且满腹经纶,编撰《正气堂集》《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征剿古田事略》《广西选锋兵操法》等书。其中的《洗海近事》被军事界和史学界公认为“中国最早论述海战的著作”。其后,从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的200多年间,有持续不断的农民武装揭竿起义,如罗溪乡民吴觐三兄弟、出生于河市而从小被卖到惠安后龙乡峰尾村当童养媳的邱二娘、永春的林俊和南安的潘榜、潘宗达等,都曾以罗溪或辗转到罗溪附近的村寨为据点,聚众举义,反抗封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迨至20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爆发后,各个派系的武装力量都曾进出河市一带。民国5年(1916年),福建下游护国军第一支队教练官吴瑞玉(南安诗山人)以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名义在南安起义反对袁世凯,4月28日率部挺进泉州,不料受挫,在河市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民国7年闽粤战争爆发,闽南靖国军攻克安溪、河市,而后进入泉州,逼使北洋军全线溃退。
  抗日战争期间,洛江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洛阳桥和桥南等村社,都曾受到日机的轰炸和袭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洛江地区广大群众当即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武装斗争,诸如马甲反“清乡”、活捉锦丰乡长吴祖烈、清算马甲地霸吴太昌和袭击罗溪乡公所等战斗事件传为佳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洛江城乡群众特别是广大民兵不但参与歼灭由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派遣的“泉州纵队”和“永安纵队”两支武装特务,在其后的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反对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军队窜扰大陆等一系列武装斗争中,英勇无畏,为国捐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
  第五节 国防教育
  一、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
  1998年后,区人武部党委建立每季1次议军、议战会议,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国防教育内容的形势报告会。1999年11月,区党政领导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举办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李强教授所作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巡回报告。2000年8月,区人武部政委黄永固分别给洛江区科级干部培训班和民兵应急分队上国防课,此后,区委党校在每期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开设国防教育课,邀请区人武部领导为学员上课,并组织学员到驻军过“军事日”。2000年8月、2007年12月,先后组织洛江区领导班子成员和街、镇(乡)及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过“军事日”,参观驻军九十二旅荣誉室,进行轻武器实弹射击,观看高炮分队射击操作表演。
  二、全区国防教育
  1998年起,组织青年民兵,党员干部、入伍新兵和中小学生到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俞大猷公园接受国防教育,受教育人数6.5万多人次。除设立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和泉州十一中等多所国防教育学校外,全区所有中学聘请1名现役军官担任国防教育副校长,负责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组织学生军训和开展学生军事夏令营活动或举办“少年军校”。2000年8月,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李志安现身说法作革命传统报告;召开优秀退伍兵进藏兵座谈会。在每年元旦、春节、“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利用广播、电影、录像、展览等宣传工具和形式,开展国防宣传教育。
  三、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
  1998年洛江区人武部成立后,把国防教育作为民兵预备役人员经常性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各基层单位普遍依托部队荣誉室、民兵训练基地或“青年民兵之家”,请驻军单位的领导讲课或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对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特别是结合民兵预备役整组、训练和征兵契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工作条例》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国防法规,激发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适龄青年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同时分期分批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区、市的军事体育文化活动,如文艺会演、军体比赛、国防知识竞赛等。
  第六节 人民防空
  一、宣传教育
  1997年9月,洛江设区置治后,为实现把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和“十五”规划,人防重点城市市区初级中学受教育率达95%的目标,区政府、区委宣传部和区人武部决定,由各所中学指定国防教育责任人或校长,每学期在各所学校开展两次国防教育讲课和知识讲座,宣传普及包括人防在内的国防知识。
  二、通信警报
  1997年洛江建区后,由市人防办统一布设3台防空警报器,安装在区政府、南少林武术学校和双阳中学。防空警报信号一直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和发放权限执行。由市人防办控制启动信号。每年9月1日为警报试鸣日,增强全区的防空意识。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