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46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安置
分类号: D632
页数: 1
页码: 432
摘要: 该文主要涉及1998年至2007年洛江区在复退军人安置和移民安置方面的工作。针对复退军人,涉及城镇士兵和志愿兵实际安置以及经济安置情况,对安置士兵给予一定补助。对移民安置方面,包括1956年和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民移民以及1994年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移民,涉及搬迁工程、安置房屋、生产用地、补偿款等内容。
关键词: 洛江区 安置房屋 生产用地

内容

一、复退军人安置
  1998—2000年,退伍的城镇户口士兵及转业志愿兵,全部采取实际安置。2000年后,采取经济安置与实际安置相结合。2002—2007年,重点安置服现役10周年以上的转业士官及进藏兵,其余采取经济安置,其中退伍复员士兵每人补助2万元,转业的士官每人补助3万元。至2007年,全区共接收安置部队退役士兵748人。
  二、移民安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动员原籍农村的失业工人回乡生产。1956年,组织罗溪、马甲、河市的部分农民移民,移出29户54人,其中男21人,女32人,有劳动能力的27人,安置在今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
  20世纪50年代末,兴建乌谭水库(惠女水库),先后搬迁的有霞井侨村的外楝、暗桥、冬尾、尾井、桥仔头、后山、五坂洋、五埔、坝边、墓边、山边、后城、曾池、赤土园、下寮仔、宫弯、草厝、下旦、下厝、尾厝、新厝、谢厝、溪尾、大垅、域顶、后埔墓、中洋和马甲的桥下、洋尾、东头、溪东计31个自然村586户(其中旅居海外的华侨36户,全家在外的50户),3670人,拆除民房(包括侨房)3134间,61921平方米,受淹耕田地273.64公顷(其中水田236.24公顷,农地37.4公顷),林地8.74公顷,各种果树44162株,经济林39951株,农作物39.9公顷,小学校舍1所,小型加工厂3座以及相关的附属建筑如猪舍、厕所、晒谷埕等。晋江县惠女水库移民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取代移民科,增派人员实地处理移民搬迁问题。增拨移民经费人民币55万元,粮食17500千克,木材1210立方米,新建6个砖瓦厂、以平价专供瓦片84万块。群众先后投入搬迁安置的劳动工日达14.06万工天,新建民房2160间、428285平方米,安置农户500户2706人,平均每人19平方米,其中迁至双阳农场的吕埔、河市公社的埔边、南安洪濑的坝田等地184户1084人,安置在霞井境内的顶垅头、眉田、下垅头、桌厝等邻村28户190人,就地安置288户1432人,在这500户中,联户合建176户1029人,独家自建254户13363人,分散插队70户341人。对外出户(86户946人,其中侨户36户)经业主同意将补偿款兑现到户。先后得到国家发给的移民补偿款计人民币1432316元,占建设乌潭水库投资总额5350万元的2.68%,其中:民房61921平方米,补偿937570元,每平方米15.14元(附属建筑包括畜舍、厕所、晒谷埕补偿27741元);水田236.24公顷,补偿280887元,每公顷平均1125元;农地37.4公顷,补偿31698元,每公顷平均714元;林地874公顷,补偿73140元,每公顷平均83.4元;青苗263.24公顷,补偿5385元,每公顷平均135元;果树44142株补偿44510元,每公顷平均15元;经济林39951株,补偿9196元,每株0.3元;其他包括加工厂、水利设施等计补偿22189元。
  1994年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动工建设,洛江区根据泉州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接受安置三峡库区移民的任务,先后,接收安置两批三峡库区移民16户63人。其中,2002年8月27日,在双阳镇朝阳村为湖北省奉节县移民完成建房用地2666.68平方米、生产用地6666.7平方米,建房8幢640平方米、发放生产资料购置费94240元,过渡期生活补助费29760元,困难补助费22178元,解决劳动就业16人、安排学生6名按时入学,为32人进行防疫体检。2004年8月17日,在河市镇白洋村为重庆市万州区移民开发区移民完成建房用地2666.68平方米。生产用地6666.7平方米,建房8幢620平方米,发放生产资料购置费91295元,过渡期生活补助费28830元,困难补助费26443元。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