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益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447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公益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6
页码: 422-4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洛江区红十字会成立于1999年,主要活动包括无偿献血、灾区募捐、人道救助、卫生救护培训和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洛江区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8年10月24日,主要工作包括康复工作、劳动就业、教育文娱、帮残扶残、法律援助、残疾人证核发和管理以及宣传工作。洛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8月,主要工作包括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
关键词: 洛江区 公益 团体

内容

第一节 红十字会
  一、组织机构
  1999年,洛江区红十字会成立,规格为股级单位,编制1名。2006年,区红十字会被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3名,由区卫生局代管调整为由区政府领导联系的副科级单位。至2007年12月,红十字会团体会员22个,会员3779人(其中青少年会员3212人)。
  二、主要活动
  无偿献血 1999年起,配合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每年组织开展多场大型公民无偿献血活动,发动区直(驻洛)各单位、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至2007年,参加无偿献血6072人,总献血量近123.39万毫升。
  灾区募捐 1999年起,区红十字会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无偿献血宣传周、赈灾募捐等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先后组织宣传活动16场次,参加人数达5760人。自然灾害发生时,区红十字会响应上级红十字会呼吁,第一时间开展向灾区募捐活动并及时将善款汇往灾区。1999年,台湾地区发生“9·21”大地震,募捐23万余元。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募捐20.3万元;2007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募捐3.03万元。区红十字会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把省市发给洛江区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至2007年,发放救灾物资价值10多万元。
  人道救助 1999年起,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发放扶贫解困慰问物资180万元,受益户数560户,受益人口约达2100人。开展红十字健康援助,实施人道救助公益项目,2007年福建和诚鞋业有限公司向区红十字会捐赠400万元,兴建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
  卫生救护培训 1999年起,依托镇村卫生院(所)开展面向群众卫生救护宣传推广普及活动,受益群众近万人次。先后选派4名红十字医护人员参加省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师资培训,取得救护培训资格。2007年,举办3期卫生救护培训班,培训外贸企业员工280人。
  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2003年,洛江区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成立。至2007年,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宣传活动2次,参加人数达1600人次。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
  一、组织机构
  (一)区残疾人联合会
  1998年10月24日,洛江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区残联”)成立。区残联机关行政编制2名,事业编制2名。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至2007年机构、编制不变。
  (二)基层残联
  1998年起,先后设置乡镇(街道)残联理事会6个,配置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6人。乡镇、街道配备专、兼职残联干部和残疾人联络员,全区镇(乡)、街道残联实现有1名以上专、兼职干部,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招牌、印章、办公活动经费、联系网络、工作职责。
  二、代表大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 1998年10月24日,区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98人。其中,正式代表61人,列席、特邀代表37人。正式代表中(男53人、女8人),区直14人,各乡镇(街道)47人,其中残疾人代表34人,占正式代表总数的55.7%。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团结拼搏,服务基层,为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新一轮创业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残联第一届主席团成员20名,主席1名,副主席5名;聘请名誉主席2名,名誉副主席5名;推举产生残联第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
  第二次代表大会 2004年10月12日,区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10人。其中,正式代表70人,列席代表20人,特邀代表20人。正式代表中,区直20人,各乡镇(街道)50人,其中残疾人及其亲属代表38人,占正式代表总数的54%。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与时俱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残联第二届主席团成员26名,主席1名,副主席6人:聘请名誉主席2名,名誉副主席3名;推举产生残联第一届执行理事会,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
  三、主要工作
  (一)康复工作
  1998年起,先后组织实施“复明工程”“行走工程”“助听工程”等,扶持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09例,脱残率达100%,人工晶体植入率98%,低视力配镜25名;畸残矫治手术18例,装配假肢22名,肢体训练26例;开展聋儿语训,培训聋儿家长22名,2名聋儿经过强化训练后开口说话,进入普通小学,其余的聋儿在看、听、识、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0年,建设350平方米的洛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200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2002—2003年该中心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单位”。2005年6月,建立万安、马甲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示范站,投入3.2万元资金配备康复器材设施17套。开展康复咨询义诊活动6次,免费为670多人进行咨询和义诊。多次选送康复工作人员10多人次赴省市参加业务培训。2005—2007年,为残疾人赠送轮椅33部;通过转介服务和直接供应用品用具54多件。
  (二)劳动就业
  2000年,区政府制定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扶持残疾人走个体从业的道路。区工商、税务部门落实残疾人减免税费政策,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搞好职业培训,提高培训层次,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学到一技之长,培训后推荐就业工作,就业覆盖面达90%。2006年11月,依托洛江区劳动就业中心建立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介绍所,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介绍。至2007年,工商、税务部门落实残疾人减免税费政策145人,扶持254名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
  (三)教育文娱
  教育 1998—2007年,全区在校残疾学生161人,就读于盲、聋哑、开智学校学生有21人,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1%。区残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特教工作,配合区政府出台《关于对在校盲、聋、弱智学生实行生活费补助的通知》,各乡镇、街道落实对残疾学生的补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开展残疾儿童贫困学生情况调查,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对残疾儿童的救助工作。洛江籍企业家王奕泉与残疾大学生陈新兴建立助学计划,每年出资5000元帮助陈新兴完成大学四年学业。至2007年,全区扶助贫困残疾学生327人,助学款达16.15万元;同时协助做好中专、高校残疾学生调查摸底、咨询、指导、统计上报、录取工作和特教学校的招生工作,高考上线的残疾考生普遍被省内外高校录取,录取率90%以上。
  文化体育 1998年起,组织残疾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2002年,在全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双阳镇残疾人运动员胡文聪获得弱智组铅球金牌、跳远第6名、200米第4名;胡国良在A2级获得举重第4名、铁饼第6名。2003年,洛江区组织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市残运会,17名运动员获得43个奖项,取得射击团体总分第一名,团体总分进入全市前6名行列。选送3名运动员参加2004年全省第一届中小学生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两个项目的第二、第三名。2004年,泉州市首届残疾人艺术会演中,洛江区选送的器乐《望明月》、舞蹈《竹盘舞》2个节目获得三等奖:马甲中学胡若凡老师选送的书法作品获得全省残疾人书法比赛三等奖。
  (四)帮残扶残
  低保扶助 1998—2002年,1171人次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遭受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和患大病重病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救助达102人次。投入扶持资金27.5万元,扶持289名残疾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2006—2007年,市、区两级政府投入80万元建设资金帮助40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住房困难。
  优惠政策 2000年,洛江区政府出台《关于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税务、工商部门给予个体从业的残疾人减半征收规费;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给予贫困残疾人减免农业税、教育事业费附加、优抚款、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集资款和对特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等等。开展联系残疾人困难户、助残结对、送温暖等活动。2005—2007年,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企业家慷慨解囊,踊跃捐款11多万元。至2007年,区五套班子领导、市、区直单位与757户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到残疾人家中办实事、办好事。各乡镇(街道)在助残日期间和“两节”期间开展慰问活动,全区通过各种途径扶助脱贫的残疾人有787人,投入资金达52万元。
  法律援助 1998—2007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福建省法律援助条例》,印制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政策汇编小册子1000多份,让广大群众了解法律援助的对象和条件,以及法律援助的程序、业务范围及服务形式。2005年,在洛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先后为37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证核发和管理 1998—2007年,洛江区各类持证残疾人1696人,约占总人口0.95%。按照《中国残疾人证评定标准》,免费办理残疾人证1675本,并建档立卡,在发放残疾人证的同时,配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区政府的《优惠政策汇编》小册子,做到人手一册,把法律武器交给残疾人,使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信来访 1998—2007年,处理残疾人的来信来访180多人次。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同时,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日益增强。
  (五)宣传
  1998—2007年,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等活动。配合文化部门利用文化下乡幻灯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活动。在中心城区开设“热爱生命专栏”,运用泉州市电视台、《泉州晚报》、《泉州残联简讯》、《洛江政讯》、《洛江快讯》等新闻载体,宣传报道帮扶残疾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向新闻媒体报送宣传报道58篇,向《洛江政讯》《洛江快讯》报送信息76条。每年为乡镇(街道)残联、分管领导征订《中国残疾人》《牵手》《三月风》等杂志刊物。
  第三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998年8月,洛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至2007年,区教育局和全区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85个行政村(社区),15所中小学均成立关工委,全区基层关工委组织107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近1000人。
  二、主要工作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1998年起,以重大的节日、重要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以教育基地为依托,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组织青少年在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纪念“五·四”爱国主义运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和建党、建军、建国以及香港回归等庆典活动中,举行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各项宣讲报告活动12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68万多人次。
  (二)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
  1998—2007年,各级关工委配合区教育局、综治办、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月活动,分发《校园法苑》《中小学生法律常识》等资料向在校中小学生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举办全区中学生普法夏令营,组织青少年到少年劳教所、监狱实地参观,听取劳教人员的悔悟报告活动,警示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青少年开展禁毒、扫黄打非、打击“六合彩”、“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教育活动。邀请交警到各中小学校宣讲交通法规,增强广大师生的交通意识。配合教育局、司法局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完善教育基地设施,健全普法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基地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作用。乡镇(街道)关工委组建“关爱工作团”,组织老同志与失足青少年结对子、“一帮一”进行跟踪帮教,矫治有不良行为青少年;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就业培训,通过联系企业、扶持创业等途径,关心、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回归社会、走上正道,防止重新犯罪。10年间,全区各级关工委配合司法、综治、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0场次,青少年法制知识讲座1000多场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活动,举办法制图片展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11万多人,帮教转化失足青少年165人。
  (三)捐资助学、奖教奖学
  1998—2007年,各级关工委老干部通过亲朋好友、老上下级、同学、同乡、师生等关系,多方奔走,牵线搭桥,配合有关部门发动“三胞”和社会各界捐资办学、助学、奖教奖学。全区各级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发动捐资助学近400万元,资助贫困生8300多人次;建立奖教、奖学、助学基金11个,奖教奖学2万多人次,发放奖金786万元。
  (四)宣传实践科学教子方法
  1998—2007年,区关工委联合区妇联、教育局、团委等单位,每年9月定期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宣传“为国教子”和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宣传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身体验,宣传家教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宣传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的好做法和经验,普及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的教子方法。举办“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等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家庭教育先进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进入千家万户。10年间,全区各级关工委参与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咨询、培训1099人次,受益家长近10万人。
  (五)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
  1998—2007年,各级关工委结合科技人才活动周和“6·5”世界环境日等有利时机,配合宣传、共青团、科协、教育、环保局等单位和部门,开展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组织区科普志愿者以及学校“小小科普志愿者”到农村、社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技咨询、科普图片展、发放环保法律学习资料和环保生活小常识,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科学幻想绘画展、科技小制作展、观看科普电教片及邀请专家举办科普讲座等活动。
  第四节 慈善会
  2007年9月30日,洛江区慈善会成立。区慈善会在全区开展“奉献爱心、造福社会”慈善募捐活动。全区共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加入献爱心,筹善款行列。众多旅外侨亲、港澳同胞及社会贤达纷纷捐赠。至2007年12月31日,慈善会募集创始资金4150万元。开展“慈善助医、助残、助孤、助学”四个慈善救助项目。接待上门求助人员1300多人次,收到各类要求救助报告1100多份,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乡村,对求助困难群众实地调查核实,对求助报告实行集体审批制度,根据求助报告及调查了解的情况,专题研究救助金发放事宜,尊重按章办事、合理支出的原则,按不同类型、轻重缓急分批实施救助,并定期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至2007年12月31日,慈善会投入救济慈善款累计250多万元,1000多户困难家庭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
  附:洛江区慈善会捐款芳名录(部分)
  洛江区人民政府 500万元
  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00万元
  陈三亮 福建省泉州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500万元
  王小阳 泉州市阳光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350万元
  陈忠文 洛江区华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50万元
  杨群星 泉州五金机电商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万元
  黄通成 漳州毅达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200万元
  王诗榕 泉州市信和涂料有限公司 150万元
  林惠(港) 和昌集团 100万元
  魏群琪 泉州美尔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00万元
  杜胜利 泉州力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00万元
  苏碧山 泉州东华百希达发展有限公司 100万元
  林新团 泉州市正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00万元
  杨添丁 深圳市雄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00万元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