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专业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82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专业统计
分类号: C829.2
页数: 4
页码: 279-282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了洛江区在统计方面的多项工作,分别涉及到综合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房地产业统计、外经统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涵盖了月度快报及月报手册、主要经济指标摘要、年鉴、农业统计、工业统计、建筑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房地产业统计、外经统计等多方面的统计工作。文章详细描述了洛江区在不同统计领域的数据搜集、整理、编印、报表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变化。
关键词: 洛江区 经济 专业统计

内容

一、综合统计
  (一)月度快报及月报手册
  建区后,区统计部门每月向区财政局、外经局、经贸发局、农水局、金融机构、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以及统计部门各专业统计搜集有关数据,整理汇总后在每月6日前向区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提供快报信息,主要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进出口总值、合同利用外资、外商实际到资、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用电量等。
  2002年8月,统计部门以手册的形式编印《洛江统计月报》,增加财政、金融、工业总产值、外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详细信息。此后,每月15日左右均定期编印《洛江统计月报》。
  (二)主要经济指标摘要
  1998年4月,区统计部门编印《洛江区一九九七年主要经济指标摘要》,内容包括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财政金融、劳动工资、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主要指标数据。此后,每年4月编印各年的《洛江区主要经济指标摘要》。
  (三)年鉴
  1997年,区统计部门着手调查、整理1997年各行业的有关资料,收集农业、林业、财政、公安、文化、教育、计生、卫生等部门的统计资料,1998年7月,洛江区第一本统计年鉴—《洛江统计年鉴—1998》编印成册,版面为32开本。该年鉴全面收录1997年洛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内容包括综合、农业、工业、商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劳动与工资、人民生活八大部分,其中综合部分包括有公安、财政、外经、卫生、计生、教育、金融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此后,区统计局每年编印各年的《洛江统计年鉴》。2005年,当年的《洛江统计年鉴—2005》内容增加建区以来各年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历史资料,数据时间跨度从1997年直到2004年,版面扩大为大16开本。2006年起,增加国家、省、市三级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其他编印资料
  2003年3月,编印《泉州市洛江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6月,编印《现行统计制度简介》。2007年1月,编印《洛江经济普查年鉴—2004》。
  二、国民经济核算统计
  1985年,地、市(县)开始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工作。1986年,市(地改市后)、县(区)统计局首次汇编农产品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统计,统一计算增加值的口径。1997—2001年,洛江区GDP核算统计只能在已有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初步测算。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开始,区统计局在普查中相应增加与计算增加值有关的统计指标。2002年,在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财政、税务、教育、卫生、邮政、电信、金融、交通、文化、旅游等50多个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相关统计资料,核算2002年GDP。2004年,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并在相应时间对外公布。同时,对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提法改为“XX地区GDP”或“XX地区生产总值”,如:“洛江区GDP”或“洛江区生产总值”。2004年,洛江区生产总值(GDP)288205万元,增长17.1%。
  三、农业统计
  1997年,农业统计内容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实有劳动力构成情况”“农村基层组织情况”“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茶叶、水果生产情况”“全社会畜牧业生产情况”“全社会畜牧业生产情况(非农户)”“农村电气化和农业化学化情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渔业生产情况”“耕地面积”“捕猎及其他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林业生产情况”。1999年,农业统计增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1年,农业统计增加“蔬菜及花卉生产情况”。
  2003年,农业统计删除“捕猎及其他农业主要产品产量”。2006年,是农业普查年份,免报有关农业生产条件表、“耕地面积”和“乡、建制镇基本情况”报表。2007年,恢复上报“农业生产条件表”和“乡、建制镇基本情况表”;为测算GDP能源消耗,增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能源消费情况”;耕地面积报表取消,由区国土部门提供。2007年末,乡村户数37682户,乡村人口145040人,乡村劳动力资源87707人,其中劳动年龄内81402人,乡村从业人员84022人。
  四、工业统计
  (一)规模以上工业统计
  1997年,工业统计年报范围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私营企业,当年共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56家,全年产值69264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2.1%。1998年,定期报表开始实行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制度,把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确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入常规工业统计范围。2004年始,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始全国联网直报制度,当年纳入直报范围的有建文艺品、和诚鞋业等6家企业。同年,规模以上工业年报增加科技调查内容。2005年,报表制度将工业用电量指标折标系数由原来的4.04改为1.229。2007年起,原本国有工业企业不管年销售收入是否达到500万元都归入规模以上工业进行统计,制度变更后,国有工业企业跟非国有工业企业都要遵循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的标准才能纳入规模以上工业进行统计。另外,2007年年报增加成本费用调查表。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年度完成产值814879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6.9%。
  (二)规模以下工业统计
  2002—2005年,洛江区县点样本村18个,分别是万安街道万福社区、杏宅社区、琯头社区、塘西社区;双阳镇阳山社区、南山社区、新阳村、新峰村;河市镇庄田村、河市村、霞溪村、梧宅村;马甲镇后坂村、就南村、溪林村、新奄村、梅岭村;罗溪镇三合村。2006年起,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建立起来规模以下工业抽样框,重新抽取15个有代表性调查样本村,并从该年开始施行定报样本。2007年,洛江区县点样本村缩减为10个。
  五、建筑业统计
  1997年起,洛江区开始进行建筑业统计,当年仅有建筑企业4家,年度完成产值3346万元。1998年,建筑企业仍只有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0万元。2003年,建设部新的资质管理办法实施,建筑业统计范围改为全区具有建筑业新资质的独立核算的建筑业企业,包括总承包建筑业企业、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和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当年,建筑业企业8家,年度完成产值15184万元。2005年,建筑业统计作出较大调整,开展建筑业“在地”统计的调研和试点工作,年度完成产值47672万元。2006年4月,“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和“建筑业企业房屋完成情况”统计由季报改为月报,年度完成产值61549万元。2007年,“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情况”,在“财务状况”中增加“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指标,年度完成产值94428万元。
  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
  1997年10月起,洛江区执行省市有关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的统计制度,做好贸易、住宿餐饮业统计。2000年,在1999年制度上新增加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机构、网点、人员情况的调查。2004年,洛江区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贸易行业的普查对象和范围:在辖区内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活动、提供住宿餐饮服务活动的全部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2005年5月,开展新限额以下商业抽样调查,每年11月进行大样本抽样调查,其他月份进行小样本调查。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统计包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调查及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调查以及其他行业调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调查对象为企业,限额以下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企业及个体户。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调查采用年报报表和定期报表制度,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大样本抽样调查从2007年开始暂停调查,每月采用小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同年,增加成品油季报统计。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36万元,增长15.1%。
  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将投资项目具体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其他经济投资、房地产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农村集体投资几个大项。1999年,月报综合表新开工项目一览表填报起点提高到500万元,报表更名为“本月新开工500万元项目一览表”。2000年,将50万元以上城镇私营个体固定资产投资纳入城镇投资统计范围。2004年,把投资项目分为城镇项目、农村项目、房地产项目。其中,房地产项目另设房地产报表,城镇项目、农村项目使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层标准表》,城镇及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项目采用按月全面调查直报汇总的方式统计,农村50万元以下项目则采取月度农调农村投资项目推算,季度、年报项目直报及农调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从2005年年报开始,年报继续实行50万元以上的城镇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数调查统计,月度全面调查起点提高为300万元,50万—300万元的项目投资由各地根据上一年度报送的50万—300万元的项目的全面资料,结合各地区投资建设实际及相关指标推算综合表。将农村非农户投资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2551万元,增长2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1871万元,增长1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021万元,增长17.4%。
  八、房地产业统计
  1997年,洛江区按照《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按月上报“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标准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年度加报“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表”。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以经济普查代替年报,并改项目所在地报送为注册地报送。2005年始,单列《房地产开发统计报表制度》,报表专业代码由H调整为X。2006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和空置情况”,在“商品住宅”项下指标“普通住房”改为“90平方米以下”以加大国家对房地产开发项目90平方米以下住宅占比的统计和监测。200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和空置情况”,在“商品住宅”项下增加指标“其中:140平方米以上住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和空置情况”,取消“期房平均销售价格”和“现房评级销售价格”指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取消“商品房建设投资额”指标。当年,房地产投资51659万元,增长59.5%。
  九、外经统计
  2006年,《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在华直接投资》年报统计的对象扩大到辖区内所有外资企业。2007年,采用网上直报。区统计局联合六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年检。此次联合年检持续3个多月时间,对参加年检的15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网上审核。当年,合同利用外资3401万美元,增长14.7%,实际利用外资2339万美元,增长28.4%,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24987万美元,增长29.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